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反目,高管相继出走,观致离凉凉还有多远?

经销商反目,高管相继出走,观致离凉凉还有多远?,第1张

2016年5月,有媒体报道了时任北汽集团党委常委、北汽集团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李峰离职一事,李峰气愤地辟谣:“我这把年纪了还能去哪儿?希望能在北汽干到退休。”

一年半之后,李峰却出现在宝能的总部,接棒刘良出任宝能汽车常务副总裁兼观致CEO一职。

同样又过了一年半时间,宝能也没能留住李峰。日前,李峰被曝已离职,目前去向不明。

一切似乎都在意料之中。

被宝能接盘的观致汽车,不能未能迎来转机,反而被爆出玩“左手倒右手”的戏码,新车进展也几乎停滞。今年2月,宝能引进日本车企高管团队接管观致汽车,此后中方高管相继出走,先是陈思英转投领克,如今是李峰出走。

即使背靠宝能这个金主爸爸,混乱的管理体系和销售体系依然让观致陷入绝境。经销商反目,销量断崖式下跌,工厂停工,高管出走,这个血统高贵、曾是自主品牌向上楷模的高端品牌如今恐怕彻底凉凉。

自带光环却难逃巨亏厄运

作为奇瑞2007年推出的子品牌,观致汽车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观致都是当时中国自主品牌向上最接近成功的案例。

从2013年首款量产车观致3上市直到领克上市,这段时间内,观致都是自主品牌最高水准的代表。无论是造车理念还是产品性能,观致都受到了业内人士和消费者的普遍认可。

在设计、内饰、动力、 *** 控、安全、环保、空间以及质量等多个维度,时至今日,能跟观致正面较量的自主品牌仍然不多。即使拿来与德系、日系同级最新换代车型相比,观致也不会落后多少。

这一点,可以从观致拿下许多国际大奖的辉煌经历得到佐证。如,观致3轿车是第一个在E-NCAP(欧洲新车碰撞测试)中获得五星安全评价的自主车型,也是C-NCAP(中国新车碰撞测试)中首个“5星+”的获得者;观致3五门版则获得过“红点设计大奖”。

观致模式也成为许多自主品牌学习的对象——通过网罗富有经验的国际汽车设计、研发人才组成团队,全面与国际领先的供应商展开合作,研究中国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有针对性地研发产品。

尽管自带光环,但观致汽车却无法逃脱销量低迷、巨额亏损的命运。

2016年,观致还有24188辆的销量,2017年骤降至15381辆。截至2017年年底,即宝能收购观致51%股份前夕,观致已为奇瑞带来累计超过100亿的巨额亏损。

观致之所以叫好不叫座,高昂的价格是最大的原因。如观致3的官方指导价是9.89-15.39万,这个价格与同级主流合资车朗逸、轩逸、卡罗拉、宝来旗鼓相当,消费者显然更倾向于购买品牌知名度更高、技术更成熟、市场保有量更大的合资车。

此外,营销不给力也是一大原因。观致在三四线城市没有销售网点,即使在广州这样的一线大城市也只有寥寥数家经销商,在这种情况下,自然难以打开市场。明明占有市场先机却坐失良机,观致的境遇令人扼腕。

背靠“金主爸爸”仍难翻身

在金融、保险和地产领域发了大财的宝能集团,带着满满的野心往汽车行业转型,观致成为它的第一个棋子。

2017年年底,宝能以66.3亿元收购了观致汽车51%的股份,并抛出一个百亿计划——连续5年累计向观致投资500亿元。

有了金主爸爸的观致,很快迎来了一番新气象。

首先是管理团队的搭建。观致挖来了李峰、邬学斌(离开北汽后曾在百度呆了一年多)、蔡建军、陈思英等一批原北汽高管,尤其是在营销、管理和技术等领域均有出众能力的李峰的到来,被业界解读为观致汽车全新发展的拐点。

彼时的李峰,凭借自己丰富的从业经验和傲人的过往成绩,对重振观致信心满满,先将观致2018年的零售目标定为8万台,年中又提升至10万台。在宝能的赋能下,观致的销量如同打了鸡血,一路高歌猛进。

尽管如此,年底的成绩单却给李峰打脸了。数据显示,观致2018年全年销量虽然同比大幅增长三倍多,但6.3万台的销量与10万台相去甚远,与最初的8万台目标也有一段距离。

更打脸的是,这个成绩是通过“左手倒右手”自产自销实现的。

据公开报道,宝能与观致签署了一份协议,宝能及其关联公司计划2018年从观致采购9.5万辆汽车,2019年-2020年每年采购10万辆汽车。也就是说,观致在消费群体中的知名度、影响力、口碑并无多少提升。李峰的加盟,并未给观致带来多少帮助。

宝能掌门人姚振华大失所望。为此,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引进日本车企高管团队接管观致汽车,由矢岛和男接替李峰出任观致CEO,给李峰安排的新工作是“聚焦宝能汽车业务战略,促进集团与观致共融和共享,提升观致汽车的综合竞争力”。

时至今日,晚来一步的地产界同僚恒大已经率先推出国能93车型,早早豪掷千亿画下大饼的宝能集团却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对李峰来说,在宝能以及观致的这段经历,可谓其光辉职业生涯中最失败的一笔。

三大危机压身 前途未卜

进入2019年的观致,无论是新品投放还是销量成绩均陷入困顿。

今年5月,观致汽车被曝江苏常熟工厂停产裁员,但遭其否认。7月1日起,全国多地开始实施国六排放标准,观致却迟迟未见国六车型上市。陈思英、李峰等核心管理层的出走,更是个巨大的打击。

