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年代发报机能发多远

战争年代发报机能发多远,第1张

15W短波电台,鞭状天线bai15km。L型天线,50-100km。

发报机工作频段为短波通信,短波具有绕射特征,所以其特点是受地形影响小,通信距离远,可达千公里以上,但通信中,受天候影响比较大,不同天候情况电离层活跃程度不同,通信效果亦不同。

发报机通信距离远近主要受个四因素影响:

1、发报机功率。同等条件下,功率越大,通信距离越远。

2、天候情况。电离层活跃,通信距离较远,反之亦然。

3、电磁环境。电磁环境复杂,各类杂波信号多,通信距离近,空间电磁环境干净,通信距离远。

4、接收短灵敏度。接收端接收机灵敏度高,双方通信距离就远,灵敏度不高,彼此间通信距离较近。

无线电发报机是早期远距离通信的一种手段。它的原理,简单说就是一个高频振荡器。这个振荡器产生的频率可以在长波段、中波段或者短波段。通过天线将产生的高频信号传输到远方,由接受方接收。这个高频等幅波仅仅是传输信息的载体。为此,再将一个音频信号(通常在1000赫兹)加载在高频信号上,通信术语称之为调制。

接收方根据双方事先约定的时间和工作频率收到经过调制的高频信号后,经过检波还原出了音频信号。接收方通过耳机就可以听到对方发过来的音频信号了。信号发送方通过电键(其实就是一个开关)来控制音频信号是否加载到高频信号上。

电键按下去时就有音频信号加载,电键抬起就没有。通过间断地按下电键,远方的收报人员就可以听到断续的音频信号。电键短暂地按下,对方听到的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嘀”声,电键按下较长时间,对方听到的就是人们常说的“嗒”声。

人们根据“嘀”和“嗒”不同的组合来代表不同的信息(例如字母和数字),就是常说的莫尔斯电码。经过训练的报务员可以熟练地发送和抄收莫尔斯电码。双方报务员通过一串事先约定的电码组合(呼号)来确定对方的身份。至于电报正文一串串莫尔斯电码代表的是什么意思,那就涉及到密码的加密问题了。

这种电报机的工作原理和现在的电报机既相似又不完全相似。这种电报机的发报机把制成凹凸不平的字母板排列起来拼成文章,然后让字母板慢慢活动,触动开关断断续续发出信号;收报机把不连续的电流通过电磁铁,牵动摆尖左右摆动的前端与铅笔连接,在移动的纸带上划出波状的线条,经译码之后便还原成电文。尽管如此,它也能准确地工作。但是电磁铁和电池是很粗糙的,所以,导线哪怕延长2-3米,收报机就会因电阻增大而失灵。如果通信距离不能进一步延长,是怎么也达不到实际运用的。

这个东西涉及到无线电收、发报机的工作原理问题。根据在下知道大的简述一下。

发报机工作的时候向外发送一个特定频率的电波。收报机收要预先知道这个频率,然后再收到这个电波,之后再破译(这要靠双方都知道的频率,通信时间、解码的密码本)。不过我们大家都知道电波是由一点向空间中延直线传播的(就像水波纹),如果收、发报机之间有阻挡或者太远被地球阻挡(地球是有曲率的),那怎么办?当初发明电报时科学家就在考虑这个问题。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找一个东西反射电波(就像拿镜子反射太阳光或手电光之类的)。可是哪个“大仙”能飞到天上给发报机举个“反光镜”。后来人们发现地球大气层中有一个电离层,可以充当“反光镜”,电离层罩住了整个地球,就像天然的发报机“反光镜”(地球人真是太幸运了)。所以如果在A、B两点收发报,当A、B两点不能直线连接时可以通过A->电离层->B的方式进行通讯(反之亦然)。咱们现在收听的短波无线电广播也是这个原理。所以只要发送端的发射功率足够大,接受端的接收器足够灵敏,发送和接收端的距离就可以足够远。现在的收、发报机基本上也是这个原理。不过现在有通讯卫星了,卫星也可以起到“反光镜”的作用,而且卫星还可以进行信息处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683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5
下一篇 2023-02-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