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把传统IDC的服务器硬件租赁转化成云服务提供,有什么办法?

想要把传统IDC的服务器硬件租赁转化成云服务提供,有什么办法?,第1张

当下国内许多IDC服务商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那就是整体业务下滑,不仅营收减少,还造成大量闲置资源浪费,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IDC服务商将原来的硬件租赁转成提供云服务。
通过ZKEYS系统和配套的受控端,IDC服务商将自有闲置服务器及机房资源运用云化技术按需生产成裸金属服务器、云服务器、负载均衡、租用服务器、云数据库等云产品。
这个过程中,IDC服务商无需进行技术开发与人员扩充,只需按照系统要求 *** 作即可,提高效率的同时大大地降低成本,轻松完成传统业务云化转型。

很早之前企业可能通过购买服务器实现横向扩展,来满足业务流量不断增长的需求。

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当时成本及其昂贵。

1节约成本

阿里很早之前随着业务爆发式增长,购买了很多高性能设备仍无法解决问题,最终决定去IOE,通过自研+云计算的方式,最终解决问题,这其中少不了虚拟化的整体解决方案。随着当前公有云、私有云的解决方案的火爆,各种虚拟化技术也层出不穷,如vmwar、docker、openstack都在底层扮演者重要角色。

2快速交付

当前软件开发讲求高效的交付,通过频繁的版本迭代来满足用户需求。如果通过传统的交付流程:采购、上架、部署、交付,中间环节耗费太多精力,最终导致产品无法及时性交付。在此虚拟化技术给快速交付带来了希望,通过可靠的技术手段,可以在秒级或分钟级实现产品的快速交付,让用户能够优先体验到产品,从而带来用户增长。

3效率提升

其实虚拟机带来的远不止这些,还有开发、运维、测试各部门之间的催化作用,带来生生效率的提升。例如通过虚拟化,运维可以给开发、测试快速部署隔离的测试环境,在上线前通过充分的测试,来避免产品bug。注意这是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就可以做到的,这在没有虚拟化前无法想象。


以上是虚拟化给企业带来的最明显的变化,当然还远不止这些,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虚拟化可以减少企业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话是这样说,但具体是如何表现,下面给你三个图,你就看得出来了:

物理机、虚拟机、容器的区别:

一、物理机



二、虚拟机

三、容器

简单说来,物理机:资源可用性比较低,当然你可以放多个应用在上面,但如果是多个人管,那管理不方便。如果不同应用要用不同 *** 作系统,要求同一个对外端口,那就无法共同一台物理机虚拟机:可以在一台物理机上建多个虚拟机,这样就比物理机方便多,当然 在虚拟机上性能稍微差一点,但目前的技术,已经做得非常好了。

容器:大家会发现,采用虚拟机技术,每个虚拟机还要跑自己的 *** 作系统,而且分配硬盘空间可能用不完,那就造成浪费,所以采用容器技术,只需要跑一个 *** 作比较重的 *** 作 *** 作系统,各个容器跑在一个很轻量的 *** 作系统上,这个可以省好多CPU、内存等资源,共享硬盘空间、网络可以充分利用。

从上面三图可以看出,要实现容器技术,可以在物理机上先建虚拟机,再建容器,虽然这多一个中间环节,性能损失一点,但比较符合大家逐步采用容器化策略。当然更好的,是在物理机上直接建容器技术

虚拟化不是IT趋势。它也不是新事物,但在许多组织中却是新事物,因为各种规模的公司都投资于虚拟化技术以获取其许多好处:节能,服务器和桌面配置,减少物理服务器,增加正常运行时间和可用性,更好的灾难恢复…而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切换到虚拟化意味着服务器上发生的工作负载没有绑定到特定的物理硬件,并且多个虚拟工作负载可以在同一台机器上同时发生。虚拟化的直接好处包括更高的数据中心服务器利用率和更低的成本,但也有更先进的优势。

