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简单介绍3种应用在营销中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它们,你会更容易看穿商家的套路,避免剁手,变成理智的消费者。
1.登门槛效应
登门槛效应又叫做得寸进尺效应, 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别人一个微不足道的请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其实古时候就有人曾经谈到过这个问题,明代洪自诚在《菜根谭》中说:”攻人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太高,当使人可从。“
登门槛效应的应用范围很广,可包括 人际交往、营销销售、员工管理,辅助目标达成。
人际交往, 当我们想要求别人做一件较大的事情,但又没有对方一定会做的把握时,可以先向他提出类似的,较小的事情。
营销销售, 销售商品的初始阶段是让用户愿意了解你的产品,如果了解的门槛过高,用户就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
该效应运用到营销当中,有如下3种简单的 *** 作。
1. 文字表达上 让用户感觉门槛不高。
2. 活动设置上 先让用户踏上一个小阶梯,比如免费试用、免费服务等。
3. 特价+其他选项 。比如某个产品搞特价,但是随后有附加条件。
不难看出,这些都是利用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具有的 避重就轻、趋难避易的心理 。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登门槛效应可以用到设置目标上,比如我们有一个较难的目标,可以先设定完成一个较小的目标,一个一个地攻克,减轻心理负担。
2.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是指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锚定效应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包括第一印象、刻板印象、先入为主。
它常常影响我们对事物做出的判断。例如过度依赖以往经验,也属于锚定效应的表现。
锚定效应对人的影响是潜在的,应用在营销中,有3种简单的方式。
1. 店铺商品陈列 ,前方显著位置摆放的是店铺最贵的商品。
2.推荐商品时, 先给顾客推荐更贵 的东西。
3.打折促销时, 先让用户看到原价 ,再看到折后价。
3.损失厌恶
损失厌恶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
曾有实验显示,许多人宁愿选择100%的机会获得3000美元,而不会选择有80%的机会赢得4000美元的赌博。这就是损失厌恶的体现。
损失厌恶在营销中有3种简单的运用。
1. 让信息看起来是获得而不是损失。 表达同样的意思,我们可以换一种让消费者听起来舒服的说法,比如成功率70%比失败率30%要好。
2. 描述痛点画面, 把没有商品可能会存在的损失表现出来,引发消费者想要规避损失心理,进而购买产品。
3. 换种方法让消费者不容易感到损失, 比如产品涨价,利用减小分量、减小包装等来进行涨价。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明天见~
营销中常见的6大心理学效应分别是什么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实践)性。接下来由我为大家整理出营销中常见的6大心理学效应分别是什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飞轮效应——消费习惯的力量
为了使一个停滞的飞轮开始转动你需要使多大的力量?其实当我们想要转动停滞的飞轮时,我们在一开始需要使用的力量是最大的。当我们一圈又一圈地把飞轮转起来,飞轮达到一个速度之后,飞轮本身运动的惯性和势能会使得飞轮继续旋转下去。这就是飞轮效应的基本原理。
在消费过程之中,我们也常常在生活中看到这样的飞轮效应。当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培养起来了,营销方其实不必花费很大的力量就能聚集一批又一批的消费者。
2、羊群效应——人们的从众心理
勒庞·古斯塔夫的《乌合之众》之中说明了“群”具有三个特点:低智商、易受暗示、易受感染。
我们与其将群体看做是许多人的组合,不如将其看做一个有着生命,能进行呼吸、活动和思考的个体。我们每个人都是“群体”的一个细胞,细胞是无法独立思考的,因此人们会本能地跟着群体的意志活动,逐渐失去自我。
3、累赘原理——消费品的“必需品”错觉
生物学家扎哈维在“累赘原理”中说明,在自然界中,生物常常会生长出不利于生存的外形,用于吸引异性,繁衍基因。这就是为什么孔雀要长度相当于身形两倍的、美丽却碍事的尾巴,极乐鸟胸前长着极其华丽、色彩鲜艳的羽毛。
基因是自私的,为了能将自己的基因繁衍下去。自然界的动物们生长出了“累赘”的外形。这一点放在人类社会中也是一样的,为了能吸引异性的关注,男人和女人都极力地展现出自己外表上的优势。
而营销应该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努力地让“产品”扮演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使得人们产生错觉,仿佛这种商品是不可或缺的,没有这种商品就无法证明自己的美貌和智慧。
4、鸟笼效应——欺骗你购买不需要的产品
在营销上,为了让消费者被“鸟笼”困住,营销方往往会生产出“配套”的商品,当你买了其中的一个商品时,你就会不得不去购买其中配套的商品。还有我们去商场消费是往往会获得一些赠送的配套小礼物,或是笔套,或是发带。为了能使用上笔套和发带,我们不得不去购买配套的笔和服饰,这就是在营销场景中“鸟笼效应”的应用。
