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报记者付珊珊丨上海报道
2021年首个“万人摇”项目出现。
2月5日,建发房产杭州城市公司公示了旗下项目紫璋台于2月1日至2月3日摇号登记情况。
据公开资料显示,该项目是杭州1月27日以来取证的一批红盘项目之一。由于是现房销售,且总价低、价格倒挂明显、周边又有学区加持,导致该项目在过去几天引发极大关注。
根据网上登记摇号结果显示,紫璋台在登记期内共收到10795户有效资料,其中人才无房家庭682户,无房家庭10113户。
这意味着,紫璋台将成为杭州2021年首个“万人摇”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为了避免楼市过热,打击投资投机炒房,杭州已经多次收紧楼市调控政策,然而从大批红盘入市市场反应来看,效果甚微。
不仅如此,在红盘项目价格严重倒挂、“买到即赚到”的情况下,不少购房者为了提高摇中概率可谓使出浑身解数,一人持有多房票分散摇号、“代冻资”等现象也让杭州楼市背后的焦虑情绪在不断加重。
多个房票摇号依然“陪跑”
过去一周,对杭州摇号买房的人来说毫无疑问是煎熬的。实际上,从今年一月初,这种焦虑就在购房者中蔓延。
李女士是此次杭州摇号大军中的一个缩影。
早在2020年底,李女士加了多个项目购房群,这些项目基本都是被政府认定为红盘的项目。据李女士介绍,其所在购房群中,从去年12月到今年1月项目取证前,大家询问和讨论最多的问题就是项目何时取证,同样的问题在不同购房群中几乎每天都有人提问,置业顾问们也无法给出确切时间,只让大家备好资料,随时待命。
1月27日,在千呼万唤中,杭州一夜之间下发了22个项目预售证,项目类型从刚需到改善、高端不等。
终于等到项目取证,但李女士面临的新问题又来了,选哪个项目?
根据杭州规定,同一批红盘项目,购房者只能选择其一进行摇号。在万般纠结中,李女士决定用自己母亲和弟弟的名义额外登记两个购房名额,以此提高摇号中签概率。
2月5日,滨江观品、嘉品、博语华庭等项目率先摇号,也拉开了此次杭州楼市史上最大开盘潮摇号序幕。
李女士登记的两个项目星创城和沐宸院都于当天公布了摇号结果,这两个项目也是此次推出的多个红盘中相对遇冷的项目。其中,星创城此次推出房源数量869套,最终有效登记数为1948户,中签率达到44.6%沐宸院此次推出房源数量为794套,最终有效登记数为2651户,因此该项目中签率可达30%。虽然这两个项目在同期开盘中中签率较高,但李女士依然都没摇中,其最后希望都寄托于2月6日开盘的天空之城项目。
“基本没戏了。”在李女士看来,天空之城推出的房源数和有效登记户数分别为1009套、6181户,中签率约16%,比上述两项目还低,“陪跑”概率很大。
实际上,像李女士这种很可能到头来白忙活“竹篮打水一场空”的购房者不在少数。网上有数据粗略统计,杭州此次号称是史上最大开盘潮,集中推出了超一万套房源,线上报名摇号的人数约有10万人,这意味着仍然有约9万人摇不到房子。
随着部分楼盘摇号尘埃落定,不少焦虑的购房者已经在开始寻找新的“上车”机会。
“代冻资”乱象丛生
2020年,杭州成为继深圳、合肥等城市后新的“炒房之都”,楼市热度高居不下,购房者往往“一房难求”。
这种不断扩大的楼市焦虑情绪往往容易滋生出一些不规范的购房行为。
此次杭州一次性推出22个热点和非热点楼盘,不仅创造了杭州史上最大推盘潮,同时由于摇号冻资要求,一万多套房源背后仅冻资就高达千亿元。
以均价28100元/平方米的紫璋台为例,首套房冻资90万元,二套及全款需要冻资180万元。江河鸣翠、御潮府等高端项目冻资要求则更高,最高冻资额度超过600万元。
对普通购房者而言,冻资几百万并非小数目。
“为了冻资,我跟家人把钱从股市中提出来一部分,一来手续费不少,二来刚取出,我买的股票就涨了三个点,房子还不知道摇不摇得到,已经损失了不少。”购房者齐小名说。
更有甚者,为了冻资不惜违法违规。
2月4日,中梁沐宸院公布了一份关于购房登记的情况说明,其中直指11户家庭存在“代冻资”情形,并对其取消摇号资格。
此次严查“代冻资”源于2月3日杭州购房者对此行为的大范围声讨,不少购房者接连向市房管局反映情况。据一位消息人士透露,杭州的市长热线都被购房者打爆了。于是,杭州房管部门也于当日紧急发声,要求开发商重新审核购房者冻资情况,一旦发现存在不规范冻资行为,取消摇号资格。
