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吴璇. 病毒式营销在国内SNS网站推广中的应用探析[D].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2009.
[3]应斌. 试论病毒式营销[J]. 经济管理,2005,(9).
[4]季芳. 病毒式营销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5]陈俊声. 病毒式营销在SNS中的应用探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0,(9).
[6]杨丰瑞,周姝. 病毒式营销探析[J]. 现代商业,2008,(14).
[7]杨丰瑞,张金栋. 解析病毒式营销[J]. 华南金融电脑,2008,(6).
[8]李连璧. 浅论病毒式营销[J]. 北方经贸,2009,(6).
[9]宋超. 无病毒,不营销——浅谈病毒式营销[J]. 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8).
[10]陆英,宁宣熙. 谈谈IM工具中的病毒式营销策略[J]. 现代商业,2008,(12).
[11]吴峰,田蕊. 网络环境下浅谈病毒式营销[J]. 商场现代化,2009,(11).
[12]单文盛,戴尼耳. 浅析网络“病毒式营销”的运作模式[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13]王啸. 电子商务中的病毒式营销管窥[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14]蔡雪敏. 病毒式营销的运用[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1).
[15]陈璐. 病毒式营销在品牌推广中的应用研究[J]. 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1).
[16]王蕊婷. 从“可口可乐火炬在线传递”看病毒式营销[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3).
[17]胡一凡. 3G业务病毒式共振营销研究[D].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2007.
[18]夏秀峰,赵秀涛. 客户信任网络下病毒式营销核心群体的挖掘[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1,(1).
[19]杨茂盛,刘慧. 浅论网络广告“病毒式营销”[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4).
[20]李永凤. 病毒式营销的心理学机制分析——以中国SNS的病毒式营销策略为例[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21]白福柱. 像病毒那样营销传播[A]. .[C].: ,2005:.
[22]赵新娟,赵吉义. 基于病毒式营销策略的网格资源管理模型研究[J]. 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5).
[23]郭传菁. 病毒式广告营销的“圈套”[J]. 当代传播,2010,(2).
[24]梁冰. E时代病毒式营销的应用策略[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10).
[25]甘艺娜. Web2.0时代的病毒式营销的传播学解读[D].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2009.
[26]钟志锋. B2C网络营销方法探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5).
[27]常艳梅,雷大章. 探析病毒式网络视频广告传播策略[J]. 江苏商论,2010,(1).
[28]王怡然. 口碑营销策略分析[J]. 经营管理者,2011,(1).
[29]王妍. 网络口碑营销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 经营管理者,2010,(2).
[30]许波. 网络时代,广告新宠——“病毒”视频广告浅析[J]. 大众文艺,2010,(23).
[31]傅慧慧,周荣滋. 浅议病毒性营销[J]. 经济师,2009,(2).
[32]赵秀涛. Web病毒式营销中的挖掘技术研究[D].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10.
[33]赵云龙. 创新扩散理论视角下的企业网站推广[J]. 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6).
[34]孙参运. 从“奥巴马获选总统”看网络营销[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8).
[35]张磊. “镜众”视角下的广告创意趋势[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36]周婷,黄孝俊. 病毒式营销“入侵”图书出版业[J]. 中国编辑,2005,(4).
[37]马莉婷. 我国病毒式营销的问题与对策[J]. 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
[38]病毒式营销[J]. 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3).
[39]廖仲毛. 病毒式营销的成功启示[J]. 西部大开发,2005,(10).
[40]徐杰. 电信增值业务的用户自传播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2010.
[41]吴玉玲. 病毒式营销技术运用的新趋势[J]. 青年记者,2010,(26).
[42]李月佳. 病毒式营销让大家告诉大家——多芬的“真美革命”[J]. 东方企业文化,2009,(5).
[43]周海华,李秀贞. 病毒式营销开创3G拓展新模式[J]. 通信世界,2009,(27).
