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台服务器,如何发挥它的最大效能,主要用于搭建web服务?

15台服务器,如何发挥它的最大效能,主要用于搭建web服务?,第1张

四层负载均衡指的是负载均衡设备通过报文中的目标IP地址和端口负载均衡算法,选择到达目的的内部服务器,其主要工作在OSI七层模型的第四层(传输层)。四层负载均衡对数据包只是起一个数据转发的作用,并不会干预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应用层的通信

七层负载均衡,也被称为“内容交换”,指的是负载均衡设备通过报文中的应用层信息(URL、>

市面上存在两种数据库负载均衡的思路:1

基于数据库连接的负载均衡:例如总共有100个数据库连接,50个连接登录到数据库机器A,另外50个连接登录到数据库机器B,这样每个连接中接下来的所有请求全都是发往同一台数据库机器的

这种数据库负载均衡的思路模拟了WEB上的负载均衡方法,但是由于WEB连接是短时间连接(连接建立后,获取需要的HTML等资源后,连接马上被关闭),而数据库连接是长时间连接(连接建立后,可长时间保持,客户可不停向数据库发送SQL请求,数据库做出回答,如此不断循环直到连接被人为或因错而断开为止),因此这种数据库负载均衡思路存在着明显的缺点:有可能会发生绝大部分的请求压力都集中到某台数据库机器上去,从而使得负载均衡效果失效

2

基于批处理请求的负载均衡:在建立数据库连接的时候,会同时与每台数据库服务器建立连接,之后针对客户端的每次请求,都会根据负载均衡算法,独立地选出某个数据库节点来执行这个请求

此种思路符合数据库长时间连接的特征,不存在上面所述的基于连接的负载均衡方法的缺点

市面上的负载均衡厂商,既有基于连接的,也有基于批处理请求的,用户需仔细辨别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合适产品

在实际应用中,在Web服务器集群之前总会有一台负载均衡服务器,负载均衡设备的任务就是作为Web服务器流量的入口,挑选最合适的一台Web服务器,将客户端的请求转发给它处理,实现客户端到真实服务端的透明转发:

LVS 是Linux Virtual Server的简称,也就是Linux虚拟服务器, 是由章文嵩博士发起的自由软件项目,现在LVS已经是 Linux标准内核的一部分,从Linux24内核以后,已经完全内置了LVS的各个功能模块

LVS是四层负载均衡,也就是说建立在OSI模型的第四层——传输层之上,即熟悉的TCP/UDP,因为LVS是四层负载均衡,因此它相对于其它高层负载均衡的解决办法,比如DNS域名轮流解析、应用层负载的调度、客户端的调度等,它的效率是非常高的。

CIP:client ip 客户端的ip
VIP:Virtual IP LVS实例IP,一般是暴露在公网中的地址;向外部直接面向用户请求,作为用户请求的目标的IP地址
DS:Director Server 指的是前端负载均衡器节点
RS:Real Server 后端真实的工作服务器

实验在docker 中进行:

这个是很正常的,ip_hash的负载均衡是以客户端的ip地址作为hash错作的key进而计算hash值得。这种策略能保证一个ip访问到的永远是同一台机器。
(1)但是有一种情况就是多个ip的hash值是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这几个不同的ip访问到的就是同一台机器了。
(2)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虽然你每次用不同的机器,但是这些机器都是通过一个相同的出口ip来访问服务器,这时,你访问到的也永远是一台服务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0192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