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死后被追封为“开平王”,这是为什么呢?

常遇春死后被追封为“开平王”,这是为什么呢?,第1张

常遇春去世后被追封为“开平王”,和他占领开平府有挺大关联。在15年前,朱元璋仍在自主创业环节,那时候正准备进攻宦游,朱元璋骑着马通过田里,一个壮汉一跃而起,说要投靠朱元璋。朱元璋还以为壮汉是由于饿着肚子才来参军入伍。之后确询才知道,这名壮汉名字叫做常遇春,原是山里的匪徒,本衣食无忧喝,只是感觉当一辈子匪徒太软弱无能,因此才出山。常遇春在春天的田野里睡了一觉,梦到老天爷对自己说“主人来了”,站起来便看到了朱元璋,此后跟了朱元璋。常遇春慢慢变成了朱元璋身旁的首要先锋官,在朱元璋和陈友谅,张士诚对决中,起了十分重要的功效。

公年1367年,张士诚亡国后,朱元璋准备出兵北伐清朝,冲着诸位名将,朱元璋说:“诸将,刚直有组织纪律,地为将之体者,无如徐达;上百万之众,英勇先登,摧锋陷阵,无如常遇春。”朱元璋认为,徐达是脚踏实地的帅才,而常遇春,情况下攻城拔寨的虎将,无人可敌。他们能够 立即证实常遇春在朱元璋心中较高的影响力。因此,朱元璋派徐达和常遇春带兵北伐,第二年,也就是朱元璋即位那一年,常遇春占领元朝大都,元顺帝仓皇北逃,逃到开平府。对朱元璋而言,清朝在中原的执政尽管告一段落,但只需元顺帝仍在好好活着,就一直是个威胁,因此朱元璋派常遇春领着九万精兵进攻开平府。

常遇春战斗,有两个特性,第一是“勇”,常遇春一直冲过最前边,鼓励官兵们英勇歼敌。第二是“快”,常遇春不善于打攻坚战,但他快刀斩乱麻的工作能力,不逊色于所有人。常遇春没等蒙古人做好部署,就冲到开平城下。《明实录》只是用8个字来叙述这一场战事:“开平王至,蓟北皆平!”常遇春尽管获得完胜,但在骏逸中途,生下疾病病,精兵驻扎河北柳河川时,常遇春暴病而死。这名在中国军事史上占领一席之地的明代开国将领,年仅40岁而终,他没有死在沙场上,变成一大遗憾。常遇春的过世,让朱元璋一时无法接纳,这名曾帮自身奠定江山半壁的虎将,数次解救朱元璋于危急,但逝者已逝,朱元璋能做的,便是高端的下葬常遇春。

当常遇春的遗体抵达南京城边时,朱元璋领着皇太子朱标和文武双全重臣亲自出城迎来,冲着常遇春的尸体,朱元璋号啕大哭。礼部为常遇春制订了殡葬典礼,依照丞相的高端来给常遇春制订葬礼典礼,但朱元璋仍不满意。常遇春尽管功高,若要在提升葬礼规格型号,确实无先例可寻。礼部高官冥思苦想,最终总算发现了一个适合的例子,那便是北宋名臣,建国荣誉,韩国公赵普的葬礼。赵普是宋太祖赵匡胤的谋士,在龙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重要环节,都起了十分大的功效,曾因“半部论语治天地”而出名于史籍。赵普过世后时,宋太宗赵光义给了他极为庄重的葬礼。《宋史》云:废朝五日,为出次发哀。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赐谥忠献。上撰神道记碑,亲八分书以赐之。遣右谏议大夫范杲摄鸿胪卿,护丧礼。缚绡布各五百匹,豆面各五百石。葬日,有司设卤簿宣扬如式。

《明史 常遇春传》记载常遇春被朱元璋封为“开平王”。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洪武二年病卒军中,追封开平王。

明清时期行伍出身的军官仍然占了绝大多数。明初的开国功臣常遇春,少年时就混在一伙强盗里,后来转投朱元璋部下当兵。在朱元璋渡江攻取集庆(今南京)为根据地的战役中,他带头冲锋陷阵,立下大功,由此得到朱元璋赏识,不久就被任命为“统军大元帅”。在建立明朝统治的混战中战功卓著,成为全军副统帅,地位仅次于朱元璋的老战友徐达,封为开平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725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7
下一篇 2023-02-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