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够做好营销管理?

怎样才能够做好营销管理?,第1张

给你一个案例分析吧,也许你可以从中悟到营销管理的真谛:前言

在我们为国内的中小型企业提供咨询顾问服务时,发现一个共通性:销售增长是中小企业最关心的事情,他们所采用的一切手段都是为了促进销售的直接增长。但是这些企业对销售方式的运用实在太简单、太粗放,往往他们认为是即时见效的方式,结果却损害了销售的持续性增长,最终形成了无法突破的销售瓶颈,企业束手无策,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

我们认为,营销管理是销售工作的核心,只有建立良好的管理基础,销售才能获得持续的增长。这里我们通过对中小企业的咨询服务,根据一些有代表性的企业情况,模拟出本篇案例,通过对案例的描述来说明如何通过营销管理来突破销售上的瓶颈,希望本案例可以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一点实际的 *** 作思路。

一、 某企业背景简述

1、 企业性质:有限责任公司,从国有体制转制而来。

2、 主营业务:食品、饮料。

3、 年销售额:8000万元

二、 该企业营销管理的现状

1、 营销组织架构

(1) 职位设置:销售部经理、区域销售主管

(2) 职责权限:区域销售主管直接向营销总经理汇报工作,销售部经理对区域销售主管的工作以协调为主。

2、 营销人员数量:

(1) 市场人员:1人

(2) 销售主管:20人左右,分为三种情况:1人管辖一省,数人管辖一省,1人管辖数省。

3、 营销管理制度:

(1) 激励制度:销售员竞聘制,由参加竞聘的销售人员对目标市场、销售额目标、费用目标等提出自己的做法和充分的理由,获得通过后则可以上岗。竞聘每年开展一次。

(2) 薪酬制度:基本底薪+提成制。

4、 营销运营模式

(1) 以批发市场为市场重点,主要是利用批发市场的快速分销能力,使产品迅速渗透到广大的农村市场。

(2) 依靠经销商的力量占据市场,把做市场的责任完全交给经销商,企业销售业绩的好坏取决于经销商能力的高低和推广意愿的强弱。

(3) 销售主管从总部直接管理经销商,没有分支机构,多数是靠电话进行沟通,销售主管在市场一线的时间很少。

(4) 以低价位和返利刺激销售增长,主要是利用和领导品牌之间的价格优势来覆盖低端的农村市场。

5、 市场竞争地位:

(1) 在同类产品中的市场份额处于4、5位的水平,属于中档品牌,在同档次品牌中处于前列。

(2) 在批发市场中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产品进入市场较早,依靠低价位建立了一定的市场基础。

(3) 目前处于领导品牌和低档品牌的双重夹击,前者具有品牌优势和网络优势,后者具有价格优势,使该企业陷入两难境地,尤其在销售淡季最为明显。

6、 营销专业水平

(1) 营销人员采用竞聘制,销售主管有不少是从生产部门上来的,缺乏实际的销售经验,开发、管理市场的效率不高。

(2) 老销售人员基本是依靠多年来积累的业务经验开展工作,但是缺乏系统的销售方法,同时也有一定的惰性。

三、 该企业营销管理的特点

1、 营销组织架构简单

(1) 营销总部职能处于缺陷状态:规范化的营销管理流程并没有建立起来,诸如策略规划、战术制订、计划管理、信息管理、物流管理、区域管理、广告管理等许多职能都欠缺或者是没有明确的责权划分。

(2) 区域分支机构处于虚拟状态:该企业名义上都设立由各区域的销售主管,但销售主管平常多数时间都呆在总部,对各自管辖的区域采取的是虚拟控制方式,对经销商的管理基本是靠电话沟通。

2、 对营销费用控制很严

(1) 销售主管底薪很少,全靠销售提成。

(2) 发货全部利用返程车,整个物流配送的时间基本在7-10天(自货款到帐之日起),运输费用较低。

(3) 销售主管可以灵活运用的销售费用较低。

(4) 不设立区域分支机构,以节约人员费用。

3、 依靠经验进行推广

(1) 难以看到该企业对市场的系统分析,也难以看到整体的营销策略规划。

(2) 企业的销售计划基本都是依靠经验制定出来的,所以经常发生产销衔接的不平衡,造成断货或积压,影响销售的增长。

4、 以低价为主要营销推广手段

(1) 两年来该企业主流产品的价格累计已下降了近50%,一方面是其自身的策略定位,另一方面则是领导品牌的降价压力。

(2) 缺乏成熟的营销模式,一是没有系统推广,二是对推广效果没有总结,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销售人员营销素质的低下。

