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落后的古代,古人是如何推销自己的产品的?

在技术落后的古代,古人是如何推销自己的产品的?,第1张

在技术落后的古代,他们是怎么去推销商品的呢?他们推销商品就跟现在商家找明星代言差不多,举个例子,古代有个人叫伯乐,别人都很尊敬他,当时集市上有一个马贩子,连续很多天都没有去他那里买马,于是他就去找伯乐,让伯乐明天去集市看了他的马,并且做出非常欣赏的样子给别人看,这样可以给伯乐一部分的钱。

第二天伯乐如约而至的到看马的地方,伯乐的到来让很多人都吃惊,并且都围在他的身边,于是伯乐按照之前和马贩子说的那样,直径走到马贩子那里,同时所有人走了过去,伯乐到了以后每看一头马都满意的点点头,最后他装作一点都不舍得离开,走后之后哪些人纷纷都去买马,这就是古代推销自己产品的一个例子。

第二个方法就是做一个文字的广告,举一个例子就是王羲之帮助老人卖扇子的故事,王羲之路过一座桥,看到一个老人在卖扇子,扇子虽然好,但是没有人去买,王羲之非常心疼这个老人,于是王羲之就在这个扇子写几个字,然后老人去卖,然后老人不相信,于是试探性喊了一声,然后有很多人来买扇子。

其实在古代最盛行的广告就是文字了,很多电视剧里都会写酒馆门口或者写那个酒楼,面馆写大招牌,大家都用文字来做广告,而且大家可以看一看清明上河图上面明确可以看到一片繁华的集市,家家户户门面都可以立着门匾,在清代的时候很多商人已经开始玩新花样了,比如在门口面前挂着红灯笼,不可以照明还可以渲染气氛呢。

话说古代的广告形式,你可以看三幅画。宋代的《清明上河图》,明代的《南都繁会景物图卷》,清代的《姑苏繁华图》,都很直观地展示了当时的商业繁荣状况。不过,有些史料、笔记的文字描述显得更加有趣。

比如清代《照世杯》里的一篇小说,叫《掘新坑悭鬼成财主》,是讲穆太公在村子里修建高档厕所发家致富的创业故事的,里面就有典型的广告手段。

话说穆太公进城看到公共场所,脑筋一转,打算回村做厕所生意,“倒强似做别样生意”。

回家就把门前三间屋掘成三个大坑,每个坑还用小墙隔断,“粉得像雪洞一般,比乡间人卧室还不同些”,并从城里亲戚家“讨了无数诗画斗方贴在这粪屋壁上”。

重点来了,看穆太公怎么样做广告。

第一招,挂牌匾。给厕所起了个文绉绉的堂号,叫“齿爵堂”,专门请镇上的教书先生书写了牌匾。

第二招,送赠品。乡间人便后揩屁股,“用惯了稻草瓦片”,穆太公便配上现成的“草纸”。

第三招,发传单。求教书先生写了百十张“报条”四方贴起,广告词文雅有古风,切中要点:“穆家喷香新坑,奉求远近君子下顾,本宅愿贴草纸。”

这三板斧是不是很熟悉啊?是的,现在的饭店都用这招数。

穆家厕所生意火爆,连那女流也来上厕所,于是加盖了一间女厕所。“那些大男小妇,就如点卯一般,鱼贯而入,不住穿梭走动”。穆太公发放草纸忙不迭,连饭也顾不上吃。

除了入厕费的收入,穆太公还出售粪便。“一时种田的庄户,都在他家来趸买,每担是价银一钱,更有挑柴、运米、担油来兑换的”。看,连吃的喝的都是粪便换来的了。

当然,穆太公生意好,除了广告效应外,最主要的还是产品和服务过硬,“壁上花花绿绿,最惹人看,登一次新坑,就如看一次景致”,很有文化气息,提供高品位附加值,极具差异化。

所以,虽说好酒也怕巷子深,但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产品才是核心竞争力。

下面进入正题,说说古代的广告形式。

大家应该能够想象得到,最初的广告肯定是陈列和叫卖,就如同《诗经》里说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那样。《易经·系辞》有“神农氏作,列廛于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物,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大约是最早的集市的记载。

