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为什么非要把数据中心设在海底?了解服务器背后的科学

微软为什么非要把数据中心设在海底?了解服务器背后的科学,第1张

为什么微软将服务器放在海底作为互联网的第三次革命,云计算逐渐成为了信息技术发展的战略重点,它集合了众多计算资源,让每一位网民都可以随时获取资源,而这背后真正依赖的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云朵,是陆地上有无数台服务器构成的数据中心

近年来面对高速发展的数据中心建设,微软公司另辟蹊径,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比起陆地,海底或许才是数据中心最好的归宿。首先是成本问题,数据中心的发展直接导致能源消耗的增加。据统计,全球数据中心每年消耗的电量占全球总电量的2%左右,而其中的能源消耗成本是整个IT行业的30%到50%。

因此,“如何降低服务器的降温成本”成为了互联网公司不断思考的问题,面对这一难题,几大巨头纷纷开始了自己的“花式降温法”。Facebook位于瑞典吕勒奥的数据中心,距离北极圈不到70km,这里常年低温可以将冷空气吸入散热。阿里巴巴位于杭州千岛湖的数据中心,这里年平均气温17℃,可以利用深层湖水的循环流动,帮助服务器降温。而腾讯位于贵州贵安的数据中心,这里有五条山洞,隧道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安全隐蔽且温度较低。

而微软更是脑洞大开,直接将服务器沉到了海底,想要利用海洋的自然冷却能力,打造一个绿色节能的海底数据中心,而除了前面提到的成本问题,距离问题也同样重要。目前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离海岸60千米的范围之内,试想一下,如果将数据中心放置在沿海城市附近的水域之中,那么数据传送的距离就会大大缩短,网络速度也将会大幅度提升。与之相比,想要在人口密集的陆地建立数据中心,就将会面临占地面积,能源成本,法律法规等一系列的挑战,建立在偏远地区又会产生网络延迟的问题。

因此,基于以上两大优势,2014年8月,微软正式启动了Natick项目,以 探索 水下数据中心的可行性。2015年8月,第一台海底数据中心原型机在加州海边运行了101天。

2018年6月第二台装有864台服务器的原型机被放入苏格兰奥克尼岛附近的海底深处,为了验证其在经济、物流和环境可持续性方面是否使用,这台机器将会在海底运转多年。

引言:有些服务器喜欢把一些东西设置跟别人不一样,那么与此同时你也能够看出区别。像有些微软的服务器都会沉在海底,把华为放置在深山中,那么对于这样的情况也会有一定的长度。服务器一定要好好爱护才行,因为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在使用的过程当中会有不同的体验。

一、一定要及时的去进行科普一下

每个人在工作的时候可能都是不同的,但是对于这些不同的版本,你要去努力的打造,之所以将一些软件沉入海底,是为了防止有辐射的现象,深山当中的水是比较多的,所以在你使用过程当中也是看一看他们有没有防水的效果,有些年轻人在洗漱或者是上厕所的时候都喜欢把手机带着,那么在这个时候他们就要跟随着人们的不断需求来进行改变一些服务器的功能。

二、颜值有区别吗?

如果说在买手机的时候你喜欢颜值的话,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一些情况进行调整,并不是说所有的手机都适合你。每个人在选择数据中心以及装载服务器的时候,可能都会有不同的现象,对于这样的内涵一定要选择一些好的事情,华为手机是大多数人的需求,也是跟随着一些科技的发展不断的变化。

三、总结

有些人会觉得自己的功能比别人来说差不了多少,但是其实是为了打造更好的一款手机,也是为了让大家有更好的体验。人们的需求不同导致大家在选择的过程当中也是非常不同的,所以你要努力的去改变自己原来的思路要让自己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可以打造一些内涵不同的现象,如果说你喜欢华为,那么你一定要热衷下去,让自己可以有更好的现象。

从数据分析来看数据中心无疑是“能耗大户”。一个超大型数据中心每年的耗电量近亿度。2018年全国数据中心消耗的总电量为160889亿度电,比上海市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1567亿度)还要多,相当于三峡大坝全年的发电量。

如今,数据中心消耗了全球约2%的电力,华为负责研究可持续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安德斯·安德雷表示,到2030年数据中心会消耗全球8%电力。当你拿起手机,通过搜索引擎寻找答案的时候,可能永远不会想到,这一次搜索,就会消耗一盏8瓦灯泡一个小时的电量。