四、 该企业目前销售面临的问题

1、 淡季销售处于两难境地

(1) 一难是领导品牌对该企业的打压。领导品牌在强大的品牌和网络基础上,向跟随品牌施加降价压力,一是清理市场中的杂牌产品,二是向低端农村市场渗透。

(2) 二难是低档品牌的价格拦截。低档品牌利用成本低形成的价格优势,专注于当地农村市场的推广,在地域细分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3) 该企业处于以上两类品牌的双重夹击之下,在品牌、网络、价格等三方面都没有优势,处于吃老本的状态,靠以前曾有的影响力以及经销商的力量进行销售,整体局面比较被动。

2、 销售缺乏增长后劲

(1) 该企业的目标市场是农村,因此其80%以上的销售额是来自于批发市场,但是批发市场的淡旺季差异日益加剧,并由此受到竞争品牌的双重夹击。

(2) 该企业销售的增长点主要在于对市场的深度开发,但是由于整体配套措施不足,使得企业的增长比较疲软。

3、 缺乏有效的销售模式

(1) 该企业的销售业绩好坏,基本上是取决于经销商能力的好坏,但企业在运用经销商的能力上又很缺乏,完全是由经销商自行发展,不是企业在引导经销商,而是经销商在拉动企业。

(2) 企业除了推出新产品、采取降价或返利政策以外,并没有其他的手段来推动市场的发展,没有建立起成熟的营销推广模式。

五、 造成销售问题的原因分析

1、 营销组织不健全

(1) 首先是缺乏总部的营销职能部门,使得企业不能对营销策略进行整体规划,也没有建立一套系统的推广模式。

(2) 其次是缺乏区域分支管理机构,对经销商的管理太粗放,市场管理重心太高,对市场的掌控能力很弱。

2、 没有明确的营销策略

(1) 不了解本产品的目标消费群特点,没有明晰的市场定位,对本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没有清醒的认识,因此对产品的发展方向不明确,只是被动地跟随竞争品牌的脚步。

(2) 正因为策略定位模糊,所以整个市场推广工作缺乏前瞻性,没有及时顺应市场的变化,在当时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时候没有借势建立健全的分销网络,以至于当前受到竞争品牌的夹击。

3、 缺乏系统的市场分析

(1) 对市场趋势、销售数据、市场结构以及市场推广效果缺乏系统分析,整个营销推广工作比较盲目,主要是跟随竞争品牌的动作进行随机调整,对市场的推广缺乏主动性。

(2) 在开展市场推广工作时,战术的实施缺乏针对性,也就是某一项销售政策出台时,由于对市场的把握不足,其实施的理由以及可能达到的效果往往不能准确地击中市场关键。

4、 分销结构比较单一

(1) 目前该企业的主要渠道是批发市场,而目前国内流通市场正面临转型,批发市场每年都在萎缩,而零售市场却在迅速增长,这些都反映在了该企业的销售业绩上,单一的批发市场分销体系成为该企业持续发展的障碍。

(2) 其目前要迅速调整这种分销体系结构,面临的困难也很大,涉及到多方面的调整,包括经销商的调整、销售组织的调整、产品的调整以及费用的调整,这些都将影响到企业的转型是否成功。

5、 区域管理不到位

(1) 缺乏重点市场管理,虽然在全国也有三个销售最好的区域市场,但这都是经销商自身发展的结果,企业并没有进行系统的管理,对市场成功的经验没有总结,因此也就缺乏一种成功的销售模式。

(2) 销售主管对各区域市场的管理太简单,对经销商的引导不够,对市场的跟进也不够,对市场的变化也不能做到及时反应,因此往往落到被动的局面。

6、 销售人员专业技能有限

(1) 该企业有不少销售主管不具有足够的营销知识,对很多市场上的问题不能做出合理的判断,也无法有效地引导经销商,相反还要受经销商的指导。

(2) 部分销售主管在销售技巧方面比较缺乏,与经销商沟通往往不得要领,而且销售工作没有条理,效率低下。

7、 销售后勤支持不足

(1) 没有完善的物流配送管理,也没有专门的人员来处理繁杂的储运事务,而是需要营销人员自身担负起货物配送的责任,因此其精力无法击中于销售业务的开展,往往要守在工厂“抢货”,这样就降低了其工作的效率。

(2) 促销物品很欠缺,没有制做宣传海报和横幅等促销物品,使经销商无法在市场进行宣传,造成该品牌在市场上的品牌影响力明显不足。

8、 销售手段单调

(1) 该企业的销售手段基本停留在降价和返利上,而且对每次返利促销的目的不是很明确,是扩大消费群体呢还是提升消费量,是营造声势呢还是阻击竞争品牌,是巩固客户关系呢还是刺激进货量,等等,都没有明确的策略,仅仅是依靠“这些方式都是经常用的,应该会有效的”的经验想法。

