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问题很简单。因为如果泛指“人类”,那就是站在生物的立场。结婚,是为了传宗接代。
虽然说,不结婚而同居或只发生性的关系,照样可以传宗接代。但那样实在对所要传的后代很不方便。因为数千年来,人类根据经验,已经得到证明,要安全地抚养后代,实在不是单单的男方或女方独自的力量可做得好的,而必须双方分工合作,有人在家照顾哺育,有人出外打工谋生,才不会顾此失彼,疲于奔命。所以双方要建立一个固定的居所,有个固定的名分,负起人伦、社会与法律上的责任,使这关系巩固而公开,以免中途发生动摇或受到外力的侵害。这样才可以有效地保护及教养子女,使他们成为人类所希求的、良好的后代。所以,“人”需要结婚。
其次是,“女人”为什么要结婚?
范围由全人类缩小到单单是女性。这出发点和头一个问题有点两样。头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男女双方要结婚,这个问题是为什么女人要嫁?女人如果嫁了,就不那么独立了,就要放弃一部分或全部的事业了,生活方式和内容就会大大地改变了。究竟这种付出对女人有什么好处?如果不嫁,会不会有什么不良后果?是不是因为这些不良后果,才迫不得已而去结婚?
这个问题是站在“不愿顺其自然”的出发点而发的。
如果顺其自然,以人类的天性来说,人类久已发现男女应该结婚。所以女人应该结婚,这是最简单的逻辑。但站在现代妇女的立场,女人有了开创事业的欲望与能力,就不情愿再被关回家庭去抚育子女,觉得那是一种大大的牺牲。
事实也未尝不是如此。妇女有职业和家庭不能两全的问题,从这世纪的开始已经吵到了现在。问题就出在妇女想要有自己的事业,而大自然又希望妇女能回去抚育孩子,所以矛盾不已。这问题简化来说,其实也就是孩子和事业在冲突。如果只是找个人结婚,而不生孩子,女人仍然可出去创事业,不会有“离不开家”的困扰。
这也就是说,女人不愿满足造物者让人类传宗接代的要求,所以才打算站在另一个角度去问:“既然不想生孩子,为什么要结婚?除了生儿育女的理由之外,还有什么理由要建立一个家?”
这是人类后天的欲望战胜了天然的要求而产生的问题。排除了生儿育女的天然要求之后,女人在考虑结婚的时候,往往只是想到“社会习俗对不结婚的女人怎样看法”这个末节上。她们所要知道的,就只是“是不是女人不结婚会被人加以异样的眼光”、“是不是自己会有心理变态”、“会不会将来年纪大了,缺少安全感”。
换言之,这是只考虑到自身的损益而发生的问题。
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当然可以看看许多不结婚者的实际情况,作为参考。
一般的经验似乎是,如果你不结婚,你就必须有个令你感到“值得”的事业。这事业可以提供你精神的寄托和生活的保障。要注意的是,它既要提供你“生活的保障”,还得提供你“精神的寄托”。而这两者时常并不一定是携手并肩而来的,但你所需要的却是两者兼备,才可弥补空虚及维持独立。
于是,就转到了另一个问题:“如果要结婚,那么,为了什么才去下这个决定?”这个“为了什么”是“对方要有什么条件”的意思。是为了“财富”?是为了“名望”?是为了“爱情”?还是为了“出国”之类的某些方便?
这问题,看似复杂,实则简单,因为很显然,这是现实的现代人既不想传宗接代,也忘记了什么叫“爱情”,或根本否定了世上有“爱情”这回事,才产生了是为财富,是为名望,是为某项利益等旁枝末节的问题。如果人们重视传宗接代或相信爱情,其他的问题都将不难定下取舍。相反的,如果不在意后代,也不相信爱情,其他一切问题都将使男女双方结合的意义变得相当的可悲或可鄙,别人也就没什么可提供建议的了。
由于现代人既不热衷生育,又不相信爱情,所以才发生了最后一个“何必结婚?”的问题。
关于为什么要结婚,每个人有属于自己的理由,或者浪漫,或者理性,或者真实得接近于生活,或者干瘪得近乎苍白。有人说,爱到了,就结婚吧;
有人说,累了,所以想结婚了;
有人说,怕一直恋爱,两人消耗太大,所以就赶紧结婚了;
有人说,想找个人过过柴米油盐的小日子了。
就像是钱钟书老先生所说的那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要出来。想不想结婚,看到朋友们都已经结婚生子,看到小孩子,忽然就想结婚了。
再问自己想不想结婚,再想想也就不那么着急渴望了。
因为,要结婚,你首先要遇到对的人。什么是对的人,就是合适的,喜欢的,有共同兴趣爱好的,爱不应该成为负担,两个人在一起,各有各的生活,不会被相互打扰,但想要在一起的时候,那个人就在身边。
以朋友的身份相处,可以互相开开玩笑,做做恶趣味,而不是在他面前说话思前想后,办事战战兢兢,不用害怕即使玩笑开过了头就要分手。在我看来,这就是最适合的情侣关系。
