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6年,美国就发动了突袭利比亚的“黄金峡谷”行动,海空军以电子战飞机为先导,首先压制干扰对方的防空系统,尔后再出动大批战机实施精确打击,仅用18分钟就达成了作战目的。这次成功的作战也被认为开创了现代“外科手术”式的作战模式。
战争导火线
“黄金峡谷”行动,是美国为维护其在地中海地区的战略利益,以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为由,于1986年4月15日对利比亚实施的海空联合打击行动。
利比亚自1951年独立以来,一直与美关系密切。1969年,卡扎菲上台后,开始奉行反美亲苏政策,利美关系由此恶化。1986年3月,美实施“草原烈火”行动,击沉利军导d艇5艘,摧毁利军制导雷达数部。
为报复美国,利比亚的恐怖组织于当年4月2日和5日,分别制造了美环球航空公司飞机和西柏林拉贝勒迪斯科舞厅爆炸事件,炸死炸伤百余名美国人。
美国的决策
4月6日下午,里根在白宫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紧急会议,讨论再次“惩罚”利比亚问题。会议在分析前苏联动向,排除前苏联直接军事干预的可能性后,迅速作出了再次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的决策,并指示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威廉·克劳负责拟定作战计划。
4月9日晚,克劳向里根呈交作战计划。根据里根指示的两项原则,该计划提出以第6舰队“珊瑚海”号和“美国”号航母编队的A一6舰载攻击机和美驻英拉肯希斯空军基地的F一111F战斗轰炸机为主对利比亚的5个目标实施夜间空中突袭:的黎波里的阿齐齐耶兵营、西迪比拉勒港兵营、的黎波里机场军用区、班加西民众国兵营、班加西贝尼纳军用机场。据悉该处停放有米格一23飞机。另外还有两个目标,即:美认定的恐怖分子阿比尼达尔的驻利办事处和利比亚情报局总部大楼,因靠近居民区,在征询撒切尔夫人意见后放弃。
该计划建议选用2000磅(907公斤)GBU一10型激光制导重型炸d对阿齐齐耶兵营和卡扎菲住所实施精确轰炸;以500磅(225公斤)“迟钝”(非制导)减速炸d轰炸的黎波里机场军用区;以500磅MK20“石眼”激光制导集束炸d突击贝尼纳军用机场;以“百舌鸟”和“哈姆”反雷达导d攻击利防空雷达设施。在兵力运用上贯彻以最短的暴露于敌的时间,对目标投入最多的兵力的原则。
对上述计划,里根当晚即表示原则批准,并引用古代西班牙人冒险深入中美洲深山峡谷的黄金城,成功找到黄金的传说,命名这次作战行动为“黄金峡谷”行动。
交战双方的战前准备
为了实施这一计划,里根一方面选派美驻联合国大使,与撒切尔夫人有良好私人关系的沃尔特斯为总统特使赶赴英国与撒切尔夫人磋商;同时,亲自致函法国、西班牙通报其袭击计划,要求允许美国战斗机飞越两国领空。
撒切尔夫人除建议取消后两个袭击目标外,对利用英国空军基地作战表示完全支持。但法、西两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没有同意为美国战斗机提供空中走廊的要求。这样美国空袭作战的航程将不得不由2200公里增大为5180余公里。