(2) 除了自身没有采取丰富的销售手段外,对于如何引导经销商去开展促销也没有做足,主要体现在对返利的运用不规范,往往经销商为了拿到返利而降低批发价,从而破坏了正常的价格体系,当返利取消时又反过来向厂家施加降价压力。这些问题都说明该企业缺乏成熟的推广模式,无法对经销商的行为进行指导和监控。

六、 该企业营销管理的误区

1、 没有解决好短期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协调关系

(1) 整体的营销行为倾向于在短期内获得最大的利益,也就是注重资金投入的短期回报率,对资金的长期使用方向没有明确的认识。

(2) 在销售形势好的时候顾不上进行系统地调整,销售形势差的时候又缺乏资金,形成恶性循环。

2、 对费用和投资没有正确的认知

(1) 过于考虑了费用因素,而忽视了市场竞争形势的变化。对于关系企业持续发展的项目如分销网络建设,应以投资的意识来衡量资金的支出,而不应一味考虑费用率的问题。

(2) 该企业对于资金支出的项目没有战略性的考虑,时时刻刻都在考虑不能超支,而竞争对手却集中资源于市场重点,对其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这样做的结果是一旦丧失了良好的市场机会,就不再是增加投资可以挽回的事情了。

3、 决策和管理过于依赖经验

(1) 没有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和管理机制,主要是凭经验行事,这样难免有较大的局限性,关键是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使决策和管理都能按照一定的规范来运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 决策和管理上的经验性过强,一是不能保证策略的准确性,二是限制了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影响了企业的活力。

七、 该企业营销管理问题的根源

1、 营销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1) 决策体制:过于依靠经验的体制使企业无法形成一套成熟的经营运作机制,加大了企业决策的成本,使某些成功的经验不能得到推广,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经验曲线,增加了企业决策的风险。

(2) 沟通体制:顺畅的沟通管道没有建立起来,使策略的准确性和执行到位程度大打折扣,从而也就降低了市场推广的有效性。

(3) 激励体制:没有从薪酬待遇和职业规划两方面为员工创造一个前景目标,从而隔裂了个人行为与公司行为,没有形成一种统一的行为规范和企业文化,也就加大了企业的内耗程度,降低了各项工作的效率。

(4) 组织体制:整个组织职能的内容过于简单,使基本的工作流程无法建立,员工的工作效率得不到监控,整体专业化程度很低;而且企业管理重心太高,脱离市场一线,市场反应速度较慢。

2、 营销专业化程度较低

(1) 部门专业化程度低:没有专业的营销职能部门对整体营销工作进行系统规划,使得营销行为随意性很强,降低了工作效率。

(2) 人员专业化程度低:营销人员普遍营销素质不高,因此对营销战术的执行经常不能到位,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基本的销售技巧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大大削减了营销政策的效果。

(3) 推广专业化程度低:营销推广中缺乏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基本是靠经验做事,没有形成系统的推广手段,对很多基本的推广要求把握不到位,降低了推广的效果。

八、 该企业营销管理的重点

1、 营销管理体制的改革

(1) 销售上出现的问题只是表象,营销管理体制的改革才是企业走出困境的根本,关键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

(2) 营销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决策体制、组织体制、激励体制,这些体制的建立将有助于企业整体营销工作专业化程度的提高。

  2、 销售平台营销系统的导入:

(1) 销售平台系统是一套由至汇营销咨询有限公司开发出的实效的营销管理系统,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系统的管理,使企业的销售工作能在一个良好的平台上运行,达到一种整合的效应。

(2) 销售平台系统涵盖了分销网络构建、深度分销运作、互动销售推广、销售组织建立、销售人员管理和销售后勤管理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全面构建了企业规范化的销售管理体系。

(3) 销售平台系统的构建,将依据企业的营销策略规划,在企业现有资源条件下,设计出最恰当的营销管理体系,它不是以上六个方面的简单组合,而是在同一策略目标下对不同系统的有效整合;同时在六个方面之间存在着业务内容的流程,是通过流程来提升整个销售工作的专业化水准。

3、 销售人员的规范化管理

(1) 无论营销体制如何改革,销售人员营销素质的提高都应该是一项核心工作,没有人员的具体执行,再好的策略也只是空中楼阁。

(2) 对销售人员采取规范化的管理是一个关键因素,在他们还不具备专业化的水准之时,要通过规范来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然后再逐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九、 该企业营销管理的重建策略

1、 以分销网络平台建设为核心

(1) 对其目前单一的分销结构进行调整,打破单纯依靠批发市场的局面,逐步加强对零售终端的掌控。

(2) 对其分散的分销体系进行整合,使经销商都能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策略调整,同时调整不符合要求的经销商,从而真正建立起牢固的分销网络。

2、 以深度分销管理系统为重点

(1) 对重建后的分销网络平台进行深度的系统管理,协助经销商网络提高整体的经营能力,建立良好的渠道联盟。

(2) 通过系统管理使分销网络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企业向市场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提高品牌的渗透能力。

