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运维一般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技术?

服务器运维一般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技术?,第1张

1 基础理论知识;

2 基础命令(系统命令、目录管理、用户管理、文件权限、磁盘管理、资源查看等等常见 *** 作);

3 文本高效处理(vi、vim、awk、grep、find、sed等);

4 bash shell脚本(可以边工作边学习,使用shell编写简单的代替重复性 *** 作的脚本);

5 进程调度,内存管理,文件系统,外设管理等,要熟练使用相关工具,如top iotop iftop iostat vmstatss等,并且最好了解其原理;

1 TCP/IP协议、DNS服务、CDN原理、iproute常见的网络客户端工具(ping、wget、ftp);

2 crontab计划任务;

3 ps、top、htop、vmstat、lsof等命令;

4 tcp,>“运维”是指:门户网站应用运维,与其它运维如网络、系统的区别还是很大的;然后我们再对大型网站与小型网站进行范围定义,此定义主要从运维复杂性角度考虑,如网站规范、知名度、服务器量级、pv量(PageView)等考虑,其它因素不是重点;因此,我们先定义服务器规模大于1000台,pv每天至少上千万(至少国内排名前20),如sina、alibaba、sohu、baidu、网易等等;其它小型网站可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运维工程师,这与网站规范不够和成本因素有关,更多的是集合网络、系统、开发工作于一身的“复合性人才”,就如有些公司将合同采购都纳入了运维职责范围,还有如IDC网络规划也纳入运维职责,这是网络工程师的工作。非常重要一定需要明白:网站应用运维对其它关联工种必须非常了解熟悉:网络运维、系统运维、应用开发、内容。 随着国内软件行业的发展和扩大化,有更多更复杂的系统出现,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需要有更多的运维工程师。维护是软件生命周期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当前国内还很少提及运维工程师,很多的工作都是软件开发工程师兼职,在未来,运维工程师应该成为一个专有职业称号。 岗位职责: 1 负责IDC机房Linux业务服务器的配置,维护,监控,调优,故障排除等; 2 大用户量下高性能服务器系统部署方案的制定及实施; 3 保障服务器与数据库安全,检查并消除安全漏洞; 4 数据备份、数据监控、应急响应、故障排除、编写数据分析报告等。

一、u盘安装包制作
1、使用  UltraISO  工具来进行 usb系统盘的制作
二、raid设置
华为的机器需要进行raid设置,否则会报找不到空间的错误,
开机启动RH5885H V3,看到的画面如下
在这个界面闪过后,当你看到提示“Press to Run MegaRAID Configuration Utility”提示信息时,按“Ctrl+R”键。进入“SAS3108BIOS Configuration Utility”界面
显示有8块盘,每盘300G。
每个菜单项说明如下:
VD Mgmt
虚拟磁盘管理界面。
PD Mgmt
物理磁盘管理界面。
Ctrl Mgmt
控制器管理界面。
Properties
RAID卡属性查询界面。
Foreign View
外部配置管理界面。
以配置RAID5为例
创建的RAID 5最少由3块硬盘组成。
在如上界面按“F2”键,在d出的列表中选择“Create Virtual Drive”。
设置RAID级别为RAID 5
在“RAID Level”区域框按“Enter”,并通过“↑”、“↓”选择RAID级别为“RAID 5”。
添加硬盘
按TAB键将光标迁移到“Drives”区域。
按“↑”、“↓”移动光标,按“Enter”选择要添加到RAID组的硬盘,选中硬盘的“ID”会显示为“[X]”。
设置RAID容量和名称
按“↓”将光标迁移到“Basic Settings”区域。
光标移至“Size”区域,根据实际需要设置RAID容量。
不设置时,系统采用当前RAID支持的最大容量作为“Size”的默认值。
光标移至“Name”区域,设置RAID名称。
设置高级属性
选中“Advanced”并按“Enter”。
打开RAID高级属性设置界面
按照实际情况设置RAID的高级属性参数。
然后按“↑”或“↓”移动光标,按“Enter”选择“Initialize”。
选中该选项后,RAID创建完成时自动进行初始化 *** 作。
在此页面的高级对话框中单击“OK”。
选中“Initialize”后,会在前方显示“[X]”
在返回的“Create New VD”界面中选择“OK”并按“Enter”。这样RAID5就创建完毕了,重启后放入系统光盘就可以安装系统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1385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0
下一篇 2023-06-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