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8个产业,外资控制了21个?

中国28个产业,外资控制了21个?,第1张

中国拼命将血汗钱买入不断贬值的美债欧债,美欧阔佬们拿着中国的钱干了什么呢?他们在处心积虑地收购中国核心资产。等于中国借钱给美欧以便美欧阔佬将中国收购。同时美欧对中国苛刻无礼,天天指责中国,煽动周边小国欺凌中国,瓜分中国领土。同时还一再要求中国继续多借钱。
 
从香港联交所的公开资料可以查到,无论是工行、建行、中行三大行;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桶油;移动、联通、电信三大电信。还是中煤、中铝、中国神华等资源性企业。中国各种垄断性国营企业,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的十大股东中,差不多一半是美国的企业、基金。
高盛之于工行,美铝之于中铝,美国人用美元买中国企业股票,中国卖股票收美元买美国国债。
截至2010年底,美国企业、基金和个人投资者拥有中国A股股票价值1000多亿美元,在香港上市的H股股票价值约2000亿美元,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股票价值约300亿美元,合计3300亿美元。
据商务部《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显示,在轻工、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等重要行业中,跨国公司子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己占据国内1/3以上的市场份额。美国标准普尔500企业在中国的分支每年就用这样方式从中国赚取超过8百亿美元,按其14倍的历史平均市盈率,其在中国的资产价值约11000亿美元。加上其他中小企业在中国投资,美国企业在中国拥有的资产价值,高达15000亿美元。
再次,超过一万亿美元的美欧热钱潜伏在楼市、高利贷等市场。
综合算来,西方列强在中国埋伏下的钱,已经超过了中国外储。他们并不显富,而是让中国去露富,并装可怜从中国骗钱。目的就是为了有一天时机成熟就做空中国,让中国倾刻间变得一无所有一穷二白。
请看外资掌控下的中国市场
据《中国产业地图》(中国并购研究中心)一书指出,中国每个已开放产业的前5名都由外资公司控制,在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
啤酒行业:60多家大中型企业只剩下青岛和燕京两个民族品牌,其余全部合资;
玻璃行业:最大的5家已全部合资;
电梯行业:最大的5家均为外商控股,占全国产量的80%以上;
家电行业:18家国家定点企业中11家合资;
化妆品:被150家外资企业控制;
医药行业:20%为外商控制;
汽车工业:外国品牌占销售额90%!
在感光材料行业,美国柯达于1998年仅出资 375亿美元就实行在华全行业并购,2003年又收购了乐凯20%国有股,已占有中国感光材料市场至少50%的份额,富士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超过25%。
据国家工商总局调查:美国微软占有中国电脑 *** 作系统市场的95%,
瑞典利乐公司占有中国软包装产品市场的95%,
法国米其林占有中国子午线轮胎市场的70%;
在手机行业、电脑行业、IA服务器、网络设备行业、计算机处理器等行业,跨国公司均在中国市场占有绝对垄断地位。
在高科技领域:如手机行业,由于本土企业上游技术、关键零部件乃至生产线大部分从跨国公司购买,跨国公司早已从中赚够了。近期跨国公司开始采用低价策略,挤压国内手机厂商的利润空间,意在赶尽杀绝。国内手机行业除了自有品牌外没有核心部件的核心技术,2005年以来全部亏损,市场占有率严重萎缩,纷纷退出市场。
在流通领域,占有主导份额的大型超市领域,外资控制的比例已高达80%以上,中国零售企业只能在中低端市场经营。随着外资的延伸,低端市场也将面临逐渐萎缩的危险。零售业是最能吸纳劳动就业人口的领域,任由外国的“资金密集型”企业前来掌控。业内有人指出:流通渠道可以控制工业命脉,如果放任外资企业占领我国的流通渠道,中国的企业终将沦为国外流通企业贴牌产品的加工车间。
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轮胎工业,多半失去了自主性,被控制在外国人手里。剩下的几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条件较好的也被外商盯上。我国最大的轮胎生产企业——上海轮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世界最大的轮胎跨国公司法国米其林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双方共同组建轮胎合资公司,由法方控股70%;截至2000年,外商独资与已被外商控股的轮胎企业,其能力与产量已占我国轮胎70%以上。
除电力,军工等极少数国家核心行业以外,外资在我国水泥行业(建材业)、钢铁行业(黑色金属治炼及压延加工业)、汽车行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橡胶行业、机械制造行业(普通机械、专用设备、电气设机械及器材、电子及通信设备、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石化行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化学纤维制造业)、玻璃行业、酿酒行业(饮料制造业)、医药行业(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供水供气行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煤炭行业(煤炭采选业)、日用化妆品行业(化学制品制造业)、食品行业(食品加工业)、造纸行业(造纸及印刷品业等行业)、纺织行业、建筑业、家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塑料制造业、工艺品及其制造业等行业中,都占有较高股权和市场控制权,经济刺激计划和巨大需求给予了外资丰厚的回报,充分享受了我国经济高速成长所带来的好处和便利。
(1)水泥行业:2009年全国水泥行业总产能16亿吨,外资控制产能5、6亿吨以上,控制力及总产能占30-40%以上。拉法基收购四川双马、瑞安建业后,占西南四省18%以上份额;华新水泥被瑞士Holicm收购,占华中10-20%份额;摩根斯坦利收购山水集团30%股权后,环渤海市场份额第一;爱尔兰CRH收购吉林亚泰后,获取东北市场;产销量全国第一的海螺水泥,外资利用香港主板控股25%,此外,亚洲水泥、山水水泥、华润水泥在香港主板上市,部分股权被港资和外资控制……
