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我们正迈向一个混合及多云的世界。尽管许多组织将满足于使用数量有限的公有云,并将其大部分工作负载保留在自己喜欢的平台上,但也有许多组织的云策略开始变得多样化,并意识到其需要更多的集成和可移植性。
在最近的《混合云自动化的未来》(Future of Hybrid Cloud Automation)报告中,独立云 科技 分析机构Futuriom 探索 了多云和混合云的策略,以及它们在现实中的落地情况,并发现混合平台确实正在投入生产。多云化让组织能够在不同的工具中进行权衡,而混合云则能使组织通过多个供应商将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混合到一个虚拟化的云中。
多云和混合云架构的主要好处包括加速数字化、增加应用工作负载的灵活性和对IT基础设施的控制,以及更好地控制云成本。在过去的几年中,许多组织已经成功地转向了混合云和多云架构,其中包括可口可乐、塔吉特、沃尔玛、富达、梅赛德斯奔驰和宝马集团。
随着这些趋势的出现,我们已经看到了用于混合云和多云环境的新的云工具的爆炸式增长,与此同时,现有的云平台也正在转型,以适应新的混合云现实。大型共有云供应商都在扩充自己的工具库——包括管理、计算、网络和安全方面的产品——以支持混合云或多云 *** 作。此外,主要的云平台供应商,如VMware和IBM,已经花了数年时间来构建跨平台的混合云工具。
这些努力的主要目标包括集成关键功能,如云管理、Kubernetes集群管理和多云网络。在它们之间,还有各种各样的云集成专家通过API和连接器来简化连接混合云的过程。除了大公司之外,也有几十家创业公司瞄准了混合云业务。
Futuriom花了数个月的时间来研究这些进展。首先,来看看公有云巨头们的混合云运动,比如AWS、谷歌云、IBM云、Azure和甲骨文云。
这些主要的云供应商正不断增加专有管理和平台工具(如联网),以使他们的云“更具黏性”。有许多终端用户都对公有云供应商提供的不可避免的“锁定”策略持怀疑态度,所以其也会寻找独立使用云服务的方法。
亚马逊确实强调了“单一云”战略,以构建最广泛、最强大的云平台,包括开发自己的Graviton芯片,而且它还通过Outposts和自己的5G私人无线服务来进一步向边缘计算推进。亚马逊“单一云”战略的部分目标推广客户包括DISH、高盛、联合航空,其还有一个有趣的工具,叫做CloudFormation,它允许用YAML或JSON对资源进行建模,并使其自动化,然后将它们部署到AWS基于云的基础设施中,这与更多面向多云的工具(如Hashicorp Terraform或Morpheus Data)相比是有竞争力的。
微软和谷歌在推动“单一云”战略方面没有那么强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自己的“锁定”手段。例如,微软一直专注于发展网络工具,旨在让终端用户沉迷在它的云网络中。它还凭借自己的开源网络平台Software for Open Networking in the Cloud(SONiC),以及Azure虚拟广域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对公有云供应商来说,混合云和多云既是威胁也是机遇。对于市场的领导者来说,尤其是排名第一的亚马逊,这更像是一种威胁,而对于追赶者——像谷歌、IBM和Oracle这样的玩家——这是一个机会。排名第二的微软则可以从两个方向受益。
谷歌也在增加其内部云管理工具,包括Anthos、Looker、BigQuery Omni和Apigee API管理平台。当然,谷歌引用了它为Kubernetes提供的托管服务,Google Kubernetes Engine(GKE),以作为终极的混合云和多云工具。它的BigQuery Omni可以分析存储在多个云中的数据,并且可以在Azure和AWS上使用。Anthos则是谷歌混合云战略的关键,它使组织能够在多个基础设施环境中运行Kubernetes。
客户可以使用GKE来管理其Kubernetes基础设施,无论工作负载在哪里运行。理论上,这提供了基于Kubernetes的应用程序在各种云服务之间的可移植性。根据这种方法,目前谷歌似乎比亚马逊更能适应多云计算。
同样不容忽视的还有公有云领域的第四和第五名,毕竟甲骨文和IBM(不一定是按这个顺序)也在推动混合云和多云工具的应用。甲骨文云基础设施(OCI)以专门部署、数据库服务、监控能力和战略伙伴关系的形式提供了一套全面的多云解决方案,它还与Azure Interconnect合作,为企业提供了一条通往多云环境的简单路径。
