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所负责的服务略频繁地收到4xx告警
1、查业务日志,没发现相关错误的日志
2、查nginx access log,发现返回的状态码都是499,从request_uri查了一遍发现不是集中在某一个请求上,说明应该不是某个接口的问题了,有可能进程层面问题了。
通过对upstream_addr 分类,可以看到问题基本都是集中在 某一台这台机器上
3、网上资料了解到,499 是 nginx 扩展的 4xx 错误,代表客户端请求还未返回时,客户端主动断开连接。原因有几种,不过大部分原因都说到有可能服务器upstream处理过慢,导致用户提前关闭连接。那就先往这个方向排查,登录机器查看实际的accesslog
发现upstream response都是10s以上。这就证明了上游服务器处理10秒还没有响应,因此nginx提前关闭链接,返回499
4、为什么进程响应如此慢,10秒太不正常了。考虑到那段时间就只有一台机器有问题,而且是进程层面的问题,首先想到的是GC,于是再次登录到机器上查看gc log。发现有Full GC,时间点和告警的时间也吻合。 惊呆的是,这次FullGC耗时长达1907秒,由于我们的服务使用的是jdk8默认的ParallelGC,FullGC期间,整个应用Stop The World的。这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
由此看来,4xx告警的初步原因已经定位到,就是FullGC导致的。
那么究竟为什么会发生FullGC呢?需要深入分析一下。
借助服务治理平台的JVM监控观察了几天。期间不同机器不同时间也发生了几次FullGC。从监控发现,基本每台机器隔两天就会发生一次FullGC,每次FullGC后年老代回收的垃圾不算多,使用比例还是挺高的。
为什么年老代空间占用这么多?
继续分析上面那条full gc log,
1、发生full gc时,年老代内存已经占用了9998%了(1048397/1048576)。看起来因为年老代满了而触发的FullGC了。
2、full gc回收了年老代大约302M的垃圾,回收后年老代占用704%(738282/1048576)。这占用率还是比较高的。
1、首先jmap简单打印一下所有对象的信息。发现有ClassPathList和ClassClassPath两个类的对象数量高达1000多万,并且这两个数量是一样的。仿佛嗅到了内存泄漏的味道。
2、只依靠对象统计信息,不足以定位问题,需要使用完整HeapDump,通过MAT进一步分析
jmap把完整堆heapDump下来
隔一段时间后,继续jmap,这次只取存活对象的dump(实际效果是先执行一次FULL GC)
可以看到,经过Full GC后,ClassPathList对象没有被回收,数量反而继续增加。到这里,基本可以确定,ClassPathList是存在泄漏了。
那么,ClassPathList究竟被谁引用着,导致回收不掉呢?
通过MAT的OQL过滤出老生代的ClassPathList对象,从对象的关联关系上继续深入分析。
首先需要知道老生代的地址区间,可以使用vjtools
通过vjmap的address命令,快速打印各代地址。
可以得知,oldGen的下界是0x80000000,上界是0xc0000000(注意OQL中使用时要把数值前的那串0去掉)。
执行OQL只查询年老代中的ClassPathList对象:执行OQL只查询年老代中的ClassPathList对象:
抽取其中一个对象分析,可以发现这个ClassPathList对象被一连串不同ClassPathList对象的next属性引用着。看起来是个链表的结构
再看看GCRoot,发现是被AppClassLoader也就是我们的应用类加载器引用着。除非这个加载器卸载了,否则ClassPathList对象是不会被GC掉了。
分析到这里,似乎离真相越来越近了。到底这个ClassPathList在项目中哪里使用到了?