服务器虚拟化已被证明是IT管理的革命性技术解决方案,它提供了物理基础架构无法实现的功能。从经济角度来看,服务器虚拟化的好处集中在节省成本上,因为它允许在单个物理服务器上安装多个应用程序。

那么,您的公司如何从虚拟基础架构中受益呢?让我们看一下前五种方式:

1降低硬件成本

据说,理论上人类仅使用其大脑命令的10%;在严格的物理环境中,大多数服务器未充分利用,估计使用了5-15%的容量。当您实施虚拟化服务器/云计算方法时,由于一台物理服务器现在可以容纳多个虚拟机,因此可以提高硬件利用率。应用程序不再需要它们自己的服务器,因为物理服务器上的每个虚拟机现在都在运行它们。2011年,IDC报告称,采用服务器虚拟化策略的IT部门的硬件和软件成本降低了40%。

2更快的服务器配置和部署

服务器虚拟化可在几分钟之内完成系统的配置和部署,使您可以克隆现有虚拟机,而无需花费通常的时间和成本来安装新的物理服务器。拥有虚拟环境的公司已经回过头来,不厌其烦地填写采购订单,等待服务器到达,然后等待数小时以等待 *** 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完成安装。

时间和成本的实质累加,更不用说您要购买的机架和电缆的数量要增加,以适应数量不断增加的物理服务器。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数据中心虚拟化绝对必不可少,以跟上与竞争对手保持同步所需的数据资源的爆炸式增长。

3大大提高了灾难恢复

能力服务器虚拟化的最大好处也许就是能够将虚拟机快速安全地从一台服务器移到另一台服务器。由于您的公司可以轻松地创建复制站点,因此可以快速有效地备份关键数据。大多数企业虚拟化平台都包含有助于在灾难期间自动进行故障转移的软件。该软件还允许您测试灾难恢复故障转移-将其视为数据中心自己的防火计划。如果发生数据中心灾难,则您的基础架构已设置为采取适当措施快速而安全地进行恢复。尝试通过物理服务器阵列实现这一目标-现在这是一场真正的灾难。

4节省大量能源成本

除了将服务器虚拟化的其他好处外,将物理服务器迁移到虚拟机还可以将它们整合到更少的物理服务器上。结果?冷却和电力成本大大降低,这意味着您不仅将“走向绿色”,而且还将有更多的绿色可用于其他地方。据VMware称,服务器整合可将能源成本降低多达80%。另一个主要优点是能够关闭服务器电源,而不会影响应用程序或用户。

5提高生产力

物理服务器越少,意味着要维护和管理的物理服务器就越少。如收益2所述,过去需要花费数天或数周的时间才能完成的应用现在只需数分钟即可完成。这使您的IT员工有更多时间花在更有生产力的任务上,例如推动新的业务计划,削减开支和增加收入。

服务器虚拟化带来了积极的转变,例如降低了硬件成本,改进了服务器配置和部署,更好的灾难恢复解决方案,能源的有效和经济利用以及员工生产率的提高。尽管如此,迁移到虚拟基础架构似乎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且如果没有适当的专业知识,这可能是艰巨的任务!

企业是否用服务器虚拟化,考虑企业规模,如果客户端达到500台,必然用到虚拟化。使用到虚拟化有一下几个好处:

1以VMware虚拟化为例,使用虚拟化后,对服务器的管理将更加方便。

2使用虚拟化后,可减少后期增加服务器成本,如果没有使用虚拟化,每年需新增物理服务器,考虑到每年物理服务器的增加,中心机房又要增加机柜,还要考虑未来几年企业业务增量,增加的服务器目前中心机房是否有位置放置。使用了虚拟化后,只要规划好企业每年业务需求量和增加,随时可以分配一台服务器使用,既方便也快捷,同时也不占用数据中心位置。

3后期运维。使用虚拟化后,后期运维在一个界面可以同时管理所有虚拟的服务器,同时哪台服务器出现问题,都会在界面显示。减少了运维难度。

4使用虚拟化后,如果目前服务器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业务需求,需要新增,实施起来也方便点。