杭州滨江、绿城等房企也纷纷发声表示会严格审核购房材料,打击“代冻资”违规行为。
所谓“代冻资”就是缺乏足够资金的购房者利用其他方式,将他人的资金冻结在本人名下以获取摇号资格,这种模式能使购房者、掮客和银行均实现“获利”。根据网上传出的一份“代冻资”模式显示,“代冻资”的利息是千分之一/天,100万元一天就是1000元利息,且额度有限,还需要支付千分之一定金。
中国指数研究院浙江分院常务副总经理高院生表示,“代冻资”其实就是高利贷,这种违规 *** 作对真正有摇号资格的购房者并不公平。
据一位熟悉杭州楼市的人表示,“代冻资”现象一直都有,此前银行等机构并没有明显意愿去查,实际上“代冻资”现象很容易就查出来。
除了“代冻资”,杭州这波红盘入市潮中也出现了一些楼市“怪相”。例如竞品项目的置业顾问不再是竞争关系,热门楼盘会为登记人数相对较少的楼盘分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紫璋台的置业顾问直接在购房群里“吐槽”项目缺点,从而劝退购房者到隔壁项目分流。
一位杭州本土房企营销总经理表示,其实置业顾问本意也不是“劝退”,是倡导购房者理性,不要跟风,毕竟现在杭州的限售政策跟中签率挂钩,非热点楼盘若中签率低于10%也要严格实行限售5年政策。
在不少专业人士看来,杭州之所以楼市热度居高不下,还是由于调控力度不大。若不从根本上严控,预计热度仍然会持续。
【相关阅读】
杭州购房群激愤声讨“代冻资”乱象!官方紧急出文严打购房漏洞
2月3日下午,浙江省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官微“杭州住保房管”发布消息,称将督促房地产开发企业严格审查购房家庭冻资情况,指导相关金融机构规范管理,确保冻资账户为购房家庭成员名下账户。如发现存在不规范冻资行为的,企业将取消其摇号资格。中国指数研究院浙江分院常务副总经理高院生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代冻资”是一种违规 *** 作,对于真正有摇号资格的购房者来说并不公平。
杭州严打购房冻资乱象
出台新政不到一周,杭州楼市调控又打了一个“补丁”。
2月3日下午,浙江省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官微“杭州住保房管”发布消息,宣布为坚决贯彻“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精神,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确保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市住保房管局会同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和浙江银保监局,将督促房地产开发企业严格审查购房家庭冻资情况,指导相关金融机构规范管理,确保冻资账户为购房家庭成员名下账户。如发现存在不规范冻资行为的,企业将取消其摇号资格。
杭州这一紧急出台的政策,源于“代冻资”事件的突然发酵。2月3日上午,杭州众多楼盘摇号群群情激愤,大力声讨“代冻资”行为,最终成功堵上了购房漏洞。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根据杭州的新房摇号规定,购房者报名时要求提交银行的冻资证明。以绿城滨江江河鸣翠项目为例,其首套房客户须冻资300万元,二套房以及一次性付款客户须冻资600万元。而这笔冻资必须存入购房者本人的银行账户,冻资证明要与购房者本人姓名一致,否则无法通过报名审核。
简而言之,所谓“代冻资”就是缺乏足够资金的购房者利用其他方式,将他人的资金冻结在本人名下以获取摇号资格。据杭州本地媒体报道,不少购房者反映,一些资金掮客在红盘的摇号群明目张胆地兜售“代冻资”,并声称可以在多家银行的手机银行上方便地 *** 作,还列出了这些银行名单。
甚至还有人上传了 *** 作视频。《华夏时报》在视频中看到,登录某银行APP *** 作系统后,拍摄者亲自演示如何替非本人进行高额的保证金申请,并完成冻资审核。冻结资金还未到位的购房者通过银行“助力”后,可以先避开资金审核,摇中房源之后再去筹钱买房。