所以低能耗数据中心呼之欲出,这不仅关系到环境的可续发展,也决定了算力的成本和服务的竞争力。Facebook把数据中心建到了北极、微软则选择了“海底捞”、阿里巴巴将数据中心建到了千岛湖坝上,而我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将数据中心建在了山洞里。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降低能耗,降低成本据IDC统计一个传统的数据中心平均的使用年限为9年,超过7年的设施都趋于陈旧。假定使用年限为10年,其中电力能耗占据所有成本的20%、场地费占15%、冷却设备费用占6%,这三项合起来的超过了40%。

能源只有47%的部分进入了服务器,而41%的部分变成热量消耗掉了。机架风扇、空调、泵机和散热塔消耗的能源占据了数据中心能源消耗的很大一部分。

微软将数据中心沉入海底,有以下几点好处:大量的沿海海床可以免费使用,而不必付产地使用费,不用建设庞大的基础设施。可以利用海洋的潮汐运动、和海面风能产生的廉价电力为数据中心供电。数据中心在海底可以用海水来进行服务器的冷却,并且可以避开绝大部分的自然灾害。世界50%的人口生活在海岸线附近,并且全球互联网的主干光缆都位于海底。海底数据中心可以减少数据包延迟。

今年7月份,微软位于英国苏格兰奥克尼群岛附近的3566米深的数据中心(2018年放置)打捞起来了,864台服务器只有8台发生了故障。数据中心采用海底流动的海水自然冷却,可靠性是其他同类产品的8倍。

如此这样,省下了场地费、电费、冷却设备费用、一定量的维护费用,省下的这些费用就变成了巨大的收益,买肉吃不香吗?何必白白地浪费掉。构建绿色高效的数据中心成为了这个时代迫切的需求建数据中心已经优先地考虑全年低温时间较长的地区、河边或者海边等水资源特别丰富的地区,充分的利用自然冷源赖降低制冷系统的能耗。

微软、谷歌、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构建绿色高效的数据中心,作为绿色节能技术的行业推动者和践行者,已经不仅仅是企业基于自身经营需要,同时也是企业乃至整个行业都需要肩负的重大社会责任。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认同我的看法,请点个赞再走,感谢!喜欢我的,请关注我,再次感谢!

大数据是我们每天畅游的信息海洋-来自我们的计算机,移动设备和机器传感器的海量数据。 组织使用此数据来驱动决策,改进流程和策略以及创建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服务和体验。 大数据之所以被定义为“大数据”,不仅是因为其数量庞大,还因为其性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通常,它超出了传统数据库捕获,管理和处理它的能力。 而且,大数据可以来自我们能够进行数字监控的任何地方或世界上任何地方。 气象卫星,物联网(IoT)设备,交通摄像头,社交媒体趋势–这些只是正在挖掘和分析的少数数据源,以使业务更具d性和竞争力。

早在2018年,微软就将整个数据中心沉没在苏格兰海底,使864台服务器和276 PB的存储设备坠入了117英尺深的海洋。今天,该公司报告说其最新实验是成功的,揭示了发现,这些发现表明水下数据中心的想法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想法。

从表面上看,将整个数据中心扔到海底似乎很奇怪,但是微软的Project Natick团队假设放置将导致更可靠,更节能的数据中心。

微软正在试验水下数据中心,在陆地上,数据中心会遇到诸如氧气和湿气腐蚀以及控制温度变化等问题。但是在严格控制温度的水密环境中,几乎没有问题出现。想法是,可以轻松地将这些类型的服务器部署在需要它们的区域附近的大小区域中,从而可以在更多地方更好地本地访问基于云的资源。好处很大。微软表示,水下数据中心的故障率仅为陆地数据中心的八分之一,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较低的故障率非常重要,因为将破损的服务器放在海底的密闭容器中维修起来要困难得多。

该公司已经探索水下服务器的想法已有一段时间了;早在2015年,它就在加州沿海的一个数据中心内灌了几个月的水,作为概念验证,以查看这些计算机是否能在旅途中幸存下来。但是,此轮试验要花费更长的时间,目的是证明该公司可以在实际规模上完成该任务,并可以为实际使用而制造和生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32221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2
下一篇 2023-06-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