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冷知识,带你理解为什么劳力士的手表卖得这么好

三个冷知识,带你理解为什么劳力士的手表卖得这么好,第1张

好卖的表千千万,劳力士还是劳力士。虽然有人喜欢有人讨厌,但从市场层面上看,劳力士无疑是奢侈手表的天花板。

但也正因为劳力士受众特别广,围绕它总会有些争议和追捧, 比如营销策略,比如“脑残粉”,比如技术风格,又或者格调 。这些争议和追捧一多,很多关于劳力士有意思的冷知识反倒被遗忘了。其实劳力士光鲜形象和重重争议背后,有很多逸闻趣事,值得单拿出来说说。

都知道劳力士是瑞士表。而且每块劳力士的六点钟位置都刻着一行字,“swiss made”(瑞士制造)。但除了硬核表友,很少有人知道劳力士是怎么到的瑞士。

是的,劳力士本来不在瑞士。不仅不在,它本来也不想去瑞士

劳力士最主要的创始人汉斯·维尔斯多夫,生于德国巴伐利亚的库尔姆巴赫。维尔斯多夫或许算不上是个卓越的表匠,但却是个慧眼独具的表商。在二十世纪初,他看准了靠殖民发了财的 英国 ,那里的市场有很多攥着大把的英镑打算增添一点生活情调;同时他也看准了手表普及的技术转折点, 手表开始走出女士的首饰盒,挑战怀表在主流应用中的传统地位 。在这样的背景下,维尔斯多夫在英国创办了劳力士——甚至劳力士的名字,据他自己说都是某天在英国乘车出行时想出来的。

刚从代理转向生产的劳力士,主要的生产方式是 从瑞士艾格勒(Aegler)进口机芯,在英国组装 并投放市场。这个买卖本来做得风生水起,维尔斯多夫也没有搬家的意思——他自己就是个“英粉”,回德国或者去瑞士本来都不在考虑范围内的。然而 天有不测风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而维尔斯多夫,他是个德国人

作为“敌侨”,维尔斯多夫不仅交战过程中被盯得很紧,战争结束后也不得安宁。一战结束后,英国官方不仅继续丑化德国人,而且给在英国的德国侨民和公司制定了极为苛刻的税收条款。如果继续待在英国,受气不说,生意也真是没法做了。

于是, 在1919年,维尔斯多夫把公司搬到了瑞士日内瓦 ,这才有了后来为我们所知的“瑞士劳力士”。

现在一说劳力士,那可能是机械表领域资产零件比例最高的厂商之一。且不论机芯之类, 就连表上用的黄金,都是他们自己炼的

然而最初的劳力士只是单纯的进口和组装, 把瑞士艾格勒的机芯进口到英国,再和丹尼森(Dennison)等厂商制作的表壳等部件攒到一起 。但随着时间推移,出于对口碑和供应链掌控的追求,劳力士逐渐把大部分零件的制造都整合到了自己门下。有的是通过自己建立生产线,有的则是通过收购。

而在 收购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2004年,劳力士并购了多年来为他们制造机芯的艾格勒 。说起来艾格勒其实是家资格比劳力士老得多的厂商,艾格勒的创始人Jean Aegler于1891年英年早逝时,劳力士联合创始人维尔斯多夫还是个10岁的小屁孩。但有时候,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这一点,那些曾经常年压着劳力士但最后被反杀的老厂是最明白的。

现在劳力士表上还有第三方制作的零件吗?按常理推断 应该是有的 。其实像d簧和表针之类的细小部件,即使是顶尖制表厂商也不会专门自己去做,所以虽然现在的劳力士表针可能仍然是第三方制作的,但这并不妨碍劳力士成为零件自产率最高的机械表厂商之一。

在石英危机之前,劳力士可不是后来四平八稳的形象。 当年的劳力士,技术上什么都要抢个先,说是个极客品牌都不为过 。甚至在石英危机伊始,劳力士还自己做过石英表。

很多时候,劳力士对新技术的大胆尝试并不是“首创”,而是“首用” ——有些技术革新在劳力士应用前就已经出现了,但劳力士通过首先将它们量产化、实用化,还是拔得头筹。

比如“手表”这个概念本身, 直到十九世纪末,腕表都是女士拿来玩的,到实用场合还是得怀表出场 。此时的手表机芯用的往往都是“筒式擒纵器”(Cylinder escapement),其精度和耐用性远不如沿用至今的杠杆擒纵。为什么当时手表不用杠杆式?因为当时的杠杆式擒纵体积太大了。

但到了二十世纪初,其实已经有厂家能做出体积足够小的杠杆式擒纵机芯了,艾格勒就是其中一家。劳力士抓住了这个机会,成了现代意义上的手表行业中,最早的入局者之一。

再比如劳力士引以为傲的潜水表。 劳力士的“蚝式”既不是第一款潜水表 ,当时已经有很多种让表能承受水下环境的方案;它 也不是第一款量产的潜水表 ,1927年跟随女运动员梅赛德斯·格利泽横渡英吉利海峡的耗式还处于原型和定制生产阶段,第一款工业化生产的百米级潜水表是欧米茄1930年的Marine.