(2)机械行业:2008年,机械行业总产值占GDP比重约为12%,外资股权控制率为352%,总体控制力度达40%以上,机械制造业5大细分行业中,仪器仪表制造业外资市场占有率最高,超过60%,金属制品业为3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2%,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约为30%。凯雷收购徐工85%股权,起重机和压路机占国内市场50%以上,国内136种工程机械产品,徐工占一半以上;国内装载机行业排名第7的山工机械被卡特彼勒全资收购,新加坡丰隆、美国高盛、美国国泰持有国内最大的独立柴油引擎制造商玉柴股份51%的股权;无锡威孚是国内柴油燃油喷射系统最大厂商,德国博世持有其67%的股权;韩国全资的斗山工程机械8年在中国挖掘机市场占有率名列第一,销售额已达徐工的1/3;西北轴承占中国铁路货车轴承25%的市场,90年代末,德国舍弗勒利用西北轴承陷入困境,与其合资成立富安捷铁路轴承,将其市场争压过来,后全资收购;瑞典SKF全资收购皮尔轴承;无锡轴承、烟台轴承被美国TIMKEN全资收购,并控股襄轴集团;全国化工设备第一生产基地,锦西化机透平厂被西门子控股70%的股权;德国ZF集团收购全国齿轮行业排名第二的杭州齿轮厂70%的股权;美国加纳基金控股沈阳机床30%的股权;英国特雷克斯收购北方股份25%的股权,北方股份是中国最大的矿用汽车开发和生产基地;玉柴机械占据国内小挖机93%的市场份额,美国汉鼎收购其43%的股权……
(3)汽车行业:外国品牌销售占90%以上,虽然外资股权占比不超过50%,但无论技术、品牌还是研发等,外资实际控制力均高达60-70%以上。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东风、华晨、上海通用、长安福特、北汽现代、北京吉普、广州本田、广州丰田、天津一汽丰田、长安雪铁龙等中国汽车销量最大的公司,外资股权均为50%,不包括外资中小企业,外商在华投资和合资控制的53家大型汽车公司,销售额1万亿元以上,占汽车市场总销售额的6、7成以上;此外,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已占有60%以上的份额;而在汽车电子、发动机零部件和摩托车配件等高技术含量领域,外资控制企业亦高达70%以上;汽车制造行业橡胶轮胎,法国米其林和新加坡佳通轮胎等外商独资和已被外商控股的轮胎企业,其产能与产量已占我国轮胎占有中国汽车轮胎市场80%以上……
(4)钢铁行业:2008年,钢铁行业总产值占GDP比重约为 6%,由于国家对钢铁行业并购有控制,阿塞洛-米塔尔、俄罗斯、必和必拓等大量外资觊觎中国钢铁行业纷纷受挫,即使这样,外资对我国钢铁行业的股权控制度仍超过10%,市场控制度超过12%,如阿塞洛米塔尔收购华菱钢铁33%股权;德意志银行和阿塞洛米塔尔收购中国东方钢铁47%的股权(河北津西钢铁 29%股权);法国圣戈班收购徐钢100%的股权;美国凯雷收购江都钢管49%股权;中信泰富持有大冶特钢28%的股权;此外,香港主板上市的鞍钢、马钢股份、重庆钢铁,14%、22%、30%的股权被摩根大通等外资和港资控制;唐山国丰钢铁,香港中港占股51%;港资占股65%的内地在香港上市公司开源控股分别收购日照钢铁、日照型钢30%的股权,收购日照轧钢25%的股权,后与山钢重组……
外资大规模并购国内钢铁业不成,再生一计,必和必拓和巴西淡水河谷等国际矿山巨头利用手中掌握的铁矿石资源,不断涨价,对钢铁行业进行合围。
可以想象,在钢铁行业产能过剩2亿吨,行业分散度高,众多中小或民营钢企面临淘汰和对资金的需求情况下,外资受欢迎的程度会有多高;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外资绕过国家设置的重重限制,不少钢企,将再次落入外资控制之中。
(5)石化行业:2008年,石化行业总产值占GDP比重约为10%,国家对外资准入石化产业有所限制,即使这样,除海外上市外,外资绕过重重障碍,通过来华设厂,并购等手段,石化行业外资股权控制度已达18%,市场控制度为20-3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外资市场控制度27%,石油加工、炼焦及核料加工业为13%。
如中石油2000年在纽约、香港上市,外资与港资占股11%,海外融资额29亿美元,9年时间,向海外分红派息竟然高达119亿美元,分红派息竟为融资额 4倍;中石化2000年在纽约、伦敦、香港三地上市,目前外资与港资占股19%;中海油2001年在纽约、香港上市,旗下中海油服外资与港资占股目前高达 34%,另外,中海油、上石化、吉化等纽交所海外上市公司也被外资部分控股,黑石持有中化集团子公司中国蓝星20%的股权。
国内原油和化工产品供不应求。如2009年,我国累计进口原油204亿吨,首次突破2亿吨,同比增长139%;液化天然气累计进口5532万吨,同比大幅增长 658%;口硫磺12167万吨,同比增长446%;进口甲醇5288万吨,同比大幅增长2688%。仅2009年一年的进口量就比 2005年至2008年四年的进口总量还要多,占国内消费32%,由于国外甲醇产品大量涌入国内市场,国内装置大面积关停,平均产能发挥率不足40%。;我国累计进口聚乙烯7561万吨,同比大幅增长648%,占国内消费的487%,进口聚氯乙烯1955万吨,同比大幅增长735%;进口精对苯二甲酸(PTA)508万吨。此外,国内农药进口量巨大,许多精细化工品,国内甚至无法生产。
国际能源化工巨头纷纷在华投资。BP在华投资45亿美元,壳牌17亿美元,拜尔投资31亿美元,拥有12家独资或合资企业。埃克森美孚、壳牌、BP计划再投110亿美元。拜尔已投产5大乙烯合资企业:巴斯夫/扬子石化投资60万吨乙烯项目,截止2007年,巴斯夫在中国投入已超过200亿元人民币,中国销售总额达到36亿欧元以上;BP/上海石化90万吨乙烯、埃克森美孚/福建炼化、沙特阿美60万吨乙烯、壳牌/中海油的南海80万吨乙烯,埃克森美孚/广州石化改扩建(1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等项目正在建设中。另外,BP在四川建醋酸厂(占国内市场30%),在珠海建PTA基地。欧美跨国公司在洗涤用品、涂料、生物制药等下游领域占有巨大份额,有的已形成垄断外资……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市场控制力度,在20-30%以上。
(6)玻璃行业,最大的5家已全部合资,外资控制度为40%以上。英国皮尔金顿购入耀华玻璃19%的股份;中国玻璃港交所上市,皮尔金顿等外资大股东控制 40%股份;瑞信等外资控制浙江玻璃33%的股份,洛阳玻璃,外资和港资持有50%的股份;如果算上港资,中国玻璃、浙江玻璃等港资与外资占股均在65% 以上;A股上市的福耀玻璃,港资三益发展为第一大股东,持有225%的股份;金刚玻璃,港资龙铂投资持有17%的股份;港资信义玻璃,自2004年以来一直为中国汽车玻璃最大出口商;1985年起,圣戈班在中国设立代表处,现已在中国设立50余家企业,其中制造企业40多家,分布在成都、马鞍山、杭州、常州、湛江、牡丹江、郑州等地;业务包括平板玻璃、玻璃包装、高功能材料等。在中国的员工数量超过15000人,2005年销售额4亿欧元。最近4年,圣戈班在华销售额年增54%……
在第一产业,外资四大粮商ABCD威胁4000万豆农生产,种植大豆赖以生存的无数豆农,年年赔本,不得不改种其它经济作物,造成2000万豆农集体“下岗”事件,23亿民工,或许从中能发现许多豆农的身影。
大量豆油油榨企业倒闭,由于“大豆危机”,2004-2005年,1000多家内资榨油企业构成的“中国大豆军团”,瞬间烟消云散,随后倒闭率达90%以上,导致10多万人失业。
在第二产业,日用品和化妆品行业,外资品牌占市场份额的60%以上,宝洁每招收一名员工,就意味着中国原洗涤剂企业有2~3名员工下岗……
在食品饮料业,机械制造业,建筑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石化行业,玻璃行业,家电行业,酿酒行业,纺织行业,造纸行业,供水供气行业,印刷包装业几乎囊括所有的第二产业,由于外资生产效率普遍比内资要高,且极端盘剥人力成本,外资的每一次并购,都意味着大批人失业,外资的每一次投资,都意味着同行业竞争对手大多数职工失业下岗,挤占了无数工作岗位……
在第三产业,外资大型连锁超市每一次选址开张,对方圆两公里的中小型零售商店和门面都是一次集体毁灭性的打击,惨淡经营,或失业,或改作别的生意,从而挤占其它行业工作岗位……

