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要告诉你,你的程序没有死循环,而且程序思路没有多少问题。
我把你的代码原封不动的试验了一遍,你的延时程序是对的,过了一定时间它能返回。
1你用的是多少频率的晶振?如果是110592MHz,就是26秒,;如果是32768KHz(注意K和M的区别),就是878秒。延时程序循环多少遍跟晶振频率很有关系的。
2你是用实际电路测试的吗?如果你用电路测试的话,你有没有按着外中断上的按钮不放?按着按钮不放的话,则你的程序中断返回后,又立刻被触发了中断,看上去就跟没灭过一样。
解决方法:中断初始化部分加入SETB IT0(下降沿触发模式),可以让中断只响应一次。
3你用软件测试过吗?延时程序用软件测试很方便。
方法(我用的是Keil Uv3):右键左侧的树状图最上面的Target文件夹,然后选“为目标设置选项”(Options for)。在页面上方设置晶振频率(注意单位MHz)。然后点击“调试(Debug)”选项卡,选左边的调试器,注意去掉“根据真实时间控制速度(Limit speed to realtime)”的勾。(为什么?你总不想等一年才知道这个程序要运行一年吧!)
设置完毕,点击菜单中的调试→启动/停止调试。这个菜单栏有很多功能,但有一个功能不在这里。当你进入延时程序时,右键延时程序末端,有一个“运行到光标行(Run to cursor line)”,点击后就直接运行到你点的这一行,右下的状态栏里会显示延时的时间。
我要讲的就这些了,希望能够帮到你。如果程序还有问题,你可以描述得更清楚些继续问。
自己编。。。。 精确到1微秒没有意义
Keil C51程序设计中几种精确延时方法1
0
推荐
摘要
实际的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过程中,由于程序功能的需要,经常编写各种延时程序,延时时间从数微秒到数秒不等,对于许多C51开发者特别是初学者编制非常精确的延时程序有一定难度。本文从实际应用出发,讨论几种实用的编制精确延时程序和计算程序执行时间的方法,并给出各种方法使用的详细步骤,以便读者能够很好地掌握理解。 (注:应文章版副受限制,将部分代码省略,如要可发邮件索取:panjianping66@163com
引言
单片机因具有体积小、功能强、成本低以及便于实现分布式控制而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领域[1]。单片机开发者在编制各种应用程序时经常会遇到实现精确延时的问题,比如按键去抖、数据传输等 *** 作都要在程序中插入一段或几段延时,时间从几十微秒到几秒。有时还要求有很高的精度,如使用单总线芯片DS18B20时,允许误差范围在十几微秒以内[2],否则,芯片无法工作。用51汇编语言写程序时,这种问题很容易得到解决,而目前开发嵌入式系统软件的主流工具为C语言,用C51写延时程序时需要一些技巧[3]。因此,在多年单片机开发经验的基础上,介绍几种实用的编制精确延时程序和计算程序执行时间的方法。
实现延时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硬件延时,要用到定时器/计数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CPU的工作效率,也能做到精确延时;另一种是软件延时,这种方法主要采用循环体进行。
1 使用定时器/计数器实现精确延时
单片机系统一般常选用11059 2 MHz、12 MHz或6 MHz晶振。第一种更容易产生各种标准的波特率,后两种的一个机器周期分别为1 μs和2 μs,便于精确延时。本程序中假设使用频率为12 MHz的晶振。最长的延时时间可达216=65 536 μs。若定时器工作在方式2,则可实现极短时间的精确延时;如使用其他定时方式,则要考虑重装定时初值的时间(重装定时器初值占用2个机器周期)。
在实际应用中,定时常采用中断方式,如进行适当的循环可实现几秒甚至更长时间的延时。使用定时器/计数器延时从程序的执行效率和稳定性两方面考虑都是最佳的方案。但应该注意,C51编写的中断服务程序编译后会自动加上PUSH ACC、PUSH PSW、POP PSW和POP ACC语句,执行时占用了4个机器周期;如程序中还有计数值加1语句,则又会占用1个机器周期。这些语句所消耗的时间在计算定时初值时要考虑进去,从初值中减去以达到最小误差的目的。
2 软件延时与时间计算
在很多情况下,定时器/计数器经常被用作其他用途,这时候就只能用软件方法延时。下面介绍几种软件延时的方法。
21 短暂延时
可以在C文件中通过使用带_NOP_( )语句的函数实现,定义一系列不同的延时函数,如Delay10us( )、Delay25us( )、Delay40us( )等存放在一个自定义的C文件中,需要时在主程序中直接调用。如延时10 μs的延时函数可编写如下:
Delay10us( )函数中共用了6个_NOP_( )语句,每个语句执行时间为1 μs。主函数调用Delay10us( )时,先执行一个LCALL指令(2 μs),然后执行6个_NOP_( )语句(6 μs),最后执行了一个RET指令(2 μs),所以执行上述函数时共需要10 μs。 可以把这一函数当作基本延时函数,在其他函数中调用,即嵌套调用\[4\],以实现较长时间的延时;但需要注意,如在Delay40us( )中直接调用4次Delay10us( )函数,得到的延时时间将是42 μs,而不是40 μs。这是因为执行Delay40us( )时,先执行了一次LCALL指令(2 μs),然后开始执行第一个Delay10us( ),执行完最后一个Delay10us( )时,直接返回到主程序。依此类推,如果是两层嵌套调用,如在Delay80us( )中两次调用Delay40us( ),则也要先执行一次LCALL指令(2 μs),然后执行两次Delay40us( )函数(84 μs),所以,实际延时时间为86 μs。简言之,只有最内层的函数执行RET指令。该指令直接返回到上级函数或主函数。如在Delay80μs( )中直接调用8次Delay10us( ),此时的延时时间为82 μs。通过修改基本延时函数和适当的组合调用,上述方法可以实现不同时间的延时。
你的延时程序不是因为值为0,而是跳转位置不对,改为如下:
delay: mov r6,#0
delayloop:mov r7,#0
:djnz r7,$
djnz r6,delayloop
ret
R7,R6初值为0,但是当DJNZ执行时,这条指令是先减1再判断,所以0-1=255,判断的话也不为0,仍然循环256次。
所谓中断,就是可以打断正常运行的程序,这个程序也可以是正在运行的延时程序,除非程序中主动禁止
定时器中断
,总会到时响应中断,即打断正在运行的程序,去调用
中断服务程序
,结束中断服务程序后,再在断点
恢复现场
继续运行,就好像没有调用过中断服务程序一样。由于中断服务程序打断了delay,因此delay程序实际上延时是原先没有中断程序时多延时
一点时间
(因为延时期间被中断插入执行了若干次服务程序,增加了
运行时间
)
这个延时程序和你单片机系统的晶振有关系,看程序注解搭配的是12MHZ的晶振,估计是经过模拟运行程序后才得到这个延时200MS的函数Delay200ms。
至于那三个for循环就是延时的关键,执行任意一条语句都是有微小耗时的,循环部分由于反复执行耗时就会相对很长,可以达到延时的效果,设定for的初始值10 31 147意义就在于确定循环的次数,也就可以调整延时的长短。
有问题追问我。
以上就是关于51单片机在 外部中断服务程序中调用 延迟程序,出现死循环全部的内容,包括:51单片机在 外部中断服务程序中调用 延迟程序,出现死循环、单片机 编写延时一分钟程序 fosc=6Mhz、求解一个单片机延时子程序的问题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