到了春秋时期,出现了关于坐商的记载,招牌和幌子这种广告形式就有了,并且是主要的广告形式。店铺到了秦汉时期已经很成熟了,史书、笔记多称店铺为为“市楼”,并且大多在门口设有迎宾人员。

招牌是用来表示店铺名号的,称为“店标”。后来的发展,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横的竖的,圆的方的,木的石的纸的,都有。悬挂或张贴在门楣、柱子、墙壁或柜台上。比如穆太公的“齿爵堂”,估计是高档木料撰刻,然后高悬于厕所入口的。

幌子呢,不要店标混淆了,幌子是店标之外的辅助宣传形式,用来提示产品、服务和特点的。

大家最熟悉的是酒旗,比如《水浒传》里的“三碗不过岗”,带点激将法式的广告词的意味。杜牧诗《江南村绝句》有“水村山郭酒旗风”的句子,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更多的没这么艺术,只是直截了当地说明服务范围,比如茶店直接写个茶字,药店直接写个药字,粮店直接写个米字。这些幌子还往往要配上灯笼,以便晚上照亮,大概就是霓虹灯的意思了。

还有实物幌,比如酒店门口摆个酒坛子。我在福州见过一家专供胖人穿的加大款衣服的门店,门口就挂这一件超大超大的上衣,很少惹眼。

隋唐时期,商业进一步发达,除了上述形式继续延用外,更增加了实物演示、免费品尝等,就是今天时髦的说法叫体验式销售。

隋唐官方对官方对商业很重视,有专门的整顿市场的机构,对市面环境、商品陈列都提出标准。唐代不止是长安,在广州、泉州、扬州等地都设立官方贸易区,设立入场标准,以墙圈围,四方设门,定时开闭,基本就是现在的“国际商品展览馆”的意思了。

宋代的市坊制度更加自由,时间、地点都完全放开,集贸市场、大商场、彩楼都由商家自己布置装饰,市场异常活跃。尤其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出现了印刷广告。

在产品上、包装上做广告,就更不稀奇了。故宫博物馆有件宋代瓷枕,上面歪歪扭扭刻着“古相瓷非俗,张家枕不凡”的广告词。

宋代镜湖是铜镜制造基地,以老石家为著。他家的铜镜都铸有“湖州石家”、“湖州石小二哥”之类的字样。还有一些铭文是“真正石家”、“祖业真石家”、“湖州真正石家无比”,可见打击假冒的百般努力和无奈。

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传统广告形式,到了宋代就已经发展完备了。

清末民国时期,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报纸、电台,这只不过是广告发布渠道的变化,带来了广告形式的跟进。

就像互联网出来后,互联网的图片、视频广告才有可能出现。虽然形式变化了,但本质还是一样的。并且传统的广告形式,甚至古已有之的公关、营销手段,至今还在沿用。

南北朝时期有个叫刘白堕的,把自己酿的酒当众摆在太阳地儿暴晒半个月,“酒味不动,饮之为美”。这种行为艺术,其实就是现在我们说的炒作。

刘白堕还善于搞事件营销。话说当时有位南青州的刺史叫毛鸿宾,押运刘家的酒水途中遇见强盗,强盗喝了酒,“经月不醒”而被轻松抓获。后来江湖传说“不畏张弓拔刀,唯畏白堕春醪”,估计就有刘白堕运作的黑幕。

至于现在各色的赠品广告,大概有了印刷术就开始被精明的商人使用上了。清代写《官场现形记》的李宝嘉还有本书叫《南亭四话》,就记载说:“江海各埠,凡遇年节,各行号均送人月份牌。”这不就是现在常见的台历广告吗?

现在车展有车模,商城搞活动也有美女出演,这种拿美女做噱头吸引顾客的手法,从卓文君当垆卖酒就开始了。唐代韦庄有首《菩萨蛮》,描写南方市场情况:“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这是去喝酒呢,还是去看美女呢?

有一块宋代的铜板,上面刻着“济南刘家功夫针铺”,这是商号名。中间是白兔捣药图,两侧各有四字,合起来是“认门前白兔儿为记”。还有广告正文:“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

这块铜板的字样都是反刻的,说明是用来大量印刷的,就像盖章那样方便。好吧,你家楼道里“专业疏通下水道”、“办证”这类牛皮癣的源头,终于找到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4902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6
下一篇 2023-04-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