从4月10日起,美即按作战计划要求,调整了兵力部署。10日,美取消了第6舰队“珊瑚海”号航母编队原定的换防计划,令其留在地中海待命。11日,美命令第6舰队两个航母编队利用夜暗,隐蔽地驶向地中海中部海域,准备参加攻击行动。13日,美紧急增派10架KC一10加油机由本土飞往驻英空军基地待命。同时,驻英国空军基地的美战术空军第3航空队的F一111F战斗轰炸机,以代号为“老练的民族”的空中作战演习为名完成了作战准备。为应付意外,美还向英在塞浦路斯南部的阿克罗蒂里空军基地派出30架F一4战斗机。同时下令“企业”号航母编队由印度洋驶入阿拉伯湾。
4月14日,里根最后批准空袭作战方案,决定当日下午7时开始空袭行动。从决心报复,到制定计划,与盟国协商,调整兵力部署,到实施袭击,前后仅用了8天时间。
面对美国的军事压力,为了保存实力,卡扎菲将400架战斗机秘密转移到邻国苏丹,将一些军用运输机由沿海转移至内地沙漠,关闭了边境上的几处雷达站,加强了某些重要目标的防空,将军队撤离兵营,同时将外国技术人员和工人作为人质集中到油田,其中包括1000名美国人。卡扎菲于4月14日上午9时通过电台宣布,利比亚“已经严阵以待”,“如果美国人胆敢进攻利比亚,就将使他付出比越南战争更为惨重的代价”。
作战经过
14日17时,里根向此次作战的总指挥第6舰队司令凯尔索中将下达了执行“黄金峡谷”作战计划的命令,决定总攻开始发起时间为利比亚时间15日凌晨2时(以下均为利比亚时间)。
14日19时,凯尔索从地中海中部水域“科罗拉”号旗舰上给驻英国空军基地的美国第3航空队和在地中海西西里岛附近水域待命的第6舰队“珊瑚海”号和“美国”号航母编队下达“立即行动”的作战命令。
通过空中集结、远程奔袭、海空会合、第一轮攻击波、第二轮攻击波,至15日2时12分,空袭结束。前后持续时间共18分钟,其中主攻时间仅11分钟。
这次空袭作战,美共出动空、海军各型飞机150余架,投d100余吨。按预定计划摧毁了卡扎菲指挥所及其住地等5个重要军事目标。计摧毁利比亚防空雷达站5座,炸毁利军用飞机14架,重创波音一727飞机1架,炸伤米格一23、米一8、米一24、伊尔一76飞机多架。炸死100多人,炸伤600多人。卡扎菲本人无恙,但他年仅1岁半的养女哈娜被炸死,2个儿子受伤。
美军突袭作战的特点
锡德拉海湾之战是一场以突袭与反突袭为主要内容,作战目的、参战兵力、持续时间和交战空间都十分有限的局部战争。在这次战争中,美国的决策指挥、兵力运用、组织作战方面都反映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有:
美军两次作战都具有高度的战略意义和政治敏感性:美军称这种行动为“战略性战斗行动”(属于战役行动的范畴)。作战双方都由最高统帅直接控制。里根对开战时机、作战原则、参战兵力、打击方式与打击目标等实行全程控制。
美军两次突袭行动涉及海军和空军两大军种,五六个兵种。在作战中,太空有通信卫星、侦察卫星对战场密切监控,高空有战略侦察机、预警机实施侦察指挥,中空有EA一6B电子战飞机实施电子压制,在战区上空有F一14、F/A一18分别以双编队在4500米高度上盘旋警戒,在航母和海岸之间有直升机盘旋飞行,两艘航母分别停泊在两个战区以北海面,实施指挥和战勤保障,水下有攻击潜艇巡逻游弋。在F一111战斗轰炸机远程奔袭过程中,有加油机进行空中加油,有F一4战斗机负责途中空中掩护。发起攻击前后有电子战飞机施放强烈的电子干扰,有F/A一18、A一7负责压制和摧毁利军防空雷达。海、陆、空、天、电密切协同,高、中、低空,远、中、近程,联为一体,形成一个强大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攻防体系。
在法国、西班牙拒绝提供空中走廊的情况下,美空袭飞机从驻英国空军基地起飞,长途奔袭,行程5188公里,途中4次空中加油,创造了现代空战的新纪录。