以上就是个人对应企业服务器虚拟化的一点点意见。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优点:1、提升资源利用率:通过服务器虚拟化的整合,提高了CPU、内存、存储、网络等设备的利用率,同时保证原有服务的可用性,使其安全性及性能不受影响。2、提高服务可用性:用户可以方便地备份虚拟机,在进行虚拟机动态迁移后,可以方便的恢复备份,或者在其他物理机上运行备份,大大提高了服务的可用性。3、加速应用部署:采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只需输入激活配置参数、拷贝虚拟机、启动虚拟机、激活虚拟机即可完成部署,大大缩短了部署时间,免除人工干预,降低了部署成本。4、降低运营成本:服务器虚拟化降低了IT基础设施的运营成本,令系统管理员摆脱了繁重的物理服务器、OS、中间件及兼容性的管理工作,减少人工干预频率,使管理更加强大、便捷。5、降低能源消耗:通过减少运行的物理服务器数量,减少CPU以外各单元的耗电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6、提高应用兼容性:服务器虚拟化提供的封装性和隔离性使大量应用独立运行于各种环境中,管理人员不需频繁根据底层环境调整应用,只需构建一个应用版本并将其发布到虚拟化后的不同类型平台上即可。7、 动态调度资源: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中,数据中心从传统的单一服务器变成了统一的资源池,用户可以即时地调整虚拟机资源,同时数据中心管理程序和数据中心管理员可以灵活根据虚拟机内部资源使用情况灵活分配调整给虚拟机的资源。

虚拟化的初衷,通俗一点儿,就是:成本,money~

很好理解~

1、硬件成本

很好理解,例如:买一个服务,64G + 1T,上面部署一个项目的所有的服务,资源占用率50%,剩下的50%浪费

如果我还需要部署一个项目,那么我还需要一个服务器,也许还会出现以上的资源浪费情况~

通过虚拟化技术,可以很好的提高服务器的资源利用率,可以在一个服务器上装多个项目的虚拟机,然后在虚拟机上面运行相应服务。

2、运维成本

原来是维护多个物理机,现在维护是一个物理机上面的虚拟机,虚拟机的所有 *** 作,通过虚拟化的客户端都能很好实现,例如:虚拟机的安装 *** 作系统,部署服务等,如果是原来的物理机,你需要用U盘,甚至光驱才能安装 *** 作系统,那个 *** 作,简直不能同日而语~

在虚拟化技术的加持下,运维成本大大降低~

3、折旧成本

字面理解,不多赘述~

如果控制好以上三点,基本就把服务器的成本控制的差不多了,所以企业都在用虚拟化,其实现在的容器(docker)也是基于以上三点,再加上技术的实现,一切的初衷,都是成本~

最大化的提高硬件利用率,节约成本,做到数据可管可控。

让CPU、内存、磁盘、I/O等硬件变成可以动态管理的“资源池”,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简化系统管理,实现服务器整合,让IT对业务的变化更具适应力,这就是服务器的虚拟化

好处如下:

降低能耗

整合服务器通过将物理服务器变成虚拟服务器减少物理服务器的数量,可以在电力和冷却成本上获得巨大节省。数据中心里服务器和相关硬件的数量,企业可以从减少能耗与制冷需求中获益,从而降低IT成本。


节省空间

使用虚拟化技术大大节省了所占用的空间,减少了数据中心里服务器和相关硬件的数量。避免过多部署在实施服务器虚拟化之前,管理员通常需要额外部署一下服务器来满足不时之需。利用服务器虚拟化,可以避免这种额外部署工作。


节约成本

使用虚拟化技术大大削减了采购服务器的数量,同时相对应的占用空间和能耗都变小。


提高基础架构的利用率

通过将基础架构资源池化并打破一个应用一台物理机的藩篱,虚拟化大幅提升了资源利用率。通过减少额外硬件的采购,企业可以获得大幅成本节约。


提高稳定性

提高可用性,带来具有透明负载均衡、动态迁移、故障自动隔离、系统自动重构的高可靠服务器应用环境。通过将 *** 作系统和应用从服务器硬件设备隔离开,病毒与其他安全威胁无法感染其他应用。


