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武汉车主成功提车”消息的传出,特斯拉与拼多多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截至目前,双方已经来回进行了多轮隔空对话,并屡登微博热搜,网友戏称这是拼多多史上最划算的“20万元”广告费。
双方的争端起源于7月21日宜买车在拼多多平台推出Model 3的万人团购活动,因“团购价”比官方指导价少了整整4万元/辆,让特斯拉方面感受到直营模式遭到“挑衅”,认为拼多多方面破坏了商业规则,继而后续发生了一系列的“拒付”“舌战”事件。
然而拼多多和宜买车方面则强调,特斯拉此举是在拒绝履行与消费者订立的合同,支持消费者依法维权。
“拒付”罗生门
特斯拉与拼多多,从7月21日宜买车在拼多多平台推出Model 3的万人团购活动起,便被捆绑在了一起。
事情本应至此结束,但拼多多并未终止交易,仍宣布自己售卖的特斯拉为正品,消费者可以继续下单。据了解,该活动当日共有5人拼团成功。
当大众以为这场“舌战”终于要落幕时,事件再次出现反转,“武汉车主交付”一事彻底激怒了特斯拉。
8月18日晚,有报道称,宜买车和拼多多平台已协助武汉车主成功提车,并为车辆办理了保险。然而,消息传出后不久,便有特斯拉员工在微博发声:“晚上9点15分到9点30分我们还在和拼多多事件中的武汉客户沟通,可是8点多就全网在报道他提到车的消息了。赤裸裸的假新闻。”随后,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转载了该员工的这一微博,与拼多多正面“对战”。
据特斯拉方面透露,公司从未将任何车主拉黑,也从未有过黑名单。自始至终都在与车主积极沟通,主动提供多种解决方案,都被车主在现场的“家人”否决。
因此,特斯拉方面认为,在所谓“武汉车主交付”的报道中,使用的拖车、签字文件以及交付 *** 作流程均不符合特斯拉交付规范,非特斯拉正常流程,公司将保留追究相关方法律责任的权利。
直营模式之争
由拼多多与特斯拉的“拒付门”引发的直营模式与电商模式之争也日趋激烈。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曾公开表示:“特斯拉做网络直营是要确保所有的客户从开始到最后都有全链条的最佳体验。”
而在大众一路“看衰”中成长起来的拼多多,其所代表的“借助流量进行商业变现”的电商模式,显然与特斯拉的经营理念发生了冲突。
当前 汽车 销售模式分为三种:一是厂家授权经销商模式,二是品牌直营模式,三是不占主流的电商模式。
在 汽车 分析师颜景辉看来,以特斯拉为代表的品牌直营模式需要较高的品牌影响力,目前发展态势下,并没能完全实现线上预订、线下交易的全流程。
特斯拉坚决反对拼多多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与此举会破坏原有销售模式有关。“绕过特斯拉,以第三方卖家的身份违规向消费者销售特斯拉车辆。这种单方面的一意孤行已经违背了基本的商业原则,破坏了特斯拉在售商品的定价策略和一致性,也损害了特斯拉用户的利益。”特斯拉方面强调。
在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电商卖车不是不可以,但是需要跟品牌达成一致。“没有得到许可就这样做,就属于恶意营销和欺骗消费者,也是损害厂家品牌的不合适的行为。”
不过对于这一说法,也有不少业内人士持相反观点。颜景辉表示:“特斯拉过于较真和多虑了,拼多多进行补贴,属于厂家的价格体系之外的营销运作,并没有影响到厂家的价格体系。”
盘和林亦认为,不应过分夸大拼多多此举对特斯拉营销体系的影响。“特斯拉确实是通过直销对其销售渠道和产品价格进行严格把控,使得特斯拉产品有着很强的保值属性,消费者省去了比价的过程,直接选择产品即可,市场秩序、产品销量非常的稳定。但拼多多补贴并不会影响到这些直销的优势。首先,一次补贴仅5辆车,并不会对市场造成影响;其次最终购车环节,特斯拉的价格依旧是原价,补贴的部分是商家自己掏的腰包,并不会对特斯拉保价权构成威胁。”
交锋背后或无赢家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背后,很多人都在思考结局会如何,最终的赢家是谁。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双方没有赢家。对特斯拉而言,固然“拒绝交付”捍卫了自身的直营渠道,依旧牢牢将产品价格掌握在自身手中,却丢了消费者的心。
“特斯拉的行为虽然未必违反了《反垄断法》,但还是侵犯了消费者权益。”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臣从法律角度分析了特斯拉此次拒绝向拼多多“限时秒杀”频道团购车主交付Model 3举措的不合理。
由此引发的涟漪效应则再度引起公众对特斯拉的某种不满。“如果真说损失,那就是特斯拉这一系列 *** 作让很多潜在购车者没了好感。”盘和林说道。
对直营模式而言,能否持续发展最主要看能否获得更多的销售业绩。特斯拉的直营模式使得其掌握溢价权,此前面对中国“超过30万元的新能源 汽车 将不再享受新能源政策补贴”的政策,特斯拉可以自主下调车辆定价在30万元以内。