在空袭作战中,美军发挥了电子战优势。美分5个层次对利军进行了电子战,控制了战区制电磁权,为空袭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保障。一是在空袭发起前一两个小时,E一2C预警机便升空实施电子侦察;二是在主攻发起前10分钟左右,电子战飞机利用强大的干扰功率对利防空系统电子设备进行集中压制,致盲对方雷达;三是在主攻发起前6分钟,A一7攻击机和F/A一18战斗攻击机进入干扰带,以60米高度在敌雷达盲区超低空飞行,发射反辐射导d,摧毁利防空雷达和机场通信塔台;四是在轰炸过程中,电子战飞机始终实施“电磁护航”;五是各种参战飞机均装备了机载自卫电子干扰系统,可各自进行自卫电子侦察。
在两次空袭作战中,美大量使用了先进的精确制导武器,大大提高了命中精度,集中使用了GBU一10型激光制导炸d、“哈姆”高速反辐射导d和MK20“石眼”激光制导集束炸d等。其中GBU一10型激光制导炸d,重2000磅,理论误差仅1米。
评析和思考
美利锡德拉湾之战引起世人的认真思索和普遍关注。其中最重要的有:
第一,高技术战争已初露端倪。
第二,高度自动化的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第三,“制电磁权”的争夺日益具有战略意义。
第四,“外科手术式”打击将成为现代战争的一种重要样式。
第五,现代战争对军队的战备训练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160特遣队的首次秘密行动,为1983年10月24日美军入侵格瑞那达的“激怒行动”(UrgentFury)二此次战役中,第160特遣队几乎出动所有的直升机,除以AH-6 攻击直升机负责海豹部队第4队登陆前的滩头战斗侦察外,更以AH-6伴随UH-60(当时仍未启用MH-60特战衍生型)运输特战部队(叁角洲第1队及海豹第6队)对内陆目标展开空中突袭。虽然亦为突袭行动,但“激怒行动”的规模绝非应采秘密型态特战部队应有的作战态势,因而造成出乎意料的战火洗炼。6时15分黎明初晓,l队由AH-6伴随掩护的UH-60直升机,以低空高速的飞行编队扑向内陆目标,不料正巧经过早已严阵以待的地面防空火网,主要是俄制ZSU-23型23mm自走防空机炮;编队虽然立即散开,但成群连串的d雨却无情的射向机群,当下就摧毁1架UH-60直升机,另外 7架虽避过劫难,但也严重受创。
格林纳达的“激怒行动”,原打算以精锐特战部队的闪电突袭战法完成战术目标,以宣扬当时雷根政府执行区域安全任务的决心,但显然美国叁军各特战部队都还不适于秘密行动以外的正式军事行动。第160特遣队的机群损失严重,叁角洲及海豹特战部队也未能顺利执行任务;更甚者,负责主力攻击的游骑兵部队,更遭受比原先预期更大的损伤。战争毕竟是现实残酷的,美军各特战部队的战术运用,显然仍不适用于如“激怒行动”般的正式军事行动,因而在开战后不到24小时内,联合特战司令部就决定全面撤出所有特战部队。 第160特遣队(及其他美军特战部队)为世人所熟知的一次公开行动,为1985年10月间发生的游轮人质营救行动。1985年10 月5日,巴勒斯坦恐怖份子劫持了意大利籍游轮Archille Lauro号;当获知船上大部分人质为美国公民后,美国立即出动特战部队准备展开人质营救行动。第160特遣队的MH-6J及MH- 60直升机群,立即运往西西里西格里拉(Sigonella)海军航空基地部署,海豹特战部队也待命准备展开对游轮的水下突袭,叁角洲特战部队则准备在游轮靠岸或人质被移往陆地的情况下,展开突袭营救行动。