5、凡勃仑效应——炫耀的力量
是不是商品价格越低,消费者就越愿意购买呢?凡勃仑效应揭示了人们的一种奇怪的心理现象。当商品定价较高时,反而更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一效应反应了消费者对于商品的心理需求,即对于挥霍和炫耀的心理需求。
奢侈品背后的哲学原理和营销学原理也值得我们思考。波德里亚就有言,消费文化遵循的是日常生活和商品的符号化原则。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商品社会,所有的消费都会简化成符号性消费,与之相对的就是,奢侈品成了人们彰显身份,体现自己经济实力的商品。这就是为什么奢侈品的定价远远超过成本,却有无数的消费者趋之若鹜。只有牌子货,才能显示出自己是个有品位的人。
6、免费心理——另一种付费陷阱
免费是迅速获取市场,夺取用户注意力的一把利器。“免费”不仅能帮助新兴公司进入市场,占据市场的一席之地,更能让顾客因贪小便宜的心理掉进营销方铺设的消费陷阱之中。
“买保健品附赠旅游”就是针对老年人常见的营销陷阱。免费的产品和服务也是互联网公司进入新兴市场的一大战略。
只要用户规模足够庞大,产品足够优质,企业就能通过免费模式长久地留住用户,然后再通过提供更高水平、具有差异化和创新性的产品继续留住用户。
营销五大心理效应
营销五大心理效应,想要走进客户的心,首先先得懂得客户的心。
对于大多数营销人员而言,
学习、懂得并利用人性弱点,
是非常重要的一课:
傲慢、窥视、贪婪、色欲、虚荣、懒惰等等。
动物可能会因为看到某种颜色的羽毛,
或是听到某种叫声,
就变得具有攻击性。
人类也一样,
当某一个触发特征出现时,
我们会不假思索地作出相应的反应。
这就是用户心理,
如果营销人能够掌握用户思考和行动的方式,
那么,就能够更好地影响到他们的购买决策。
一、熟人意见参考效应
在《品牌洗脑》一书中,作者曾做过一个大型试验,让五位群演假扮一个高端小区的住户,在日常生活中向周围的邻居进行口碑营销,结果该小区的大部分用户都因为邻居的推荐而改变了消费习惯。
这一个效应,在社会化营销时代,变得尤为重要。包括尼尔森、埃森哲等调研和咨询机构,在做影响消费者购物决策的因子调研时,可能第二第三位的因子会有差别,但排名第一的,一定是亲朋好友等熟人推荐。
意见参考效应其实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口碑营销,如果能够抓住熟人关系,只需要较少的营销投入,就能带来成倍的营销效果。
研究发现,当用户看到一些Facebook 的帖子,显示 Facebook 好友正在使用某产品,那么这名用户购买这款产品的几率就会提升。若产品使用者私底下发给朋友短信,推荐使用该产品,会更有说服力。
二、懒人心理
这是一个没有最懒,只有更懒的时代!网络热传一个段子:80后,开始懒90后,非常懒00后,“懒”以为常。
懒是人性中最大的弱点之一,从营销层面,就是产品和服务一定要简单易理解,避免用户做过多选择,把客户绕晕。当我们有更多的选择时,我们反而越是感到焦虑。
比如,当菜单选择项超过一定数量后,客人就会不知所措、感觉很纠结。现在在肯德基或是麦当劳,不难发现很多顾客点单所花费的时间非常长,因为提供的产品多了,无形当中给消费者增加了选择成本,也将直接影响到餐厅高峰期产出。
再比如电子商务,电商的迅速普及,很重要的因素是体验变得简单,购买要简单,支付要简单,退货也要简单,所以这才有了货到付款,衣服可以试穿,不合身直接退货免费退换等。
三、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又叫沉锚效应,心理学名词,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这个效应在经济中体现得很明显,大致意思就是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某个商品,第一眼留下印象的价格,将在此后对购买这一产品的出价意愿产生长期影响,这个价格,就是“锚”。
于是你会明白,为什么卖车卖房的销售人员,总是不辞辛劳的告诉你很多无关紧要的数字。这些数字,就是为了让客户心中产生“锚定”价格,并用这个价格来衬托报价的物超所值。
还有一类典型案例:两家卖粥的小店,每天顾客的数量和粥店的服务质量都差不多,但结算的时候,总是一家粥店的销售额高于另一家。探其究竟,原来效益好的那家粥店的服务员为客人盛好粥后,总问:“加一个鸡蛋还是两个?”另一家粥店的服务员总问:“加不加鸡蛋?”接收到第一个问题的客人考虑的`是加几个鸡蛋的问题,而接收到第二个问题的客人考虑的是加不加鸡蛋的问题。
四、互惠原则
在《影响力》一书中,罗伯特•B•西奥迪尼介绍了“互惠”概念,对他人的某种行为,我们要以一种类似的行为去加以回报。
西奥迪尼在书中写道,当服务员递给顾客账单时不给薄荷糖,顾客将主观地依据服务水平给小费。而如果服务员给了一颗薄荷糖,小费则增加3.3%如果给了两颗,小费则破天荒地增加约20%。
这其实就是所谓的“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营销领域的“互惠原则”,就是通过“强制”或者“引诱”的手段给予目标受众一定的好处,让其产生负罪感,进而发生弥补型消费行为。
比如现在很流行的试吃模式,除了让你能够先验该食品是否符合你的口味外,暗地里同样利用了消费者心里的“互惠原则”。
五、损失效应
西奥迪尼提出过一个原则:机会、内容或产品越少,其价值就越大。
可能会失去某种东西的想法,在人们的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害怕失去某种东西的想法,比渴望得到某种东西的想法对人们的激励作用更大。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某理财产品有两套备选宣传文案:A,高收益理财产品,份额有限,你值得拥有!B,你即将失去今年唯一一次获得高收益的机会!
很明显,利用了损失效应的B文案,更能抓住目标人群的眼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