但劳力士巧就巧在,蚝式的螺紧表壳+螺紧表冠的方案极为简洁,在易用性和可靠性上取得了极佳的平衡。当年一炮打响后,直到今日,劳力士的潜水表(水鬼、海使等)依然是他们的拳头产品。

另一个很“巧”的例子是自动上链机芯。“自动蚝式”出现之前,人们对自动上链机芯的 探索 已经经历了几十年,产生过很多种方案。其中, 1923年的哈伍德机芯已经具备了后世自动上链机芯的大部分特征,就差两点 :360°转动的摆陀和对手动上链的兼容(哈伍德机芯不能靠拧表冠上弦,只能摇……)

而劳力士所做的,恰恰就是改进了这两个关键的不便之处,自此360°摆陀和兼容手动上链成了自动上链机械表的标配。

当然,至于劳力士怎么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捏着先进技术做保守产品的公司,那就是另一段故事了。

劳力士能顶住老牌大厂的打压、挺过石英危机、站上奢侈表市场的巅峰,背后自有很多过人之处。但 他们真正的过人之处,不在于刻板印象中瑞士人或德国人偏执般的精益求精

或者说劳力士能有现在的成就, 最重要的是眼光准 。如果只有对品质或技术的偏执追求,那它要么撑不过七十年代石英危机,要么成为只面向极小众市场的顶级品牌;而如果只知变通,找不准方向,就会成为跌下神坛的浪琴或欧米茄。

说到底,劳力士这么牛,不是靠粉丝们“一劳永逸”的信仰,也不是靠某一款产品或某一时的策略,而是靠着瑞士群山中那幢楼里,那些无比灵光的脑袋瓜们。

缺货的应该是指热门款式吧,比如可乐陶瓷圈新GMT腕表,再比如陶瓷圈黑白面的钢迪。

你要是买比较普通的蚝式恒动,或者Date Just,应该是不缺的,或者买金表Day Date,也是很容易买到的。

之所以热门款式缺货,很容易理解啊,供求关系决定的,人人都想要,需求自然增大了,超过了供给量,自然就缺货了。

当然,这里面也有阴谋论认为品牌故意控制产量,以保持品牌热度,甚至通过热门款式达到其他冷门款的搭售,以赚取更多的钱。

这个猜测也无可厚非,毕竟当代 社会 利益为先,而且这些热门款中已经出现了黄牛,利用各种资源原价拿货高价卖出赚取差价;还有一些劳力士的经销商为了多赚钱,自行搭售冷门腕表,或者要求有在店内有过消费记录才能购买热门劳力士,等等,屡见不鲜。

阴谋论者由此推断劳力士品牌本身肯定也有这样的做法,推理链条没什么毛病,不过那是真不了解劳力士才会做出这种结论。

劳力士的品牌价值是腕表界最高的,它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硬通货,无论欧洲、美国、拉美还是亚洲,劳力士都是硬货,这个是公认的。

所以劳力士一年可以卖出去近100万块手表,销售额预计在50亿瑞郎上下,是瑞士手表当之无愧的NO1.

也正因为劳力士在全世界范围内受欢迎,所以100万的年产量并不算多,在平均分配到每一款腕表上,每一个款式也就没有多少块了。

我们知道,劳力士有DD、DJ、水鬼、迪通拿、GMT、蚝式恒动、游艇、游艇II、探险家、SKYDWELLER等等多个子系列产品线。

DD这种全金产品线,却以盘面的多变,几乎是劳力士产品中品类最多的一款,再算上不同表径、不同链带、不同圈口,款式加起来能有上百款。

其他运动产品线下又细分为全金、间金、钢不同壳型,表盘又以时标、盘面材质、镶钻与否等细分更多个系列,表圈也有牙圈、光圈。

所以,以SKU的概念来说,劳力士一年差不多得有200个sku同时在线。

假设新品、以及热门产品分配比例会高些,单一个红蓝陶瓷圈的GMT腕表,一年产量有2万块,不算少了。

然而仅仅一个中国市场而言,想要买的人就不止2万了吧?更何况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分配呢?

所以你觉得劳力士有必要控制产量搭售吗?

