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市场营销大佬解答

求市场营销大佬解答,第1张

以下是5题的判断答案

错,应为最乐观判断,而非最小销售额

错,还有表情,行为等,只划分语言和非语言不妥当

如有其他需要说明,请留言

案例分析是以提高营销效益为目的,依据一定的理论原则,采用科学 方法 ,有组织、有计划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市场信息资料,提出解决问题建议的一种科学方法。那么下面是我整理的 市场营销 案例分析3例,就随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市场营销案例分析一

黄太吉:从“煎饼果子”到“外卖”,3年3变为哪般?

时间定格在2012年7月。

定位白领一族的黄太吉,在北京建外SOHO西区12号楼一层较为偏僻的位置开了第一家“煎饼果子”店。

挑选较差位置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房租便宜,二是线上引流。希图借力互联网工具解构餐饮居高不下场景成本的黄太吉,就这样踏上了创业的征程。

互联网餐饮风口,加上出身互联网行业的黄太吉创始人赫畅出手不凡,短短数月,就令黄太吉的“煎饼果子”火爆大江南北,让扎根餐饮行业多年的众多传统餐饮品牌在愕然之下,多的是自叹弗如。

黄太吉的成功虽然短暂,但其在营销模式和互联网上的创新,都对传统餐饮业带来巨大冲击,特别是“国八条”出台后,传统餐饮业举步维艰的这几年。而随后声名远播的雕爷牛腩、西少爷们再一次震动了传统餐饮业。

传统餐饮人从不屑一顾,到按捺不住关注、学习、应用互联网,甚而四处寻找“灵丹妙药”,主动寻找互联网的入口,餐饮业的竞争迅速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并逐渐走向立体化竞争。

餐饮业的主动求变,火了大众点评、美团等团购平台,也催热了百度外卖、饿了么、口碑、美团外卖,在百舸争流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逐渐沉寂的黄太吉再次出击,竖起“外卖”大旗,携资本青睐以求一博。

煎饼果子

从“街边摊”到“大雅之堂”

2012年,中国互联网行业正在被新浪改写,一个叫“微博”的自媒体平台颠覆了中国,所有人趋之若鹜。

这种点对面的开放模式,极具互动性的营销价值,将微博推向高峰。

黄太吉能在微博时代迅猛崛起,第一要素在于赫畅的从业经历,使其对互联网行业发展趋势有着精准把握,以及对 广告 设计的精通,对营销的熟稔,给予了他借助新媒体平台,以创意的手法与消费者互动的机会。

新奇的餐厅设计,持续不断的话题制造,当然少不了众多的炒作:外星人、美女豪车、特斯拉……一步步将消费者带入舆论的旋涡中心不能自拔。

不管是打着好玩的旗号,亦或与跨界的结合,还是对 热点 的抓取,赫畅成功引爆了各种话题,各种新奇的手法,让粉丝们自动在微博上转发,赫畅更是身先士卒与每一个留言的粉丝互动……让煎饼果子从“街边摊”走进“环境优美的餐厅”成为现实,黄太吉的品牌知名度在中国声名鹊起。

从“产品矩阵”到“品牌矩阵”

黄太吉演绎了一个神话般的 故事 :从“煎饼果子”起步,到多元化品牌矩阵的布局,黄太吉只用了短短的两年时间。

这当然是一个神一样的传奇!我们抛开那些玩得极为花哨并被炒烂了的营销手法,去重新审视它的品牌战略。

“煎饼果子”是黄太吉的战略大单品,承接的是产品功能和品牌功能,以此吸引资本的输入,以创新的互联网营销得以快速品牌化。

从自身发展需求,以及市场多元化的角度出发,黄太吉开始围绕煎饼果子打造产品矩阵:五花肉卷、风味卷饼、豆腐脑、豆浆、油条、自家秘制肉、凉面、卤汁、莲藕猪骨汤、南瓜羹、盖世苏泊汤、麻辣个烫等,酸甜苦辣可谓样样俱全,以此应对单一产品的功能和利润局限性。

