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如何解析 HTML?

浏览器如何解析 HTML?,第1张

浏览器渲染引擎从网络层取得请求的文档,一般情况下文档会分成 8KB 大小的分块传输。

HTML 解析器的主要工作是对 HTML 文档进行解析,生成解析树。

解析树是以 DOM 元素以及属性为节点的树。DOM 是 文档对象模型(Document Object Model) 的缩写,它是 HTML 文档的对象表示,同时也是 HTML 元素面向外部(如 JavaScript)的接口。树的根部是 Document 对象。整个 DOM 和 HTML 文档几乎是一对一的关系。

解析算法

HTML 不能使用常见的自顶向下或自底向上方法来进行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由于不能使用常用的解析技术,浏览器创造了专门用于解析 HTML 的解析器。解析算法在 HTML5 标准规范中有详细介绍,算法主要包含了两个阶段: 标记化(tokenization)和树的构建

解析结束之后

浏览器开始加载网页的外部资源(CSS,图像,JavaScript 文件等)。

此时浏览器把文档标记为 可交互的(interactive) ,浏览器开始解析处于 推迟(deferred) 模式的脚本,也就是那些需要在文档解析完毕之后再执行的脚本。之后文档的状态会变为 完成(complete) ,浏览器会触发 加载(load) 事件。

注意解析 HTML 网页时永远不会出现 无效语法(Invalid Syntax) 错误,浏览器会修复所有错误内容,然后继续解析。

可以参考HTML页面加载和解析流程:

1. 用户输入网址(假设是个html页面,并且是第一次访问),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返回html文件。

2. 浏览器开始载入html代码,发现标签内有一个标签引用外部CSS文件。

3. 浏览器又发出CSS文件的请求,服务器返回这个CSS文件。

4. 浏览器继续载入html中部分的代码,并且CSS文件已经拿到手了,可以开始渲染页面了。

5. 浏览器在代码中发现一个标签引用了一张图片,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此时浏览器不会等到图片下载完,而是继续渲染后面的代码。

6. 服务器返回图片文件,由于图片占用了一定面积,影响了后面段落的排布,因此浏览器需要回过头来重新渲染这部分代码。

7. 浏览器发现了一个包含一行Javascript代码的<script>标签,赶快运行它。

8.

Javascript脚本执行了这条语句,它命令浏览器隐藏掉代码中的某个<style>(style.display=”none”)。杯具啊,突然就少了这么一个元素,浏览器不得不重新渲染这部分代码。

9. 终于等到了</html>的到来,浏览器泪流满面……

10. 等等,还没完,用户点了一下界面中的“换肤”按钮,Javascript让浏览器换了一下<link>标签的CSS路径。

11.

浏览器召集了在座的各位<div><span><ul><li>们,“大伙儿收拾收拾行李,咱得重新来过……”,浏览器向服务器请求了新的CSS文件,重新渲染页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73108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4
下一篇 2023-04-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