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三方面内容的关系如下:挫折情境(真实的或想象)的,引起挫折认知进而产生挫折反应。可见,挫折认知起着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假如两个人遇到同样的挫折情境,如考试成绩不理想,一个人认为问题很严重,另一个人认为无所谓,那么两人所产生的反应明显不同,前者可能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而后者则可能反应很微弱,这主要是由于认知的不同
挫折,拆开讲,好比木头,挫而低,折而弯。就像路上的低洼与弯路。挫折就好比“路上”的低洼与弯路。1、明白什么是挫折,首先要明确对于挫折的态度。很多人一遇到点阻碍就烦躁,动不动就放弃。这里面首先就是态度的问题,他们认为事情就应该是一帆风顺的,错误和挫折是不应该的。
2、所以这类人对于事情的态度一般是一步到位,而且在有限的情况下,一步到位顺风顺水,行得通。
3、但是一旦遇到阻碍,他们就会烦躁、沮丧、焦虑,最后崩溃放弃。过高的起点和过高的预期,让他们难以接受和应对挫折。在学校顺风顺水的,上了社会难以快速适应,在家庭顺风顺水、一人独大的,到了社会也难以应对挫折。无他,他们有限的活动背景下的顺风顺水前提下,让他们难以适应更大范围的困难。
他们只看到自己顺风顺水,误以为是自己的能力,但是他们这个顺风顺水是有一定历史和背景积累的,也就是他们的背景为他们排除了别人具备的挫折和错误,所以在这个有限的活动范围内,他们几乎没有错误和挫折。
简而言之,挫折和错误是必然的,顺利和正确才是努力外加运气的结果。此外,很多顺利的背后,是有很多历史积累和很多人为那个“顺利”排除挫折。
最后,借用一个经典理念收尾“随着变化而变化”。
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的阻碍。心理学上指个体有目的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的必然的情绪反应,会给人带来实质性伤害,表现为失望痛苦
沮丧不安等。
挫折:[
cuò
zhé
]
详细解释
1. 失利,失败。
汉
桓宽
《盐铁论·诛秦》:“控弦之民,旃裘之长,莫不沮胆,挫折远遁。”
2. 折断,摧折,损伤。
明
康海
《香罗带·离思》套曲:“便做挫折金针,也解不得我愁肠千万结。”
3. 屈服。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
徐大理
有功
,每见
武后
将杀人,必据法廷争……终不挫折。”
4. 凌辱。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上》:“古者大臣……有大罪北面跪而自裁,上不使人挫折而刑之。”
拓展资料:
1.
一个人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安慰。
2.
受一点挫折就灰心丧气,能干成什么事情?
3.
任何困难和挫折都动摇不了我们的决心。
4.
我们决不能因为受到一点挫折就停止前进的步伐。
5.
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也动摇不了我们必胜的信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