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眼桥位于成都市锦江区,古名宏济桥,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由当时布政使余一龙所建。系石栏杆、石桥面的大拱桥,长4宽3高3丈,下有9洞。在清朝乾隆五十三年(1788)由总督李世杰补修时,改名为九眼桥。
乾隆五十五年(1790)又加以重修。1988年于九眼桥西侧新建交叉钢架水泥预制桥,从桥基点起算,长约120米,宽25米,桥北下端辟有汽车通道横贯东西,形成半立式交叉桥。古九眼桥于1991年冬已经被拆。
九眼桥在成都的桥梁中占据重要一席,是因为它有九个桥洞而得名。桥下河水清澈,中间还有一个河堤。站在水旁,从堤上留下的水声音震耳欲聋。
河的下游有一些树枝和大片泥土组成的一块土地上,一群翩翩起舞的白鹭忽飞忽落,美极了!九眼桥本身也很是优雅,九个桥洞,上面布满了青苔,它告诉人们:“桥的历史很悠久”。
历史变迁
回澜塔共七层,顶端有一个锡合金的“宝顶”。每当阳光沐浴塔身之时,远远望去,九眼桥与回澜塔宛如一张巨弓卜搭着一支带银箭镞的箭,煞是壮观。
只可惜1945年塔侧民房引发了一场成都罕见的大火,将砖木结构的回澜塔烧得只剩下一个塔基,耸立在锦江畔达352年之久的这支“箭”,从此灰飞烟灭了,人们便用望江楼的崇丽阁来补替回澜塔。换一个角度看,“桥是弯弓‘阁’是箭”仍不减昔日风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