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销对公客户

如何营销对公客户,第1张

营销对公客户可根据客户资金量的大小及客户发展前景,将客户划分为一般客户、中端客户和高端客户,对不同层级的客户采用不同的营销策略,并根据客户情况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应把握如下三大关键环节:一、锁定营销目标,确立主攻方向。首先,基层行必须加大营业网点所处区域的市场调研力度,系统收集客户及资金信息,对地方经济和同业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明确业务发展自身优劣势,根据当地实际锁定发展方向和营销目标,制订切实可行营销方案,争取竞争主动权,着力打造领先同业的竞争优势。其次,基层行要锁定业务发展主攻方向,可确定抓存量、拓新增的双轨式发展策略,加大存量账户维护力度和存量客户的内部挖潜,拓宽与客户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加强对重要政企的走访,收集、发掘和掌握源头信息,掌握当地政企新建项目、专项拨款、招商引资、企业生产经营等情况,确保营销工作永有源头活水;此外,在营销对公客户时要坚持抓大不放小,既要拾得芝麻和西瓜,又要让其开花和结果。

客户为中心的综合服务能力、灵活高效的产品创新能力、完整协同的智慧渠道转型能力、集约化的业务运营能力、全面的风险防控能力、精细化的资源配置能力。

一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服务能力。整合全行客户信息,形成“统一客户视图”,实现“360度客户画像”,支持个性化服务和精准化营销。对私数字化营销方面,建立企业级营销模型管理体系。对公数字化营销方面,制定专属营销模型和方案。按照客群特征制定多种营销策略,制定产品组合套餐,依据套餐不同实现差异化定价和综合化服务,提供金融综合解决方案。

二是灵活高效的产品创新能力。打造产品装配工厂,在企业级范围建立可复用的“积木块”,支持根据客户需求快速灵活组装产品,敏捷快速响应市场。目前建设银行95%的可售产品是通过“配置型产品创新”进行装配的。

三是完整协同的智慧渠道转型能力。以“移动优先”为原则,丰富渠道类型,电子渠道和智慧柜员机替代柜面业务量屡创新高。延伸第三方客户渠道,以及劳动者港湾、智慧缴费等社会化服务渠道,探索融合服务新模式。渠道智能化方面,在手机、电话、自助设备等各类渠道上综合运用语音、图像等多种人工智能技术,提高自动化处理效率和准确度,提升客户满意度。

四是集约化的业务运营能力。打造集约化运营平台,实施前后台业务作业分离。凭证处理方面,采用图像识别技术和自动验印等技术,实现业务集约、高效,节约了大量工时,并为网点转型创造了条件。现金业务方面,采用物流行业的现代配送中心模型,形成一体化运营配送机制,实现金库的智能化管理。创新云生产模式,标准化工作众包,降低人力成本。

五是全面的风险防控能力。建立企业级风险模型实验室,利用大数据集市和人工智能算法构建风险模型,提升风险识别能力。把风险内控机制嵌入业务流程的前中后台的各个环节,协同管理、及时进行风险监测、预警和处置,实现风险在渠道、产品、客户多层次防控,具备全方位、智能化的风险联防联控能力。

六是精细化的资源配置能力。搭建以“交易核算分离”为特征的会计核算体系,实现利率、汇率、费率等价格参数灵活配置,支持产品的组装生产和快速创新,提供客户维度的差异化定价和在线实时测算。从机构维度、客户维度、产品维度为管理层提供经营情况报告,有效支持财会业务决策。

今日发生的一个事件,引起我的恐慌,让我不禁拿起之前的疑惑想重新审视一下目前的这份工作。

今日进入一片工业园,进到里面,误打误撞走进了一家与网络平台报警有关的‘公司’推销,不知道他们是警察还是什么样的人物,说是机密机构,一进去推销就被拍照叫保安。

为了让她把照片删掉,双方开始争执起来,气势上谁也不让,各自来气,最后对方出口我一打电话便可以让你们在局里待一晚上,真打了电话给警局,这时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误入了一个没有允许不能进去的地方。最后被教育了一番,留了身份z信息留个底。

由此,我也开始重视与审视起来,在还是法盲的情况下多少有些疑虑害怕与担忧。

公司的运营模式:

公司是一个发展型的销售公司,去年开始从大健康行业转型到支付行业。招进来的伙伴刚开始的阶段与公司有合同关系,进入下一个阶段也就是达到一定业绩升到公司主管职位后,与公司的关系便是所谓的合作关系,没有任何法律上的关系,薪资也是通过转账方式。

到了主管这个阶段后,便是开始学习带人一起做好业绩,如果能够持续做好,公司会给你加徒弟(师徒制模式运营),也就是所谓的开始建队。其模式跟很多社交电商模式一样,自己就是一个店铺,通过长时间积累客户、经验、能力,提高销售额,而后你底下的人也开始按着这个模式走,团队就慢慢建立了起来。

以下便是公司的一点介绍与担忧。

公司的营销方式:

开vip 过程中介绍的激活0.38% 费率这个通道,这点其实是没有的,只是添加的一个话术而已;进工厂进公司的方式也有些不妥当;与公司的关系,虽说是合作关系,但没有签合同,法律上也没有任何的关系;也不明白所谓的‘创业’又是什么样的。

进工厂的方式:一般都会跟门卫说找某某某,然后登记进去,或是直接走进去人家厂里、生产车间、办公室等场所,在没有被拦出去的情况下,逛遍整个厂;说是找某位,实际上是以这样的方式进去后走遍能走、有人的地方进行推销。

挺不礼貌的,也挺无礼(理)的,遇到一些没什么概念的人倒是没多大关系,遇到另一类型的人就会直接叫保安,被叫出去等情况,一些工厂是不允许外来任人员进入,一旦有出现没有预约情况下进厂,保安会有一定的麻烦,罚款或是直接走人(听保安说的)。

关于最后一点,与公司的合同签约。合同签约也仅在适应期之间有生效的合同(2-3个月),合同期过后,便是所谓的合作关系,业务员赚取的利润与公司对半分。只是不知在某些关键性或是一些可能会涉及到法律这块,公司好像并不用为我们负任何责任。

我的思考与担忧:

从道德层面看:某些方式确实不妥当,特别是给别人带来麻烦,干扰到别人。

从营销角度看,确实是营销方式的一种,一种套路,换方式的营销手法,应该还并不完全属于欺骗行为。

目前是个法盲,对这样的运营模式 作业方式等,并不清楚这种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也在担心未来的某个时候真的发生不想遇见的事情时,公司又会为你承担什么责任,毕竟在法律上没有任何的关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1784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2
下一篇 2023-04-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