特斯拉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的二季度财报显示,其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0.21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的营业收入为23亿美元,占其总营收的两成。
在中国市场销量大增的同时,特斯拉却屡遭消费者维权,今年3月的“减配门”事件,就对特斯拉的声誉造成不小的影响,经此事件,其口碑或将进一步下滑。
“特斯拉确实很霸气,但还是要尊重消费者。尤其是在这个时候,有钱不赚,真的只是商业规则吗?”王玉臣说道。
特斯拉与拼多多持续了一个月的大战终于落下帷幕。
上个月,宜买车在拼多多发起了Model3 万人团购活动,为5位购买Model 3的消费者各补贴两万元。
到这周提车过程中,未告知特斯拉自己接受拼多多补贴的上海车主秦先生顺利提到了车,而主动告知的武汉张先生提车被拒气抖冷,吃亏的永远是老实人。整件事正式上升到舆论层面。
因此,拼多多与特斯拉的大战正式进入人们的视线。
# 从拼夕夕到拼爹爹
要想看懂整件事的脉络,就要从拼多多的赚钱逻辑开始说起。
拼多多作为交易平台,想赚钱无非需要两件事:左手 有货源, 右手 有用户 ,中美合拍,文体两开花。用户的问题很好解决,正如各位看到的,只要价格够低,没有人跟钱过不去。
但在价格压到这么低的情况下,怎么保证货源呢?
拼多多在货源上有两把刷子:一把叫 C2M模式 ,另一把叫 厂商与经销商之间的矛盾 。
C2M指拼多多只作为交易平台,货物由厂商接单后直接发货到买家手中。这种对小品牌或低端产品的售卖方式 减少了物流、场地以及人工成本 ,进一步拉低了本就不高的售价。
厂商与经销商之间的矛盾在于厂商控价与经销商串货之间的矛盾。
所谓「控价」即对产品的价格划定范围,依据销售地点,时间等因素不同带来租金和物流价格的不同进而成本不同,将价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总体上一致。这种定价方式有利于维持品牌调性,为厂家赚取用户黏度。
从经济学角度讲,只要市场不完善,就存在获利的机会。因此在这种定价方式必然有经销商,尤其是破产的经销商串货以谋求更多利润。所谓串货指将本应线下售卖的产品放到线上去卖,或者本应在A地卖的产品拿去B地卖,通过打价格差赚取更多利润。
在早期,拼多多依靠这两把刷子吸引了大量的活跃用户,也给拼多多贴上了低端电商的标签。但反过来,也正因为拼多多只作为交易平台,不对产品负责的运营模式,导致了假货的出现,使拼多多成为了拼夕夕。
时间来到了2019年,拼多多的用户新增数跌至不到2500万,这意味着继续靠吸流赚钱变得愈发困难,要想继续赚钱就需要提升产品利润。因此对拼多多而言,吸引有更高品牌溢价的大牌入驻显得尤为重要。但拼多多低端的平台调性注定了其很难吸引大牌入驻,而与大品牌进行C2M合作显然是行不通的。
好在拼多多还有另一把刷子。在这种逻辑下,拼多多推出了两次百亿补贴活动,通过对经销商的补贴,吸引大牌经销商入驻拼多多,为经销商提供平台。这样,拼多多绕开了厂商,在保证货源的同时,用低价的高端品牌吸引了更多用户。对用户而言,他们不会关心你的货源有没有打厂家的擦边球,只要能用低价买到正品,拼多多就是拼爹爹。
# 特斯拉为什么敢硬刚拼多多
况且拼多多的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促进销量的作用,因此在没有拼多多卖假货的证据(事实上也不是假货)下,厂商也就没办法与之硬刚。
拼多多一直爽在其中,直到遇到了特斯拉。
传统的 汽车 销售方式与上述品牌本质上无异,都是通过代理商进行销售。比如说达世行就是通用的知名经销商,而去年炒的沸沸扬扬的西安奔驰漏油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经销商利之星的一系列骚 *** 作让奔驰品牌强行背锅。这种传统的 汽车 销售模式也是同样品牌的同一款车型,在不同的经销商手中就能出现不同的价格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建议大家买车时货比三家,不是同一个经销商集团下的三家店,而是三家不同的经销商)。
特斯拉的销售模式则与传统不同,反而更贴近于苹果。与苹果不同的是,苹果除了直营店之外,也有代理经销商,常见的「苹果授权店」就是这些经销商的苹果「4S店」。而 特斯拉的销售渠道则只有直营店 。
这种经营模式意味着如果你想拿到特斯拉的车,只能从特斯拉公司手中得到。在这次事件中,特斯拉的直营模式给了它与拼多多正面硬刚的资本:你拼多多要是想搞我的定价权,我就能让你拿不到货。
# 高手过招,棋差一招
特斯拉以为自己在第三层,没想到拼多多在第五层。
拼多多的补贴方式是:五位用户以个人名义在特斯拉官网下订单,收到定金的付款码后,由拼多多为其支付定金以表诚意。到付款时,先由车主个人垫付全款,在得到发票后,用户可凭发票得到拼多多的剩余补贴。
这样,拼多多用十万元在特斯拉的规则框架下完成了碰瓷特斯拉的「壮举」:
单是用户在特斯拉官网下的,名义是用户自己的名义,钱是用户拿的,车也是用户提的,整个流程跟拼多多毫无关系。因此特斯拉授不授权也就不重要了。至于补贴的两万块钱,是拼多多拿还是车主的二大爷拿没有区别。因此上海秦先生在提车时毫不费力:特斯拉即使知道拼多多有这个活动,也没办法查购车款的来源。而老实人武汉的张先生不经意间的透露,才让特斯拉意识到自己年轻了。
