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指数换算公式

黄疸指数换算公式,第1张

基本上都是用黄疸指数反映胆红素的浓度,一般来讲测量黄疸指数有两种方式,那就是经皮测试和抽血。黄疸指数有两种单位,结果要换算才能得出。那么,黄疸指数换算公式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关于这方面的东西就一起接着看吧!

黄疸指数换算公式

黄疸指数换算只有两个单位之间的相互换算,就是微摩尔每升和毫克每分升之间的换算。血清胆红素中的黄疸指数是以微摩尔每升为单位,而经皮测胆红素是以毫克每分升为单位。umol/l÷17=mg/dl。比如抽血查血清胆红素每日升高值的85umol/l相当于5mg/dl。mg/dl一般是经皮测胆红素测量仪测出来的,也就是医院新生儿科和产科常用的接触皮肤测出来的值,有些12.9就需要住院蓝光治疗,有些20就要蓝光治疗,这里的12.9和20是同一个单位都是mg/dl,只是测量仪的标准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问清楚测量仪的标准是多少,而不是单独比较两个数值的高低,有些父母就觉得别人20才住院我们的13、15就不需要住院了,这种想法就大错特错了,不要拿小孩的健康开玩笑,要听医生的建议而不要自做主张。医生对疾病的了解及病情的发生发展有大体的掌握。不是我们平常抱侥幸心理。

黄疸值有两个单位分别是:mg/dl,umol/L,它们之间关系如下:0.1mg/dl=2umol/L,1mg/dl=17.1umol/L,12mg/dl=205umol/L,15mg/dl=257umol/L。生理性黄疸在出生2-5天内出现黄疸,第7天开始消退,足月儿在14天内全部消退,早产儿需要3-4周才能全部消退。

怎么预防新生儿黄疸

1、不要接触诱发溶血的药物和化学物品

想要预防新生儿黄疸,孕妇和新妈妈以及宝宝都不能盲目的使用溶血性的药物或化学制品,一些诱发溶血性贫血的氧化剂食物或药物,都应该避免接触,防止宝宝出现黄疸的情况。

2、衣物不要用卫生球

注意宝宝的皮肤健康,尤其是宝宝穿过的衣服,要及时清洗和消毒,不要将宝宝的衣服和其他脏东西相互放在一起,尤其是不要使用卫生球,以免会导致宝宝黄疸的情况。

3、尽早喂奶

如果宝妈的身体状况较为良好,这时应该尽早的给宝宝喂奶,婴儿出生之后应尽早给宝宝喂奶,能够提高宝宝身体的免疫能力,还能迅速的将胎便排出,平时生活当中也要注意喂奶的情况,尽早给宝宝喂奶,还能避免宝妈出现乳腺癌。

4、治疗导致黄疸的疾病

预防新生儿的情况,必须尽快的采取治疗措施,防止诱发黄疸的各种疾病,例如新生儿肝炎。怀孕之前就要做好相关的体检,如果自身有肝炎的病症,必须尽快采取治疗措施,然后再考虑怀孕的事情,这样做是为了进一步保证胎宝的健康,千万不要有病的时候怀孕。

「导读」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专家认为,黄疸一般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而医学上取生理性黄疸的值作为新生儿黄疸正常值。只要超出生理性黄疸的范围就称为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主要症状为皮肤、黏膜、巩膜发黄,宝宝食欲不振、不安躁动,体温可能也会有所上升。

临牀上有60%的足月产宝宝在出生后一周内会出现黄疸,80%的早产儿会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具体来说,新生儿黄疸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医学上取生理性黄疸的值作为新生儿黄疸正常值。

足月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12.9mg/dl(毫克/100毫升),就是代表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2毫克为正常。早产儿的黄疸正常值为胆红素低于15mg/dl(毫克/100毫升)。

足月出生宝宝的黄疸正常值与早产儿又有所不同。通常,足月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12.9毫克/100毫升,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2.9毫克。早产儿的黄疸正常值15毫克/100毫升血液,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5毫克。

