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号为“文正”的有:
1、范仲淹: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范仲淹苦读及第, [2] 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权知开封府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康定元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元昊请求议和,西方边事稍宁,仁宗召范仲淹回京,先授枢密副使,之后拜为参知政事,九月,范仲淹等人发起“庆历新政”。
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自请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
2、司马光:
宋仁宗宝元元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
3、刘统勋:
雍正二年,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翰林院编修,历任南书房行走、上书房行走和东宫詹事等。乾隆帝继位,历任刑部侍郎、左都御史、漕运总督、太子太傅兼陕甘总督。
工部尚书、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国史馆总裁。为政四十余年,清廉正直,敢于直谏,在吏治、军事、治河、修史等方面均有显著政绩。乾隆三十八年,去世,时年七十五,获赠太傅,谥号文正。
4、曾国藩:
曾国藩出生普通耕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
5、朱珪:
乾隆十二年,17岁殿试为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侍读学士。乾隆二十四年,主河南乡试,会试同考官。秋,授福建粮道。
乾隆二十八年,擢按察使,兼署布政使。乾隆三十二年,补湖北按察使。乾隆三十四年,任山西布政使。乾隆三十六年,权巡抚事。乾隆三十九年,为按察使,授侍讲学士。
乾隆四十一年,命在上书房行走,教嘉庆帝读书。乾隆四十五年,督福建学政。乾隆四十九年,内阁学士。乾隆五十一年,礼部侍郎。
乾隆五十九年以后,历任两广总督,吏、兵、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等职务。嘉庆四年由安徽巡抚上调北京。嘉庆十一年十二月五日卒,终年77岁。帝谥“文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仲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统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曾国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珪
28个,文正这个谥号是宋朝才有的,宋朝9人,元朝6人,明朝5人,清朝8人。
1、宋朝:李昉、范仲淹、司马光、王旦、王曾、蔡卞、黄中庸、郑居中、蔡沈。
2、元朝:吴澄、耶律楚材、刘秉忠、许衡、廉希宪、贾居贞。
3、明朝:方孝孺、李东阳、谢迁、倪元璐、刘理顺。
4、清朝: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
谥法:
文: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能定典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敏而好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
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万邦为宪、帝德运广曰文;坚强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圣谟丕显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纯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与贤同升曰文;绍修圣绪曰文;声教四讫曰文。
正:
内外宾服曰正;大虑克就曰正;内外用情曰正;清白守洁曰正;图国忘死曰正;内外无怀曰正;直道不挠曰正;靖恭其位曰正;其仪不忒曰正;精爽齐肃曰正;诚心格非曰正。
庄以率下曰正;息邪讵诐曰正;主极克端曰正;万几就理曰正;淑慎持躬曰正;端型式化曰正;心无偏曲曰正;守道不移曰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