然而20平方米左右的小店难以承载如此立体的产品布局,消费者的体验较差,相比麦当劳员工每人每小时5单的业务量,黄太吉员工只能做到每人每小时0.7单。

巨大的差距,想必让赫畅吃惊得闭不上嘴。

关键是,黄太吉快速扩张的野心并不在此。

赫畅开始抛掉对标的麦当劳,喊出百丽来挡q,为的就是品类多样化下的多品牌运作,而这较能获得资本的青睐。

于是,黄太吉以类百丽模式为借口,迅速多元化,想以品牌围剿的形式,将商圈人流一网打尽。

2014年6月,赫畅的众多子品牌布满了商圈的各个角落:“从来”饺子馆、川渝风味的“大黄疯”小火锅、主打炖菜的“牛炖先生”以及“叫个鸭子”“幸福小冒菜”……黄太吉神话继续,短短一年多时间,连锁发展40多家。

潮水退去方知谁在裸泳,几个月后,餐饮形式突变,投资热逐渐降温,黄太吉也走在了关店的道路上。

不是事与愿违,而是事物都有其自身的本质和发展规律,餐饮也不例外。为人类提供食物是餐饮的本质要求,而食物的第一铁律就是“好吃”。

以互联网切入餐饮并迅速成功的黄太吉,似乎忽略了这个常识,也许是无意,也许是力有不逮:打着产品主义旗号的黄太吉,在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名有名如日中天时,却没有去认真研究如何弥补自己在产品上的短板,而是继续在自己擅于传播的长板上不断狂飙。

长板越长,短板越发显短。知名度越来越高的黄太吉,使大家对其产品的心理期待也越来越高。然而,名不副实的结果是顾客下次不愿意再买单,黄太吉慢慢从高峰跌向谷底。

黄太吉公布投身“外卖”那天,宣告了它彻底走下神坛。

赫畅难解“多品牌矩阵”

下的困局

“我确实败了。”赫畅曾公开承认之前的黄太吉已经成为过往。

黄太吉打着产品主义的旗号,却并不能将产品做到极致,而是更多地去塑造概念和炒作,被盖上了过度营销的大檐帽,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但仅这一点,也不足以搞垮这个互联网煎饼果子之王,有大量资金支撑的黄太吉,有的是时间和实力提升产品。

可惜的是,此时它却又走向了多品牌运营之路。作为一个新崛起的餐饮品牌,选择聚焦一个品类来实现竞争破局是不错的战略,黄太吉也得以快速实现品牌的成长。

但消费者对黄太吉的认知,恰恰是建立在煎饼果子这一品类上,而多品牌的运营,让消费者无所适从,极大地稀释了黄太吉辛苦建立起来的品牌认知。

从黄太吉的扩张角度看,多品牌战略有着强大的强盗逻辑,这也许是黄太吉追逐资本的无奈选择。逻辑没错,但选择的时机可能错了。在赢利能力上,开的店越多,边际成本越高。然而,快速的直营跃进,资金回笼速度缓慢,根本跟不上开店的步伐。

赫畅一直对外念叨,“产品=制造+认知”,事实是,黄太吉眼花缭乱的营销告诉我们,它一直游离在产品制造之外来谈认知。消费者不是傻子,短期会为你的营销概念买单,时间长了呢?

如果将单店效率与规模发展速度进行有效结合,或许黄太吉不会这么快倒下。打着产品主义的旗号,却行平台战略的构思也没有错,但只是一味地玩概念,消费者就一定会抛弃你。

平台战略:

“黄太吉外卖”要去向何方?

