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同步数据到hive---binlog方式

mysql同步数据到hive---binlog方式,第1张

mysql同步数据到hive大部分公司目前都是走的jdbc的方式。 这种方式有两个好处: 也有不好的地方: 这一步最主要的细节是将mysql库的所有binlog数据全部打入一个kafka topic,格式使用json。格式如下: 这一步的主要的细节在于写入到hdfs的结构,以及为什么不直接写入hive。 不写入到hive表的原因在于,binlog的数据结构是不固定的,而hive的结构相对是比较固定的。如果要写入到hive的话,就需要将不同的表的binlog写入到不同的hive表中,这个维护成本太高了。而且spark其实可以直接读取hdfs的json文件,因此直接放hdfs就好了。 写入到hdfs的话,考虑到后续读这个数据是要按照表去读增量数据,所以写入的目录一定是要带日期和表名称的。我这边用的目录结构是这样的: 也就是说要在flink根据数据所属的db、table_name、和日期将数据写入到不同的目录里。 在这一步的处理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比较重要的参数问题。 2.如上所述checkpoint的时间间隔。不仅仅会影响checkpoint的频率,而且会影响hdfs文件的大小,而hdfs文件的大小可能会对hdfs的性能有很大影响。这个值如果太大,就会造成数据延迟太高,如果太小就会造成小文件过多。我这边设置的是5分钟。 细心的看官,这个时候会问了,既然你的目录是分table的,那么每个table每5分钟的binlog数据量是不一样的。对于某些大的mysql表,我们可能每5分钟生成一个文件还能接受。对于一些比较小的表,每五分钟生成一个文件那么文件就会非常小。所以我这边又做了一层的筛选,我把mysql的大的表筛选出来,只同步大的表到hdfs,用以binlog的数据同步。因为本身binlog的方式同步mysql数据为的就是节约mysql的读取压力,而小的表对于不会有太大压力,这些表可以直接通过jdbc的方式去同步。 这个是整个环节里面最复杂的一部分,涉及的细节也比较多。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下总体的思路是什么。总体的思路就是要读取hdfs上的老的历史数据,然后和新的binlog数据合并生成新的快照。 其实这中间还涉及到一些其他的细节,比如mysql表结构变更,或者mysql和hive的数据结构不一致的情况。 另外我们这边还存在多个db的相同的表导入到hive的一张表中的其他问题,我就不赘述了。

for i in `cat hive.txt`do

mysql -uroot -p passwd -e "show databases" (-e 里面就是你所执行的sql语句)

done

Hive中的Null在底层是以“\N”来存储,而MySQL中的Null在底层就是Null,直接导入Hive会把null识别为字符串,为了保证数据两端的一致性。在导出数据时采用--input-null-string和--input-null-non-string两个参数。导入数据时采用--null-string和--null-non-string。

Hive建表的时候null值转为空字符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86351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9
下一篇 2023-04-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