对于这种“代冻资”的行为,购房者颇为不满。在一些微信群截图中,《华夏时报》记者看到,购房者们呼吁大家向市房管局反映情况,希望房管局发函给各垫资银行,请他们查证冻资人与购房人是否一致,或是鼓励大家拨打12345市长热线进行投诉。而在浙江省投诉咨询平台上看到,亦有网友投诉了“代冻资”的行为。对此,住保房管局回复说:“我局已经着手相关工作,并且严厉打击此类违法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群情激愤的声讨中,滨江集团的置业顾问李某因为一个月前曾在业主群中发过“需要短期资金过渡的可以加我业主”这句话,成为众多购房者的攻击目标。随后,李某被滨江房地产“决定立即予以停职,待查明事实后予以严肃处理”,而李某只能在业主群里恳求客户们为其正名。
为何“代冻资”引起购房者极大的愤慨?原因即在于对冻资摇号公平性的损害。1月27日出台的杭州楼市调控新政升级了限售政策,规定本市限购范围内,新建商品住房项目公证摇号公开销售中签率小于或等于10%的,自取得不动产证之日起5年内不得转让。这也意味着,如果可以利用“代冻资”获取摇号资格,报名人数会大幅增加,必然影响购房者的中签率。正如一位购房者所言,“大家都成了分母”。
“(代冻资乱象)存在很简单,因为‘打新’套利,而且是暴利。购房者买到就赚几百万,没钱不需要买房的人也参与投资游戏。”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向《华夏时报》记者解释说。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也认为,部分购房家庭违规进行冻资,这其实就是一种骗取购房资格和贷款资格的行为。部分购房家庭可能在资金方面不符合要求,但是通过其他手段来进行冻资,是绕过监管来违规炒房的行为。
事实上,“代冻资”这件事实际上是购房者、掮客、银行“几方获利”。比如,网友上传的一份“冻结模式”显示,“代冻资”的利息是千分之一/天,100万1000元一天。且额度有限,有需要支付千分之一定金。按照高院生的说法,代冻资“其实就是高利贷”。
堵漏洞促进调控有效性
“代冻资”事件沸沸扬扬之际,多个房企和项目纷纷表态,承诺称将对购房家庭的购房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发现存在“代冻资”行为的将取消其购房资格。比如,绿城方面表示,“我司将对购房家庭的购房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发现存在‘代冻资’行为的将取消其摇号资格”。
滨江旗下“滨江观品名寓”项目第一个发出公告,宣布发现存在代冻资行为将取消摇号资格。而除了对李某的停职处理,滨江还强调将对下属各开发项目的购房家庭的购房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发现存在代冻资行为的将取消其摇号资格。2月4日上午,滨江房地产相关负责人提供给《华夏时报》记者的材料显示,旗下滨江观品名寓项目、杭源御潮府项目均于当日公布了购房意向客户登记汇总。
另据多家媒体报道,涉事银行也纷纷关闭了“代冻资”的通道。有涉事银行发布公告称,将根据摇号规则进行客户资格审查,后续将持续根据监管部门、房管部门的要求积极做好配合和服务工作,仅支持申请人本人名下的冻资服务。
对于此次沸沸扬扬的“代冻资”事件,受访人士普遍认为,“代冻资”等违规行为,是对市场秩序的扰乱。而堵住“代冻资”这个漏洞,也将有利于杭州楼市回归平静和理性。
张大伟表示,“代冻资”对楼市没有影响,因为这属于银行违规。同时,也证明之前的调控力度太弱。
严跃进则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此次政策继续对杭州购房政策进行加码,充分说明调控“常抓不懈”:“这也说明后续各地在政策方面会继续打补丁、做细活,真正促进调控的有效性。”其也强调,这也说明,杭州后续在购房者相关资金的管控上,需要做细工作,“防范出现各类虚假的购房资金证明,以真正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为防止市民钻政策漏洞入市炒房,杭州去年便加强了对购房资格的审查力度,并多次对提供虚假购房报名资料人员进行了公开通报。