如果宝宝的黄疸值超过12.9mg/dl或新生儿黄疸指数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mh/dl),或黄疸持续时间超过“足月儿在14天内消退,早产儿在4周内消退”这个时间,又或者黄疸退而复现,就表示新生儿黄疸不健康,可能患了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新生儿黄疸别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60%-80%的新生宝宝在出生后2到5天内会出现皮肤发黄的现象,属于正常现象。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1、生理性黄疸轻者黄疸先见于面、颈,然后可遍及躯干及四肢,一般稍呈黄色,巩膜可有轻度黄染,但手心足底不黄,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

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第4周,大小便颜色正常,尿中无胆红素。粪色甚浅或灰白、尿色深者提示新生儿肝炎或胆道闭锁。

2、黄疸部位多见于面、颈、巩膜、躯干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发生核黄疸。

3、病理性黄疸常在出生后24h内出现,持续时间在2周以上,早产儿在3周以上;黄疸在出生后消失复现并进行性加重。重症的黄疸可以合并核黄疸。除此以外,由于发生原因不同,常有引起黄疸的原发病的伴随症状。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新生儿黄疸别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现象,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2、母乳性黄疸

新生儿因吃了母乳发生的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

出现母乳性黄疸后,一般不会影响小儿的健康,也无发烧和食欲不好的症状。如及时停止喂母奶,黄疸大约在2-4天内减弱,6-10天内全部消失。

3、溶血性黄疸

血性黄疸最常见的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

4、感染性黄疸

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使得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钜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

5、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这种黄疸一般B超检查即可确诊。

此外,还有药物性黄疸。如由维生素K3、K4、新生霉素等药物引起者。

新生儿黄疸怎么办

宝宝如果患了新生儿黄疸怎么办?妈妈们要清楚新生儿黄疸是什么,并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宝宝大便颜色

注意宝宝大便的颜色,如果是肝脏胆道发生问题,大便会变白,但不是突然变白,而是愈来愈淡,如果再加上身体突然又黄起来,就必须带给医生看。

2、多让宝宝接触自然光照

尽量不要让家里太暗,窗帘不要都拉得太严实,白天让宝宝接近窗户旁边的自然光,电灯开不开都没关系,不会有什么影响。家中太暗对宝宝吸收维他命D有影响,但也不要让宝宝直接晒到太阳,怕会晒伤,而且也怕紫外线带来伤害。

3、时刻观察宝宝黄疸情况

黄疸是从头开始黄,从脚开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黄,最晚退的,所以可以先从眼睛观察起。如果不知如何看,专家建议可以按压身体任何部位,只要按压的皮肤处呈现白色就没有关系,是黄色就要注意了。

4、最好勤喂母乳

如果是因为喂食不足所产生的黄疸,妈妈必须要勤喂食物,因为乳汁分泌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勤吸才会 *** 分泌乳激素,分泌的乳汁才会愈多,千万不要以为宝宝吃不够或因持续黄疸,就用水或糖水补充。不知道宝宝是否喂食充足的妈妈,可以观察尿尿的次数,一天尿6次以上,以及宝宝体重持续增加,就表示吃的份量足够。

新生儿黄疸是许多宝宝都会出现的问题,妈妈们要多留个心眼了!

新生儿黄疸如何预防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既然是病,那么就可以预防。且看看新生儿黄疸如何预防:

1、胎黄常因孕妈遭受溼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妈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2、夫妻双方如血型不合(尤其母亲血型为O,父亲血型为A、B或AB),或者母亲RH血型呈阴性,应定期做有关血清学和羊水检查,并在严密监护下分娩,以防止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

3、准妈妈如果曾经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4、准妈妈如果有肝炎史或曾生病理性黄疸婴儿者,产前宜测定血中抗体及其动态变化,并采取相应预防性服药措施。在分娩时应加强监护,产后也应对婴儿进行严密的监护,一旦出现症状及时治疗。

5、婴儿出生后就应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及时了解黄疸的出现时间及消退时间,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

6、新生儿注意保暖,早起开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755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28
下一篇 2023-02-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