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哪些“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的例子?

你见过哪些“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的例子?,第1张

按照热度和流量来说吧,郭德纲的京剧外行觉得很牛逼,内行就嗤之以鼻。

郭德纲没有正经坐科学过戏,他曾经跟随一个评剧团唱过,那些年京津冀的戏班子,基本都是京平梆子三下锅,演员基本都会唱评剧京剧和河北梆子。因为他们经常去农村演出,农村求雨,庙会,大户人家红白喜事,请戏团唱戏图个热闹。我的老家是河北和内蒙最后一站,一个小山村,三四百户,都有个戏团,有个戏楼,我小时候也看过我们村戏团的唱戏,都是左邻右居的乡亲们,也早起练功吊嗓子,我老妈妈都会唱,而且不光京平梆子会,还会唱二人转。不过水平都不高,没有正经坐科,也拜不了名师,太多的演员都谈不上流派,有点戏曲味道就可以。

郭德纲当年也就是这个水平,后来他在说相声里经常学唱。他学唱最好的是小曲小调和大鼓书,戏曲就一般般,河北梆子一句两句地还行,因为他调门高,适合唱河北梆子,评剧也能听。他最喜欢唱的是京剧,还特意请陈少云先生帮忙,拜了赵麟童为师。

郭德纲的京剧,好多人说都是河北梆子味,他的嗓子得天独厚,所以他能把坐宫里的叫小番唱的高亢入云,可是京剧听的可不是高音,而是韵味,尤其是麒派,吐字发声别具一格,每个字犹如念出去的,最讲究韵味了,麒派的唱功举重若轻,于无声处听惊雷,不用高音,苍凉醇厚,郭德纲的麒派,能有一点皮毛就不错了。

郭德纲可能真是喜欢唱戏,另外当年的京剧神童陶阳,被他收进德云社,好好的京剧神童不学京剧,却去说相声,陶阳没有相声的天赋,不但相声没说好,京剧也荒废了,好好的苗子不能让人家说毁在自己的手里,所以郭德纲办了个麒麟剧社,请几个人攒一个剧团,也唱京剧。

因为流量的原因,在小剧场里唱倒也不愁卖票,他们经常在大栅栏的三庆园唱,三百多的座位,也能卖出去票,好多的德云女孩,钢丝也去听。那些人基本都是外行,正经听京剧的,会去长安大戏院,梅兰芳大戏院,听正经的京剧,去麒麟剧社的,就是听个热闹。都是奔追星去的。好多人把老郭的京剧夸了,说什么传承京剧,传承传统文化,还有好多的人说,没有郭德纲,张云雷传播,京剧就死掉了等等。

京剧各大剧团经常演出,名角的演出一票难求,各地的戏曲学院都有无数学生在学习,好多的卫视都有戏曲频道,就是在抖音快手里,唱戏的演员票友戏迷,比比皆是,京剧有他的受众,内行人自然找内行人说话,绝大多数钢丝都是外行,他们觉得郭德纲,麒麟剧社很牛逼,其实在内行眼里,就是普通票友水平,就是玩闹。比如他们那里正经唱京剧的,贾怀胤,王梦婷等人。他们俩经常在抖音里唱京剧,王梦婷还能听,贾怀胤爱唱老旦,那个水平还不如我呢,也是没有味道。

麒麟剧社,郭德纲,喜欢唱京剧的热心是好的,不过大家就当个热闹看就行了,不要认为那是正宗的麒派艺术。

能让外行觉得牛B,本身就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往往是跨界的能力,现在这个行业看不懂很正常。

比如一亿像素这个梗,都不用是内行人,但凡有点影像学专业基础,或者玩过单反相机,都肯定觉得不可思议,觉得SB才信你呢!结果您看,信的人可多了,真的成了一个卖点。到最后是不是觉得自己都质疑了自己一下,觉得是不是自己的知识储备落伍了。