苹果公司,算是智能手机的龙头老大,它的成功是许多人都在模仿的,你知道苹果公司是如何成功的吗下面是我分享的苹果公司成功之道解析,一起来看看吧。
苹果公司的成功之道介绍
苹果公司(Apple Inc )是美国的一家高科技公司。由史蒂夫·乔布斯、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和罗·韦恩(Ron Wayne)等三人于1976年4月1日创立,并命名为美国苹果电脑公司(Apple Computer Inc ), 2007年1月9日更名为苹果公司,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库比蒂诺。

苹果公司1980年12月12日公开招股上市,2012年创下6235亿美元的市值记录,截至2014年6月,苹果公司已经连续三年成为全球市值最大公司。苹果公司在2014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15名。2013年9月30日,在宏盟集团的“全球最佳品牌” 报告 中,苹果公司超过可口可乐成为世界最有价值品牌。2014年,苹果品牌超越谷歌(Google),成为世界最具价值品牌。

2014年12月9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表示,苹果公司将在日本建立一个大型研发中心。

2015年1月28日,调研公司Canalys表示,苹果公司2014年第四季度首次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最大厂商。 2月24日,美股收盘苹果股价涨351美元、涨幅为271%,报收于133美元、创历史新高。

下面是全方位解析苹果的成功之道:

在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北部,介于旧金山市和圣何塞市之间,有一个长三十英里、宽十英里的狭长地带,这里集中了全美百分之九十六的半导体公司,并出产电子工业的基本材料—硅片,因为这种独特的地形和产品,自1971年之后,出现了一个形象而生动的名字—硅谷。正是在这片土地上,两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创办了苹果公司,他们是21岁的史蒂夫·乔布斯和26岁的斯蒂芬·沃兹奈克。这两个自小生长在硅谷的年轻人受到最新科技和 管理知识 的影响,很早就表现出敢于创新、敢于竞争和敢于冒险的精神。正是这股精神,让他们自己动手组装了第一台自己的计算机,并最终促使他们创立了“苹果公司”。从1998年推出的个人计算机iMac到2001年推出后风靡全球的音乐播放器iPod,再到2006年一经问世便好评如潮的MacBook,2007年引爆业界革命的iPhone,2010年开创历史先河的平板电脑iPad,苹果一直以“引领者”的角色推动者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2012年8月21日,苹果公司市值创纪录地达到6235亿美元,打破了微软创造的记录,成为有史以来市值最高的公司。

下面,让笔者带着你从一种全新的视角来拆解苹果的成功之道,认真分析一下这一枚神奇的苹果究竟如何走上了履峰之路。

一、苹果核——永不停滞的创新精神

毫不夸张的说,苹果公司可以说是创新和创意的代名词。它推出的任何一款产品都可以使全球为之疯狂,即便是当下饱受诟病的iPhone5C和iPhone5S,还是吸引了大量忠实拥趸。这当中的秘诀便是“创新”二字。

1设计创新保持苹果的“新鲜度”

在苹果公司,设计师们对每一项新的设计都要拿出10个完全不同的模拟方案,从中挑选出三个,最终决定出一个最优秀的设计方案。并且要求这10个方案必须都要有充足的创新空间。这就保证了苹果的产品能很好地保持着对人们的吸引力,一直保持着苹果的“新鲜度”。不仅如此,苹果公司对于一件新产品的研发,还会有两次非常重要的设计会议。一次是头脑风暴会议,进行自由创新;第二次则将重心转移到应用的开发,挖掘更多的潜在发展可能。严谨、科学的设计 方法 缔造了完美的产品。

2 商业模式 创新保持苹果的行业主导地位

商业模式创新可以影响甚至改变整个行业格局。“苹果成功的秘密在于把最好的软件装在最好的硬件里”——这句话道破了苹果软件、硬件和服务相结合的新生代商业模式,也正是这种模式,让苹果不仅确立了终端领域的领导地位,更是在整个移动互联网生态环境中牢牢把握住了主动权。这种模式上的创新堪比伟大的技术发明。从客户价值来看,苹果善于将先进的技术、合适的成本和出众的营销技巧相结合,在合适的时机将合适的技术以最适合消费者体验的方式设计出来,从而取得成功;从赢利模式来看,苹果公司依靠硬件产品来获得一次性的高额利润,同时依靠内容销售来获得重复性购买的持续利润,两种赢利方式相互加强,良性循环,在牢牢掌控核心资源和能力后对内开放,对外封闭,苹果自成一体,进攻和防守性都很强大;从关键资源来看,苹果公司拥有一大批业界领先、执着创新、完美主义的产品设计和开发人员,还拥有曾属于这个时代的,出类拔萃的、集技术、艺术和战略才华三位一体的CEO乔布斯;从关键流程来看,鼓励创新的公司制度、 企业 文化 和研发管理工作确保苹果公司的产品创新具有可复制性和扩展性,使得苹果能够不断地开辟新的产业领域,并将自己的创新商业模式复制到这些领域。