3、 以互动销售推广为关键

(1) 改变原有简单的经验推广手段,开展多样化的促销活动,在整体的策略目标下充分调动分销网络的积极性。

(2) 以推广作为手段,全力协助经销商建立起稳固的下级分销网络体系,强化战略结盟意识,而不是单纯以短期刺激销量为目的。

(3) 分析、总结各地市场成功的推广经验,并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企业自身系统的推广手段,并在各市场之间进行共享和复制。

4、 以销售组织平台为根本

(1) 调整原有简单的销售组织,组建总部专业的职能部门以及各区域办事机构,一方面提高总部对策略的规划能力,另一方面则是降低企业的销售管理重心,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

(2) 以区域办事机构作为企业掌控市场的平台,同时给予营销人员一个充分发挥能力的环境,以此来达到整体营销水平的提升。

5、 以销售人员管理为基础

(1) 制订规范化的销售人员管理制度,提高销售人员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从而提高公司政策执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建立富有挑战性的激励制度,将销售人员的个人发展与公司的发展结合起来,给予他们物质上的回报空间和职业发展的成长空间。

6、 以销售后勤管理为后台支持

(1) 建立专业的销售计划管理、信息管理、物流管理和事务管理制度,为销售人员消除后顾之忧,并提供一个庞大的支持后台,使销售人员的精力能够集中于市场一线。

(2) 在销售后勤管理平台实施流程管理和互动管理,使其能充分配合市场一线的发展,同时降低沟通的内耗程度,提高企业整体的市场反应速度。

十、 该企业营销管理系统变革的实施及成效

1、 通过对该企业的运作状况、存在问题、产生根源、解决思路和调整重点等要素进行了充分了解和系统分析,上海至汇营销咨询有限公司的顾问向该企业提交了5套营销管理变革的咨询报告,涵盖分销体系重整、深度分销管理、销售业务管理、区域市场重建、营销策略规划等五大方面,从整体的角度来重新构建完善的营销管理体系;同时还指导该企业选择了两个试点市场,对全新的营销管理系统进行实践和样板塑造。

2、 管理变革的实施过程:

(1) 上海至汇营销咨询有限公司的顾问与该企业的营销总经理和销售经理共同组成了一个项目小组,对企业经营的内部运作和外部环境进行细致的了解,通过与大量经销商的访谈和对市场的深入考察,项目小组确立了将分销体系重整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的突破口,并以此为中心对组织和人员进行优化和整合。

(2) 在营销策略方面重新确立了市场定位,将市场重点放在了二类地级城市,一方面要强化现有的批发市场体系,另一方面则要迅速开发零售市场体系,尤其是发展迅猛的超市;在这一级市场,既可以获得现有利益,同时又可以较少的费用进入超市零售网络,从而逐渐提高对市场的掌控,真正建立起分销体系的核心竞争力。

(3) 在营销组织体系上作了两个方面的调整:一是针对其市场运作的薄弱环节,在总部增加了1名市场推广人员和1名销售后勤事务人员,分别负责宣传、促销和计划、配送等职责,提高了营销总部对销售一线的支持能力;二是针对销售人员过少的情况,在三个重点区域的销售主管下面增设了3名常驻销售业务代表,同时细分了市场管理区域,强化对市场的精耕细作。这两个调整的原则是人员费用增加不大、销售队伍精简,不会给该企业带来管理上的难度。

(4) 在分销管理方面,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项目小组将重点放在了批发商的系统管理上,要求经销商必须掌握占自己业务量60%以上的重点批发商,建立客户档案,掌握每个重点批发客户的月销量、各产品销量、畅销品种、产品流向以及市场变化等情况;同时,经销商还要向批发商提供送货、经营指导、促销推广和信息交流等服务,而销售人员也要系统地拜访批发商,从而与客户建立起真正的联盟关系,提高其经营产品的忠诚度。

(5) 在人员管理方面,首先对所有的销售主管进行了集中培训,明确了目前营销体系调整的重点,同时指出了他们过去工作方式的弊端,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规范工作内容和流程。然后建立、整合了2套管理体系:目标体系和绩效体系,提炼、优化了3个销售业务流程:客户开发流程、客户拜访流程、信息传递流程,从而使整个销售过程的效率得到了保证。

(6) 在销售推广方面,重点做了5点调整:一是规定了经销商对促销费用的使用要求,要求必须用于下级批发客户的网络建设;二是控制了对促销费用比例的分配,将大部分费用下放给了批发商;三是开展了灵活的促销形式,促销期间每个月的促销费用比例和形式都不一样,调动了经销商充分利用政策的积极性;四是要求销售人员及时对批发渠道和零售渠道做了疏通,避免货物的阻塞;五是规定了2个硬性标准:客户覆盖率和销售量,兼顾了网络长期建设和短期销售增长的要求。