2015年10月,沉寂数月的黄太吉,突然对外宣布获得B轮融资1.8亿元,它再次被舆论推到风口浪尖,但这次却已面目全非,彻底与过往南辕北辙。

这次重生,黄太吉看到了自己的产品短板,选择联手产品生产方打造餐饮外卖平台:开放中央厨房—吸引品牌餐饮产品合作—在黄太吉的中央厨房对各品牌的半成品产品进行加工—集中从中央厨房工厂店进行配送。

这种以供应链为入口的模式,背后的逻辑仍然是改变餐饮业居高不下的成本结构:利用外卖送餐,解除传统餐饮成本结构中最大的一环—餐厅场景,以中餐品牌企业产品为核心,形成工厂集中生产模式,并以黄太吉自建的配送团队,进行3公里以内的30分钟快速配送。

相比百度、美团外卖等,黄太吉外卖在模式上有新意。百度、美团等外卖对合作餐饮企业的品质把控以及配送效率上都比较差,也解决不了餐饮企业场景成本太高的问题,而且场景还在移动化过程中。

黄太吉模式则希望击中这一痛点:品牌餐饮企业负责解决品质和口味问题,黄太吉负责解决销售和配送问题。虽然都是帮助餐厅做增量,但黄太吉想做的是,真正利用餐饮的剩余产能,而百度外卖类则会与在餐厅就餐的顾客抢生意。

理论上,善于发现机会的赫畅又找到了一个市场风口,目前已经有不少品牌加入黄太吉的外卖平台上,如传统早晚餐品牌“净雅”“新加坡妈妈烤包”……黄太吉外卖还与百度外卖、饿了么、美团外卖、口碑等达成合作,借用它们的平台资源,形成立体的入口。

然而,另一个困难又摆在了赫畅面前,配送团队的高成本和效率要求,以及物流管理需要的高度系统、高度精密的运营体系,是不是擅长概念思维的赫畅所能把控的?如果力有不逮,他是否找到了能与他互补的合作团队?

一切都有待时间检验……但不管未来如何,赫畅与黄太吉的创新精神,仍然值得餐饮人学习。

在不确定的时代,我们需要让改变发生。

市场营销案例分析二

二线城市生鲜电商养成记

菜篮网于2014年8月上线,经过一年的发展,注册用户达到8万人。2015年7月24日,菜篮网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刷高了河南生鲜电商的颜值!

菜篮网并不是姜晓宇的第一个 创业项目 。事实上,早在2009年,他就成立九合科技,专注于互联网项目,先后建立服装、电子产品等电商平台,后来转战团购,与腾讯QQ团购合作,经历“百团大战”的硝烟。在电商界几年的摸爬滚打之后,他瞄准了被号称电商的最后一片蓝海的生鲜。

与一线城市主打高端附加值的有机菜、半成品净菜不同,菜篮网从一开始瞄准的就是普通大众的餐桌,每天都会推出一款特价爆品,比如,一元钱一个冬瓜,一元钱一盒豆芽,一元钱一块豆腐??再加上最具诱惑的不限定消费金额的免费包邮,很容易吸引家庭主妇去尝试购买。

赢利点不在于生鲜

近两年,生鲜的万亿市场规模和不到1%的电商渗透率,吸引各路资本不断涌入,助推生鲜电商爆发式增长。但与此同时,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是:全国3万家涉农电子商务平台赢利者寥寥无几。

“我们的赢利点并不在于生鲜!”姜晓宇直接说。

菜篮网所售卖的都是餐桌上的日常时令果蔬,其中70%从郑州周边的蔬菜基地采摘。根据当天C2B的订单,以及利用大数据计算出来的历史平均值,下午采摘,晚上进行分拣、包装、入库,第二天早上送到消费者手里,整个流程不会超过24小时,以保证果蔬的新鲜度和口感。

“我们的果蔬定价方法,是参考河南一级批发市场的菜价,再上浮15%—20%,而按照传统果蔬销售模式,到达消费者手里的果蔬价格通常是翻了两三倍的。”

在让消费者吃到新鲜实惠的果蔬外,菜篮网还致力于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姜晓宇向我们讲述了菜篮网一次次第一时间解决河南尉氏葡萄,受灾青苹果、中牟油桃等滞销农产品的事例,让劳动者劳有所得是他们的目标。