3营销方式创新保持苹果的产品魅力

无论是苹果产品的宣传 广告 ,还是产品发布会,那种美妙的画面、优美的旋律、深邃的意境总是能让人过目不忘甚至念念不忘。例如让人印象深刻的iPod平面广告是一组黑色剪影的人,在红色,,绿色的背景前舞动身躯,手中握住白色的iPod,耳边垂着一根白色的耳机线。苹果每一次非常有风格的促销,在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稳定客户的同时又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潜在用户。

4生产策略创新保持苹果的产品质量

苹果公司始终坚持精简的产品线,消费者的选择总是“有限”,恰因为此,苹果在用户中的口碑一直保持领先。精简的产品线让公司将少量的东西做精做好,这成就了iMac、iPod、iPhone、iPad等产品的全球风靡,让公司获得了关键性的成功。

5微创新保持苹果的用户体验

简单回顾一下就不难看出,苹果的产品其实就是一个单点突破、不断升级的过程。从最初的MP3播放器到手机、再到平板电脑, “i”系列产品及“iOS”的升级换代实际上苹果公司是着眼于用户核心需求,从单点突破,然后不断扩展功能、优化体验从而提高客户感知、增强用户粘性的过程。在一次次微创新的过程中,苹果牢牢把握用户需求,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精”,在不断迭代升级的过程中,“微创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苹果皮——令人惊叹的产品美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审美情趣可以引发个人的积极态度,甚至会让用户对机器产生情感(如喜爱、忠诚、耐性)。在这方面,苹果一直以其极简的设计理念以及唯美的产品美学让用户发出由衷的赞叹。iPhone 4 和 4S 已经成为了工业设计的典范,他们的精致构造简洁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乔布斯传》说:“他没有直接发明很多东西,但是他用大师级的手法把理念、艺术和科技融合在一起。”苹果的产品总是体现出一种令人惊叹的设计美学。被“伯乐”乔布斯挖出的“千里马”英国人艾维(Jony-Ivy),已经成为苹果传奇的一个要素正在以全新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新一代苹果产品的扁平化设计,尽管人们对于全新界面的IOS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iOS7发布当天,全球的网络流量提升了112%,iOS7在iOS系统中所占的比例在发售三天后就高达45%,这一系列数据证明了人们对于新版界面仍充满期待。

三、苹果味——人性为本的产品体验

Apple不是一家纯粹强调技术领先的科技公司,而是一个懂得如何将技术和人文科学完美结合的顶尖高手。多年来,它始终用一种不同的思考方式(Think Different),创造了许多易于使用并充满乐趣的顶尖产品。苹果致力于用最少的资源,达到最佳的效果,并以简单、平实的形式表达出来。以人性化的触摸屏设计为例,小孩子都会 *** 作的拉伸、缩小、滑动等等完全替代了硬邦邦的鼠标 *** 作,而这一系列设计早已成为现今硬件厂商惯用的路数。这反映在消费者利益中就是人性化、方便的用户体验。另外,苹果的产品印证了那句耳熟能详的商界 名言 “细节决定成败”,苹果产品简洁的美学观符合最基本的人性、高效、视觉享受、良好的 *** 控体验、新奇好玩、潮流时尚、与众不同则满足了消费者在产品功能性、心理情感上的需求,使苹果带来了可感知的消费者利益,使其完成了完美的品牌形象塑造。

四、苹果树——玲珑多彩的产品阵列

从i系列到Mac系列,从硬件到软件,苹果正在通过构建面向个人数字生活的产品体系来引领整个互联网产品的发展。近几年,苹果用 iPhone重建了手机领域的认知,用iPad开创了平板电脑的先河。人们往往认为喜欢特立独行的苹果,在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数码产品市场上,依靠一个尺寸、一种规格的单一产品很难永久领先。事实上,苹果早就在个人数字生活市场开始布局,它的各类消费电子产品和服务已涵盖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数字音乐播放器和数字媒体发行等业务领域。玲珑多彩的产品阵列早已覆盖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使用环境和场景,占领了大量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份额,从这个角度来说,苹果的产品阵列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另外,从推出iPhone5开始,人们就发现苹果也开始关注其他厂商的态度了,在尺寸、颜色、规格等方面,苹果正在去掉骄傲的光环,小心地调整着自己的策略,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

五、苹果林——高瞻远瞩的产业生态

苹果如何使平台吸引了数以万计的第三方开发者答案就是打造平台和生态系统,这也是苹果独有且其他公司无法复制的优势。从本质来看,平台是一套规则,规定了人们围绕某种经济机会进行互动的方式,苹果帮助程序员寻找新的机会,通过开放平台让创新技术能够以可感知的方式表达出来,在成全他人的同时成就了自己。随着更多人开始利用技术,基于生态系统的方式将改变以往的模式。大公司将成为创新发散的 渠道 ,它们将管理能够支撑大规模互动的平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通道类移动通信业务正在加速萎缩,在价值链中的占比逐渐下降,推动移动业务价值链的中心向内容和应用层面转移,业务/应用平台成为产业运作的核心环节。正是认识到这一点,苹果公司才着力打造其App Store——应用软件商店。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App Store模式多样,发展迅猛, 成为了苹果制胜之道的另一张王牌。2011年,App Store下载量迎来一个新的里程碑,突破100亿次,这个数字到2012年3月已经被刷新到250亿次。目前,在App Store中共有超过76万个应用程序,超过10万家内容提供商……App Store在为手机用户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为第三方内容提供商搭建了一个赢利的平台,一个健康发展的产业生态。

六、苹果标——令人着迷的品牌文化

如果说消费者在购买一款新产品时考虑更多的是产品功能性属性(如实用性、外观、做工等),那么当产品有一定知名度后,消费者再购买时,还会考虑品牌感知、美誉度等外在属性。苹果通过对其产品内在、外在属性的整合,使其转化为消费者可以感知的一系列利益,再通过对诸多利益的提炼,变成苹果产品的品牌价值。至此,单一的物质层面的产品变成了积极正面的精神层意识——品牌价值。从品牌管理角度来说,产品属性是初级阶段,是可以被快速模仿的甚至是可以被超越的,而品牌形象是高级阶段,是十分难以被模仿的,是企业真正的竞争壁垒。苹果独特的品牌文化可以说在苹果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发挥了灵魂作用,从内部看,员工拥有高智慧和高满意度;从外部看,苹果正在演变为时尚文化的一部分。莲花初开的时候,其美丽绚烂动人心魄,引来观者如云,但这绚丽芳华的背后是耐得住寂寞和守得住孤独,苹果正是数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坚持,才积淀起了独特的品牌魅力和文化感染力。

