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是1405年。
公元1405年7月11日,苏州府刘家港(今江苏省太仓县浏河口)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郑和告别了欢送的官员和黎民百姓,登上船队中最大的船只--宝船,缓缓向东驶去。这只船队总共有208艘船,光是长44丈、宽18丈的宝船就有62艘,其中有航海技术人员、管理事务人员和翻译、医生等。
简介
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先后访问了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岸赤道以南和麻林地(今肯尼亚的马林迪)和慢八撒(今肯尼亚的蒙巴萨港),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它加强了中国同这些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郑和是打开从中国到东非航道的第一人,他的航行比哥伦布首航美洲大陆早87年,比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早93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116年,他在世界航海史上立下了一座丰碑,是世界航海事业的伟大先导者。
郑和下西洋,在明朝永乐~宣德时期(1405年~1433年28年间),郑和率领船队连续进行了七次大规模远洋航行,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1、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满载着2.7万余人的庞大船队,从太仓刘家港出发。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郑和船队携诸国使者、押陈祖义等俘虏还朝。
第一次下西洋,1405年7月11日~1407年10月13日,历时2年零3个月。
2、永乐五年(1407年),郑和回国几个月后,立即进行第二次远航准备,这次远航的主要是送外国使节回国,规模较小。此次航行路线同前一次差不多,也是历时两年。
第二次下西洋,1407年冬~1409年夏,历时约1年零6个月。
3、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10月),成祖命正使太监郑和、副使王景弘、候显率领官兵二万七千余人,驾驶海舶四十八艘,从太仓刘家港启航。永乐九年六月(1411年7月6日),郑和船队还朝。
第三次下西洋,1409年10月~1411年7月6日,历时1年零9个月。
4、永乐十年十一月(1412年11月),成祖命正使太监郑和,副使王景弘等奉命统军二万七千余人,驾海舶四十,出使满剌加,南渤里,彭亨,孙剌等国。 船队于永乐十一年(1413年)出发,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1415年8月12日),郑和船队回国。
第四次下西洋,1412年11月~1415年8月12日,历时2年零9个月。
5、永乐十四年十二月十日(1416年12月28日),明成祖命郑和等人护送古里、爪哇、溜山、喃渤里、彭亨各国使者及旧港宣慰使归国。郑和船队约在永乐十七年七月十七日(1419年8月8日)回国。
第五次下西洋,1416年12月28日~1419年8月8日,历时2年零8个月。
6、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明成祖命令郑和送十六国使臣回国。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日(1422年9月3日)郑和船队回国。
第六次下西洋,1421年3月3日~1422年9月3日,历时1年零6个月。
7、宣德五年六月九日(1430年6月29日)~宣德八年(1433年),明宣宗朱瞻基命郑和出使西洋忽鲁磨斯、锡兰山、古里、、加异勒等二十国及旧港宣慰司。
第七次下西洋,1430年6月29日~1433年,历时3年多。
环球航行:1519年9月20日~1522年9月6日,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共计历时1082天(约3年)。目前,帆船进行一次全球航行,根据航线及其他因素而不同,一般要400天左右,但是,想要以舒适的节奏环球航行,平均需要3.5年左右。
利玛窦所说的《万国图志》,实为一本装帧精美的奥特利乌斯的制图学名著《双半球投影世界地图》,因此,在第6次航行后,郑和团队很可能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以便为下一次航行做好了准备。
郑和下西洋是1405年。
郑和下西洋的首次航行始于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1433年,共计七次。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
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郑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包括朝贡贸易、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等形式。
朝贡贸易以奢侈品为大宗,甚至有学者认为寻找海外香料、满足国内需求,是促成郑和下西洋的一个根本原因。
官方贸易是在官方主持下展开,遵循平等自愿、等价交换等原则,其使用的“击掌定价法”传为美谈。民间贸易则由私人自发展开,例如据考证郑和船队的官兵便可以携带商品在沿线国家展开贸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