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式云吞面中的大蓉、细蓉,有什么区别?

广式云吞面中的大蓉、细蓉,有什么区别?,第1张

大蓉”与“细蓉”。按照专业人士所讲的标准,“细蓉”的份量是1两竹升面配4粒云吞;“大蓉”则是2两面配8粒云吞。传统云吞面无论从制作、摆法抑或到品尝原来很有讲究:盛碗的时候通常先将调羹放在碗底,云吞居中,竹升面放在上面。

这些煮好的竹升面还要用猪油捞一捞,之后才加入用大地鱼、猪骨和虾籽熬制的汤底,汤里再晒上少许新鲜韭黄提升香味。一碗云吞面端上来要只见面不见云吞才算标准,用调羹和云吞将面条垫高是为了保持面条的d性。吃面时要趁热先吃面,再吃云吞,最后把上汤喝完。这样才能尝到一碗地道云吞面的完美境界:竹升面双口d牙,云吞皮薄馅鲜多汁,上汤鲜香味美。

有一定年纪的广州人都知道,旧时,云吞面又叫“大蓉”、“细蓉”。有关这种称谓的来源众说纷纭,有种说法是,早期的云吞面比较小,冬天天气寒冷,吃面的人把小碗抱在怀里(即“拥”),饱肚之余又可以取暖,因此叫“细拥”。

也有的说,云吞在煮熟时漂浮在沸腾的汤水上,就好像一朵朵盛放的芙蓉花。白居易的《长恨歌》中的有一句“芙蓉如面柳如眉”,古人取其“芙蓉如面”这四个字,所以细云吞面又叫“细蓉”,云吞面又叫芙蓉面。

还有一种讲法是,旧时云吞面是由小贩挑担沿街现煮现卖,所卖的面有“大用”与“细用”之分,也就是面的份量有大细之分,“用”是食用的“用”,读“拥”是民间一种约定俗成的讲法。

“细蓉”是地道的广州小吃名称,其实就是小碗的云吞面!早在几十年前,香港人就为馄饨面起了一个现在看来充满怀旧色彩的“妹仔”名字—细蓉。用大地鱼,虾干,花生等食材熬上几小时的上汤,一箸爽口d牙的竹升面,最后加上内藏面中的四只肉汁鲜嫩的大肉馄饨,便是地道的“细蓉”。这碗最早的中式快餐在今天遍布街巷路边的小食店随处可觅,但在六、七十年代的香港,“细蓉”是香港阔少闲时品味的小点,非普通百姓可以随便消费得起的。

港媒资料显示,“池记云吞”是港式云吞的老字号,其实来源于一家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广州西关三圣社桥头设档的云吞面担池记。该面担档主亚池卖的云吞面选用d牙全蛋银丝细面,云吞馅必用鲜猪后腿肉和鲜虾仁,而云吞皮则其薄如纸,上汤则以大地鱼、虾子熬制。

而在上个世纪60年代,广州街头小贩挑卖的云吞面按大小不同叫“大用”和“细用”。由于云吞在煮熟时仿若一朵盛放的芙蓉花,因此有了“细蓉”之称,只是该叫法现在还盛行于香港,但在广州却几乎消失了。

云吞面是广东的特产。云吞面又称馄饨面、细蓉、

大蓉,是广东省的汉族特色小吃,属于粤菜系。一般以

云吞拌面,分为汤面与捞面。云吞面是一种在中国十分普遍的食品。以煮熟的馄饨和蛋面,加入热汤。

古代云吞很讲究,要肥三瘦七,弄成肉糜,正宗的且先切后剁。现今我们平常吃的云吞面多数是以鲜虾云吞制成,云吞材料有云吞皮、鲜虾、猪肉。

菜品发展

广州的云吞面是从外省的“混钝”演化而来的。始于清朝同治年间,是一位湖南人在双门底(现北京路)开设了一间三楚面馆,专营面食。

开始的制作较粗糙,基本上是水面皮,大肉馅和白水汤。但经济实惠,生意很好,随后不少人争相效仿,设档经营。到1946年间,在广州光是固定的云吞档就有100多户。而上街串巷的肩挑小卖则更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211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2
下一篇 2023-0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