[44]应斌. 去伪存真运作“病毒式营销”[J]. 中外管理,2006,(1).
[45]李明利. “真假华南虎”中的病毒式营销[J]. 东方企业文化,2008,(3).
[46]李斌玉,姜谢华. 病毒式营销传播下的道德风险与品牌塑造——从狄塞尔“海蒂们15兆字节的名气”说起[J]. 新闻爱好者,2008,(2).
[47]蓝色的爱. 病毒式营销网站的乐与怒[J]. 互联网天地,2008,(6).
[48]孙春艳. 颠覆传统,今日营销也“病毒”[J]. 经营者,2007,(17).
[49]马中红,王伟明. 《观点》栏目——浓缩观点 精彩导读[J]. 中国广告,2005,(3).
[50]朱钰. 网络视频,可能是一种可爱的病毒[J]. 深圳特区科技,2009,(Z1).
随着我国市场的日趋开放以及买方市场的基本形成,我国企业在竞争中逐渐意识到了解消费者需求、掌握市场动态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意识到案例分析作为营销中介的不可或缺性。那么下面是我整理的网络事件营销成功案例分析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网络事件营销成功案例分析一饰品网络营销:Mbox音乐盒的成长历程
Mbox音乐盒的历史并不复杂,甚至可以用平淡来形容,只是一个普通的网络 创业 故事 。
Mbox音乐盒韩国饰品店最初成立于2002年,在那个网络购物刚刚开始的年代,店主田依雯通过销售一些自己的闲置物品,渐渐发现了网络销售的商机。于是,一个网络饰品品牌&ldquoMbox音乐盒&rdquo诞生了。
普通的网络创业故事
店主田依雯读大三时,开始在网络购物平台&ldquo易趣&rdquo上卖东西。由于做得很有起色, 毕业 后她索性全职投入。随着生意越来越忙,丈夫石先生也干脆辞了工作来帮她。
从最初的53元启动资金,到第一张自己拍摄的饰品照片,到第一个自己设计的商品页面,Mbox完全是由店主&ldquo盒子&rdquo&mdash&mdash田依雯自己一个人完成。不同风格、亲民价格、来自韩国的时尚饰品,让Mbox渐渐在网络上有了第一批自己的客户,雇佣了第一个员工。Mbox完成了第一次从纯粹个人的小店,逐渐蜕变成了有独立工作室的网店。
2005年Mbox被高速发展的&ldquo淘宝&rdquo所吸引,在淘宝上注册了自己的第一家店:musicbox。更多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的模仿者、更低的产品价格,让Mbox深深体会到了市场的残酷。然而,淘宝本身就像一个不断进化的机器,在淘宝不断的自我升级中,Mbox也领悟到了应变的策略。于是,Mbox开始寻找自己的特色,定位自己的目标客户群,并一直坚持走了下来。最终,Mbox在淘宝上成功的生存了下来,并且茁壮成长。
在田依雯和丈夫的精心打理下,网店的生意做得更是有声有色。从开始的销售别人的产品,渐渐转变为开始销售自己设计的产品。2008年,Mbox成立公司,注册自己的商标并成功加入淘宝商城,目前现在已经成为年销售额几百万元,十几个人的专业团队,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网络品牌。
不过,田依雯坦言,周围有很多比他们大10倍的网络卖家,而他们则&ldquo发展得不快,不过还算稳定&rdquo。
但在发展过程中,田依雯也有了自己的目标:Mbox音乐盒要做一流的网络饰品销售品牌。&ldquo我们做的不仅是销售产品,而是希望可以通过淘宝这个平台打造出一个真正的饰品品牌,买家是因为喜欢Mbox品牌而来购买,而不是因为价格便宜而来购买。在Mbox,买家不仅是买产品,而且更能享受到我们更多的服务,只有这样,一个公司才能长久生存下去。&rdquo田依雯认为,淘宝就像一个孵化器,不仅孵化出了很多个人卖家,而且还孵化出了像Mbox一样的拥有自己品牌的网络销售公司。