比如,2020年12月25日,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官网发布《关于提供虚假购房报名资料人员的通报(五)》,经对商品住房项目摇号登记信息进行对比甄别,发现“桂语听澜轩”、“荣望轩”两个项目中有2户家庭所提供的婚姻证明、户籍证明存在虚假、失实情况。根据杭州市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协调小组《关于实施商品住房公证摇号公开销售工作的通知》第十二条规定,决定对胡某某等2户家庭一年内不再受理其限购查档申请。
深圳是7月的楼市主角。
被券商称作“深圳历来最严的一次调控”,一度令其二手房市场成交量相比高峰期跌去8成。
这个7月也是今年以来调控最密集的月份,除深圳外,还有杭州、东莞、宁波、内蒙古、郑州、南京连发政策收紧楼市调控,炒房投机空间越来越小。
土地端,尽管全国市场整体成交量速度有所减缓,但一线城市依旧是房企追逐热点。比如上海创下前7月新高,土地出让金超越北京,居一线城市之首。
销售端,部分城市则从复苏直接升级成“火爆”。比如武汉7月份新房成交量较6月激增6成,已恢复至去年同期的93%。
一线城市土地成交量同比上升近6成 上海创下前7月新高
7月以来全国土地市场热度有所下降,供求两端多指标环比缩水,部分城市房地产预期重回理性。
中指数据显示,7月全国300个城市共推出土地2750宗,环比下降24%;推出面积12498万平方米,环比减少16%;其中,成交土地2571宗,环比减少7%;成交面积10738万平方米,环比减少11%;土地出让金总额为5517亿元,较上月减少19%。
7月不同城市土地市场情况 数据来源:中指院
虽然全国整体土地市场走低,但一线城市中的上海、北京、广州成交量依然火热,收金总额807.3亿元,尤其是北京、上海,仍然是房企竞逐的焦点;深圳土地市场偏冷,仅成交一宗商办用地。
上海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卢文曦指出,整个7月,上海无论是地块数量、质量,还是成交金额都创下今年前7月新高。
贝壳研究院7月房地产市场系列报告显示,一线城市土地市场升温,7月成交量累计同比上升59.3%。1~7月,上海超越北京,成为一线城市中土地出让金额排名第一的城市,成交金额1390亿元。
其中,曾经陷入“围标事件”的虹口区嘉兴路地块再次出现在拍卖场,并且依然抢手,经过187轮竞标,最终被招商蛇口以44亿元总价拍下,成交总价比首次开标高出近10亿元,成交楼板价高达81089元/平方米,溢价率达28.4%。此外,华侨城竞得浦东唐镇稀缺宅地,总价为50亿元,楼面价4.42万元/平方米,溢价率19.07%。
北京市场热度走高,成交规模有所回升,一改6月低迷态势,7月共成交6宗地,几乎宗宗被热捧。
7月14日,房山稻田地块公开出让,8家房企或联合体参与竞拍,经过108轮叫价之后被中海以40亿元价格拿下,溢价率达到41.3%,楼面价达到了35420元/平米;7月22日,丰台大瓦窑2宗综合用地(含住宅)成交,成交价达77.6亿元,分别由首创、远洋+城建拿下,楼面价分别为43868元/平方米、51000元/平方米,建成后的单价预计可达7万+、8万+。
二线城市土地市场依然非常活跃。供应方面,1~7月,深圳、广州、重庆、上海、南京、杭州6个城市供应量超过去年同期,重庆、武汉、杭州分别以752万平方米、505万平方米、454万平方米供应量排名前三,其中武汉以160万平方米单月供应量居首。成交方面,南京以月度成交24宗宅地、揽金逾475亿元,位居7月10个重点城市土地出让金榜首位;7月2日,成都出让一宗位于高新南面积约41.88亩地块,渝太地产以总价11.56亿元、折合楼面价20700元/平方米、溢价率39.86%夺得,刷新成都楼面价记录。至此,成都楼面价首次突破2万元大关。
中指院分析认为,从重点城市拿地金额TOP10房企来看,龙头房企多城发力。中海地产分别出现在2个城市1~7月拿地总额TOP10榜单中,与企业全国化战略布局相契合。滨江集团持续深耕大本营杭州、合生创展深耕北京,分别拿下了杭州和北京1~7月拿地总额冠军;金地重仓长三角核心城市,拿下1~7月上海和南京的拿地亚军。
7月79城新房价格同比上涨 武汉成交套数较上月激增6成
7月新房市场进入传统淡季,全国整体成交量速度有所减缓,但部分城市从复苏直接升级成“火爆”。
