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区别是和硕亲王比亲王尊贵。和硕亲王中的和硕是亲王的封号,有封号的要比没封号的尊贵。和硕亲王:简称亲王。清朝宗室和蒙古外藩爵位的第一等爵。宗室唯皇子、皇兄弟可以获得此爵位。亲王:种类复杂,分满足和非满足,分铁帽子王和非铁帽子王等等。
根据清乾隆《大清会典则例》卷五十一《户部俸饷》所示,亲王岁银一万两,岁米五千石。世袭罔替的王爷有礼、睿、豫、肃、郑、庄、怡、恭、醇、庆这十位亲王和顺承郡王、克勤郡王。亲王和郡王世袭罔替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级别是一样,但是后代的袭爵待遇不一样。
满清皇室爵位是这样的: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清初诸王都是因军功受封,功劳大的被封为“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后代袭爵没有变化都是原始的王爵。
没有世袭罔替待遇的,就按照清朝的袭爵制度“递降袭爵”,如果没有特殊的功劳受到皇上的再次嘉奖,每传一代爵位就下降一级,直到亲王降到镇国将军、郡王降到辅国将军为止不再下降。那些因系“天潢近支”而封世爵的皇子王孙,称为“恩封诸王”。
和硕亲王:
和硕亲王简称亲王,清朝宗室和蒙古外藩中内扎萨克蒙古爵位的第一等爵。宗室唯皇子、皇兄弟可以获得此爵位。在外扎萨克蒙古中为第二等爵位,仅次于“汗”。
根据清乾隆《大清会典则例》卷五十一《户部·俸饷》所示,亲王岁银一万两,岁米五千石。
世袭罔替的王爷有礼、睿、豫、肃、郑、庄、怡、恭、醇、庆这十位亲王和顺承郡王、克勤郡王。亲王和郡王世袭罔替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级别是一样,但是后代的袭爵待遇不一样。 满清皇室爵位是这样的: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清初诸王都是因军功受封,功劳大的被封为“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后代袭爵没有变化都是原始的王爵。没有世袭罔替待遇的,就按照清朝的袭爵制度“递降袭爵”,如果没有特殊的功劳受到皇上的再次嘉奖,每传一代爵位就下降一级,直到亲王降到镇国将军、郡王降到辅国将军为止不再下降。那些因系“天潢近支”而封世爵的皇子王孙,称为“恩封诸王”。
亲王:
亲王是中国爵位制度中王爵的第一等,是中国古代皇室贵族中地位仅次于皇帝的高级爵位,亲王的正妻为亲王妃(汉朝称为王后),地位视同皇帝最高等的妾室贵妃或皇贵妃,亲王的嫡长子立为世子,诸子封为郡王,亲王可世袭。亲王的嫡母为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生母如为妃嫔,则视亲王封号尊封为某王太妃或某国太妃(汉朝称为王太后),随亲王就藩封国,无子的妃嫔仅可尊封为皇太妃。
亲王为一国之君,秦朝之前的亲王均立国,封号一般为国号,如秦王、周王、楚王、齐王等。皇帝的称号为朝号加谥号加帝,如汉文帝、汉武帝、明惠帝、明景帝等,亲王的称号为国号加谥号加王,如鲁荒王、蜀献王、楚昭王、梁孝王等。
秦始皇统一诸国后,创“皇帝”为号,原先的诸国君主仍旧称王。皇帝是天下之君的称号,王是一国君主的称号,但只有较大国家的国王才可称亲王,小国国王仅可称郡王。在中国古代中原王朝内,亲王是国一级君王的称号,郡王则是郡一级君王的称号。皇帝为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所创的天下之君称号,而历代的亲王则是沿制秦朝之前的诸国君主,其封国也大致相似,如燕王为燕国君主,赵王为赵国君主等,诸王的宫邸规制“亚天子一等”。
是爵位品级。宗室爵位共分十二级,只授予爱新觉罗的子孙们,分别是:
1和硕亲王(年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以下爵位依次减半)
2多罗郡王
3多罗贝勒
4固山贝子(以上四种为高级爵位,贝子是当朝皇子的最低封爵,亲王郡王补服为前后胸加两肩共四团龙,贝勒为前后两团正蟒,贝子为两团行蟒)
5奉恩镇国公
6奉恩辅国公
7不入八分镇国公
8不入八分辅国公
(公爵以上为超品,补服均为正蟒方补。所谓“入八分”是八种标帜,表示其显赫的身分。如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其中皮条是指车上有皮鞭可驱散挡路的人,背壶是指车上可带暖壶,护眼指双眼雉翎,不入八分不用在京当差,也不必在京里住)
9镇国将军(相当于一品武官,补服为麒麟)
10辅国将军(相当于二品武官,补服为狮子)
11奉国将军(相当于三品武官,补服为豹子)
12奉恩将军(相当于四品武官,补服为老虎)
(上面四等爵位每一种又细分为三等,如一等镇国将军、二等镇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仅俸银和禄米有差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