七、苹果道——难以企及的经营智慧

按照佛教的说法,"智"和"慧"是有很大不同的。智是“急中生智”,慧是“定能生慧”。智是做加法得来的,是通过努力、情急之下的反应,是知道什么是该做的;慧是通过做减法去除盖在真相表面的东西,看到实物本来呈现的样子,知道什么是不能做的。苹果的智体现在对移动互联网有所洞见的情况下适时推出革命性产品iPhone和iPad,而苹果的慧则体现在坚守产品底线,不做廉价版苹果,牢牢掌控中高端市场。在智能终端行业,关键在于对不同层次市场需求的产品适配,而难度最大的是高端市场的把控能力,这需要不断爬升,拉高产品价值,积累足够的势能。苹果公司推出的系列产品在追求创新的技术运用、注重精美的工业设计以及推崇良好的用户体验的同时,居高不下的价格一直为外界所诟病,尤其是在中国等发展中大国市场,这种近似傲慢的态度也招来了不少骂名。但殊不知,苹果这种策略成功的招揽了大批高端用户,同时也通过价格壁垒有效地区分出了低端市场。

八、苹果魂——改变世界的人与梦想

苹果公司由前期一味的,脱离市场的技术创新到如今以人为本的多点创新。苹果公司已经凭借着一种综合性的优势,进行着自我蜕变。在原有市场获得了稳定发展之后,不断地对自己的版图进行着合理化扩张,一直坚信着自己独特的理念,在挫折中凭借创新而起死回生,不断地向前发展,造就了其今日的成功。而这一切都与苹果的精神领袖乔布斯密不可分。人言“时势造英雄”,而在ICT行业,更多的时候是“英雄造时势”。乔布斯极具创新精神,追求完美,擅长激发创意人才的潜力,将细节管理和宏大愿景有机结合……很大程度上,正是这些企业家精神和品质才帮助苹果公司不断摆脱困境并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而他那一句“We're here to put a dent in the universe Otherwise why else even be here(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难道还有其他原因吗)”正在激励着所有苹果的员工和粉丝们不断通过改变世界来实现梦想。

不论做什么,只要全心投入,聚精会神、用志不分,把工作做到精彩绝伦的时候,做这份工作本身就能获得一份无上的尊严,产品就会有一种异乎寻常的美感。在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苹果正在笃定地践行着改变世界的梦想。
苹果成功秘诀:十大关键因素使其与众不同
2010年5月26日下午2点30分,苹果公司成为技术领域的最大公司,并且仅次于埃克森美孚公司,成为全美第二大公司。在过去的数月间,苹果公司的市值一直咬紧微软公司。

过去数年间,苹果公司的发展历程恰似航天火箭的发射过程———一系列快速紧密有序的爆炸而后直冲苍穹。苹果公司本身,它的领导者及它的产品已经变成了一种文化上的通用语。戴尔公司想成为商业领域的苹果公司,Zipcar亦想在汽车共享领域成为苹果公司,戏剧演员比尔·马赫甚至说,如果苹果公司总裁做总统,政府将能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个公司或个人怎样才能成为“某某领域的苹果”在与苹果公司前雇员,现任合伙人以及其他一些长期关注苹果的专业人士进行探讨交流后,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它们围绕以下十大关键因素展开。

不落俗套

在 1980年代领导苹果工作团队设计产品时,在“ 笔记本 看起来应该像什么”这个问题上,斯蒂芬·乔布斯经常亲自指导工程师们。“有一次他在百货商店看到一个异常精美的厨具”,安迪·赫兹菲尔德说,“然后他就要求设计师把笔记本设计成他看到的那个模样”“还有一次他要设计师把产品设计成保时捷的模样”。安迪· 赫兹菲尔德是苹果创始工程师之一,并著有《硅谷里的革命:苹果公司成长的伟大历史》一书。

计算机看起来更应该像跑车和厨具,而苹果公司的追随者恰是高端人群———那些已买或者是将买保时捷的人。很明显,仅通过跟随硅谷的市场动向,通过技术专家或是 其它 俗套的设计,你很难吸引他们。而苹果的魔力,恰恰在于自己钻研,从而不落俗套地吸引其目标客户。

逾越常规

技术专家普遍认为,源代码开放是大势所趋,且体现共享原则。在这一背景下,苹果被视为略显封闭。

但在苹果的哲学里,封闭与自由并不冲突。“我们正竭尽所能的让用户体验到预想效果,”乔布斯在给莱恩·塔特的电子邮件中写道。此前,莱恩在博客中抨击苹果禁止在iPhone和iPad上使用Flash技术。“你可以不赞同我们,但我们的动机是纯洁的。”乔布斯写道,“禁止该技术是因为苹果商店提供了太多自由,你能买到个人隐私的程序,也能买到摧毁电池的程序,还能买色情影片。”

尽管如此,程序员们一直抱怨苹果商店过于封闭,他们认为苹果商店在设计应用程序上一直持独裁态度。即问题不在于它是封闭的,而在于它在规则制定方面是独断专行的,隐蔽的,频繁变动的。如果苹果公司能放宽透明度,就能避免上述大部分争议。

但根本上,苹果不在乎争议。虽然批判仍在持续,但是苹果商店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就连其反对者也不得不承认它极其便捷且妙趣横生。

拒绝复杂

“拒绝”可能是乔布斯在苹果公司所扮演的首要角色。“他简直是个过滤器,”苹果电脑工程师赫兹菲尔德说。每一天都会有设计者向乔布斯展示关于新产品和在现有产品上加入新特征的创意,而他的回答几乎都是拒绝。“我为那些我们没有去做的产品感到骄傲,正如同我为那些我们做出来的产品感到骄傲一样。”乔布斯在 2004年接受采访时说。

乔布斯拒绝的原因,不仅出于对复杂设计的一贯反感,还有成本考虑,并制造期待效应。对一些复杂的设计说不可以使成本降得更低,减少一些产品的特征还能制造一种期待。“故意忽略一项人们想拥有的产品特征,会激发人们对它的渴望。”苹果公司的前工程师雷德说,“当你在新版本中将这个功能加入时,用户得偿所愿,则更加高兴。”

苹果公司一遍又一遍地运用着这个策略,最新的例子是iPhone O S4,它添加了多任务 *** 作功能。事实上,该功能用户们从2007年起就开始要求。再来看看iPad,真的没法添加摄像装置吗