另外,甲骨文还提供了专用区域服务,从而能在特定的地理区域提供OCI。甲骨文还与VMware合作提供了一个可跨云移植的环境,客户可以使用Oracle VMware Solution将基于本地VMware的工作负载移动或扩展到跨所有区域的OCI,包括本地专用区域,而无需重新构建应用程序或对 *** 作进行重组。最近,巴西运营商TIM Brasil表示自己在通过OCI来构建混合云战略。
至于IBM,其拥有庞大的云产品组合,因此有时很难驾驭它们,而且前IBM云基础设施部门Kyndryl的分拆让情况变得更加复杂。值得一提的是,Kyndryl还与谷歌和微软等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IBM的Red Hat部门是其混合云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为包括IBM Cloud、Azure和AWS在内的多个云上的计算服务提供Kubernetes管理(OpenShift)平台。
IBM的战略看起来要么是多云友好型的,要么是精神分裂型的,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它,该公司经历的重大拆分并没有让其变得更容易理解。有人可能会提出两种说法:IBM的战略要么更令人困惑,因为它与许多其他云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要么它在混合云和多云领域处于最佳位置,像Red Hat OpenShift便是实现多云环境的领导者,而微软在Azure服务中提供了一个完全托管的OpenShift。
在Futuriom看来,拥有世界级的管理和网络工具的微软似乎在混合云领域处于最佳位置。SONiC和Azure Virtual WAN为客户提供了一个强大的网络平台,而其通过收购Metaswitch和Affirmed来进入通信和软件平台领域也很有趣。这不仅给了它强大的路由和通信服务工具,而且这些工具也能被企业和服务供应商所使用。另外,ExpressRoute能在主要数据中心的云之间提供私有连接,Azure Arc则使Azure在不同的混合云环境中提供一致的安全性和 *** 作性。
微软的另一个关键优势在于,它在企业软件领域的天然地位,能让它在客户参与方面拥有巨大的优势。亚马逊的传统是向初创公司和开发者销售产品,而谷歌在建立强大的企业销售文化方面仍然面临挑战。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亚马逊的“单一云”战略是一个巨大的风险——它押注市场不会很快地转向混合云或多云。
当然,这一切是否会保持不变也值得怀疑,毕竟云市场竞争激烈,公有云平台正不断升级。
在评估主要云供应商的多云和混合云产品时,客户应该考虑的一个大问题是:对方是真的试图帮助自己构建一个混合云平台,还是只是想锁定自己?对于客户来说,在推进公有云工具和多云工具的平衡时,关键的考虑因素要包括可移植性和它们在云中运行的成本。
本文作者是Futuriom的创始人和首席分析师,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
智能 汽车 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智能 汽车 已经成为时下 科技 圈最热的关键词,重构甚至颠覆传统 汽车 成为了新的时代命题,数据与算力的蓬勃发展正在驱动 汽车 智能化革命的到来。
但在近期, 汽车 圈内的不少新闻, 也再次让人们审视智能 汽车 的安全与质量:
日前在重庆车展上,现场出现了“展台维权”事件。有一位用户手举“零跑 汽车 当天黑屏,维修半个月,换两大部件,承诺退车又反悔”的字样纸张维权,很快被黑色围布遮挡了起来。对此,零跑 汽车 工作人员称:该用户车辆所述问题已解决。零跑非常注重用户体验及交付质量,对于这个事情我们正积极与用户沟通解释,会给消费者一个满意的答复;
除此之外,理想 汽车 在发布新车的直播中,创始人李想的言论也将理想 汽车 推到了风口浪尖。种种迹象表明,当前智能 汽车 圈中的玩家,无论是硬实力或者软实力,仍然有条较长的路要走。
智能 汽车 产业对于“云”的呼唤
在阿里与百度纷纷下场造车后,业内也有种“互联网的尽头是造车”的说法,而这次腾讯也按捺不住,但却另辟蹊径。
6月24日,腾讯在智慧出行2022新品发布会上公布了行业首个智能 汽车 专有云平台。
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表示:“ 不造车是腾讯坚持的定位 ,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改善用户出行体验,是腾讯不变的方向。腾讯将发挥C2B能力,和云计算、AI、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为 汽车 行业提供低门槛的定制化平台与工具链,让云成为智能 汽车 的新生产力。”