但是,很多时候,一直孤单一人,无非就是喜欢的人未出现,出现的人不喜欢。
即使过年回家要面临爸妈的质问,但你头脑依旧清醒,你知道,结婚不是去菜市场买菜,随便挑挑拣拣就可以结婚。
所以,你依旧是孤孤单单一个人。
关于结婚,一方面是感情的依赖和需求,一方面就是性的需要。而后者,据弗洛伊德而言,那是最自然的本能,和肚子饿了要吃饭是一个道理。
其实,就结婚而言,后者的需求更小,更多的时候需要的是一份感情的依赖。
性的需求,解决起来容易。而在这大大的世界中找寻那一份让自己感到温暖和快乐的感情就要困难的多了。
更多的时候,你发现,自己一个人生活,还十分不错。有很多的朋友,过快乐的生活,生活的乐趣并没有因为你是一个人而少了更多。
所以,你也就落得一个身心自在,以阿Q的口吻安慰自己:我梦寐以求,是真爱和自由。真爱没找到之前,我自由得很嗨。
但是如果你环顾周围的世界,你会发现,其实很多人也就一个人过着自己的生活。
有的是你村落里的单身汉,家产不多,且不上进,相亲的人不多,自己就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生活,物质生活对于其自己尚且没有保障,就更别说找人结婚过小日子了。想想也不会有姑娘选择会嫁给他,毕竟,生活中更注重的是实际,为什么结婚,无非是找一个依靠,成立一个小家庭。
有的人一个人在外面浪荡惯了,在古代也就是所谓的翩翩公子哥,自己不羁放纵,而想要和其安心过日子的却也缺乏安全感,对其敬而远之,或者只是抱着玩玩的心态,想要结婚,那可就真怕了。
还有些人,心里有极大的不安全感,除他之外,觉得世界周围全部都是陷阱,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坏人的圈套,一辈子战战兢兢,不敢丝毫怠慢。对于恋爱结婚也是一样,怕恋爱被分手,结婚遭离婚。于是,只能是站在婚姻的周围旁观而不敢去涉足,最后单着也就单着了。
还有一些人,爱过,恨过,分手过,离别过,最后也便自然而然转身成为了独身主义者,不是主动选择,而是在各种爱情生活中不由自主的转变了。
其实,在我眼里,爱神丘比特除了背上的那把神箭之外,更有一把天平,而对每个人的爱的供给都是平等,比如所有人爱的配额都是100。有些人,极其幸运,一辈子遇到一个人谈了一次恋爱,然后结婚了,生活美满。而有些人在找寻另一半的路上坎坎坷坷,每次恋爱都会有损耗,或者50,或者20,到最后自己爱的配给越来越少,就越来越缺乏相爱和去爱的能力了。
本科的一位老师,男,至今快50了,东北人,温文儒雅,其魅力绝对征服了班级上所有的女生,但他至今单身。一次和他喝酒,听其讲起往事,有一次家里逼婚,他急了,随便去酒吧找了一位穿着十分暴露的女孩子直接领回家,问父母,这个可以吗?可以的话,我马上结婚。从那之后,对他的感情生活,其父母再也没有过问,于是他单身至今。
这样的真性情汉子,敢爱敢恨,只是,曾经的往事中,他在爱情中受伤太深,以至于爱情消耗太大,到最后索性想了明白,自己过属于自己的小日子。
而研究生另一位老师,女,至今也是40多,现在也是单身一人。也没有觉得其生活有多无趣和枯燥,整天和学生们打到一起,玩的也十分愉快,趁着假期,也和几个老朋友一起出去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
要是说她,不曾爱过,我不相信,但往事不必多问,她现在一个人过的快乐,也很好,这个世界上,不会因为旁边少了一位女人而停转,也不会因为多了一个男人而更加色彩斑斓。
两个人有自己的世界,一个人也可以过好自己的生活。
剩女是一个社会问题,剩男同样。过年回家,这是两者最头疼的问题。于是,有些人变得害怕回家。
其实,更现实的是中国的传统的问题。
毕竟在中国,大龄男女不嫁不娶,在过去是要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闲话的,现在虽然有所开放,但毕竟还没足够开放。
老人们着急可以理解,但很多人因为老人的催促就随便找人嫁了就有点太过随意了。挑挑拣拣不可怕,但不切实际的挑挑拣拣就有点天马行空,难以想象了。
你是个灰姑娘,非要找骑白马的王子,你说,是不是活该被剩下。但最后还是一个实际问题,找到了合适的是不是一定要结婚,这个就看两者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了,欧美人家也有同居十几年而不结婚的,如果想结婚了,那就找个良辰吉日,结了吧。
要是不着急,就先这么过着,为了传宗接代结婚,那还是别结了,别到最后闹的两头不痛快,爱情消耗太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