服务客户

不管你的产品有多好,它总有出问题的时候。近年来,在笔记本和手机领域,苹果的竞争对手们大多采取回避客户而非服务客户的策略。它们关掉了自身的客户服务部门,并将这项业务外包给由低薪员工组成的电话服务中心。它们甚至要客户自己去网上寻找常见问题的解答。

而二十年前,苹果公司制订零售策略时,就明确了一个压倒一切的优先目标,即创立一种让客户完全联想不到计算机工业的零售商店。他们致力于在商店中营造一种类似四季酒店大堂的友好氛围。

G eniusB ar 便是代表。G eniusBar里的工作人员会为你诊断每一款苹果公司的产品,而不管你从哪里买的。除非过了保质期,公司对上述服务不收取任何费用。苹果公司为何如此慷慨呢曾在G enius Bar工作过的德尔说:“有时候客户进来时是为寻求帮助,但在离开时却购买了新产品。”

忽略意见

乔布斯总是在各种场合频繁引用亨利·福特的名言:“如果我问客户他们需要什么,他们总是说要‘一匹更快的马!’”

乔布斯用这句话,来说明苹果公司所信奉的哲学,即人们预想不到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客户会告诉你一大堆他们所需要的东西,但是当你按照他们的意图制造出来时,这又不是他们想要的。将那些尚不存在的东西形象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过乔布斯也不是将客户的反馈视为无物。他将其看做是鼓舞,而非方向;是方式,而非结果。所以苹果总是能推出既能满足客户需求同时又超越客户想象的新产品。

处处营销

如同G enius Bar已被证明是天才创意一样,如今风行全球的苹果宣传 口号 “换种方式思考”也被证明不是空话,因为苹果粉丝们的思考方式确实与众不同。粉丝对苹果的忠诚度堪比_对耶稣的忠诚度。苹果的品牌是如此的强大和有吸引力,以至于对有些人而言,苹果已经成了一种信仰。

苹果公司通过一系列精细入微的方式,来培养粉丝对苹果品牌的宗教般的狂热。包括渲染产品的神秘等。而最重要的方式,是强化苹果产品的象征意义,最有效的 市场营销 策略则植根于产品本身。苹果公司用颜色、声音、形状等元素的组合,构建了清晰的品牌形象。苹果通过这些策略使其品牌形象深植人心。

这一点在苹果发布新产品时表现得尤为明显。通过一系列统一协调的步骤,苹果调动大众的胃口,吸引更多人关注。在公众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时,苹果再适时对外公布其早就准备好的信息或新产品。这一切都是围绕着营销进行的。

推陈出新

如果有天苹果推出了一款没有桌面的电脑,请不要感到惊讶。

仅仅是幻想吗绝对不是,这些都将写进苹果的专利申请文件里。虽然还没有看到这些产品,但我们丝毫不应怀疑苹果的创新能力。事实上,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像苹果那样频繁地对所在领域的基础环节进行 反思 和重构。仅仅在过去的短短几年间,苹果公司就对其笔记本电脑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大幅度革新,这也是笔记本生产设计领域有史以来所进行的最迅捷最大规模的革新,除苹果外,没有任何其它公司做到这些。

苹果完全无视IT领域所强调的兼容性的概念,这对诸如微软这样的竞争者来说是福亦是祸。在苹果公司的历史上,它数次采用新的 *** 作系统 和新的芯片构造,这些决定总是使它原来的生产组装基地立刻变得过时。苹果总是不停地否定过去设计中的不合理及不足之处,不断地推陈出新,使其产品总能以独特的风格傲立于时代前沿。

适当“独裁”

2000年,作为苹果阿斯塔特美国业务分部的运营经理,麦克·伊万杰李斯特负责D V D刻录技术研发,即将这种D V D装在高端电脑上,并且在未来将其转变为iD V D。该项目界面呈现出来的,是多种多样的窗口和菜单选项,以及大段的功能解释文字。

“这时乔布斯走了进来,”伊万杰李斯特回忆说,“他没有仔细看我们的工作,而是在白板画了一个框。”“这就是新设计。”乔布斯说,“只要一个窗口,将音像资料推入窗口,然后点击一个叫播放的按钮,这是我们要的。”

“所有人呆若木鸡,”伊万杰李斯特说,这种风格与他以前所就职的公司迥异。技术领域追求具有包容性的、彻底的、集合大众智慧的创新。而苹果的工程师则要花费 100%的时间去设计由一小部分资深经理或是乔布斯一个人计划的产品。有权做出决策的人是如此之少,以至于苹果一年仅能够推出一项或两项创新产品。

重新发明

“革命性”是乔布斯最喜欢的词之一。他极力夸赞苹果的每个发明创造都是独一无二的和有创造性的。

苹果的产品到底具不具有革命性,取决于我们对革命性这个词的定义。苹果公司擅于搜集汇总技术领域的最新创意,并通过转化将其变为己有。苹果擅长发现别的同类产品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其推出的产品上将上述问题和不足予以解决,或者是对货架上的其它同类产品在苹果的模式下进行改良革新。

iPad 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早在2001年比尔·盖茨就推出了一款具备几乎相同功能的建立在w indow s *** 作系统基础上的产品,但是当时在交互界面,应用软件开发方面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微软公司就没有继续坚持下去。乔布斯发现在苹果公司现有的技术基础上,上述的问题都不成其为问题,于是iPad横空出世。在刚推出的两个月里,iPad就卖出了200万台。

有条不紊

在 iPad上市几周后,惠普、微软及其它一些公司相继推迟了同类产品的上市。它们正试图制作出比iPad更加精密、功能更加齐全的产品。它们正致力于创造自己版本的‘快马’,于是它们推迟面市,又回到了设计室。与此同时,苹果的其它竞争者如Google,Intel等也快马加鞭地在该领域排兵布阵。

苹果公司并没有为这种竞争态势所牵制,它严格地按照自己的时间表行事。苹果公司的时间表是严格按照其自身的经营策略和长期愿景目标来制定的,其受市场态势和竞争者状况的影响较为轻微,这样苹果公司总能掌握主动权,适时地推出一些新产品,占尽市场先机。
苹果获得成功的六点秘诀
1 对于任何苹果创造的产品,它的开发者都想将其占为己有

2 产品必须易于使用

3 保持产品的简约设计

4 提供给用户周到的客户服务和店内体验

5 苹果只会推出那些应该能够做得更好的产品

6 苹果至少比竞争者领先两年

无锡化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

无锡化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金属压力容器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已形成以换热压力容器、反应压力容器、储存压力容器、分离压力容器和海洋油气装置模块为主的非标压力容器产品系列,产品主要应用于炼油及石油化工、基础化工、核电及太阳能发电、高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等领域。