通过前面的分析知道了ClassPathList的整体引用关系链:
AppClassLoader -> ClassPool类的defaultPool字段 -> ClassPoolTail类的source字段 -> ClassPathList类的pathList
可以看到,ClassPathList有两个属性,一个是next,结合之前MAT的分析,ClassPathList的确就是一个链表的结构。随着时间的增长,ClassPathList不断新增,链表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大,最后内存占用逐渐上升。
另一个path字段属于ClassPath类型,ClassPath是个接口,查看它的实现类,发现一个似曾相识的名称ClassClassPath,之前分析对象统计信息时,还有一个类的对象数量是和ClassPathList一样的,正是这个ClassClassPath。每新增一个ClassPathList,都会伴随着新增对应的ClassPath对象,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两者数量是一致的了。
通过注释知道,这个ClassClassPath的作用大概就是,利用一个叫ClassPool的对象,可以调用其insertClassPath方法来新增一个ClassClassPath对象,insertClassPath方法内部通过头插法将ClassClassPath添加到ClassPathList链表,从而形成一个search-path,然后通过这个search-path能够获取到某一个Class类的信息。
于是尝试着搜了一下,看看项目中有没有调用到insertClassPath方法的地方。意外发现一个类,
这不就是我们项目用来打印方法入参、执行耗时、上报metrics的@AutoLog的实现类吗。
可以看到getParams方法中调用了insertClassPath,注解@AutoLog的printParams默认为true,也就是每次调用都需要打印方法入参,每次打印前都要调用getParams先获取参数名称。因此每次都会insertClassPath,从而导致ClassPathList链表越来越大。
至此,内存泄漏的元凶已经找到。解决方法也就简单了。
因为目标只是想得到方法的参数名称,通过JoinPoint其实能直接获取到,因此可以改成JoinPoint获取的方式。
为了进行对比,分别在修改前后各进行一次压测。压测JVM参数大致与线上一致,为了尽快看到效果,只是调小了heap的大小。-Xms200m -Xmx200m
ClassPathList数量不断增长
年老代每次能回收的垃圾越来越少,每次回收过后的剩余空间也越来越小。最终整个年老代被撑满
虽然还没触发OOM,但是CPU负载飙高,从基本都在处于频繁的FULLGC状态
ClassPathList已经被消灭掉了
FullGC也趋于规律化了。每次回收的垃圾大致都相同
第一种方式是在启动参数增加 -XX:+PrintHeapAtGC,每次GC都打印地址
第二种方式是使用vjmap的命令,在-old, -sur, -address 中,都会打印出该区间的地址
第三种方式,使用vjmap的address命令,快速打印各代地址,不会造成过长时间停顿。
附: 我们服务的JVM参数
内存泄漏(Memory Leak)是指程序中已动态分配的堆内存由于某种原因程序未释放或无法释放,造成系统内存的浪费,导致程序运行速度减慢甚至系统崩溃等严重后果。简介
内存泄漏(Memory Leak)是指程序中已动态分配的堆内存由于某种原因程序未释放或无法释放,造成系统内存的浪费,导致程序运行速度减慢甚至系统崩溃等严重后果。
内存泄漏缺陷具有隐蔽性、积累性的特征,比其他内存非法访问错误更难检测。因为内存泄漏的产生原因是内存块未被释放,属于遗漏型缺陷而不是过错型缺陷。此外,内存泄漏通常不会直接产生可观察的错误症状,而是逐渐积累,降低系统整体性能,极端的情况下可能使系统崩溃。
随着计算机应用需求的日益增加,应用程序的设计与开发也相应的日趋复杂,开发人员在程序实现的过程中处理的变量也大量增加,如何有效进行内存分配和释放,防止内存泄漏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例如服务器应用软件,需要长时间的运行,不断的处理由客户端发来的请求,如果没有有效的内存管理,每处理一次请求信息就有一定的内存泄漏。这样不仅影响到服务器的性能,还可能造成整个系统的崩溃。因此,内存管理成为软件设计开发人员在设计中考虑的主要方面[1] 。
泄漏原因
在C语言中,从变量存在的时间生命周期角度上,把变量分为静态存储变量和动态存储变量两类。静态存储变量是指在程序运行期间分配了固定存储空间的变量,而动态存储变量是指在程序运行期间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动态地分配存储空间的变量。在内存中供用户使用的内存空间分为三部分:
程序存储区
静态存储区
动态存储区
