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西部磨炼了杨牧,也成就了杨牧。杨牧不仅与新疆结下了难解的生活情缘,也结下了难舍的文学情缘。
原文:水之湄我已在这儿坐了四个下午了
没有人打这儿走过——别谈足音了
(寂寞里)
凤尾草从我足跟长到肩头了
不为什么地掩住我
说淙淙的水声是一项难遣的记忆
我只能让它写在驻足的云朵上了
南去二十公尺,一棵爱笑的蒲公英
风媒花把粉飘到我的斗笠上
我的斗笠能给你什么啊
(寂寞里—— )
我的卧姿之影能给你什么啊
(寂寞里—— )
四个下午的水声比做四个下午的足音吧
倘若它们都是些急躁的少女
无止的`争执着
——那么,谁也不能来,我只要个午寐
哪!谁也不能来
(选自诗集《水之湄》,蓝星诗社1960年版)
赏析:《水之湄》写的是思念与等待。
第一节,写的“我”坐了四个下午等人的百无聊赖和无可奈何的心情,为读者留下悬念。第二节里,诗人用“凤尾草从我足跟长到肩头了”来象征时间的逝去“不为什么地掩住我”,花草的无意反衬“我”有情地等人,而人却不来第三、四句写水声引起了“我”的回忆,“我”曾与情人来这里幽会,但这一切都已成空,所以“我只能让它写在驻足的云朵上了。”传说中尾生等情人于桥下,水涨后被淹死,《水之湄》化用这个典故,表达了“我”愿为情人而死的情怀。
在第三节中,诗人借蒲公英表达情思,“风媒花把粉飘到我的斗笠上”,引起“我”情绪的变化和内心的悸动,使我感叹:“我的斗笠能给你什么啊(寂寞里—— )/我的卧姿之影能给你什么啊(寂寞里—— )”。第四节里“四个下午”一句,把水声比作足音,是对自我的安慰。最后,“我”从“足音”想象对方是急躁的少女,她们在无休止地争吵,结果“谁也不能来”,等那么还是睡个午觉吧。全诗由百无聊赖开始,经过一系列的情绪变化后,又回到无可奈何的状态。
这首诗借《诗经·蒹葭》的题意表达诗人的情绪感受。《蒹葭》所表现的是静态的思念,《水之湄》则是静动结合。诗的结尾,在骚动性的声音和动作里,“我”依旧保持稳定的情绪,反衬出被等者在“我”心中的地位——“我”不在乎等待,只在乎等谁。
作者简介:杨牧,1944年3月出生在四川省渠县,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流浪到中国西北部,曾在新疆度过25个春秋,当过工人,做过牧工,担任过石河子市文联副主席、兵团文联副主席、自治区文联副主席及《绿风》诗刊主编,八十年代末回归故里,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星星》诗刊主编。曾赴印度、意大利、俄罗斯、美国讲学访问。
意思是就在河水对岸。
1、原文出自《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白话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扩展资料:
1、《国风·秦风·蒹葭》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2、这首诗是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而不可得而作。陈子展《诗三百解题》说:《蒹葭》一诗,无疑地是诗人想见一个人而竟不得见之作。这一个人是谁呢?
他是知周礼的故都遗老呢,还是思宗周、念故主的西周旧臣呢?是秦国的贤人隐士呢,还是诗人的一个朋友呢?或者诗人自己是贤人隐士一流、作诗明志呢?抑或是我们把它简单化、庸俗化,硬指是爱情诗,说成诗人思念自己的爱人呢?解说纷歧,难以判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国风·秦风·蒹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