主营业务:从事金属压力容器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  产品名称:板式换热器  、奥氏体不锈钢换热器 、德令哈光热发电厂—油盐换热器 、高通量换热器  、釜式换热器 、冷凝器  、一步蒸发塔 、脱乙烷塔 、反应器  、羟胺反应器 、高压容器 、尾气罐 

最终控制人:曹洪海 (持有无锡化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比例:5906%)

 (一)营业收入分析

1、营业收入情况
报告期各期,公司的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主要系金属压力容器设备的销售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系生产金属压力容器过程中产生废料的销售收入等。2019年度、2020年度和2021年度,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75,53875万元、83,03782万元和100,68862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947%、9941%和9942%。
2、主营业务收入的构成分析
(1)主营业务按产品类型构成分析
公司研发、生产、销售的金属压力容器按产品分类,主要包括换热压力容器、分离压力容器、反应压力容器、储存压力容器以及海洋油气装置模块。2019年度、2020年度和2021年度,金属压力容器设备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937%、9970%和9941%。部件销售及其他收入系公司销售零部件以及提供设备维修服务形成的收入,所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较低。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按产品类型具体分析如下:
①换热压力容器收入变动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换热压力容器销售收入上升,主要原因包括:第一,公司在技术实力、产品质量、品牌知名度、客户资源等方面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这是公司可以持续获得优质订单的基础;第二,近年来,行业需求旺盛,国内多个大型项目开工建设,公司凭借多年积累的竞争优势,获得了多个大型项目的换热器合同;第三,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烧结型高通量换热管及高通量换热器制造厂商,近年来,公司研发、设计和生产的烧结型高通量换热管和高通量换热器,在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和浙江石化等国内大型石化企业得到成功应用,由于产品高效节能,实现了进口替代,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订单量和销售量也逐年上升。具体分析如下:
A发行人核心竞争优势明显,订单增幅较大公司在金属压力容器行业耕耘超过三十年,一直以“高端产品、高端市场”作为发展目标,注重产品质量、技术积累和客户服务,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好的声誉,客户资源优势明显。2017年下半年,市场环境开始回暖,公司抓住契机果断开拓市场,凭借多年积累的竞争优势,新增订单规模大幅增加,同时也获得了多家优质的新增客户,包括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神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连云港石化有限公司、加拿大森科能源(Suncor Energy)和泰克尼蒙特(Tecnimont)等国内外大型能源企业和工程公司。
B下游行业的需求大幅增加报告期内,按下游客户行业划分的换热压力容器收入占比存在一定的波动,其中炼油及石油化工行业客户的换热压力容器销售收入金额和占比最高,这也是报告期内公司换热压力容器销售收入上升的主要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炼油及石油化工行业客户的换热压力容器销售收入大幅上升,主要原因是国内多个大型项目在2017年陆续开工建设,换热压力容器的需求随之大幅上升,公司炼化一体化项目的订单规模从2017年开始亦大幅增长。
2017年开始国内开工建设的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数量大幅增加,公司凭借多年积累的客户渠道优势、可靠的产品质量和技术优势,获得多个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换热压力容器订单,使得相关销售收入大幅上升。
除炼化一体化项目外,公司在太阳能发电领域也陆续获得大额订单。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同时也是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即“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抓手之一,将会使光伏发电进入高速发展期。公司2020年3月向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交付6台大型油盐换热器,用于乌拉特中旗100MW光热电厂。此外,公司凭借自身的综合实力,已经与多家大型多晶硅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获得了高端换热器产品及关键反应器产品的订单,高纯多晶硅是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基础原材料,是主流太阳能电池生产工艺的核心物料。多晶硅的生产需要大量使用金属压力容器产品,而且对设备的质量以及可靠性要求极高,这为高端压力容器制造厂家创造了较多的市场机会。公司在2021年度的新增订单约1032亿元,其中多晶硅领域的新增订单约399亿元。
C高通量换热器的竞争优势明显,订单数量上升报告期内,高通量换热压力容器的销售收入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这也是换热压力容器整体销售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2019年度、2020年度和2021年度,公司销售高通量换热压力容器实现的相关收入分别为18,85269万元、29,56330万元和28,83633万元。
公司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研制了烧结型高通量换热管及高通量换热器,烧结型高通量换热管沸腾换热系数为光管(普通换热管)的3倍以上,高效节能,发行人成功将这一技术实现产业化,建成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烧结型高通量换热管及高通量换热器产业化基地之一,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并在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和浙江石化等国内大型企业得到成功应用,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
高通量换热器的应用领域广泛,可用于石油炼化项目以及化工新材料项目等,比如大型乙烯、乙二醇、芳烃和丙烷脱氢等多个领域的装置。随着国内大型炼化和化工项目的陆续开工建设,以及节能减排的大趋势,对高通量换热器的需求进一步增加。目前国内能够研发、生产和销售烧结型高通量换热管和换热器的企业数量较少,公司的竞争优势明显。截至2021年12月末,公司在执行的高通量换热压力容器的订单金额约为234亿元。
综合上述分析,报告期内,公司换热压力容器销售收入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凭借自身在技术实力、产品质量、品牌知名度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大力拓展市场,加上近年来国内炼油及石油化工行业的大型项目的数量增加,对换热压力容器的需求大幅提升,公司研制的拳头产品高通量换热器获得客户高度认可,使得相关订单大幅增加。
②换热压力容器涉及的主要项目情况
A2021年度换热压力容器涉及的主要项目(单个项目换热压力容器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情况B2020年度换热压力容器涉及的主要项目(单个项目换热压力容器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情况C2019年度换热压力容器涉及的主要项目(单个项目换热压力容器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情况
③反应压力容器、储存压力容器收入变动分析
金属压力容器属于非标准化产品,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发行人产品的销售构成,取决于客户在建项目的具体设备购置需求,2019年上半年以及2019年全年,反应压力容器和储存压力容器收入金额上升幅度较快,主要原因是相应设备的订单规模上升。