减少宕机事件

迁移虚拟机服务器虚拟化的一大功能是支持将运行中的虚拟机从一个主机迁移到另一个主机上,而且这个过程中不会出现宕机事件。有助于虚拟化服务器实现比物理服务器更长的运行时间。


提高灵活性

通过动态资源配置提高IT对业务的灵活适应力,支持异构 *** 作系统的整合,支持老应用的持续运行,减少迁移成本。支持异构 *** 作系统的整合,支持旧应用的持续运行,支持快速转移和复制虚拟服务器,提供一种简单便捷的灾难恢复解决方案。

中小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实现服务器虚拟化,可以使用云服务器,即方便,费用低,还有专人进行维护和管理。安全等级也比较高。简单来说,就是让一台服务器变成几百甚至上万台虚拟服务器,让我们不再受限于物理资源,那么 服务器虚拟化 究竟都有什么好处呢 买服务器多少钱,租云主机和服务器价格的区别。

1、数据中心降低能耗

随着数据中心走向绿色环保,公司通过整合服务器通过将物理服务器变成虚拟服务器减少物理服务器的数量,可以在电力和冷却成本上获得巨大节省。据中心里服务器和相关硬件的数量,企业可以从减少能耗与制冷需求中获益,从而降低IT成本,数据中心也达成减排目标。

2、节省数据中心空间

比起一个机柜只放几台服务器相比,使用虚拟化技术将节省海量空间,为数据中心减负。避免过多部署在实施服务器虚拟化之前,管理员通常需要额外部署一下服务器来满足不时之需。利用服务器虚拟化,可以避免这种额外部署工作。

3、节约用户成本

使用虚拟化技术大大削减了采购服务器的数量,同时相对应的占用空间和能耗都变小了,这样用户租用的费用也降低了不少。

4、提高基础架构的利用率

服务器虚拟化将基础架构集中化不仅有利于管理,还大幅提升了资源利用率。通过减少额外硬件的采购,企业可以获得大幅成本节约,供应商管理成本降低,事故率也降低了不少。

5提高数据中心稳定性

服务器虚拟化具有透明负载均衡、动态迁移、故障自动隔离、系统自动重构的高可靠服务器应用环境。通过将 *** 作系统和应用从服务器硬件设备隔离开,病毒与其他安全威胁无法感染其他应用。减少宕机事件、提高灵活性

通过动态资源配置提高IT对业务的灵活适应力,支持异构 *** 作系统的整合,支持老应用的持续运行,减少迁移成本。支持异构 *** 作系统的整合,支持老应用的持续运行,支持快速转移和复制虚拟服务器,提供一种简单便捷的灾难恢复解决方案。


服务器虚拟化又分为软件虚拟化和硬件虚拟化

IBM/HP小型机上的硬件分区就是所谓的硬件虚拟化。此处对x86架构下的虚拟化技术进行说明。从技术实现上来讲,在OS之上的虚拟化有Virtual PC、Vmware Workstation;裸金属架构的半虚拟化技术xen;裸金属架构的全虚拟化有VMware ESX、KVM等。楼主问的amazon EC2使用的是开源的Xen,Xen也是公有云中唯一被广泛使用并得到成功验证的平台。heroKu是个PaaS平台,PaaS不关心底层IaaS使用哪种虚拟化软件,故heroKu没有虚拟化软件一说。


服务器虚拟化即将服务器物理资源抽象成逻辑资源,让一台服务器变成几台甚至上百台相互隔离的虚拟服务器或者多台服务器虚拟成一台服务器,不再受限于物理上的界限,让CPU、内存、磁盘、I/O等硬件变成可以动态管理的“资源池”,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简化系统管理,实现服务器整合,让IT对业务的变化更具适应力,这就是服务器虚拟化的意义。

