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岛和台湾有没有海底电缆

大陆岛和台湾有没有海底电缆,第1张

你所说的应该是通信光缆吧,目前我国的大陆和台湾岛之间没有直接的通信光缆连接,一般都是通过美国的海底光缆交换信息的,目前世界上的全球性的Internet互联网都是通过海底通信光缆来实现的,目前正在准备的“太平洋高速公路”海底光缆系统,长度将达到2万五千公里,联结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等许多太平洋国家。
1866年跨大西洋海底电缆(The Atlantic Cable)铺设成功,实现了欧美大陆之间跨大西洋的电报通讯。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海底管线的种类越来越多。按照用途,海底管道可以简单地分为输油管道、输气管道、输水管道等;海底缆线主要有通信光缆、输电电缆、通信电缆等。

代理服务器的设置方法,对于IE和FireFox设置略有不同。
IE的设置是这样的,打开IE浏览器,选择菜单栏的“工具/Internet选项”。
这时候分两种情况,对于ADSL拨号用户来说,选择一个网络连接后,点“设置”,如下图所示,选中代理服务器,填入地址和端口号。
对于局域网用户来说,需要点“局域网设置”,如下图所示,选中代理服务器,填入地址和端口号。
FireFox的设置和IE类似,打开FireFox浏览器,选择菜单栏的“工具/选项”。
这时选择“高级/网络”,点设置,就出现下面的界面,就可以进行代理服务器的设置了,选中“手动配置代理”,然后填写代理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
知道了设置方法,下一步就是找到一些免费而且可用的代理服务器地址,通常情况下代理服务器地址不很稳定,经常会改变,对于中国电信用户来说,香港、韩国、日本等代理服务器速度是最快的,对于此次海底光缆中断事件中,香港代理可能同样也无法访问国外,因此建议大家使用韩国的代理服务器。

1850年,人们在英国和法国之间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海底电缆,1866年,英国在大西洋铺设了一条连接英美两国的海底电缆。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后,海底电缆加入了新的内容,各国大规模铺设海底电缆的步伐加快了。1902年环球海底通信电缆建成。
1906年,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问世,人们开始利用激光能在光导纤维中传输的特性来传递信息。
世界上有32个国家与地区通过海底光缆建立了最现代化的全球通信网络,可同时进行30万路电话通话或数据传输。
海底光缆在中国也得到迅猛发展。1993年建成的中日海底光缆系统,可开通7560条电话电路。1997年在上海南汇又建设了一条天下无难事光缆(FLAG),连接全球20个国家,可开通12万条电话电路。现在我国开始建设中美、亚欧两条光缆,总通信能力将猛增到132万路。
截至2005年时,除南极洲之外,海底电缆已经覆盖了世界上其他所有洲。 中国大陆的第一条海底电缆是在1888年完成:
福建至台湾
福州川石岛与台湾(淡水)之间,长177海浬。(已停用) “海南联网工程” 目前中国最长的海底电缆是连接广东湛江徐闻和海南海口林诗岛的500kV交流海底电缆,2009年6月投运,由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负责建设、运行、维护。海缆全长30公里,终端站分别是徐闻终端站和林诗岛终端站。 台湾的第一条海底电缆是在1887年完成:
台湾至日本:台湾淡水与日本长崎之间。(已停用) 台南至澎湖:
清代台湾台南安平通往澎湖,长53海浬。 国际电缆登陆点:
宜兰头城:电缆从宜兰县头城镇连结,美、日、东北亚、东南亚、澳、纽、菲律宾等地。 屏东枋山:电缆从屏东县枋山乡连结中国大陆、琉球、日本、韩国、关岛,以迄美国西海岸的加州和奥勒冈州。

平时我们进行域名解析所用到的DNS服务器,是面对客户的一线的服务器。在服务器家族里还有一种叫做“DNS根服务器”的服务器。根服务器主要用来管理互联网的主目录,全世界只有13台。1个为主根服务器,放置在美国。其余12个均为辅根服务器,其中9个放置在美国,欧洲2个,位于英国和瑞典,亚洲1个,位于日本。所有根服务器均由美国政府授权的互联网域名与号码分配机构ICANN统一管理,负责全球互联网域名根服务器、域名体系和IP地址等的管理。
这13台根服务器可以指挥Firefox或互联网 Explorer这样的Web浏览器和电子邮件程序控制互联网通信。由于根服务器中有经美国政府批准的260个左右的互联网后缀(如com、net等)和一些国家的指定符,美国政府对其管理拥有很大发言权。这使得我们显得相当被动。
中国网民访问COM等境外域名时,大多仍需要经过国外的域名服务器进行解析,中美海底光缆一旦断裂,便会发生解析问题。中国东部、太平洋西海岸地区,属于地震多发地带,再加上台风等环境因素影响,形势显得更加严峻。台风“莫拉克”相信大家一定还有印象!
8月9日至13日,在台风“莫拉克”经过海域,共有9条国际海缆发生中断等不同程度的损坏。由于电信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恢复,这些损坏没有对中国国际通信造成太大影响。但是,北京、上海、杭州、青岛、武汉等地大量MSN用户依然出现故障。
受伤的远不止MSN,如卡巴斯基等杀毒软件同样会发生不能升级、无法更新等故障。原因只有一个,它们的服务器都不在中国。
莫拉克”台风“重创”MSN再次提醒我们,无论设置多少台根镜像服务器,都不能彻底解决互联网的安全问题,一旦海底光缆断裂,中国的互联网通信将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常备应急预案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能降低损失,但只是权宜之计,治标不治本,要想根除这一问题,就只有一个办法,我们要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
全球互联网的13台DNS根服务器分布
美国VeriSign公司 2台
网络管理组织IANA(Internet Assigned Number Authority) 1台
欧洲网络管理组织RIPE-NCC(Resource IP Europeens Network Coordination Centre) 1台
美国PSINet公司 1台
美国ISI(Information Sciences Institute) 1台
美国ISC(Internet Software Consortium) 1台
美国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 1台
美国太空总署(NASA) 1台
美国国防部 1台
美国陆军研究所 1台
挪威NORDUnet 1台
日本WIDE(Widely Integrated Distributed Environments)研究计划 1台

中美之间通信主要是通过海底光缆。
世界各国的网络可以看成是一个大型局域网,海底和陆上光缆将它们连接成为互联网,光缆是Internet 的“中枢神经”,而美国几乎是Internet 的“大脑”。美国作为Internet 的发源地,存放着很多的Web和IM(如MSN)等服务器,全球解析域名的13个根服务器就有10个在美国,登录多数 com 、net 网站或发电子邮件,数据几乎都要到美国绕一圈才能到达目的地。
海缆现在是分区维护的,出于安全目的,海缆平时也需维护。如果有人把海缆捞出来,加进光纤,就可以偷走信息。如果发生战争,也可能有人破坏光缆。海缆是现在通信的最好解决办法,别的方法如卫星、微波可以作为补充,但是现在看来无法取代海缆,因为它们的信道有限。是能让广大用户以便宜的方式进行沟通的方式。
海缆系统的远程供电十分重要,海底电缆沿线的中继器,要靠登陆局远程供电工作。海底光缆用的数字中继器功能多,比海底电缆的模拟中继器的用电量要大好几倍,供电要求有很高的可靠性,不能中断。因此在有鲨鱼出没的地区,在海底光缆的外面还要加上钢带绕包两层和再加一层聚乙烯外护套。 即使是如此严密的防护,在80年代末还是发现过深海光缆的聚乙烯绝缘体被鲨鱼咬坏造成供电故障的实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29248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