程序中所用的数据分别存放在静态存储区和动态存储区中。静态存储区数据在程序的开始就分配好内存区,在整个程序执行过程中它们所占的存储单元是固定的,在程序结束时就释放,因此静态存储区数据一般为全局变量。动态存储区数据则是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根据需要动态分配和动态释放的存储单元,动态存储区数据有三类函数形参变量、局部变量和函数调用时的现场保护与返回地址。由于动态存储变量可以根据函数调用的需要,动态地分配和释放存储空间,大大提高了内存的使用效率,使得动态存储变量在程序中被广泛使用。
开发人员进行程序开发的过程使用动态存储变量时,不可避免地面对内存管理的问题。程序中动态分配的存储空间,在程序执行完毕后需要进行释放。没有释放动态分配的存储空间而造成内存泄漏,是使用动态存储变量的主要问题。一般情况下,开发人员使用系统提供的内存管理基本函数,如malloc、realloc、calloc、free等,完成动态存储变量存储空间的分配和释放。但是,当开发程序中使用动态存储变量较多和频繁使用函数调用时,就会经常发生内存管理错误,例如:
分配一个内存块并使用其中未经初始化的内容;
释放一个内存块,但继续引用其中的内容;
子函数中分配的内存空间在主函数出现异常中断时、或主函数对子函数返回的信息使用结束时,没有对分配的内存进行释放;
内存泄露和内存溢出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具体如下:
1、概念
内存溢出(out of memory):是指程序在申请内存时,没有足够的内存空间供其使用,出现out of memory;比如申请了一个integer,但给它存了long才能存下的数,那就是内存溢出。
内存泄露(memory leak):是指程序在申请内存后,无法释放已申请的内存空间,一次内存泄露危害可以忽略,但内存泄露堆积后果很严重,无论多少内存,迟早会被占光。
2、区别
内存溢出是指程序在申请内存时,没有足够的内存空间供其使用, 系统已经不能再分配出你所需要的空间;内存泄露是指程序在申请内存后,无法释放已申请的内存空间,一次内存泄露危害可以忽略,但是内存泄漏次数多了就会导致内存溢出。
内存溢出就是你要求分配的内存超出了系统能给你的,系统不能满足需求,于是产生溢出。
内存泄漏的分类
1、常发性内存泄漏。发生内存泄漏的代码会被多次执行到,每次被执行的时候都会导致一块内存泄漏。
2、偶发性内存泄漏。发生内存泄漏的代码只有在某些特定环境或 *** 作过程下才会发生。常发性和偶发性是相对的。对于特定的环境,偶发性的也许就变成了常发性的。所以测试环境和测试方法对检测内存泄漏至关重要。
3、一次性内存泄漏。发生内存泄漏的代码只会被执行一次,或者由于算法上的缺陷,导致总会有一块仅且一块内存发生泄漏。比如,在类的构造函数中分配内存,在析构函数中却没有释放该内存,所以内存泄漏只会发生一次。
4、隐式内存泄漏。程序在运行过程中不停的分配内存,但是直到结束的时候才释放内存。严格的说这里并没有发生内存泄漏,因为最终程序释放了所有申请的内存。但是对于一个服务器程序,需要运行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不及时释放内存也可能导致最终耗尽系统的所有内存。所以,我们称这类内存泄漏为隐式内存泄漏。
以发生的方式来分类,内存泄漏可以分为4类:1 常发性内存泄漏。发生内存泄漏的代码会被多次执行到,每次被执行的时候都会导致一块内存泄漏。
2 偶发性内存泄漏。发生内存泄漏的代码只有在某些特定环境或 *** 作过程下才会发生。常发性和偶发性是相对的。对于特定的环境,偶发性的也许就变成了常发性的。所以测试环境和测试方法对检测内存泄漏至关重要。
3 一次性内存泄漏。发生内存泄漏的代码只会被执行一次,或者由于算法上的缺陷,导致总会有一块仅且一块内存发生泄漏。比如,在类的构造函数中分配内存,在析构函数中却没有释放该内存,所以内存泄漏只会发生一次。
4 隐式内存泄漏。程序在运行过程中不停的分配内存,但是直到结束的时候才释放内存。严格的说这里并没有发生内存泄漏,因为最终程序释放了所有申请的内存。但是对于一个服务器程序,需要运行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不及时释放内存也可能导致最终耗尽系统的所有内存。所以,我们称这类内存泄漏为隐式内存泄漏。
从用户使用程序的角度来看,内存泄漏本身不会产生什么危害,作为一般的用户,根本感觉不到内存泄漏的存在。真正有危害的是内存泄漏的堆积,这会最终消耗尽系统所有的内存。从这个角度来说,一次性内存泄漏并没有什么危害,因为它不会堆积,而隐式内存泄漏危害性则非常大,因为较之于常发性和偶发性内存泄漏它更难被检测到。内存溢出 out of memory,是指程序在申请内存时,没有足够的内存空间供其使用,出现out of memory;比如申请了一个integer,但给它存了long才能存下的数,那就是内存溢出。
内存泄露 memory leak,是指程序在申请内存后,无法释放已申请的内存空间,一次内存泄露危害可以忽略,但内存泄露堆积后果很严重,无论多少内存,迟早会被占光。
memory leak会最终会导致out of memory!
