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以下步骤进行:
1双击此可执行文件。出现“欢迎使用TightVNC”(WelcomeToTheTightVNC)安装向导。点击“下一步”(Next)。
2查看GNU通用公共授权的条款,点击下一步,表示同意接受那些条款。
3指定安装路径并点击下一步。
4指定须完全安装、最小化安装还是自定义安装。在本例中,我们接受默认设定,进行完全安装,点击下一步。
5指定是否让安装程序创建开始菜单文件夹,并给定希望使用的文件夹名称,然后点击下一步。
6配置附加设置。默认情况下vnc文件和TightVNC查看器关联。如果你想让系统作为一个VNC服务器,或者叫主机系统,则勾选“把TightVNC服务器端注册为系统服务”(RegisterTightVNCServerasasystemservice)。然后点击下一步。出现准备安装屏幕(ReadyToInstallScreen)(图A)。图ATightVNC安装程序允许在安装过程中把TightVNC服务器端注册为一个系统服务。
7点击“安装”(Install)执行TightVNC的安装。程序便自己开始安装,你可以看到完整的安装过程。
8点击“完成”结束安装。如果系统配置成作为远程连接的服务器或者主机,重新启动Windows可能是需要的。TightVNC主机的配置TightVNC安装好之后,应按以下步骤配置主机系统:1确保TightVNC已设置成作为系统服务启动。这样才能保证万一你需要远程连接时TightVNC是活动的,即使没有用户在场或者坐在远程工作站旁也没关系。如上所示,可以在安装时选中“把TightVNC服务器端注册为系统服务”选项。2为TightVNC会话设置密码。你可以双击Windows系统托盘中的VNC图标,在“当前用户属性”(CurrentUserProperties)对话框的“客户端接入连接”(IncomingConnections)框中指定密码(图B)。图B使用VNC的当前用户属性对话框配置连接选项。3点击“WinVNC:当前用户属性对话框”的“高级”(Advanced)按钮配置其它设置,如是否禁止使用空密码,是否允许绕回连接(loopbackconnection),以及是否把会话信息记录为WinVNC的日志文件。按照自己的需要配置好之后,点击“应用”(Apply),然后点击“确定”(OK)关闭所有打开的窗口(图C)。图C高级TightVNC连接选项通过当前用户高级属性菜单进行配置。3确保Window防火墙(以及其它任何基于软件和硬件的防火墙)已经配置成允许TightVNC访问网络。在Windows系统中,点击开始|控制面板|Windows防火墙,然后选择“例外”(Exceptions)选项卡。确保WinVNC选择框被打勾;否则,Windows防火墙会阻止你的连接尝试。对于某些其它防火墙,5900端口可能是激活VNC正常通信所必需的。(其它VNC功能有时使用5500和5800端口。)为了获得最好的安全性,管理员应对配置进行测试,找出在特定的环境下可以允许正常连接的最少端口开启个数。连接TightVNC主机连接准备好的远程主机需要在本地系统中安装TightVNC,并按如下过程 *** 作:1在本地系统中打开一个TightVNC查看器,方法是点击开始|所有程序|TightVNC|TightVNC查看器。“连接详情”(ConnectionDetails)窗口将会显示(图D)。输入要连接的远程VNC服务器名称。如果你更改了默认端口,你需要指定新的端口,格式是:19216811:9500。图D在“连接详情”屏幕上输入希望连接的远程系统的IP地址。2点击“选项”(Options)配置其它设置。“连接选项”对话框d出(图E)。配置好任何需要的选项(如隐藏远程鼠标、在较慢的网络中限制像素为8位),然后点击“确定”(OK)。此时你回到“连接详情”屏幕。点击“确定”连接远程系统。图E在对话框中配置连接选项3输入在远程系统的“WIinVNC
远程访问服务器,就是把在互联网中的计算机和在局域网中的远程访问服务器相连接,从而在RAS和RAC建立一个虚拟专用线路来直接接入到RAS,连接上RAS后,就可以访问处于RAS的局域网从而获取在局域网中的资源。用户名一般为administrator,密码为空,默认无法远程登录。
远程桌面登录方法:
1、直接用管理员账户进行远程登录,进入win7虚拟机,计算机属性,远程设置,远程,允许远程连接,确定。
2、找到物理机的远程桌面连接(一般在附件中),输入win7的ip地址,输入登录的管理员账户和密码就可以直接登录成功了。
扩展资料:
当某台计算机开启了远程桌面连接功能后就可以在网络的另一端控制这台计算机,通过远程桌面功能我们可以实时的 *** 作这台计算机,在上面安装软件,运行程序,所有的一切都好像是直接在该计算机上 *** 作一样。