整体素质很高的观致,为何有金主爸爸撑腰,依然是扶不起的阿斗?这是因为观致面临三大危机。

一是渠道危机。去年12月,观致全国40家经销商曾联名发函声讨厂家,数落厂家的六宗罪:低价直销、不给返利、设置各种限制不给承诺的返利及推广费用等等,致使经销商面临大规模亏损。观致厂家虽然采取紧急救火措施,对经销商作出相应承诺,但依然酿成了巨大的恶果。

数据显示,观致汽车今年1-5月的零售量虽然比去年增长47.4%至17952台,但批发量却只有4312辆,同比下降81.8%。这两个反差巨大的数字,是观致厂家与渠道经销商反目成仇的结果。另一方面,观致所推行的新零售模式(入驻商超,化整为零)水土不服,无法为实际销量带来贡献。

二是新品投放滞后。根据观致此前公布的产品计划,2018-2022年五年内,观致将推出共26款新车型,其中包括8款新能源车型,其中2018年将推出5款新车型(包括3款轿车、1款SUV和1款新能源车)。但实际上,2018年观致3电动车并未上市销售,连在售车型也未进行更新。

曾有观致经销商向媒体吐槽,国六排放标准7月1日开始实施,观致5国六排放车型要9月20日才上市,在这段时间内,江浙沪皖等区域无车可卖。

三是管理体系和销售体系混乱,人事动荡。观致2018年销量未达预期,宝能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血洗高管团队,让日系团队接管观致。八年时间里,观致已更换了6任CEO,频繁的人事变动给观致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陈思英走了,李峰也走了。风雨飘摇中的观致,前途未卜。

观致车,到底怎么样?

不仅如此,观致还是有名的纨绔子弟,2016年亏损超过18亿,前三年累计亏损超过60亿,若不是奇瑞去年底紧急输血5个亿,恐怕观致上上下下的员工都要发不起工资了。

数据显示,2014年,观致品牌累计销量6967辆2015年,累计销量14247辆2016年,累计销量24188辆。这是什么概念?在当下中国汽车如此大红火的情况下,观致最近3年的销量总和甚还不如一些热着车型一个月的销量!简直丢人丢到了姥姥家了。

话说:有果必有因。怎么也卖不好,观致车的缺点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们得往深的扒。

观致汽车于2007年12月成立,是奇瑞和以色列量子集团共同出资组建。从股权结构上来讲,有外资进入,就是合资品牌但从产品角度来看,观致主要在国内售卖,又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品牌”。为此,我们可以说观致是源自于中国的合资品牌,既要以国际标准要求自己,又要与传统中国自主品牌做区隔,这就是其傲娇血统定位的由来。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破定位,却将观致推上了不归路。

按理说,观致也已经创立了10年,前6年做前期准备,后4年进行生产和市场,期间花费了数十亿乃至上百亿的真金白银,却始终没能摸清楚中国消费者的喜好,销量始终不达标,这就好比考试总是不及格,任谁也是说不过去的。

观致从一出生,就走的中高端路线,定价较高,让国内消费者难以接受,直到最近几年,观致才有所醒悟,在2016年做了调整,但观致已经失去了“打好第一q”的机会。进入2017年,据说观致汽车将启动纯电动车的量产,在政策红利下野心勃勃想要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殊不知,当今吉利汽车等早已可以和全球竞争对手一决雌雄,观致,你可长点心吧。

对于一家汽车企业来讲,10年的时间并不算长,纵观海内外,成立10年依然碌碌无为的汽车企业并不在少数,但他们却是在那个“书信很远,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时代,而在分秒必争的21世纪,花10年的时间来成长实在显得有点矫情了。况且,时至今日,观致也始终未完全低下自己那高贵的头颅,从其上市的几款车当中,观致仿佛在刻意告诉消费者,不管其他合资品牌如何放低姿态来迎合中国消费者,但是我是不会自贬身价的,因为我是观致。

事实正是如此,这一个最不像合资品牌的品牌,旗下每款车型起步价都要比80%的同级合资品牌贵,似乎在观致眼中,什么大众、丰田、雪佛兰、福特、别克、雪铁龙……统统都是浮云。

说句实话,观致车的整体品质表现还是值得称道的,包括其设计、驾驶风格、动力总成、做工用料以及配置、安全等都是比较让人放心的。但是价格真有高了,与老牌合资品牌相比,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况且作为一个新晋品牌,这是那来的自信呢?

其次,定位尴尬或者说定位不准,人浮于世,最重要的就是给自己定好位,车浮于市,最重要的同样是给自己定个好位。竞争,不是你高高在上就牛,就能让消费者买账。在中国这个大市场里,只有适应市场,获得大量口碑,然后让众人捧你到高高在上的位置,你就成功了。然而观致始终没搞懂这一点,说白了,因为自视过高,定位不准,所以观致车型的性价比普遍不高。

还有,观致品牌文化沉淀不足,销售网络单一,维护保养不便,保值率低。这一点就把人无死了。莫说不认识观致品牌,就是认识想买,很多地方也没地儿买,即使费尽周折买了,售后保养也成问题,这些现实的问题对于车主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小结:

以前,每每提起观致,总是有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感觉,毕竟是大奇瑞的混血儿子,因此,总是希望他能早日渡过难关,成长为中国汽车的骄傲。然而现在看来是自己故作多情了。观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合资品牌,而且是一个高傲、倔强、听不进意见的合资品牌,对于中国消费者给予的宽容观致始终不领情。既然如此,消费者也就不用再为其忧心了。一个车企,能把车造好,还要把车卖好,那才叫本事。另外,国人不是真的人傻钱多,中国市场也并不缺合资品牌,观致要做的还是要码正心态,睁开双眼,看看一市场变化,听一听消费者的心声,否则,后果自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3505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4
下一篇 2023-04-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