但是事后仔细反思,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极其有效的营销手法。几乎在不增加产品成本的情况下,把自己的产品和几乎同质化的其他竞品轻易的区分开了,快速的给了自家产品定位,快速而低成本的吸引了足够多的眼球。时至今日,你也许还不知道这款产品长什么样,但是一亿像素你肯定有印象。

所以,这种技术人员觉得白痴一样的宣传口号,在营销学和传播学的世界里,可能定义完全不同。这就是术业有专攻的道理,你觉得看不懂,只是你真的不懂。

俗话说的行行出状元!但有一个很明显的争论就是同行是冤家,这虽然不是绝对,但表露出在同行竞争甚至吃醋挖苦讽刺打击等等都是业内同行人的打死不相往来的现象。

不同行业的人对不熟悉的东西事物又去指手画脚说三道四,这应该绝对是外行看热闹。这里排除不懂装懂的以外,以虚心叹为观止的态度,就会认为别人做的事情太给力了太牛逼了!

业内人士的争论,也就是同行内的各种科学技术等等的工作创新,确实存在很多的争论不休的情况,当然在绝对同行同个课题攻关的情况下,应该是不应存在有嗤之以鼻的相互挖苦的现象。有种敢做敢为的年轻人做出一种是老的一套看不懂的情况下又用顽固的脑筋看待估计有嘲笑的可能。这种事例其实太多了。

所以我们要从这个话题展开思路,放开思想,工匠精神,国之重器!行行都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把对人对事物用嗤之以鼻的观点转正成严谨求真的严肃态度,这里绝对不分上级下级人人都严阵以待的时候,我们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争当状元,争当改革先锋,创造在业内不平凡的业绩!使同行的人都要夸谈大赞的时候,所谓外行的人~我们的受益民众不仅仅要叹为观止!更要感恩戴德的!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有些“半瓶子水平”的人晃里晃荡就自翊不凡,洋洋得意的以为自己了不起了,成名成家了。但其实其艺术水平在行家看来根本不入流。例如“大衣哥”,一般人认为他唱得很好了,并很吹棒他。但在音乐学院声乐教授眼里,他的吐字发声用气方面还有诸多问题,因为他毕竟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他只是按着杨洪基的唱法摸仿着唱的。充其量也只能算是有几分像,而不是正规的歌唱艺术表演。

我奶奶喜欢京剧,现在我也喜欢京剧,如果我奶奶活着,她肯定会说,郭德纲唱的不正宗,但是我喜欢听郭德纲的,现在唱给我奶奶听的艺人和我奶奶都已经过世了,但是京剧被郭德纲传承下来了,他唱的还是京剧,是被我们这一代人所接受的京剧,陶阳现在唱京剧,也会有人另一代人喜欢他的京剧,这就是代代相传,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才会传承下去。

大众 娱乐 就是要大部分人喜欢,小众 娱乐 也是无可厚非,但是不能用大众的眼光去评价小众的审美,也不能用小众的欣赏水平去苛责大众。文无第一,京剧也不是诞生那一天起就出现这派那派的,都是因为喜欢的观众追捧才形成。我喜欢郭德纲,但是我不喜欢陶阳。原因是郭德纲在给我们这样的人科普什么叫京剧,我们能听懂,说到这,不得不提一下侯宝林大师,他那些关于京剧的相声,真的非常好,非常非常好,让不喜欢京剧的人能尝试去接受京剧,最终喜欢听。这就是艺术的魅力,这就是艺人的魅力。

本人不追星,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角,喜欢谁看谁。就像谦哥对郭老师的祝福:我的角,生日快乐!每个时代每个行业都有楷模,有的带来的是感动,有的是快乐…人生短暂有收获就好。

魔方,三阶一分钟的都是刚入门的初学者。30秒的大概才算是玩了些日子的。想要进10秒才是高手。外行看来只要能复原就是高手了。

有啊,炒的很热的某书法大师。

奇石收藏,没几块儿好石头 大多都是石英岩。

盲盒并不是什么新鲜产物,有人考古到了明治末期的日本,当时的日本百货公司会销售福袋,福袋里通常会装着款式不一但价值一定高于福袋定价的商品,最初的福袋是作为处理尾货的方式,但随着福袋销售活动在特定的节日固定下来,有相当数量的消费者会专门前往购买福袋。