腾讯副总裁、腾讯智慧交通和出行总裁钟翔平表示,随着智能驾驶时代来临,手机端、车端、云端的一体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 汽车 企业将在云端构建网联化、智能化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钟翔平强调,腾讯通过“云”来为 汽车 企业提供数字支撑,这是腾讯最合适的角色,最互补的合作方式。
与智能产业其他产品相似, 汽车 行业的核心已经从单车智能向云端智能方向发展——一是自动驾驶与智慧网联的深入发展,带来庞大的数据,腾讯智慧出行认为,现阶段,具备辅助驾驶功能的车,每天传回的有效数据在6T左右,更高效及更低成本的数据存储,云是绝佳的选择;二是智能 汽车 升级,需采集海量的环境数据、行驶数据,在云端进行模型、算法的开发,云是加速产品研发迭代的关键因素;三是 汽车 企业可以借助云,打通研发、生产、销售、运营、车后服务等环节的数据通路,优化业务流程。
简而言之,打造车云一体化将是车企在智能时代赢得市场竞争新的王牌。
腾讯车云一体化战略
腾讯在此次发布会上公开了“车云一体化”的战略布局。在车端,腾讯推出智能座舱TAI、智驾地图、高精地图、智能场景引擎、车载小场景等产品及能力,助力车端智能进化。在手机端,充分发挥微信+企业微信的连接能力,并推出微信“腾讯出行服务”小程序等产品,实现手机与 汽车 场景的无缝连接。在云端,腾讯推出覆盖 汽车 从研发、制造、营销、运营、车后服务全链路的行业云解决方案。腾讯通过车端、手机端、云端打通的车云一体化模式帮助 汽车 产业进行有效的数字连接,建立数据驱动闭环,提升各环节生产效率。
下面重点谈谈腾讯智能 汽车 云,其是腾讯基于对智能 汽车 行业的深刻理解,兼顾行业现阶段对安全可信、技术先进、研发效率、总拥有成本的综合用云需求,推出的一站式云解决方案:
在行业专属性方面,腾讯宣布在上海开设智能 汽车 云专区,这是行业首个专为自动驾驶与智能 汽车 领域而建设的专有云平台,为此腾讯重点投入资源和专家团队进行持续建设。基于专有云,腾讯智能 汽车 云能够提供全栈物理隔离,保障相关数据的安全可信、自主可控。同时,云上组件将针对行业特有的需求和痛点进行定向优化,真正做到专云专用;
在一站式集成方面,腾讯智能 汽车 云以可信的行业云平台为基础底座,有机集成了自动驾驶研发与运营工具链、智能座舱研发、智能驾驶地图、运营服务等全方位能力,通过“一朵云、一站式”的方式满足智能 汽车 研发到运营全链路的广泛需求,助力客户降低架构复杂度,获得一站式最优方案;
在技术领先性方面,面向自动驾驶,腾讯智能 汽车 云提供了GooseFS存储加速服务,支持在10亿+文件规模下,10W QPS的访问效率,并保障低时延。相比传统存储的接入和访问模式,腾讯智能 汽车 云的加速性能提高了10倍。针对数据计算与模型训练场景,腾讯智能 汽车 云提供一站式算法开发、训练框架——TI-One,可大量节约算法训练的成本。在数据接入环节,最高可节省80%工作量;在数据处理环节,降低70%的标注成本;在模型训练环节,算法开发TCO(总体拥有成本)至少降低50%;
在安全可信方面,腾讯智能 汽车 云结合了腾讯地图、位置服务多年的经验积累,满足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要求,具备等保三级认证,可引导智能 汽车 更标准化、更安全和更有序地发展。
腾讯智能 汽车 云基于公有云和专有云的优势,推出混合云解决方案,可以帮助节约云的建设与运维成本,缩短项目周期,推动项目快速落地、快速部署,加速智能 汽车 发展。
腾讯智慧出行副总裁刘澍泉表示:“ 腾讯将持续迭代‘一朵云、一站式’的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 。面向自动驾驶,提供车云一体的数据管理与服务,加速自动驾驶功能研发迭代。面向智能座舱,在带来丰富的互联网内容和生态服务同时,提供最懂用户、可定制的车载小程序和场景引擎。在智能驾驶地图方面,提供最鲜活、最精准的新一代地图和更新服务。”
总结
互联网企业要想在物联网领域复刻奇迹,面临着物理世界陌生的挑战,如物理环境和终端多元化、非标准产品难以实现复制、部署维护成本不可控等等,既干累活也不赚钱。
(本文部分观点摘自新华网、甲子光年等媒体相关报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