丈夫石先生则说,三年内的目标是结合网络和实体店,走立体网络的发展道路,长远之计则是希望能将自己的品牌推广开。总之,先活下来,再考虑如何活的更好,继而建立自己的品牌。夫妻俩都明白,建立品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搭顺风车的网络品牌
然而,一次偶尔的活动,让田依雯夫妇发现,借助网络的力量,建立网络品牌也许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
当时,淘宝搞了一个&ldquo最值得 收藏 的101家店铺&rdquo活动,Mbox音乐盒并不知道已被网友主动推举上了名单,可店铺的销量在短期内一下子翻了5倍。田依雯问客户,&ldquo怎么看到我们家商品的&rdquo,没想到客户说,是在淘宝的活动页面上看到的。就是从那个时候,他们充分领略到了网络平台的推广具有多么大的作用。
其实,最初创业时,Mbox音乐盒并没有很注意自己的品牌。但后来他们发现,客户群很稳定,老客户的重复购买率很高,逐渐有了&ldquo品牌&rdquo意识。这期间,两个人也曾经尝试做过其他产品,但都放弃了,&ldquo因为你会发现,别人卖得好不一定你能卖得好。其实每一行都需要时间和 经验 的积累,而且饰品行业的市场其实很大,而我们只能做很小的一部分。&rdquo田依雯这么谈论自己的新体会。
于是,Mbox音乐盒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定位。他们意识到,在网络饰品这个领域,中国还没有一个真正的好品牌,且基本还没有流行饰品的概念。目前,饰品行业叫得响的品牌只有老庙黄金、周大福等这些做贵重金属首饰的企业,但是这些产品的市场相对来说并不大,一来价格高,二来款式也较少、陈旧,大部分更适合成熟的人群。
而对18岁至30岁的女性来说,她们比较时尚、年轻,她们需要的是款式新颖、能经常更换的饰品,而不是动辄一两千元的高档贵重饰品。就线下的市场来说,这种流行饰品一般只在一些商场的专柜或专卖店销售,而且价格不菲,很多人往往找不到购买场所二是性价比相对来说比较低,所以认为这个市场还大有作为。
&ldquo事实证明,现在从事这块业务的企业也越来越多,网络饰品的销售带来了销量,让那些厂家也看到了商机。逐渐地,流行饰品的市场从生产到推广再到销售就完全网络化了。&rdquo石先生笑言,&ldquo虽然竞争对手多了,但证明这确实是利润点,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进入这一市场。&rdquo
在他们看来,网络购物平台就像一个放大器,把市场放大了。而且随着网络不断深入到百姓生活,这个市场仍在不断扩大。此外,&ldquo支付宝&rdquo等第三方机构又解决了消费者对网络交易的不信任问题,从而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
从经营产品到经营人心
任何一个事物都有两面,金融危机同样如此。当它对实体经济带来巨大冲击时,或许正成为网络经济的一个机遇,也给了网络品牌更大的发展空间。
石先生觉得,网络价格更透明,性价比更高&mdash&mdash就像淘宝的 广告 所说,&ldquo让1分钱变2分钱&rdquo&mdash&mdash所以经营品牌更需要用心。目前的网络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商品良莠不齐,但如果想在网络上长期稳定发展,那就与做实体经济很类似,需要经营人心。所谓经营人心,就是要站在发展品牌的角度上考虑,如果卖什么赚钱就卖什么,可能前期也能赚到钱,但绝不会长久,可能一辈子就是个网络上的&ldquo倒爷&rdquo。
这一点,一个大卖家的话让田依雯夫妇记忆犹深。那是全球最大的电子配件卖家,一年销售额约4500万美元,可田依雯夫妇与他交流时发现,&ldquo他比我们低调多了,把很多问题都理顺了,架构搭得很好,做得很稳。他们前期并不是为了扩张,而是在不断修改本身的问题,建立 企业 文化 ,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后来他们的优势逐渐起来了,销售额也越来越高。&rdquo