由于人质中尚有多国公民,美方无法独断专行,另因意大利政府的坚持,美军特战部队的突袭行动一直被压在谈判优先之后;冗长延宕的谈判交涉过程中,游轮终于驶向埃及,并由埃及政府同意提供飞机,供恐怖份子逃往突尼斯。由于劫船过程中,恐怖份子曾冷血的q杀1名美国公民,并将尸体抛入海中,美国乃决定一待人质脱离恐怖份子掌握后,即截下恐怖份子接受司法审判。当恐怖份子飞离埃及领空后,美军出动F-14战机于地中海上空,成功拦截埃及航空的波音737喷射客机,并迫使其降落西格里拉基地,接受叁角洲及海豹特战队员的“迎接”。 根据未证实的报导,第160 特遣队于1980年代中叶开始,就涉入两伊之间的战争,虽然大部分任务一般咸信是侦察在黎巴嫩地区遭伊朗挟持之美国人质的行踪,但由于长期和伊朗恐怖主义对抗,因而逐渐演变成反伊朗政府的秘密颠覆行动。根据以色列及阿拉伯国家情报组织的监听,美国在西奈沙漠中的活动相当频繁,而直升机的部署与运用,亦显示第160特遣队及特战部队的存在。
而各国对美军特战部队秘密涉入中东情势的怀疑,于1985年一次意外事件中获得证实。1985 年12月 12日,1架由西奈沙漠飞返美国的包租喷射客机,于纽芬兰(Newfoundland,加拿大东部一大岛)甘达尔(Gander)机场降落加油,再起飞后不久即坠毁,机上248名乘客(清一色为美军第101 空降师及第 160特遣队现役军人1 全数罹难。事后调查报告虽宣称为机翼结冰导致意外失事,但多疑好事者却一再要求美、加两国,再度针对其他原因:如恐怖份子的炸d攻击进行深入调查。无论失事原因为何,该次空难事件至少向世人揭露了美军特战部队部署在中东地区的事实。
两伊战争末期进入波斯湾油轮大战时,美国的态度显然较偏向伊拉克。两伊相互争战数年后,为破坏对方经济命脉,转而开始攻击彼此的原油产输设施,及攻击对方海上航行的油轮;伊拉克出动幻象战机发射飞鱼(Exocet)飞d攻击伊朗油轮与设施,相对的,伊朗则以海上快艇攻击伊拉克的原油产制设施。由于海上战火可能波及欧美国家的重要石油来源,美国藉此名义开始对伊朗实施海上攻击行动。
由于伊朗利用遍布近海的钻油平台,作为海上联络与攻击的基地,攻击伊朗海上钻油平台便成为第160特遣队的主要任务。为顺利执行攻击任务,第160特遣队的AH-6J特别进行“打带跑”及海上迫降(伊朗在钻油平台上皆布置兵力)的求生训练;MH-60也演练搭载海豹特战部队或其他特战人员,准备对伊朗钻油平台进行突袭。事实证明,事前的周详演练,对任务遂行有绝对的助益,第160特遣队对伊朗钻油平台的攻击行动相当成功,数十座伊朗钻油平台被美军特战部队悉数摧毁,第160特遣队的AH-6J还直接以机上火力摧毁数座钻油平台。 当仍为特遣队编制时,第160特遣队最大的部署行动,为1989年12月美军人侵巴拿马的“正义入侵行动”。该行动美军出动超过4000名以上的特战部队,当然第160特遣队也不可避免的参与。
巴拿马入侵行动中,第160特遣队的AH/MH-6J充份发挥机动渗透与攻击的能力;渗透任务中,AH/ MH-6J搭载特战小组,执行营救美国人质与搜捕巴拿马强人诺瑞加的行动;虽然实力悬殊,但支持诺瑞加的军方部队却也是不容忽视的对手。整个战事中,2架AH-6及1架MH-6直升机被敌火摧毁,地面特战部队也遭受相当损失。 近代最大一次战争--海湾战争,为美军自越战后最大规模的部署。而当时已随美国特战司令部成立,而扩编成团级编制的第160特战航空团,也全力支援美军的整体部署行动。
自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开始,美军随即展开“沙漠之盾”行动(Desert Shield)的积极防御及增补集结。当时部署在波斯湾地区的现有地面兵力,仅为第5航空特战群的绿扁帽部队及第160特战航空团第3营;为避免伊拉克部队持续进犯沙乌地阿拉伯,第160特战航空团第3营的直升机群,载运着绿扁帽部队忙碌且紧张的在沙、科边境布雷,并沿着沙国防御线甚至深入伊拉克境内侦察伊军的行动与部署。
