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包括屈原、哥白尼、弗朗索瓦·拉伯雷、威廉·莎士比亚。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1953年在赫尔辛基颁布了四位世界文化名人。他们是中国的屈原,波兰的天文学家、日心说创始人哥白尼;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之一弗朗索瓦·拉伯雷;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家,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威廉·莎士比亚。
屈原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
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楚辞》中最著名的篇章是《离骚》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哥白尼尼古拉·哥白尼(波兰语:Nikolaj Kopernik,1473年2月19日—1543年5月24日,享年70岁),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教会法博士、神父。
在哥白尼40岁时,他提出了日心说,否定了教会的权威,改变了人类对自然对自身的看法。当时罗马天主教廷认为他的日心说违反《圣经》,哥白尼仍坚信日心说,并认为日心说与其并无矛盾,并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
弗朗索瓦·拉伯雷1483年(一说1494),拉伯雷出生于法国中部的希农城,十几岁后,拉伯雷接受了宗教教育,进修道院当了修士。期间开始学习希腊文,来了解希腊和罗马的古代文化。1530年,拉伯雷进大学攻读医学,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获得了学士学位,当上了医师。
1532年,《巨人传》第一部出版,次年出版第二部,虽然受到民众欢迎,但被法院宣布为禁书。1537年,获得蒙彼利埃大学的博士学位。1545年,在国王的特许发行证的保护下,拉伯雷以真实姓名出版了《巨人传》的第三部。
但不久国王死去,小说又被列为禁书,拉伯雷被迫外逃,直至1550年才获准回到法国。回国后的拉伯雷在学校教书,教书期间,他完成了《巨人传》的第四部和第五部。1553年4月9日,拉伯雷在巴黎去世。
威廉·莎士比亚威廉·莎士比亚在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称莎翁为“狭斯丕尔”,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德国的狂飙运动也是高唱着莎士比亚的赞歌,举着他的旗帜前进的。
歌德说:“我读到他的第一页.就使我一生都属于他了。读完第一部,我就像一个生下来的盲人,一只奇异的手在瞬间使我的双眼看到了光明……感谢赐我智慧的神灵。”
而且,莎士比亚在马克思的心目中所占的位置也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其他作家可以与之相比。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仅以数量来说,引用或谈到莎士比亚竟有三四百处之多。所以有人说,莎士比亚是马克思科学研究过程中从始至终的最好伴侣。
1953年在赫尔辛基颁布的四位世界文化名人除了中国的屈原,还有波兰的天文学家、日心说创始人哥白尼;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之一弗朗索瓦·拉伯雷;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家,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威廉·莎士比亚。
这一年端午节前后在北京举办了楚文物展览,在这次展览上首次展出了屈子祠和屈原墓的照片。与此同时,苏联各界在莫斯科集会,隆重纪念屈原逝世二千二百三十周年,费德林院士作了《屈原及其创作》的报告,我国驻苏临时代办戈宝权在大会上致辞。
此后,“世界和平理事会”在中国的组织“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解散。
扩展资料屈原是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人。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 ,凡23篇。此外 ,《卜居》、《 渔父 》 等篇是否为屈原所作 , 学术界尚有争议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弗朗索瓦·拉伯雷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之一。他出身于律师家庭,早年受僧侣教育,在僧院里就已研读古希腊文学和哲学。不久,他和毕代通信,到法国各地游学,和散居各地的人文主义者讨论问题。
哥白尼是波兰天文学家,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哥白尼发现,随着观测精度的提高,要使托勒密地心体系预报的行星位置与实际天象相吻合,这一体系必须用80个左右的均轮和本轮,繁琐复杂。在古希腊一些学者的地动思想的启发下,他决心摒弃托勒密地心体系,而提出一个以太阳为中心的科学的宇宙体系。
威廉·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家,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被喻为“人类文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 他亦跟古希腊三大悲剧家艾思奇利斯、索福克里斯及幼里匹蒂斯合称戏剧史上四大悲剧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