受到启发后,Mbox音乐盒的网络品牌之路也着重从建立自己的文化着手。田依雯介绍说,&ldquo我们的第一目标就是为了给广大买家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让客户在我们这里可以开心愉快满意的购买商品,而利润只是目标的一部分,但不是首要的。我们发现,当把质量、服务等提高后,品牌就自然而然地推广了。因为网络销售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口碑相传,一个人买了觉得好后,她会推荐其他人来买。再后来,我们开始从包装等方面树立自己的品牌,有了印有品牌标志的包装盒、包装纸,并采用会员机制,给老客户一定的让利,对外的推广则联合淘宝等网络平台进行一些活动吸引新客户。&rdquo
网络事件营销成功案例分析二&ldquo唱反调&rdquo的事件营销案例
新媒体传播的力量不可小觑,尤其是网络传播,近年来网络上成功的事件营销案例可圈可点。从多芬的&ldquo真美运动&rdquo开始,事件营销案例被企业视为营销法宝,屡次使用、屡次受用。
研究之后发现,但凡近年来成功的事件营销案例,都是以&ldquo争议话题&rdquo为由头唱反调,多芬的&ldquo真美运动&rdquo事件中,户外广告和网络媒体宣传的人物并不是如花似玉、貌美年轻的女人,而是一位96岁的英国奶奶艾琳辛克莱尔。海报中,英国奶奶美丽的微笑着,上面写着&ldquo有皱纹真美&rdquo。蓄意的传达出&ldquo多芬&rdquo倡导的&ldquo希望女人更乐于接受自己的真实面孔,而不是重重化妆品包裹出来的幻象。&rdquo
天知道这次事件营销案例有多成功,这样的活动在全世界各地上演,并且越演越烈,带来的效益就是多芬的全球销量迅速增长。
近年来,类似于这样的事件营销在国内也开始蔓延,2005年,一个叫做&ldquo吃垮必胜客&rdquo的帖子在网络上疯传。因为必胜客的沙拉盘很小,但是却要几十元, *** 盘该帖子的&ldquo幕后黑手&rdquo在网络上表示对其高价不满,并提供多种盛发,打造盘中&ldquo沙拉的金字塔&rdquo。
看到此贴后,吃过的人感觉新奇有趣,没吃过的跃跃欲试。就这样,你来我往的网络上竟然掀起多种&ldquo沙拉的金字塔&rdquo的样式,其建筑技巧也在不断被创新。其结果可以想象,随着帖子点击率的急速飙升,这样一个唱反调的事件营销案例最终使必胜客的顾客流量迅速增长。这一事件营销的成功,关键就在于对消费者&ldquo不满&rdquo时机的把握恰到好处。利用所有人的猎奇心里,完成了一次漂亮的时间营销。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网络事件营销成功案例分析相关内容
随着互联网对社会影响力的逐步扩大,新媒体不断崛起。以微信、微博、朋友圈等为代表的自媒体营销更是如火如荼。那么接下来我跟读者一起来看一下社会化媒体营销案例分析吧。
社会化媒体营销案例分析一
多芬: 让美丽发声
妮丝·帕特洛(Gwyneth Paltrow)的照片相比,大多数女性都会觉得自己虽然不漂亮但也很胖啊
2014年,全球女性共在Twitter上发布了500万条推,抱怨自己的容貌和身材。与之相比,微信朋友圈上的中国女性立马显得自信而向上。
多芬希望改变Twitter上自卑和自怨。其联手Twitter,应用语义分析监测负面的自我评价,鼓励发推人自信起来,并推送由专家提供的“美不在外表”的“建设性”建议。此外,在奥斯卡颁奖典礼期间,多芬发布了一系列推文,鼓励女性在看到红毯上的明星时不要“自卑自弃”。
从2004年开始,多芬花了11年的时间纠正我们的审美。 从《真美素描》(Real Beauty Sketches)到选择美丽(Choose Beautiful), 以 Real Beauty为母题的各种活动不断鼓励全球各地的女孩们相信自己的内在美和外在美。