狭义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
云计算带来的好处:
1优化计算资源;通过虚拟化技术,整合计算资源。
2节省成本。通过虚拟化的计算,节省硬件投入。业界普遍的测算,至少可以节省38%的硬件投入。
3节省能源。云计算的自动迁移技术,可以云服务器基于云计算的自动迁移技术,意即夜间,物理服务器的利用率不高,自动迁移技术会把应用集中到几台物理服务器上,其他的物理服务器就可以休眠。HyperCloud云计算在节能方面至少能节省30%的能源。而且节省硬件投入,也是节省能源了,服务器的生产过程中,以及报废硬件设备的处理,耗费大量能源。
3更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虚拟化集群,动态迁移,双机热备,计算资源负载均衡,故障迁移,快照备份,系统模板等等都是云计算在提高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做出的贡献和努力的方向。
4更高的IT交付能力。因为云计算的集中管理,和灵活的d性计算,可以大幅度提高IT的交付能力和支持能力,从而提高整个组织的运作效率。
弊端也有不少:
市场在培育期,云计算很热,大家都想沾点边,踏实做解决方案的并不多。因此,使很多客户对云计算的概念不清,大家总认为云计算是概念,没有实际的应用。其实,在很多行业,例如政府、能源、军队已经用得比较普遍了。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毕竟是新生事物,也轻易不敢尝试;
2 维护虚拟化的工程师因为需要懂Linux,硬件和软件,更需要实际的经验,所以都比较贵的,成本也比较高。
3国外的虚拟化解决方案比较昂贵,维护的成本也比较高。国内也有优秀的解决方案。据我所知,例如“HyperCloud云计算基础架构管理”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虽然不是明星,但是具有草根的务实,不但可以构建虚拟化环境;而且可以支持XEN、Hyper-V,VMWare等虚拟化环境,可以对现有的虚拟化进行有效管理,填补国际厂商不支持多虚拟化环境、未整合工作流的空白。
如果你想尝试一下云计算的实际应用,可以免费试用中数云服务,中数云服务就是完全基于HyperCloud云计算架构管理解决方案的公有云平台。

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看看虚拟机和Dcoker的区别。
总结一下虚拟机和Docker的区别:
再正面回答一下“Docker可以代替虚拟机运行生产服务器么”?
应用部署到服务器上的过程: 因为我是做java开发的,就拿一个正常的java项目举例。首先需要在服务器上搭建基础环境: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项目的部署前的配置,之后把您的项目打包发送的tomcat,运行即可。那如果有十几个服务器需要部署呢?是不是就要配置环境十多次,那人不是崩溃了。而且还会出现开发那边运行没问题,部署上去有问题的事情。所以这个时候docker出来了。
应用部署到docker上的过程:

两步搞定,不需要配置复杂的环境。如果有十多个容器需要部署怎么办?直接远程下载镜像即可,是不是很简单。

docker适合平台统一在linux的大单位用,服务越多越好,比如几百、几千、几万。配合k8s调度和微服务改造、加上自动化运维,能够实现d性扩容和缩容,达到on demand的效果,典型的用例是互联网内容提供商。

对于一般中小企业,只有几十台服务器的,平台不统一的,投资docker不如虚拟机。

除了不能跨os平台,docker的另一个缺陷是隔离度不够。

先说答案:可以,但是没有必要。

容器技术是虚拟化技术的应用,使用容器代替虚拟机运行程序自然是可以的,容器在持续集成方面相对虚拟机还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如果仅仅是为了用容器而用容器,则没有必要。