3、 变革实施后的成效:

(1) 直接成效:在2个试点市场3个月的试点期间,平均销售额增长达175%,其中较低的增长了130%,较高的增长了220%,完全出乎该企业高层领导的意外。

(2) 间接成效:经过3个月的工作,在3个重点区域建立起了750个重点批发商客户联盟,批发市场覆盖率从以前的不足20%提高到了60%,零售市场覆盖率从5%提高到了近20%,销售人员有效开发客户及维护客户的流程运作顺利,销售推广的模式也趋向成熟,企业营销总部的市场和销售事务人员有效地承担了大量的后勤工作,销售人员不再需要瞻前顾后的折腾,销售工作的专业程度日渐提高。而经过这些环节的强化和整合,该企业的整体营销体系已逐步顺畅,营销运作水平大幅度提高。

后序

该企业通过我们的咨询和协助执行,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就获得了显著的改善,这说明企业通过营销管理来提升整体业绩的潜力非常巨大;但是,企业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我们只是通过对最急需解决问题的切入,以点带面地构建起营销管理体系的模型,使企业可以建立其自身改造的能力。

广大的中小企业要通过管理重组来赢得发展的道路还很漫长,最关键的就是要树立持续性盈利增长的观念,从整体营销管理的角度来看待企业发展过程中遭遇的瓶颈,要从根本上发现造成问题的根源,并以系统的管理进行重组,从而最终突破瓶颈,迈向更高的发展台阶。

合并三大部门 蒙牛架构重整

以往每年到了1月份这个时候,蒙牛各区域已经开始制定下一年的规划,但据一名大区经理反映,今年到现在“还什么都没做”。

从2012年11月开始,蒙牛公司下达通知调整组织架构,重新竞聘上岗。本报获悉,此番调整主要涉及到三个核心部门——常温、低温、冰淇淋合并成一个部门,这对销售体系的员工影响较大。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大区经理称,原先每个大区都分别设有大区经理,每个大区经理下边又都有副经理、省区经理,然后还有普通业务人员,现在合并成一个部门,意味着以前常温、低温、冰淇淋、PET(指乳酸饮料等)业务需要四个区域经理而现在只需要一个,少了四分之三的岗位。

合并后所涉及到的众员工有两种结局,一种是接受公司安排的新职位,一种是争取获得公司补偿离开。但对第二种,上述大区经理称目前蒙牛的HR部门并没有提供出相应方案,即按照正常运作方式按工龄数补偿工资。

蒙牛给本报的官方回复是,此次是常低温业务的合并,目标是加强业务资源整合和一线决策速度,是正常的业务调整,并不涉及裁员。不仅如此,蒙牛的人员需求量还很大,仅以销售岗位而言,未来蒙牛就存在1500人左右的缺口。就冰淇淋生产线而言,目前也仍有700人左右的缺口。

有蒙牛内部人士称,“之前一直在做竞聘上岗,肯定有一些人不满。目前只有39个人还没有找到适合的岗位,22个人已经有意向,还有十几个人会失去岗位。这对一个拥有3000人的销售团队来说,不算什么。”

原冰淇淋部门的一名员工表示,关键在于冰淇淋并入常温和低温后不被重视了,不仅仅是北京,是全国性的一个调整,虽然给一些员工安排了新的岗位,但原先在冰淇淋部职位比较高的,调整之后职位和待遇都没有以前好,只能选择走。

尚未获得蒙牛证实的一个消息称,除了销售体系裁撤合并外,牛奶产区也在做人员更替。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农业分析师宋亮称,他特意去向蒙牛证实“裁员”的消息,结果被告知这是个假消息。宋亮说,蒙牛从去年年底开始在内部尝试做很大的调整,这一段时间以来开了很多会。他本人的一个感受就是,蒙牛在2013年会有大动作,想打一场翻身硬仗。

调整之痛

2012年4月,孙伊萍任蒙牛乳业]总裁,这位前中粮地产[]和太古可口可乐高管的到来,使蒙牛发生了很多变化,除了狠抓产品质量外,也包括一些组织架构调整和人员变动。

在孙伊萍担任蒙牛总裁之前,蒙牛的架构就已经开始了大规模调整,将以产品品类为基础的各产品事业部调整为以产业链架构为基础的各大系统,以促进对全产业链的管控。孙担任总裁后,又为架构做了一些优化调整,包括对全国销售区域的细分和业务整合,也重点加强了对市场能力、品牌重塑、品牌梳理、渠道加强,战略发展等功能部门的力量等。

但正如几乎所有公司架构调整必须面对的问题一样,蒙牛的调整对原有利益格局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上述大区经理说,原来的常温、冰淇淋和低温三部各司其职,现在合并到一个部门必然导致不再需要那么多人,原来各个大区都有各自的常温、冰淇淋和低温奶的负责人,现在合并后,仅大区经理就从原来的30—40人缩减至20人。