武汉市房管局数据显示,7月份武汉新建商品住房成交21916套,较上月激增约6成。中指院华中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李国政分析,武汉楼市成交量逐月走高,4~7月武汉住房成交分别为6627套、1.19万套、1.33万套、2.19万套,反d还在持续,其中7月销量已恢复至去年同期的93%。
7月中指院重点监测的54次开盘,累计供应住房1.12万套,开盘当日总体去化率66.8%,这也是今年武汉开盘去化率最高的一个月,高于上半年平均55%的水平,但仍低于去年平均水平。
李国政认为,武汉楼市7月的成绩单非常亮眼,展现了较好的韧性和较高的活跃度。
中国房地产指数百城价格指数显示,7月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环比上涨0.43%,涨幅较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但较去年同期上涨3.21%,涨幅较上月扩大0.05个百分点。
7月新建住宅价格同比上涨的城市个数为79个。其中,江阴、南通、绍兴、成都和温州涨幅在10%~15%之间;无锡、宁波等17个城市涨幅在5%~10%之间;苏州、南京等57个城市涨幅均在5%以内。
重点监测的十大城市中,新建住宅平均价格同比上涨3.41%,涨幅较上月扩大0.06个百分点。具体来看,成都、杭州和上海新建住宅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2.18%、8.38%、5.02%;南京、武汉、重庆(主城区)以及广州同比涨幅在1.0%~5.0%;深圳同比涨幅相对较小,为0.01%。
1~7月40城新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易居研究院
不过诸葛找房数据显示,7月一线城市新房市场成交量下滑幅度仍最大,其中成交套数累计同比下滑22.5%、成交面积累计同比下滑21.2%;二线城市成交套数累计同比下滑14.3%、成交面积累计同比下滑14.1%;三四线城市成交套数累计同比下滑9.8%、成交面积累计同比下滑7.0%。一二线城市新房市场仍保持缓慢恢复,三四线城市累计成交量同比保持不变。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杭州新房累计成交量增速领跑全国,青岛、济南、东莞累计成交量同比增速由负转正。
42城7月二手房价格环比增速下降 深带看量环比下跌逾2成
国家统计局70个主要大中城市房价数据显示,在近期多地加强楼市管控的背景下,全国二手房市场有所降温。7月份房价环比增速下降的城市数量从6月份的27个增至42个,增幅超过50%。
从城市分类看,7月份,4个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北京持平,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上涨0.5%、1.6%和1.2%。二线和三线城市环比涨幅均为0.5%,与上月持平。
疫情并未减少真实的购房需求,仅仅改变了需求释放的节奏。
中指院报告显示,7月重点18城二手住宅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二手房成交总量在6月环比下滑20%的基础上增长7.5%,同比增长37.5%,1~7月成交量累计同比降幅继续收窄至2.8%。
2020年第1周~第31周全国二手房成交走势(单位:万平方米) 数据来源:克而瑞
58同城、安居客统计显示,7月全国67个主要城市二手房挂牌均价为15597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54%,有50城二手房挂牌房价环比上涨。其中,北京、深圳、上海二手房挂牌均价均稳定在5万元/平方米以上,北京以58100元/平方米依旧位列第一,深圳和上海分别以56023元/平方米和51374元/平方米紧跟其后;临沂、广州、银川、唐山和东莞二手房挂牌均价环比涨幅最快,成为全国二手房环比涨幅TOP5。
不过市场供应方面,7月份全国新增挂牌房源量环比下跌7.7%。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均出现一定程度的环比下跌情况,环比下跌最高的是深圳。