菜篮网这种基地直供,一站送达的方法确实解决了传统商贸模式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损耗大的弊端,彻底解决了菜农和消费者两头叫苦的问题。

但在我们对这种打破传统商贸模式,剥去种种环节链条的变革欢呼雀跃之余,冷静思考一下消费者的习惯就会发现: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做饭具有随机性,在生活设施比较完善的区域,例如郑州市金水区,就有很多大型的菜市场、社区菜店,甚至有些菜农、果农会直接拉着蔬菜瓜果来这些成熟的生活区域售卖,价格也相当便宜。显然,在这种替代性、选择性比较强的小区,这样的消费环境就不利于培养消费者网上预购果蔬的习惯,自然购买频次也不会太高。

“生鲜只是菜篮网的一个流量切入口。未来生鲜与其他品类的销售比例将是1∶2。”姜晓宇一语道破天机,他看重的是生鲜用户很强的黏性。在姜晓宇的办公室里,陈列着一排货架,上面摆满了菜篮网上架的粮油副食、酒水饮品、休闲食品等商品,原来醉翁之意不在酒。

如何实现用户增长

以生鲜带动其他品类销售看似是个不错的主意,但由于菜篮网的低价策略,就需要靠规模、靠走量来赢得利润。菜篮网的目标是占到郑州生鲜市场消费额的10%,期望达到100亿元以上的规模,平均日单量达到20万单。

如何实现用户规模的增长?毕竟,菜篮网现在的知名度并不高。

菜篮网的重磅拳就是反向O2O模式,希望通过线下完成对线上的导流。目前,菜篮网有200家加盟店,计划到2016年年中,要在郑州开到2000家加盟店,覆盖整个郑州区域。这些加盟店多是社区的果蔬店。姜晓宇把聚划算的模式引入这些加盟店里,要求加盟店开辟出两三平方米的地方,菜篮网每天提供低价爆品来吸引人气,宣传菜篮网的品牌。同时,每个加盟店会有一个二维码,店铺可以从通过扫描二维码关注菜篮网的客户消费额来获得分成。

这种通过天天打爆品的方式来为线下加盟店引流的方式无可厚非,对于菜篮网,最大的作用就是品牌宣传。但有个现象不得不考虑:为了省几毛钱,排队买爆品菜的基本都是老年人,年轻人少有时间、精力和热情去参与这种活动,而老年人显然不是菜篮网的目标客户,能否带来线上的引流等待考验。

菜篮网的另一个动作就是:每个配送员每日只送60单,目的是将他们打造成顾客的家庭私人助手。

姜晓宇说,经过反复测试,60单是一个家庭私人助手最合适的配送单数,即使以后用户大量增加,配送单数再多,他也不会增加每个私人助手的工作量,只会增加私人助手的人数。

菜篮网的每个家庭私人助手都会有固定的配送小区,甚至当客户密度足够高的时候,一个私人助手只负责某小区里的某栋楼。60单的配送量,如果都集中在一栋楼里,其实在两三个小时内就可以完成。其余时间姜晓宇让配送员跟顾客交朋友、聊天,甚至可以帮顾客个小忙,倒垃圾、换个灯泡啥的,以求通过这种高频次的见面来建立和顾客的黏性。刷脸频次高了,和顾客成为朋友了,那办储值卡、介绍新客户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听着有点像海底捞的服务味道,真正地把顾客看作上帝。

这事儿真能成吗?

首先,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考验私人助手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也是对菜篮网员工管理的考验。除了需要适当的物质激励,更需要精神鼓励。显然,菜篮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私人助手从刚 入职 ,就会受到相关的 企业 文化 培训。

其次,还有一点不容忽视。顺丰嘿客砸了十亿元的失败教训告诉我们,不要为顾客着想,要站在顾客的角度思考问题,一切为顾客着想的画蛇添足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现在城市里住着的都是来自四面八方不同背景的人,现在社会人的戒备心理都很强,特别是年轻人,都有很强的个人空间意识,所以才涌现出大批的宅男宅女,住在对面的邻居几年可能都不曾打过一次招呼,这些顾客凭什么要去和一个来历不明的配送员聊天,更别说闯入私人空间换个灯泡这种事情了!