常温营销系统一名员工对记者称,三个部门合并后,涉及到的中高层管理职位挺多的。

蒙牛给本报的回复表示:“架构调整后,99%仍用的是蒙牛现有的员工。对于暂时不符合某一岗位要求的人员,也会根据其能力和公司需要做岗位变动等妥善调整。”

但这一方案引起了许多员工的不满。

上述大区经理称,很多大区经理已经在蒙牛工作了十几年,拖家带口,并不愿意被调离,就选择了离开。比如原来负责南方的经理被调到北方,肯定是不愿意的,宁愿薪水低一点选择换一个公司。该大区经理已经决定放弃公司为他更换的新岗位,选择换一家公司。但是,他需要公司给他一个说法,因为他认为实际上是被公司踢走的。

蒙牛HR称是根据去年的业绩等等做出考评,也承诺该大区经理不给降级、职位不变,只是工作地点改变而已。但他想,这怎么可能呢,这个部门已经不存在了,谁知道一年之后呢?

同样正在忙着办理离职手续的还有一名原蒙牛大区经理。他表示,对自己服务了十来年的老东家,还带有不少感情,在过去10年,从未想过会有今天这样一幕,原本还以为会在这家公司干一辈子。

合并之后,一批员工初步在与蒙牛公司协商,希望能得到合理的“分手费”。他们其中的一位对记者表示,希望蒙牛能像跨国快消公司一样,如果要裁员,也要根据公式计算出应付的赔偿,而不是通过这种方法让员工自己走,这是“中国式裁员”。

本报获悉,原定1月18日大家商量好集体去公司讨说法,但目前这一计划被暂时搁置。大家顾虑到,蒙牛公司会把平时每月薪水的30%预留到年底才发,而这笔钱现在还没有发放。一名已经决定离开的员工对记者表示,“大家都辛辛苦苦了一年,不想该拿的工资还没拿到,就弄僵了。”

风险

这种合并伴随着一定风险。

受访的这位大区经理说,他在食品销售领域这么多年,从没有见到过将几个不同品类部门合并成一个部门获得成功的,伊利曾经尝试过,最后失败了。

“看起来是三个资源的整合,但很明显是把冰淇淋削弱了。”他说。

在蒙牛的业务中,常温是最强劲的,因此常温部门基本没有影响,上述大区经理说,“因为常温部门盘子大、销量大,以后的趋势就是以常温为主。”低温部门和冰淇淋部门则受到很大影响,他举例说,若以10个区域为例,那以后常温占据的大区经理可能就有8个,而冰淇淋只有1个,低温也只有1个。

蒙牛的这些客户经理很清楚,常温奶、冰淇淋和低温奶从来不是一家人,渠道和客户都不一样。调整后的结果是,从12月份的数据来看,冰淇淋的业绩变差了。这很容易理解,因为以后的考核是大部门整体考核,蒙牛牛奶可以做到300亿~400亿,冰淇淋是30亿~40亿,合并到一个部门,精力、研发等专项工作不可能如单独运作一样精力充沛。比如,牛奶加把劲就带出30个亿了,过去这30个亿是冰淇淋团队的.所有贡献,被合并后,冰淇淋就会越来越被压缩,下面的冰淇淋的人渐渐会减少。一个大区下面约设置有七八个省区,据了解目前只有一两个原来冰淇淋的经理还在位,懂冰淇淋销售的专业人士渐渐没有了。

上述大区经理以原先冰淇淋业绩较好的河北区域举例说,省区经理都变成原先卖牛奶的大区经理了。但是冰淇淋和牛奶很不一样,他说,“冬天大家不吃冰淇淋,但牛奶是天天要喝的,一些根据销售牛奶的经验带来的硬性要求很不适合冰淇淋销售。”

对此,河北区域的经销商感受颇深。一位接受采访的河北地区蒙牛冰淇淋经销商表示,“换了大区经理之后变化很大,现在的大区经理根本不懂冰淇淋业务,啥业务开展都特别费劲。”他说,“不需要了解,我就猜到现在的(大区经理)是从牛奶那儿调过来的。带来的都是卖牛奶的方式。”

不仅仅是河北,好几个省区的大区经理都调换成了原先销售牛奶的人员。上述大区经理说,“这种状态下员工心态不稳定,终究会造成质量问题。”

接受本报采访的蒙牛员工均坦承,总裁孙伊萍调整重组的本意不会如此,但决策到下边被执行的时候很难公平公正。目前的格局是,重要岗位几乎都用的是原先牛奶业务的人员,不重要的岗位才任用冰淇淋等别的业务人员。

