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在体内的循环过程

药物在体内的循环过程,第1张

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1)吸收:除去只要求发挥局部作用的药物外,药物必须通过不同途径吸收人血,并且达到有效血浓度时,才能发挥作用。药物的吸收过程是药物分子通过细胞膜(如胃肠粘膜、毛细血管壁等)的过程,这一过程就叫药物的吸收。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很多,如给药途径不同,吸收的速度也不相同,例如先锋霉素静脉输液给药就比口服给药吸收速度要快。药物制剂不同,吸收速度也不同,如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有短效、中效、长效胰岛素,因为它们制剂不同,吸收速度也不相同。机体的功能状况如果不相同,吸收的速度也不同,如休克病人的微循环障碍,药物吸收速度就必然减慢或停滞。

2)分布:经过吸收人血的药物,一般都会通过血液循环被转运到身体的不同部位,进入不同组织、器官的细胞间液或细胞内液中去,这一过程叫做药物的分布。绝大多数药物在体内分布是不均匀的,如血管丰富、血流量大的器官(心、肝、肾等)往往药物浓度高;某些药物与器官的亲和力大(如碘与甲状腺)则该处的浓度高。

3)代谢:进入体内的药物一般都要经历各种化学变化,如氧化、还原、中和、分解、结合等。这一系列过程称为药物代谢或生物转化。药物代谢主要在肝脏中进行,如果肝功能不良,药物代谢会受到一定影响,可造成药物作用时间延长,毒性增加或体内蓄积。

4)排泄:进入人体的药物,无论是否被代谢,最后都要排出体外,只是排泄速度和排泄途径不同而已,这就叫排泄。药物的排泄途径主要是通过肾脏排出体外,主要的排泄器官是肾脏,对于肾功能不全的病人,用药时应减低剂量或减少给药次数,对于肾脏有损害的磺胺药等尽量避免使用。除肾脏外,挥发性药物如乙醚可通过呼吸道排泄,强心甙和某些抗生素(如四环素、红霉素)等部分经胆汁排泄,另外唾液腺、消化腺、汗腺和妇女的乳腺也是一些药物的排泄途径,因此哺乳期妇女应注意防止由于自身服药而间接造成婴儿中毒。

的描述,其实对学医的人来说是个很简单的问题,应该属于药代动力学方面的,就是药物经口服或者静脉等途径

进入体内,首先通过肝脏代谢分解,此为常说的首过效应,之后进入肠道上部吸收入血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身体各个分布器官,这个在不同的器官会有所不同的分布,这就是常说的敏感性问题。等过了代谢期之后,就进入肾脏进行排泄,一般在服药之后的30分钟开始吸收,2小时达到高峰,4之12小时进本排泄。

好了,基本上就是这些,

药物的消除包括药物的生物转化和排泄两个过程。

生物转化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变化,大多数的药物在肝脏经酶催化,进行化学变化。有些药物在体内不转化,直接以原形从肾排泄。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包括:氧化、还原、水解、结合四种方式。

药物的排泄:挥发性的药物及气体可从呼吸道排出,非挥发性的药物主要由肾脏排泄。有些药物经肝脏排入胆汁,由胆汁流入肠腔,然后由粪便排出。有些药物易从乳汁排出,因此哺乳期妇女用药应慎重。还有些药物可从唾液、泪或汗中排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357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1
下一篇 2023-02-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