当然,劳力士也不会停掉冷门线,开足马力全部生产一红蓝圈款GMT或者陶瓷迪通拿。

一家成熟的、在钟表界建立起大哥地位的品牌,自然是全盘控制,平衡产品线、市场的布局,谋求基业长青。

【导读】 劳力士全年的产量是多少?80-100W只啊!这样的产量属于瑞士腕表销量的前茅,去年统计时劳力士销量第一,这样一个大产量会缺货吗?那么为什么你去劳力士柜台永远看不到热门款,实际上经销商是不会在前台摆出热门款的。热门运动劳是留给优质客户的,我们今天分析一下原因。

1)为什么不把热门款摆柜台

劳力士走的营销手段是制造一表难求的景象,用热门款限量款来拉动劳力士的整体销量,紧俏的运动款需要用搭售的方式来获得,细细分析,这样对劳力士的整体销量非常有帮助,例如一款潜航者水鬼系列需要搭配2-4款的贵金属日志,或者是搭配6块帝舵。既然消费者认可这种方式,代理商又怎么会把热门款摆上柜面呢?他们会把腕表放在后台,来筛选需求急迫的客人来营销。

2)劳力士搭售现象

存在即是合理,劳力士的搭售现象已经非常的普遍,客人也间接承认了这种方式,毕竟豪表是留给愿意付出更大代价的金主,品牌商卖了热门款给肯搭售的消费者,经销商通过多搭售拿到绝大多数溢价,增加了店面销量。在整个环节中经销商制定了最有利自己的销售规则,劳力士品牌商提升了本品牌的销量,二者皆大欢喜。自然延续这种方式,只有消费者成为案板肉,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小贴士总结: 劳力士的产量低吗?各种数据表明他的产量极大,劳力士总是缺货指的是热门运动款,在柜台看到的都是贵金属钻石款,一表难求的现象是劳力士对钢表的控制造成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经销商的囤货搭售造成的。至于是否接受这种搭售就看个人对腕表的需求有多大了,您会接受搭售的方式吗?请留言分享。

主要是产量问题。劳力士是瑞表里唯一一家所有环节自己包办的企业。劳力士自己有冶炼厂和铸造厂,连玫瑰金都是自己配方自己炼的,更别提陶瓷圈口了。而且劳力士产品检测严格在业内不做第二家想,每一块表都要进行20厘米跌落检验,每一块潜水表都要进行真刀真q的水箱测试,而不是其他品牌的潜水表那样用气箱里的气密测试来代替水箱测试。所有装配和检测一律人工完成。

所以劳力士品牌价值虽然比不上“三大顶级品牌”,但质量是公认的第一。举一个例子,劳力士是瑞表里唯一一家质保5年的,请问还有谁敢?

这以上一切导致了劳力士产量有限,和欧米茄、万国这种疯狂生产的企业完全不同。

至于说劳力士搞饥饿营销的。第一,劳力士没有自己的营销部门,也就是自己没有直营店直营专柜,所有产品由全世界的300多家销售商代销。所以即使加价买表,钱也让分销商赚去了,分销商都是出厂价从劳力士提货,劳力士从加价中能得到直接的利益吗?

第二,退一步说,饥饿营销可不是谁都玩得了的。让欧米茄万国们玩玩试试?看看到时候饥饿的是谁?

以劳力士工厂的生产能力,绝对能生产出满足市场供应的数量。但确实市场需求增大以后劳力士并没有加大生产量,所以就形成了这种现象。但个人表示加价购买劳力士是一个不太理性的表现。我不否认劳力士在品质和稳定性上的出色表现,但以这样的表现卖到定价已经不低了。加个几万块可以上个等级,真没有必要迷信劳力士。有人说什么保修5年,正负2秒只有劳力士能做到。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市场行为。都是在欧米茄保修4年,5秒误差的说法提出以后紧随其后提出的。之前几乎所有的品牌都是2年保修,10秒误差的天文台标准。

东京的银座劳力士任何款都有,熊猫,彩虹,绿鬼还免税,拉斯维加斯也是劳的任何款都全,只是要加税,劳并不是什么名表,只是普通大众都可以买的起有点名气并且性价比不错的表而已,而真正的好表都不谈性价比的,所以不要太拿他当回事……

明显故意的,恰好越是加价搭售国人越要追捧,这样捧杀下去,劳力士就只剩下靠所谓的口碑不劳而获了…反观其他品牌,在创新的道路上离劳无限接近

一者是产能,二者是营销手段。

故意控制的,经销商进货也被要求搭配Tudor和不怎么好卖的切利尼,奸诈的商人

饥饿营销!

Diw新作劳力士超限量GMT-MASTER II Diw团队重新制作了碳纤维表,透视底盖可清楚展示正反快速调日历的劳力士专属cal.3186机芯。

这两年商家自己炒货,黄牛火上浇油。现在价格跟四年前比起来,水鬼贵出两万不止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3451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4
下一篇 2023-04-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