# 拼多多动了特斯拉哪块奶酪?
从表面上看,拼多多只花十万就赚了个大吆喝,不亏。
消费者少花两万买了车,不亏。
特斯拉冲了五辆车的销量,也没有少赚钱,不亏。
但事实是,这一事件对特斯拉 后续损害 程度可能是难以估量的。
从特斯拉的角度看,一方面,其品牌调性在于 极客与×格 。和苹果类似,特斯拉要卖的不只是产品,还有服务以及体验。为了保证这一想法的实现,特斯拉不惜花高价打造自己的销售以及服务渠道。
另一方面,这种销售方式让特斯拉 牢牢掌握定价权 ,建立自己的价格体系,这样,特斯拉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产能与销量,从微观上自主调节价格,做到利润最大化。这也是特斯拉可以自己随意改动价格,经常引发老车主不满的原因。
总而言之,这种「中央集权」式的销售模式既可以保证特斯拉的品牌形象,也可以保证自身的 利润最大化 。
因此,特斯拉一直坚持自产自销。如果你有印象,当初特斯拉和天猫即使合作,也拒绝在天猫上卖车,只是卖钥匙等周边产品。这就是特斯拉为什么一方面拒绝为张先生交车,另一方面表示如果其拒绝拼多多补贴,重新下单后愿意为其提供补偿。
拼多多的这一行为 直接打击了特斯拉的营销模式 。
一方面,随着第三方的参与,特斯拉「极客」的品牌形象就不再纯净;
另一方面,这种现金补贴的模式可以说 在完全符合特斯拉的条款框架内剥夺了特斯拉对定价权的掌控 。也就是说整个事件相当于拼多多手把手地教会每一个商家如何利用特斯拉自己的规则打败特斯拉。
回顾整个事件,从这个活动上架的那一刻起,特斯拉就已经输了:如果特斯拉对整件事不闻不问,那无疑是打自己销售模式的脸;而进行回应与反击的结果,各位都已经看到了:每位参与活动的拼多多用户都成了特斯拉车主,拼多多赚足了热度,特斯拉只能吃个哑巴亏。
拼多多利用完美的博弈策略,从头开始就利用了特斯拉的直营模式为特斯拉做了一个局,仅花十万块钱,就薅了一大波资本主义羊毛。
真不愧是你,黄老板。
最近拼多多卖高价汽车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其实拼多多在平台上卖劳斯莱斯和特斯拉主要目的是收割
1、拓展渠道
想要去整合二级汽车经销商,形成了一个渠道。因为在现实情况下,厂商是不可能给到拼多多这样低的价格的。
如果给到这样低的价格,各级的一些经销商都会反抗和起义。所以在这两次销售的汽车,都是从经销商上面去拿的货源。
而这些经销商之所以愿意给他那么便宜价格是因为他们的汽车在门店处于滞销的状态,若长期卖不出去的话,就会占用他们有很多的现金流。
与其说去占用他们的资金,不如他们花稍微低一点的价格卖出去,来换取流动资金。而拼多多也正好是利用他们的这样的心理从他们手中拿货。
2、增加平台GMV数据
我们都知道拼多多上面大多数,都是低客单价的商品,低客单价的商品虽然能够有非常大的销量,但是也很难支撑得起大的GMV,
而电商品牌又是非常注重GMV数据的,也就是在平台上的付款金额,那通过高价汽车销售,一辆车售卖出去就能够给平台一下就带来上百万,上千万的销售,这对整个投资的数据是非常好的。
3、品牌营销,拓展用户群体
在消费者心中,很多人都觉得拼多多上都是卖一些非常便宜的东西,所以一些高消费的人群就不会到拼多多上去买东西,所以拼多多上大多数的用户群体都是一些偏好低价折扣的人群。所以,为了去获得更多新的用户,拓展用户群体到更高净值的人群。拼多多就会推出类似百亿补贴,劳斯莱斯、特斯拉这些高价产品,这样就会有更多的用户关注到拼多多,从而提高拼多多的品牌渗透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