管理变革

孙伊萍曾对媒体表示,在蒙牛的工作基于两个原则,第一,任何人不会因为改革失去位子;第二,在改革过程中,不会让各个利益方利益受损。但对蒙牛的组织架构调整和人员更换都在逐步进行。

根据孙伊萍的调整,整体上人员明确了岗位、分工进一步明确细化、奖惩也分明了。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农业分析师宋亮称,这势必会触动一些原有利益格局划分。不过,据宋亮了解的情况是基本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冲突,还算平稳。

在管理架构上的一个变化就是,孙伊萍帮蒙牛引进了很多外部的优秀人才。比如她引入了一个原来可口可乐的营销副总。据了解,孙早在当初进入蒙牛时就说过,要让蒙牛学习可口可乐、雀巢这些国际优秀公司的经验。

然而这正是令上文大区经理产生怨言的地方。他说,本来岗位就骤减,还从外边招聘人员进来,对原先的员工影响很大。

据了解,合并部门的同时,蒙牛同时也增加了区域,从原先的10个区域增加到现在20个。

蒙牛公司在回复本报的提问中称,“目前蒙牛副总裁级高管全部在职,同时蒙牛也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在职能部门引进了一些外部专业人才,以加强在营销、质量和公共事务的先进管理经验,这些外部人才来源广泛,包括可乐、麦当劳、宝洁公司和百胜,像我们主管品牌的副总裁Jes-per就曾任职于宝洁与爱氏晨曦。目前来自可乐的有三人。”

宋亮还表示,蒙牛原来的区域经理权力都很大,基本就是一个独立的老总,在自己的地盘内做什么、怎么做,都是自己说了算。现在新的架构调整以后,蒙牛的每个区域经理都会和一个集团中高层领导形成一对一的对接,要直接汇报和负责。财务上对大区经理的监管也加严了,奖惩都很明晰。

但蒙牛并不认为这是在对大区经理收权,恰恰相反,“与公司‘产地销、销地产’战略布局相匹配,目前我们架构调整正在做的就是对大区进行放权”。蒙牛方面表示,在整个权责体系中,未来蒙牛一定是集成到大区管理,大区成为一个真正发力的地方,以提升其一线反应速度。”

酒庄最初具有种植、酿酒和藏酒功能,后来有了旅游宣传功能。我们认为,酒庄还应具有营销与互动功能,是葡萄酒营销的第一战场,利于加强与消费者的现场互动,通过酒庄形象在消费者心智中树立某个品类中的第一。在葡萄酒品牌扎堆和营销模式泛滥的今天,如何利用酒庄优势进行销量与品牌的双重提升,是中国广大葡萄酒酒庄企业的重要课题。笔者提出实现酒庄顺畅营销的四大步骤,将酒庄功能不断放大,不仅酿酒,更是营销的战场。

首先,动态式细分市场 圈定行动性人群

细分自我品牌对应的葡萄酒市场,快速圈定特定目标群。只有细分市场,锁定潜在行动派,才能提前实现营销计划。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如今,生活多姿多彩,消费需求日趋多样化、差异化,由大众消费时代进入分众时代。葡萄酒酒庄要依据资源、渠道等自身优势在深入科学地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细分市场,快速锁定目标消费者群,使品牌的个性和产品利益点能更吻合更照顾到所针对的那部分消费者的特殊需求,自然能获取这一群体的信赖和品牌忠诚。

无论是历史悠久的法国,新兴的美国加州、澳大利亚,还是中国的长城、张裕,他们能取得今天的成功就是做到了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细分市场,快速锁定目标消费者群。张裕卡斯特酒庄通过葡萄酒主题公园的定位,将酒庄目标群锁定在爱好旅游的成功人士,让他们在悠闲娱乐中不知不觉中了解张裕葡萄酒文化,成为忠实的顾客。

并非所有的葡萄酒消费者都适合酒庄营销,仅有某些特定消费群才是我们酒庄最终的忠实消费者,我们要依据酒庄的个性优势快速找到真正意义上属于我们品牌的行动派,集中精力,服务好每一位消费者,让他们感受到与同行业其他品牌比较至高无上的服务,在真正意义上满足了他们的消费需求,只有这样,酒庄才能提前实现营销计划,这部分特定消费群体才能成为酒庄永久的行动派。

其次,制造焦点话题 形成庄园客源流

烦杂的信息不断地冲击着消费者的头脑,无论是指导还是误导,都无处不在。在快速锁定目标群后,酒庄可以通过制造焦点话题来吸引大批感兴趣的消费者来关注。爱扎堆、爱跟风是消费者的特点,如果葡萄酒酒庄能依据自身特点制造出消费者感兴趣的话题,必然吸引来超级酒庄客流量。