伊军自侵占科威特后,并未占着战略先机而进一步阻绝美军(及联合国部队)的增援行动,使联军得以利用数个月的时间从容增补与部署。到1991年 1月16日联军开始发动“沙漠风暴”行动(DesertStorm)的空袭时,第160特战航空团已从事侦搜、运补等防御性任务多时,且早已磨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准备参加正式战斗。
根据未经证实的消息,联军总指挥官史瓦兹科夫(Norman Schwarzkopf)中将,或许是想要恢复美国传统兵力自越战后低迷的士气,或是有鉴于近代美军特战部队运用泰半不顺的状况,并未考量运用早已积蓄多时的特战部队战力;幸赖USSOCOM指挥官史丁纳(Carl Stiner)准将的力荐,才于沙漠风暴行动中为特战部队争取到表现机会,由第160特战航空团配合第75游骑兵团,深入伊拉克西部地域执行搜索与摧毁任务。
为配合沙漠风暴整体作战行动,第160特战航空团于沙漠中精研隐密渗透战术。而这次作战除夜间渗透外,白昼的正式战斗也势将难以避免。因此如何在砂尘环境中实施高速低空飞行,以规避伊军地面防空火网的截击,就成为沙漠风暴行动前反覆训练的重点。
一般直升机低飞的高度约为915m(300ft)左右,但在伊军配置有先进俄制防空武器的威胁下,第160特战航空团的飞行员们不断把飞行高度降低,日复一日的勤练,从白昼到夜暗;当沙漠风暴行动正式展开前,第160特战航空团各种机型的驾驶员,都已能如施行外科手术般精确的实施离地76m(25ft)超低空高速飞行。
众所皆知,海湾战争实际上可说是美军试验各型新式精准打击武器的试验场。空袭作战开始前,美军还相当顾忌伊军的防空武力,先制攻击行动都是以伊军的雷达指挥控制系统为主要攻击目标。空军的行动成果虽然辉煌,但许多伊军机动防空系统,则有赖第160特战航空团的战斗搜索与摧毁能力。
为搜索与摧毁布置于战区前缘后方广大地域的伊军机动防空系统,第160特战航空团机群沿着已遭联军摧毁的伊军前线防空缺口进入,机动搜寻伊军独立目标并加以摧毁。AH-6J虽小,但精准强悍的攻击火力,再一次受到实战验证;而MH-60的长程飞行能力,搭载着地面特战人员,伴随着AH/ MH-6J的进袭,也证实为相当成功的战术。在此战术下,MH-60所搭载的特战人员,除验证战果外,还担负保护第160航空团飞机的任务。
除了空中机动打击任务外,第160特战航空团还负责地面敌情侦搜与友军部队机动输运任务。沙漠风暴空袭行动执行后不久,伊军重装部队开始沿着连接伊科边境的8号公路撤退;第160特战航空团的MH-60载着能 *** 阿拉伯语的第5空降特战群,于前进观测位置即时侦察伊军动向。此侦察行动奠立随后地面战斗的顺利执行。地面战斗开始时,各主要伊军部队无论撤退或掩护部队,都受到联军陆、空无情的追击而损失惨重。 海湾战争的胜利,虽然一扫美国军方,尤其是特战部队以往作战失利的阴霾,但人们往往会被胜利的喜悦冲昏头。随后于索马利亚(Somalia)的部署不当,再度使美国特战部队重蹈覆辙,除遭受严重损失外,更使特战人员蒙羞。
索马里由于长期内战争斗,民生凋弊,联合国于1993年开始发起人道援助行动,以美军为首的“重建希望行动”(Restore Hope),以联合国部队建立起“阻绝区域”,止息索国交战多方的战火。初期的军事阻绝行动相当成功,美国海军陆战队及海豹队员在莫加迪修(Mogadishu,索马利亚首都)的登陆行动,吓阻了交战各方的炮火,并使联合国部队顺利建立起非交战区,随即美军将和平维护行动移交给联合国部队,功成身退。
建立起和平秩序后,联合国期望促成交战多方谈判交涉以解决争端,但以欧美国家为首的联合国,却习以“民主自由”为手段,企图“改造”索国内部的争端,故而难免偏向某方,终至酿成不可收拾的灾祸。