深圳某小区外的中介门店 每经记者 甄素静 摄
7月15日“靴子的落地”,让深圳楼市温度应声而落,二手房带看量随之下滑。深圳乐有家数据显示,新政后一周,二手房带看量、新增房源量环比均下跌2~3成,其中周末二手带看量更是下跌超3成,成交量也出现较明显下滑。
贝壳研究院预测,在年度市场季节性变化与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双重影响下,预计8月成交量环比会出现下降,但市场依旧会保持在一个相对高的交易量级,而核心城市房地产市场快速升温的动力减弱,下半年市场会逐步“退烧”。
7月7城连发新政收紧楼市调控 深圳二手房成交量一度跌去8成
二手房市场降温源自7月的调控政策收紧。
7月,包括杭州、东莞、宁波、内蒙古、郑州、深圳、南京等在内的7个房价上涨城市出台了房地产调控收紧政策。
7月2日,经历了多轮“万人摇”的杭州终于发布楼市调控政策,3条新政条条剑指房住不炒,支持自住,抑制炒房。
与杭州宣布调控同日,东莞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完善商品住房预售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除了对申请预售或现售的商品住房项目设置“3万平方米单次推货”限制外,还进一步更新了东莞限价政策。
事实上,从7月2日至25日,东莞一个月内已经3次出手调控,直指投资客。距离月初调控不到半个月,东莞三部门又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商品住宅网签销售信息公开的通知》,提出要进一步提高房价透明度,定期在官方网站发布新房与二手住宅网上签约销售情况及新房库存情况。在社保要求上,新政堵住了补缴社保买房的路。《通知》指出,首套房提供的社保必须是购房之日前2年内在本市逐月连续缴纳1年以上社会保险证明;购买第二套商品住房的,须提供购房之日起前3年内在本市逐月连续缴纳2年以上社会保险证明。
7月29日,针对《通知》的实施和执行,东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东莞市住建局联合下发《东莞市存量商品住房限购查询 *** 作细则》,对购房套数查询主体、查询单位、申请材料、查询流程等相关要求进行明确。
“隔壁”深圳同样如此,7月15日出台一系列严苛规定,包括非深户买房须5年社保,增值税免征从2年改5年,离异夫妻3年内购房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购买非普通住宅首付加1成,豪宅线调整为总价750万元及以上。7月最后一天傍晚,深圳停止商务公寓审批,鼓励商务公寓转为可售型人才住房 。
新政颁布后,有购房资格群体大幅减少,市场成交也呈断崖式下跌。
据《每日经济新闻》此前报道,成交方面,调控后首周深圳全市二手房成交量均大幅下跌。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数据显示,新政发布第一周(7月13日~19日),深圳二手房网签量为5143套,环比大跌48.7%;第二周(7月20日~26日),二手房网签量为1700套,环比大跌66.95%,较新政发布前的高点回落83.03%。
信息来源: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
而土地、楼市双双高烧的南京多部门7月23日深夜发布楼市新政,剑指土地市场调控和住房限购。5日后,南京司法局、南京住房保障和房产局7月28日再次《关于做好人才优先选房及支持刚性购房需求工作的通知》,正式公布南京针对人才优先选房、支持刚需优先购房等事宜发布摇号、选房的具体细则。
在业内人士看来,多城收紧调控主要是投资投机需求有抬头的态势,部分城市房价上涨,少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较快,以往较多的城市限购门槛较低,在信贷资金比较宽松的背景下,容易成为投资投机的对象。
TOP20房企7月销售额现270亿“断层” 百强门槛下降一成
270亿元对于中小房企而言可能是全年销售业绩,但在1~7月百强房企销售业绩榜上,270亿元是房企排名之间出现的罕见断层。