为了制造焦点话题,很多名庄建立了俱乐部,比如中粮酒业打造的世界名庄(中国)俱乐部,一个国内外知名酒庄在中国市场可供分享和发展的世界葡萄酒交易平台应运而生。这个位于世界七大葡萄酒海岸之一的山东烟台蓬莱南王山谷酒庄集葡萄苗木研发、葡萄种植、顶级葡萄酒酿造、葡萄酒主题休闲旅游、葡萄酒文化推广、会所休闲及专卖店经营于一体,通过各种大型的主题活动拉动消费者参园,不失位这方面的典范。

俱乐部模式不仅打造了葡萄酒庄园的超级客流,还成为了一种招商加盟的好模式,与西方的经纪人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妙。君顶酒庄是世界名庄(中国)俱乐部的活动场所,吸引全球著名酒庄的优质葡萄酒,展开全面营销推广。所有俱乐部会员的产品将带着俱乐部的标志进入市场,成为中国消费者选择进口葡萄酒产品的第一依据。君顶酒庄创新的会员+加盟营销模式与各级加盟商一起建设以会员俱乐部+专卖店为营销平台的市场营销网络,直接面对消费者主销世界名庄(中国)俱乐部会员酒庄的产品。此举动吸引世界上颇有知名度的酒庄加盟,如阿根廷怀来斯帕多内酒庄、澳大利亚派拉蒙酒庄、智利瑞琴嘉酒庄等;另外也不断诱惑着国内外的高端人士。再次,趣味无限的庄园互动 变被动为主动购买

酒庄通过制造焦点话题,已经吸引大量的消费者的到来。酒庄依据自身的特点,制造趣味公关活动,让工作人员和消费者充分的互动,让消费者感受到无限的乐趣。例如,酒庄聘请专业的摄影师,无偿给消费者拍照,消费者可以在美丽葡萄长廊扑影,可以在神秘的酒窖扑影,还可以在葡萄酒的展厅和陈年老酒合影。只要是消费者喜欢的,酒庄允许的范围内,消费者都可以尽情地和摄影师、大自然互动,让消费者感受到在酒庄摄影的乐趣。玩累了,口渴了,喝上一口清爽的葡萄酒自然是消费者的选择。

张裕开发酒庄游。张裕将其富有海外风情的卡斯特酒庄开放为一个葡萄酒主题公园,打造出一条集休闲娱乐和体验于一体的葡萄酒文化产业链。每逢葡萄丰收的季节,酒庄会推出酿酒过程接力赛,游客可以体验采摘、榨汁、滚橡木桶和桶中抽酒等酿酒环节,在娱乐中掌握一些基本的酿酒知识。另外,酒庄还为游客提供了DIY制酒服务,游客可以自己制作个性化酒标,给家人或亲友一份意外惊喜。在张裕卡斯特酒庄,游客可以感受欧洲风情的葡萄酒酿造过程。另外,烧烤休闲中心也是游客互动交流的极佳场所,游客顺着蜿蜒的亭栏,伴着潺潺的流水,可以在此赏月聚餐,沟通无限。如此深刻的体验,对于品牌形象锋化非常可观。最后,置入酒庄文化 形成终身消费

消费者在酒庄游乐、品鉴之后,如果酒庄能将酒庄文化恰如其氛的置入消费者心智,将是最大的成功,带来的利益将是终身消费。例如,一个企业的总裁,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了酒庄,在休闲娱乐、品鉴美酒之后,酒庄针对总裁独特的身份和在活动中良好的表现给予 本月最佳互动者荣誉称号,虽然这一称号没有很高的身份象征,但是诺大的酒庄本月仅此一人,在休闲娱乐、品鉴美酒之后还能受此美誉,岂不美哉!酒庄再配送葡萄酒作为纪念品,如此举动,能不为之而感动?不成为酒庄的忠实消费者都难啦!

大家熟知的张裕卡斯特酒庄,力图通过文化旅游营销,打造出一条集休闲娱乐和体验于一体的葡萄酒文化产业链。其中最具特色的旅游点当属张裕葡萄酒主题公园。经过扩建,融观光、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购票入内,可以参观张裕的葡萄酒发酵中心、调配中心和现代化罐装生产线,以及夏朗德式白兰地蒸馏车间,游客可亲身见证一瓶葡萄酒诞生的全过程,并有专业的品酒师传授葡萄酒礼仪与品酒知识,游客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不仅可以享受美景美酒,还可以在专业品酒师那里学到葡萄酒文化。以葡萄酒文化作为消费向导,形成终身消费,想必是每个葡萄酒酒庄迫不及待想要实现的营销模式吧?作者简介:陈克清先生:锐立方品牌机构总经理,品牌营销专家,商业模式创新代表人物,中国购物学研究中心研究、底线营销营销体系首创者及实践者。擅长将品牌、营销和购物进行跨越重整,实现品牌突围、营销模式和现场成交的三大驱动。著有《底线营销》和《卖法》两部著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1591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2
下一篇 2023-04-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