容器技术最大的优势是容器编排,可以实现线上服务的无缝扩容,缩容,降级,熔断等自动化 *** 作,极大的降低运维成本。所以,如果不用容器编排,则无须急着迁移。

理论上完全可以的,但目前我所接触到的生产方案基本上都是docker在虚机集群上跑。

看系统的要求了。docker不可能完全替代全部,windows服务器不可以,软件系统没有使用docker重新加载的,也是很难的。

用docker需要配合自动化,否则那是给自己找麻烦

给你参考
BM对X系列的主要服务范围
目前,IBM xSeries服务器的售后服务是由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IBM China Company Limited",以下简称"IBM")直接管理和实施。主要特点有:
1、与 IBM大型机服务模式全面并轨;
2、IBM中国信息中心 (IBM Technical Support Center)统一接待,调度,管理,跟踪用户报修;
3、保修服务及备件支持由 IBM 全权负责;
4、IBM 认证的工程师提供硬件售后服务及技术支持;
A服务的主要特点
(1) 由IBM全球服务部领导,IBM各地分公司协调配合,IBM认证工程师
重点支持, 加上蓝色快车服务站点大面积覆盖。
(2) IBM直接控制和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内部沟通与配合更加通畅。
(3) 保持高端技术优势与覆盖大批量低端市场互相兼顾。
(4) 先进的全球联网备件管理系统,全面提升备件管理水平。
B报修流程
(1)所有与xSeries服务器有关的服务均只需拨打IBM信息中心下列服务热线:
硬件维修服务热线:
800-810-1818 转5100 或 010-84981188转5100
(2)服务接待人员将用户信息录入报修管理系统,对报修机器或选件作合法性(是否属保修范围)确认,将保修范围内的用户报修转给热线技术支持工程师,工程师将通过电话进行故障分析,尽快解决客户问题。
(3)如果热线技术支持工程师无法在电话上解决用户的问题,将指派当地专职工程师或蓝色快车服务站工程师上门服务,同时通知备件部调配备件。
(4)热线技术支持工程师将全程跟踪每一个用户报修直至最终解决问题。
C服务方式及内容简介
标准硬件保修服务(免备件、劳务费)
保修期: 一般为三年,客户另行购买服务的除外
服务时段: 每周五天,每天上午 8:30 至下午 5:30(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响应时间: 第二个工作日内作出响应,在 IBM 指定的城市市区范围内到达
现场,超出此范围的远程服务,工程师在响应时间内在途或作出行程安排
服务方式: 在电话支持不能解决问题时提供上门服务(个别产品须由用户送修)
“客户的满意就是IBM的成功”,这是IBM成立伊始就确定的宗旨。IBM之所以能在当今的计算 机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正是因为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奉行上述原则。而IBM中国信息中心的成立即是贯彻此宗旨的又一体现。
在实际工作中,IBM发现不少用户面对IBM庞大的组织结构,常有遇到疑难不知该找谁解决而产生迷惑心理。为了让用户轻松满意地获得IBM的优质服务,IBM投入巨资,整合所有资源,在中国成立了IBM中国信息中心。这标志着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已更为完善和细致,使IBM更加有别于其它的信息技术厂商,大幅度提升IBM为用户带来的附加价值,充分体现了IBM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给用户提供最好的服务。
“IBM就是服务”IBM在全国31个城市提供免费电话(开通此服务的城市在不断增加中 ); 信息中心的技术服务人员会在24小时内回复客户电话。信息中心的电话为800-810-1818(免 费),这个电话号码代表着IBM全亚洲最大的信息支持中心,也是中国最大最先进的技术支持中心。
◆信息中心的规模和投入
成立于1998年
投资超过1500万美元
约300名专业人员为客户服务(包括售后服务人员)
世界顶级通讯、网络、设备测试装置
全国31个城市提供免费电话(开通此服务的城市在不断增加中)
◆信息中心的实力和承诺
作为IBM在中国最重要的投资项目,中心集合各种先进技术,采取综合管理措施,以确保信息服务中心高效运作。最先进的电话通讯技术,功能强大的RS/6000、 AS/400服务器,能跟进网络发展的IBM先进布线系统------种种让人叹为观止的高新技术运用只为一个目的:力求为用户和合作伙伴提供至善至美的服务。