多家机构发布的百强房企1~7月销售业绩榜均显示,房企销售业绩继续修复的同时出现了阵营分化,头部企业修复更快、竞争激烈。
据中指院数据,碧桂园、万科、恒大3家房企销售总额超过1.2万亿元。截至7月,18家千亿以上“超级阵营”成员销售额增长率均值达到5.5%。
第一阵营(500亿~1000亿)共21家,销售额增长率均值为2.3%;第二阵营(200亿~500亿)30家企业,销售额增长率均值为2.9%,实现回正。
值得关注的是,销售额断层恰恰出现在第一阵营,第19位的中南置地距离千亿仅一步之遥,但第20名的正荣集团则仅销售730.3亿元,出现了近270亿元差距,“断层”明显。
1~7月房企销售榜(部分) 数据来源:中指院
尽管今年以来多家房企加大线上线下营销推广力度,但前7个月TOP100门槛值139.9亿元,较去年同期仍然降低了10.1%。其中,TOP10房企门槛值为1335.7亿元,较上年增长6.3%,头部房企竞争更加激烈;TOP30房企、TOP50房企、TOP100房企门槛值分别为556.1亿元、393.8亿元、139.9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降低10.4%、3.1%、10.1%。
TOP50之后的房企整体销售同比增速仍然没有转正,今年能不能完成目标,主要还是看整个下半年的销售走势,最关键的是上半年由于疫情积压的需求到底释放了多少,能不能在下半年继续保持比较大的反d力度。”中指院上海研究总监方颃指出,“目前来看绝大部分需求已经释放,可能余下一小部分,但占比不会太大。”
95家房企7月融资同比下降2成 美元债发行井喷
克而瑞数据显示,7月95家典型房企的融资总额为1346.00亿元,环比下降13.3%,同比下降22.5%。其中,境内债权融资657.49亿元,环比下降19.3%,同比下降18.7%;境外债权融资515.97亿元,环比持续上升,环比增长13.0%,同比下降36.2%。
境内发债从主要的融资结构上看,本月房企境内公司债发行129.10亿元、中期票据59.50亿元、融资券40亿元,分别环比上升16.13%、上升2.59%、上升95.12%。7月,房企境内外融资额再次达到近期高点,尽管融资规模保持稳定增长,但下半年偿债压力不容忽视。
2018年~2020年7月房企发债成本趋势 数据来源:克而瑞
7月发债总量最高的企业为碧桂园,约83.45亿元,主要因为企业于7月7日发行了一笔13.6亿元的公司债,融资利率4.19%,又于7月29日发行了2笔共计10亿美元利率低于5%的境外优先票据。此外,7月世茂集团发行了1笔10亿元的公司债,利率较低为3.76%,同时还发行了一笔3亿美元的境外优先票据,利率4.60%。
7月典型房企融资成本 数据来源:保利投顾
融资成本方面,据保利投顾研究院,典型房企中,7月碧桂园、旭辉、雅居乐等发债融资,大型房企利率区间为4.2%~6%,全球宏观环境宽松的大背景下,融资利率维持低位,部分房企融资成本持续下行。整体来看,大型房企的资金链状况要好于中小房企,其中大型房企中有央企或者国企背景的资金链状况要好于民营房企。
据贝壳研究院,2020年7月单月,房企境内外债券融资共发行109笔,较上月增加26笔,发行规模折合人民币约1234亿元,环比上升41%,环比增速保持两个月超40%(6月42%),同比上升6%。
虽然美元债发债情况仍弱于境内债,但已经开始回暖。中原地产统计指出,6月份上市房企合计实现美元债融资金额达63.3亿美元,7月份合计实现融资总额73.4亿美元,为年内融资小高峰。
记者手记丨这是一个属于深圳楼市的7月
深圳的“有史以来”最严调控应该是7月最大的楼市新闻,在此之前,部分中介和自媒体已将楼市投机玩到极致,比如暴力拉升、集体护盘、假结婚、假离婚,过桥贷、经营贷明显进入楼市等等,我们在 *** 作中也感慨于楼市的疯狂,以及这次被倒逼的调控。
政策的作用是显著的,深圳二手房成交量在第二周瞬间暴跌8成,带看量也直线下降。除了深圳外,还有其他6个城市也连续收紧楼市调控,把7月称为政策调控月丝毫不夸张。在疫情不利影响逐渐淡去的背景下,楼市复苏已经显而易见,究竟还有多少局部爆发式增长,还有多少城市会继续出台更严厉的调控政策倒成了一个值得期待的议题。
房住不炒,在任何时候都是成立的。(记者:包晶晶 陈利 视觉:陈冠宇 排版:陈梦妤 陈彦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