福袋的营销思路延续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当时大量模型爱好者制作模型并将其商品化,于是,出现了专门售卖手办模型的线下“扭蛋机”。

“扭蛋”与福袋大致相同,只是更集中于二次元、ACG等领域,商品也大多是动漫IP手办、玩具模型、饰品挂件等等。时至今日,世界各地的人们依然可以在商场等地方购买到价格不一的扭蛋,知名的品牌有日本万代公司,该公司拥有丰富的动漫IP资源。到了九十年代,中国开始了被八零后、九零后所熟知的“集卡营销”(事实上,这种营销模式早在民国时期就已经出现,著名动漫作品“三毛流浪记”系列就曾描绘过三毛集水浒卡的故事),这也可以看作是盲盒营销的本土实践,只不过此时的盲盒产品是作为其他商品的附赠品形式出现的。

到了21世纪,盲盒的概念已经逐渐定型,在2013年左右就开始有少量的盲盒讨论,但以2016年为分水岭,盲盒营销才逐渐风靡,渐成风口,一举激活了青年潮流玩具市场。 [3] 这些盲盒爱好者们进入潮玩社区,交换潮玩、晒娃改娃、交流经验,由此形成了年轻人独有的圈层,他们在整个圈层中分享自己“和圈子的关系”,主要是“我收集的成果”。如在二手平台,众多盲盒潮玩被标出超高的价格挂在二手平台上,但它们“仅作展示”,并不售卖。对于潮玩爱好者而言,他们只是享受因潮玩的独特而被询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又有很多年轻人被“种草”,成熟的潮玩社区与盲盒圈层也让盲盒更为风行。 [4]

市场反应编辑

在资本市场,近两年,不少A股上市公司对盲盒市场进行布局。在盲盒经济这样盛宴中,上到品牌商、设计师(IP生产者)、无人零售机的相关产业进行供应,中游代理工厂负责生产,下到销售(包括厂商自营、代理商及品牌自营)、二手交易及配件、快消市场等,都享受了市场的红利。 [5]

产品分类编辑

盲盒产品的IP属性可分为设计师原创IP、卡通形象IP以及衍生IP三类,其中能够持续识别并签约优质设计师原创IP也是盲盒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我国玩具行业与IP授权行业均处于高速发展阶段,IP类玩具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目前处于快速扩张的红利期。 [6]

发展前景编辑

近年来,随着盲盒经济的崛起,潮玩市场备受关注。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全球潮流玩具的零售市场规模预计会进一步增长至2024年的448亿美元,符合年增长率为17.7%;中国潮流玩具零售市场的增长更为快速,预期于2024年将增加至人民币76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9.8%。 [7]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潮玩市场规模增长迅速。2015年,国内潮玩零售市场的规模为63亿元,到了2019年,国内潮玩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0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4.6%。其中,盲盒的销售规模约为100亿元,占比约为一半。

盲盒的崛起主要得益于二次元文化的蓬勃发展和潮流玩具群体的快速增长,95后群体正在将小众盲盒推动成为主流消费的趋势。据快营销研究院发现,过去四年95后群体由4000万规模扩大至9000万,呈现2倍规模扩大,并成为新经济主流消费者的市场格局。 [5]

研究报告

盲盒经济,是否已经成为网红经济的新风向?凤凰网《文化风向标》通过一系列问卷、采访、报告试图探究一二。盲盒热究竟能持续多长时间,其被背后的文化品牌价值如何得到更多赋能,也是我们想要窥豹一斑探讨的答案。 [8]

盲盒风向报告

消费提示编辑

2021年1月2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官方网站发布消费提示指出,有经营者用盲盒清库存,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市场,提醒广大消费者勿盲目购买。 [2]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62419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9
下一篇 2023-03-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