所谓的品牌价值传递和文化引领,以及品牌和消费者“共生和共赢”的关系,应该就是这样吧。而探索与社交媒体平台的更高层次的合作,是多芬“让美丽发声”案例值得思考的地方。
社会化媒体营销案例分析二
Uber
作为在2015年讨论量巨大的一个品牌,Uber在社会化媒体营销上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你要说Uber在2015年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社会化营销大案,似乎也没有。Uber在2015年的成功有两点,一是产品本身引发的讨论,作为共享经济的始祖级别产品,Uber的出现有利于闲置社会资源的利用,也更有利于居民的方便出行,它是一个对用户来说足够好的产品,共享经济汽车的竞争者是另一端的垄断性出租行业,因此Uber当然会损伤受益者的利益,但因为其产品的价值,每当管制部门作出不利于Uber的决策,它总是会在社交网络上得到声量巨大的支持,它在社交网络似乎给人造成这样一种错觉——反对Uber就是反对经济和社会进步。
当然除产品本身的价值点之外,Uber成功的第二点是基于平台的巨大用户量作出的一系列营销案例,而且由于其一直持续不下的声量,很多其他品牌都将与Uber进行跨界营销合作视为一种荣幸,这点看看年末刷爆朋友圈的那篇《微信平台全面封杀UBER的24小时里,优步做了什么?》就会有所了解。
社会化媒体营销案例分析三
大圣归来
说到优秀的国产动画片,大部分人的记忆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黑猫警长,葫芦娃上。国产动画似乎在那之后就默契地陷入了集体沉迷。2015年一部国产电影《大圣归来》的成功则让人看到了一点振兴的希望。
《大圣归来》票房的成功可以说与社交网络的助推密不可分。这部低调的在上映前没有做过太多宣传的电影在上映的前几天排片量很低,但口碑不错,看起来它很可能遭遇大部分小众电影的结局——口碑不错,但上映几天后排片量迅速下降,最终票房惨淡,但《大圣归来》的结局却并未如此。在上映几天后,开始有大批量的人在社交网络上讨论这部电影并给予非常高的评价,同时大批人对这部优秀电影如此低的排片量表示不满。很快开始有人以支持国产动画片为口号号召网友到电影院给予这部电影实际支持,利益至上的电影院似乎看到这部电影的潜力,在舆论的引导下逐渐提高《大圣归来》的排期,某影院还以支持国产动画为由在微博上公开宣布大幅提升排片量并号召网友前来。于是这部看起来小众的电影走了一条口碑逆袭,进而逆袭票房的路线。
《大圣归来》的票房最终超过10亿,这个数字在电影上映前没人能想到。
社会化媒体营销案例分析四
2015年农历年后,很多人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被柴静的“穹顶之下”刷屏。“穹顶之下”来的正是时候,中国多个城市连年遭遇雾霾,人民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度空前提高,对城市的生存环境日益不满,2月28日,柴静的《穹顶之下》在多个视频网站播出,迅速引发巨大关注,接下来在更短的时间内它借助社交网络引发了巨大的社会讨论,它的影响从一线城市扩散到三线城市,从社交网络扩散到日常生活中,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在3月2日,视频播出几天后,腾讯视频的播放量超过1亿次,乐视和优酷等各大视频网站的播放量也超过了千万。一个关注度巨大的社会热点问题,往往也会引发争议,《穹顶之下》同样如此,但伴随争议的则是讨论量的几何级上升,雾霾问题从未在短时间内集中获得过如此巨大的讨论。如果没有社交网络,《穹顶之下》引发的雾霾问题同样会引发关注,但它的关注度绝不会这么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