远程桌面是从TELNET发展而来的,好比是TELNET的图形化,属于C/S(客户/服务器)模式,所以在建立连接前也需要配置好连接的服务器端和客户端。
参考资料:
NAT与ICS一样,主要用于家庭网络或小型办公网络,它可以使用多台计算机共享单个的Internet连接
网络地址转换包括:
1转换组件
它的作用是转换公用网络和专用网络的IP地址,转换专用网络和Internet之间转发数据包的TCP/UDP 端口号。
2寻址组件
寻址组件是简化的 DHCP 服务器,它可以为专用网络中的客户机分配IP地址、子码掩码、默认网关以及 DNS 服务器的IP地址。通常它的地址池中只包含20个左右的地址,如你将NAT服务器的地址设置为19216811,那么它的静态地址池中包含的地址往往是从1921681100-
1921681120。
3名称解析组件
名称解析组件充当专用网络上其它计算机的DNS服务器。当NAT服务器接受到专网上客户机的DNS请求时,它会将该请求转发到指定的Internet上的DNS服务器,并将响应返回给专用网络上的计算机。
一、配置服务器网卡
(1)在服务器上安装两块网卡,安装完毕后,"网络和拨号连接"文件夹中会出现两个连接:本地连接和本地连接2,为了方便 *** 作,我们将这两个连接分别改名为“内网连接”和“校园网连接”。其中“内网连接”连接到内部网络的交换机端口,内网的所有计算机都连接在这个交换机上组成一个小型的局域网;“校园网连接”连接到校园网的交换机端口上,这个交换机连接到网络中心,从而连接到Internet。
(2)配置“内网连接”网卡:IP地址设置为19216811,子网掩码设置为2552552550,默认网关不配置,其它采用默认值。
(3)配置“校园网连接”网卡:IP地址设置为172181055(由网络中心分配),子网掩码设置为2552552550,默认网关设置为1721810254(由网络中心分配),DNS设置为1721811。在配置“校园网连接”网卡时注意,如果这时不配置默认网关,那就必须在路由和远程访问中配置默认的静态路由条目(后述)。
二、配置服务器NAT地址转换
(1)启动“路由和远程访问”:“开始”菜单->“程序”->“管理工具”->“路由和远程访问”。默认状态下,将本地计算机列出为服务器要添加其他服务器,请在控制台目录树中,右键单击“服务器状态”,然后单击“添加服务器”。
(2)右击要启用的服务器(这儿是本地服务器),然后单击“配置并启用路由和远程访问”,启动配置向导。
(3)跳过欢迎页面,下一步进入向导的公共设置页面。公共设置页面共有5项供选择:Internet连接服务器、远程访问服务器、虚拟专用网络(***)服务器、网络路由器、手动配置服务器。我们这儿选择“Internet连接服务器”,下一步。
(4)进入Internet连接服务器设置页面,有两项选择:设置Internet连接共享和设置有网络地址转换(NAT)路由协议的路由器。选择“设置有网络地址转换(NAT)路由协议的路由器”,下一步。
(5)在Internet连接页面,有两项选择:使用选择的Internet连接和创建一个新的请求拨号Internet连接。选择“使用Internet连接”,在下面的Internet列表中选项“校园网连接”,我们将让客户机通过这条连接访问Internet。下一步。
(6)完成向导,系统将启动路由和远程访问功能并完成初始化工作。
(7)如果我们在配置服务器网卡时已经给“校园网连接”配置了默认的网关,那么我们服务器的配置就完成了。如果没有配置,我们需要再配置一下静态路由。
(8)配置静态路由:“服务器”->“IP路由选择”->“静态路由”。右击“静态路由”,选择“静态路由”快捷菜单,调出“静态路由”配置对话框。在接口中连接“校园网连接”,目标与子网掩码均填写“0000”,网关填写“1721810254”,跃点数填写“1”。“确定”退出
三、客户端设置
客户端的设置比较简单,主要是IP地址设置。
(一)自动获得取IP地址
“控制面板”->“网络”,打开“网络”对话框。将网卡的TCP/IP属性设置为自动获得IP地址,自动获得DNS服务器地址。确定退出。
(二)人工设置IP地址
将计算机的地址设置为“19216812”,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网关为“19216811”,DNS服务器地址“1721811”,这儿也可以设置其它的DNS地址,不必一定要设置个地址的。确定退出。
(三)因为NAT服务器使用了自动分配地址的机制,因此在人工设置IP地址时要注意不要发生地址冲突。
四、测试连接情况
1、客户机Ping一下NAT服务器,包括ping 19216811与ping 172181055
2、客户机Ping一下路由器:ping 1721810254
3、服务器Ping一下客户机,如:ping 19216812
4、客户机打开IE测试一下网站访问情况,通常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