1993年6月5日,因不满联合国的偏执,索国军阀艾迪德(Mohammed Farah Aidid)部队向联合国部队开火;在不到1小时的攻击行动中,艾迪德部队击毙24名巴基斯坦和平部队士兵,另外击伤其他54名。至此艾迪德的挑衅,被联合国冠以“战犯”头衔,而急欲缉捕。
艾迪德成为联合国的目标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部队即展开全面的猎捕行动。美国空军第1 特战联队的AC-130空中炮艇,对疑为艾迪德指挥部、部队集结区等目标进行精准轰击,海军陆战队则遍布莫加迪修城内及联外道路上积极巡逻缉捕;虽然缉捕行动相当积极,但却未获得任何成果,艾迪德的行踪仍然成谜,而艾迪德却正准备展开报复反击。
为期1个多月猎捕艾迪德的行动失败,再加上艾迪德部队对联合国部队的伏击、联合国部队伤亡人数日益增加的压力,使美国国内开始对美军介入他国事务,及派遣大军参与犹如战争游戏般猎杀某人的正当性产生质疑。更甚者,1993年8月8日, 1辆美军军车中伏,造成4名美国士兵阵亡,更渲染了美军行动的无能。此时在华盛顿的考量中,无论缉捕归案或击杀,艾迪德必须立即自索马利亚的和平维护行动中“消失”,以免造成更大困扰。因此,美国特战部队奉命出动。
1993年8月24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国防部长亚斯平及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主席包威尔将军,联名批准联合国和平部队指挥官郝戚(Jonathan Howe)的申请,对艾迪德及其部队展开战术行动,此处“战术”的意义,即意味着特战突击行动。在战术突击命令批准前,美军即已展开相关特战行动的部署,任务编组主力为400多名第75游骑兵团绿扁帽部队、一些叁角洲特战部队及第160特战航空团,任务只有一个一一猎捕或格杀艾迪德。
以总数超过600名的精锐特战部队,来对付一个第叁世界国家的军事领袖,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危机重重。特战部队的特色在隐密两字,大规模的兵力运用却掩灭了特战部队的特色;特战部队为求隐密机动,故皆为轻装部队,在遭遇传统地面部队的伏击时即相当脆弱。同样的,第160特战航空团的各型直升玑,在夜暗中或可如鬼魅般的神出鬼没,但在非洲烈阳灼烧的白昼里,则宛如一只只大笨鹅,随便1发准确的狙击qd就可能将其击落。
虽然猎捕行动进行得相当认真,特战特遣队也多次在夜间进行渗透突击,但美国情报单位显然低估了艾迪德的实力;搜捕行动持续进行数周之久,但只能摧毁一些艾迪德的周边部队,对核心领导阶层的搜捕则始终沾不上边;猎捕艾迪德的行动可能将面临失败命运。
即将绝望之际,美军再度犯上躁进的错误。根据情报单位信誓旦旦的保证,艾迪德将于1993年10月 3日正午出现在城内奥林匹克饭店内,因此美军指挥部决定大举出动特战部队,准备一举擒获艾迪德。但正午时间深入敌境擒王的举动,预言了必然的失败结果。
在邻近海地某一小岛的前进基地中,第叁特战群队员利用MH-6OK直升机来执行夜间作战任务。 10月3日正午,13架由MH-60及AH-6组成的机队,准时抵达奥林匹克饭店上空,游骑兵及叁角洲突击队员以绳索快速垂降至饭店天台,并冲进饭店内迅速控制了20余名艾迪德部队的军官,但却没有艾迪德的踪迹,显然又是再一次的扑空,当准备撤出现场时,才发现中了艾迪德的埋伏。