公司2019年度反应压力容器和储存压力容器的收入金额较2018年度分别增长29246%和10553%,增幅较大,主要原因是相关订单量增长较快,其中,福建申远新材料有限公司的二期年产40万吨聚酰胺一体化项目、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的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江苏富强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甲烷氯化物项目和蒂森克虏伯的匈牙利Mol Group(摩尔集团)多元醇项目等大型项目合同包含较多的储存压力容器和反应压力容器产品。此外,公司在2019年度向瓦锡兰销售船用储存压力容器数量较多,合计形成销售收入3,76462万元。
公司2021年度储存压力容器的收入金额增幅较大,主要是由于储存压力容器相关大额订单的驱动,当期公司向Black&Veatch Corporation(博莱克威奇公司)销售用于Golar Gimi号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FLNG)项目改装工程的储罐以及向Wartsila Gas Solutions Norway AS(瓦锡兰)销售船用储存压力容器,合计形成销售收入3,11912万元。此外,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 Inc的GCA Texas City-NH3 Project、Qatar Shell GTL Limited的Pearl GTL Project、东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的新特化PEA项目等项目合同也包含了较多的储存压力容器。
(2)主营业务按下游客户所在行业构成分析
公司的产品应用领域较为广泛,下游客户所在行业包括炼油及石油化工、基础化工、核电及太阳能发电、高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等行业,其中炼油及石油化工和基础化工行业占比较高,这与下游行业市场需求增长,以及公司成功参与到国内外多个大型炼油项目有关。
(3)主营业务的地区构成分析
2019年度、2020年度和2021年度,公司境内销售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639%、7686%和7776%,境外销售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361%、2314%和2224%。2019年度,公司外销收入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按照交货计划2019年外销产品交货数量较少,截至2019年末,公司外销在执行订单金额为343亿元。2020年度,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新增外销订单有所减少,部分订单交货期推迟,导致当年度外销收入有所下降。
较之外销,公司报告期内销收入呈现大幅增长,内销占比逐年提升。2019年度、2020年度和2021年度,公司新增的内销订单金额分别为599亿元、812亿元和824亿元,同步呈现增长的趋势。
截至2021年末,公司在执行内销订单894亿元,在执行外销订单241亿元,根据在执行订单情况分析,公司内销将会持续增长,短期内公司外销订单占比相对较低,但是疫情对公司境外销售的影响是阶段性和暂时性的,公司凭借着强大的综合竞争实力与众多国外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和缓解,公司的外销收入将持续保持增长。2021年度,公司外销新增订单208亿元,较2020年度已明显回升,增幅达到9591%。
从公司选择订单的角度,外销产品虽然定价较高,但是外销客户对产品质量和工艺的要求更高,外销产品通常生产周期更长,涉及的检验环节更多,且需要占用更多生产资源,公司会根据自身产能情况,综合平衡内外销订单构成比例。
报告期内,发行人前五大境外客户存在一定的变动,主要原因如下:第一,发行人销售的金属压力容器为非标准化设备,通常在客户新建项目、扩产改造或更换设备时,会对发行人的产品产生需求,且单个订单之间的金额差异较大,主要客户的波动受各期间大额订单的影响较大,同时,发行人也会根据客户的订单质量进行筛选,因此,报告期内主要客户存在一定的波动具有合理性;第二,发行人系壳牌石油(Shell)、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英国石油公司(BP)、霍尼韦尔(Honeywell)、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瓦锡兰(Wrtsil)、法马通(Framatome)、加拿大森科能源(SUNCOR)等国际知名业主方的合格供应商,也是如嘉科工程(Jacobs Engineering)、福陆公司(Fluor)、德希尼布(Technip FMC)、伍德集团(Wood Group)、日挥株式会社(JGC)等国际知名工程公司的合格供应商,客户资源较多,这是报告期内主要客户变动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总体而言,发行人与主要客户的合作关系稳定,业务具有持续性。
综合上述原因,发行人在不同期间的主要客户存在一定的变动,符合发行人所属行业的特征和业务特点。报告期内,虽然发行人的主要外销客户存在一定的变动,但是凭借着丰富的客户资源、强大技术实力以及品牌知名度,发行人有能力在国际市场上持续获得优质的订单,截至2021年末,发行人在执行的外销订单折合人民币约241亿元。
(4)同行业可比公司的比较分析
公司报告期内的境外销售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远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在于自成立至今,公司一直以“科技强企,服务全球”作为发展战略,以“高端产品,高端市场”作为发展定位。始终坚信公司产品技术和品质的提升将有效带动公司发展,从而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多年以来的坚持与行业的沉淀,帮助公司积累了大量的优质客户资源。公司于2008年开始涉足境外销售,并先后与壳牌石油(Shell)、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英国石油公司(BP)、霍尼韦尔(Honeywell)、巴斯夫(BASF)和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等众多具有国际品牌影响力的特大型企业建立起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从而逐步在国际舞台上建立起公司自身的品牌信誉度和影响力。报告期内,公司的境外销售收入占比较高,主要客户均为各行业的国际巨头企业。公司凭借着出众的技术实力、过硬的产品质量以及优质的客户服务不断地在国际市场上拓展优质的客户渠道。报告期内,公司新增的国外优质客户包括北美第五大能源公司加拿大森科能源(SUNCOR)、日挥株式会社(JGC)等多家世界级的能源集团和工程公司。
3、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情况分析
(1)收入与销量的匹配情况分析
公司2020年度的设备销售重量较2019年度有所下降,但是主营业务收入增加,平均单位售价上升,这主要由于产品结构的转变,公司在产能趋于饱和的情况下,通过筛选优质订单,优化产品结构,2020年度销售的设备当中,价值较高的特材和不锈钢材质的占比上升,从而提升了当年度设备的平均单位售价。随着公司在行业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公司通过筛选高附加值的订单,从而提升公司的盈利水平。2021年度,随着新厂房的投入使用,产能有所提升,加上当年度大型设备的订单数量和生产计划较多,使得产量和销售明显上升。
2021年度的平均单位售价较2020年度有所下降,主要系价值较高的主材为特材的设备销售占比有所下降所致。
(2)收入与在执行订单的匹配情况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在执行销售订单金额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9年末、2020年末和2021年末,公司在执行订单金额(不含税)分别为1022亿元、1110亿元和1135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在执行订单金额的变动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趋势基本一致。

1、首先我们来到埃克森化工厂,注意中红框的位置
2、这些位置都是有的,注意过去看看
3、直走看见左右两边各有一个红车之后,镜头左转到左边的红车并走到红车旁的绿车头前
4、对准面前的管道,点击拍照,直到出现绿色的对焦、
《黎明觉醒:生机》是一款由腾讯光子工作室群研发的开放世界生存手游,于2023年2月23日开启不删档测试。
游戏中玩家将扮演幸存者探索世界,制造工具并掌握各种武器,建造庇护所营地,寻找生存伙伴努力的生存下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05751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