不仅于此,IBM还有数百名训练有素的技术专家为您解决难题。更有IBM的世界级专家随时调用。另外,IBM分布在全球的其他信息支持中心也可通过网络系统对IBM中国信息中心提供支援。
◆信息中心提供的服务
中国信息中心为客户、合作伙伴提供售前、售中、售后从信息推广到技术支持的全方位服务。它整合了IBM信息推广中心、技术支持中心、业务伙伴支持专线、客户关系中心等部门,并可通过致电信息中心来获得蓝色快车(Blue Express)、信息系统服务事业部(ITS)的相 关技术支持与服务
信息推广中心和客户关系中心主要负责市场信息推广;通过各种通讯方式与顾客建立联系,提供最新产品信息;制订市场计划;对IBM已装机客户提供定期行业信息服务,满足不同行业客户对IBM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咨询需求。并受理客户投诉事宜。
业务伙伴支持专线为业务伙伴提供售前产品信息咨询、售后安装及故障的技术支持、业务伙伴营销支持计划、课程培训及产品资料 。
技术支持中心(IBM China Technical Support Center,即TSC )自成立以来,在立志为全国各地广大用户、代理商及IBM内部人员提供优质技术支持服务方面不断地积极努力,充分体现了IBM创建技术支持中心的初衷--IBM向用户提供的附加价值。
技术支持中心是IBM产品部门和信息系统服务事业部的延伸。它和产品部门的市场及销售支持,信息系统服务事业部的现场技术支持服务共同构成了IBM全方位的客户支持框架 。
技术支持中心为客户提供售前产品技术问答及系统配置检查、解答售后技术安装问题。IBM在中国的广大客户和业务伙伴来说,技术支持中心的成立将使他们更容易地得到IBM的技术支持,特别是跨平台的系统支持,从而帮助客户迅速解决已出现的问题并防止其它问题的发生。技术支持中心以远程方式提供服务,目前以电话咨询为主,自动传真回复,电子邮件,网络服务为辅。
(技术支持中心电子邮件地址:tscchina@cnibmcom )当您在购买、使用和维修IBM产品时遇到技术问题,可以拨通IBM热线电话800-810-1818(免费),来获得IBM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82 IBM信息中心对RS/6000的主要服务范围:
面向RS/6000产品用户,代理商,提供产品功能、配置、安装、调试和客户化,以及使用中遇到问题的技术支持,协助对产品的硬件问题进行诊断,同时提供硬件及相关软件的一般性售前咨询。
产品涉及:RS/6000、AIX、HACMP、PSSP、ADSM、C Language, Firewall等。
面向IBM RS/6000产品用户、代理商,提供IBM各平台产品的软件补丁(PTF--Program Temporary Fix,即软件临时修复程序),及相关信息。
提供以下产品的补丁程序:RS/6000平台 *** 作系统及相关软件;网络产品的微码、网管;IBM软件产品(如DB2/UCB, CICS,MQSeries, Tivoli, Firewall, Java等)。
同时提供与补丁程序相关的信息及回答有关问题,如软件版本、PTF号及ARPA号校验,下载网站地址,安装方法等。用户可以通过网络下载,电子邮件及自取的方式获得软件补丁, 北京地区以外的用户还可通过EMS或远程拨入的方式获得软件补丁。
另外,还可以帮助IBM RS/6000网络及软件等产品代理商确认所下订单的正确性、对其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咨询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解答用户及代理商提出的有关方案配置的问题。
IBM的高层主管定期抽查服务质量,更有第三方单位以独立身份参与监督。CMS (CALL MANAGEMENT SYSTEM)电话管理系统的运用使得执行过程更细致,更条理化;用户的每一个电话都不会遗漏,并且跟踪处理过程,直至用户认为问题得到解决;中心数据库分类整理并分析用户提及问题,以缩短下次处理类似问题的时间;数据库还可统计经常发生的,并向有关负责部门反映,有效防止类似问题再度发生;服务中心还将定期抽查10%到访用户,询问满意程度,针对用户提出的意见立即加以改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27853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