当美军发现中伏而准备撤退时,饭店周遭大楼顶层出现了狙击手及RPG火箭发射器,l位参与该役的第75游骑乒团军官形容“就像处在台风眼中。”如泻银般的d雨向美军特战队员及空中盘旋的直升机群,一开火时就有3架黑鹰式直升机遭击落坠毁。本着特战训练的宗旨,突击队员们并不急着押送俘虏撤退,而是冲向坠毁的直升机,准备抢救同僚及摧毁机上的机密设备;在直升机周围立刻布置防御火网,抵抗四周来袭的d雨,并等待空中救援。
激战中,l架担任空中掩护的黑鹰式直升机被敌火命中,而企图迫降至地面防御圈内,但受创过重的直升机坠毁在远处;3名机组员虽发挥求生的本领且战且走,但仍无法逃过艾迪德部队的追击,正驾驶杜伦(MichaeI Durant)准尉严重受伤后被俘,另外2名同伴则在激战中遭敌人击毙,他们的尸体还被艾迪德部队扒光衣物拖着游街示众,特战队员战死后应有的尊严,被艾迪德部队屈辱得一文不值。
在持续达16个小时的地面激战中,美军特战部队虽然奋勇战斗,但敌我悬殊的状况使伤亡人数不断增加,战斗中唯一支援地面特战队员的,是第 160航空团的直升机,一直盘旋在战场上空,除提供地面支援火力外,另维系着地面部队的战斗士气。战斗结束后的清理,美军遭受越战后单一战役最大的损伤,17名特战队员战死,另外77名严重受伤。
扩展特战领域的RAH-66
第160特战航空团为持续维持一流特战支援能力,仍不断在人员训练及装备精进改良方面努力;一般推测,美国下一代的RAH-66 卡曼奇式(Commanche)直升机,将首先配属第160特战航空团使用;RAH-66先进的侦搜及武器系统,势将大幅扩张第160特战航空团的航空特战任务领域。
红翼行动
2005年,美军第160特战航空团被派遣到阿富汗执行任务。6月25日,美军展开红翼行动,第160特战航空团负责运输海豹突击队成员以及提供火力支援。由于地面上的4名海豹突击队成员遭遇围困,美军大本营随即派遣第160特战航空团的8名士兵以及海豹突击队的8名特种士兵乘坐MH-47支奴干直升机前去山区救援。在即将降落的时候,“支奴干”直升机被基地武装的RPG-7火箭筒击落,机上16名成员全部遇难。6月30日晚,美军终于到达“支奴干”坠毁地点,找到了16名被烧得面目全非的美军的尸体。这16名战士最年轻的只有20岁,年纪最大的40岁。他们的尸体被运往美军在阿富汗最大的军事基地巴拉格姆,随后将运回美国多佛。
阵亡人员:
Shamus·O·Goare(沙姆斯·O·戈尔)
家乡Danville(丹维尔)俄亥俄州,2005年6月28日阵亡,终年29岁。
Corey·J·Goodnature(克里·J·古德纳切尔)
家乡Clarks Grove(克拉克斯韦)明尼苏达州,2005年6月28日阵亡,终年35岁。
Kip·A·Jacoby(凯普·A·雅各布)
家乡Pompano Beach(庞帕诺比奇)佛罗里达州,2005年6月28日阵亡,终年21岁。
Marcus·V·Muralles(马库斯·V·姆拉勒斯)
家乡Shelbyville(谢尔比维尔)印第安纳州,2005年6月28日阵亡,终年33岁。
James·W·Ponder III(詹姆斯·W·庞德尔 三世)
家乡Franklin(富兰克林)田纳西州,2005年6月28日阵亡,终年36岁。
Stephen·C·Reich(斯蒂芬·C·莱克)
家乡Washington Depot康涅狄格州,2005年6月28日阵亡,终年34岁。
Michael·L·Russell(迈克·L·拉塞尔)
家乡Stafford(斯塔福德)弗吉尼亚州,2005年6月28日阵亡,终年31岁。
Chris·J·Scherkenbach(克里斯·J·斯克肯班奇)
家乡Jacksonville(杰克逊维尔)佛罗里达州,2005年6月28日阵亡,终年40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