内存溢出就是你要求分配的内存超出了系统能给你的,系统不能满足需求,于是产生溢出。
内存泄漏是指你向系统申请分配内存进行使用(new),可是使用完了以后却不归还(delete),结果你申请到的那块内存你自己也不能再访问(也许你把它的地址给弄丢了),而系统也不能再次将它分配给需要的程序。一个盘子用尽各种方法只能装4个果子,你装了5个,结果掉倒地上不能吃了。这就是溢出!比方说栈,栈满时再做进栈必定产生空间溢出,叫上溢,栈空时再做退栈也产生空间溢出,称为下溢。就是分配的内存不足以放下数据项序列,称为内存溢出
以发生的方式来分类,内存泄漏可以分为4类:
1 常发性内存泄漏。发生内存泄漏的代码会被多次执行到,每次被执行的时候都会导致一块内存泄漏。
2 偶发性内存泄漏。发生内存泄漏的代码只有在某些特定环境或 *** 作过程下才会发生。常发性和偶发性是相对的。对于特定的环境,偶发性的也许就变成了常发性的。所以测试环境和测试方法对检测内存泄漏至关重要。
3 一次性内存泄漏。发生内存泄漏的代码只会被执行一次,或者由于算法上的缺陷,导致总会有一块仅且一块内存发生泄漏。比如,在类的构造函数中分配内存,在析构函数中却没有释放该内存,所以内存泄漏只会发生一次。
4 隐式内存泄漏。程序在运行过程中不停的分配内存,但是直到结束的时候才释放内存。严格的说这里并没有发生内存泄漏,因为最终程序释放了所有申请的内存。但是对于一个服务器程序,需要运行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不及时释放内存也可能导致最终耗尽系统的所有内存。所以,我们称这类内存泄漏为隐式内存泄漏。
从用户使用程序的角度来看,内存泄漏本身不会产生什么危害,作为一般的用户,根本感觉不到内存泄漏的存在。真正有危害的是内存泄漏的堆积,这会最终消耗尽系统所有的内存。从这个角度来说,一次性内存泄漏并没有什么危害,因为它不会堆积,而隐式内存泄漏危害性则非常大,因为较之于常发性和偶发性内存泄漏它更难被检测到
内存溢出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引起内存溢出的原因有很多种,小编列举一下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内存中加载的数据量过于庞大,如一次从数据库取出过多数据;
2集合类中有对对象的引用,使用完后未清空,使得JVM不能回收;
3代码中存在死循环或循环产生过多重复的对象实体;
4使用的第三方软件中的BUG;
5启动参数内存值设定的过小
内存溢出的解决方案:
第一步,修改JVM启动参数,直接增加内存。(-Xms,-Xmx参数一定不要忘记加。)
第二步,检查错误日志,查看“OutOfMemory”错误前是否有其它异常或错误。
第三步,对代码进行走查和分析,找出可能发生内存溢出的位置。
重点排查以下几点:
1检查对数据库查询中,是否有一次获得全部数据的查询。一般来说,如果一次取十万条记录到内存,就可能引起内存溢出。这个问题比较隐蔽,在上线前,数据库中数据较少,不容易出问题,上线后,数据库中数据多了,一次查询就有可能引起内存溢出。因此对于数据库查询尽量采用分页的方式查询。
2检查代码中是否有死循环或递归调用。
3检查是否有大循环重复产生新对象实体。
4检查对数据库查询中,是否有一次获得全部数据的查询。一般来说,如果一次取十万条记录到内存,就可能引起内存溢出。这个问题比较隐蔽,在上线前,数据库中数据较少,不容易出问题,上线后,数据库中数据多了,一次查询就有可能引起内存溢出。因此对于数据库查询尽量采用分页的方式查询。
5检查List、MAP等集合对象是否有使用完后,未清除的问题。List、MAP等集合对象会始终存有对对象的引用,使得这些对象不能被GC回收。
第四步,使用内存查看工具动态查看内存使用情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