菜篮网所推崇的私人助手式配送的确是本着为顾客着想的好意,但你为顾客着想,他未必就会买你的账。这种方式同样需要考验。

挑战也许不止一面

“我们马上要启动A+轮的融资。”志在必得的神情写在了姜晓宇的脸上。

在谈到目前遇到的最大挑战时,他略微沉思了一下说:“最大的挑战来自人工,仓储还有配送这块都不太容易招人。”

也许除了人工,姜晓宇还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2015年8月7日,京东宣布43亿元入股永辉超市,强力看好永辉超市在O2O和生鲜供应链领域的发展。3天后,也就是8月10日,阿里和苏宁宣布互为参股。“未来30年,互联网企业的机会一定在线下,传统企业的希望一定在线上。”马云在双方合作的发布会上表示。

这传递出什么?大佬们已经开始在行动了。他们已经意识到:未来,不是谁颠覆谁的问题,而是线上与线下企业融合,才能一起创造未来!

其实,菜篮网的模式并不难模仿,而且据菜篮网透露,已经有顾客在体验了十几次后,开始搭建相同模式的平台,只是做生鲜电商前期需要的是砸钱,这位模仿者未必就能像姜晓宇那么有魅力能够融到钱!

但是对于那些不差钱的主儿呢?

一切也只存在于假设!目前还没有一位大佬模仿这种模式,姜晓宇还有时间去完成自己的版图,争分夺秒地去提高市场份额和渗透率。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切拼的都是速度和资本!

生鲜这场大战,远未结束!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市场营销案例分析相关内容

他连续创业3次,失败33个项目。

第3次踏上创业征程时,他发誓:

希望平等地记录每一个人,深情地记录每一天都在瞬息万变的世界。

让30年后,50年后,100年后的我们的后人,也可以通过我们的记录,看到我们生活过的世界。

一步一曲,在短视频领域砥砺攀登8年,公司终于上市。

他却说:“人生,就是三万六千天的创业,如果失败了,就换一种姿势,再来一次。”

他就是胡润80后白手起家富豪榜新贵:宿华。

宿华,1982年出生于湖南湘西州永顺县松柏镇宿家大院,距离县城仅30多公里。

宿华虽算不上是农家子弟,但因为那里地处深山,没电,没公路,没商旅,甚至连个小卖部都没有。

家里酱油用完了,要走两个小时的土路到镇上,再走两个小时回来,才能买到酱油。

除了清幽幽的大山,弯弯曲曲的土路。

在宿华的记忆里,小寨子内外唯一看得见的东西,就是穷。

当时宿华生活的村子,在1998年之前一直都没有通电。

晚上天一黑,村子一片漆黑,除了一阵阵狗吠,去哪里都没光亮。

村里的路坑坑洼洼的,直到2013年才开通了公路。

1992年,宿华10岁,属于一个时代的春天来临。

穷困了十多年的宿家,也因为爸爸宿运金做的一件事,幸运地踏上了这趟开往春天的列车。

宿运金当时已在档案馆有了十几年的工龄,一个月的工资几十块,却常常迟来好久。

这让他无比尴尬:听上去每月都有收入,却每月都拿不到手。

家里的日子也因此穷苦又寒酸。

为了改变一家人的生活,宿运金一咬牙,一狠心,辞掉了工作,带着铺盖卷儿去永顺县城,尝试做农机推广生意。

这一年,一曲《春天的故事》火遍大江南北之后,中国经济在新的改革浪潮中迎来了第一个高涨期,这直接驱动农机工业的营销热。

大型农机企业里,开始设立按照市场营销机构运作的专业部门,农机市场营销的疆界不断被扩展。

湘西物产丰饶,是发展农耕产业极好的地域,因而农机生意相对于其他,还比较好做。

宿华小学快毕业时,父亲的农机生意已渐渐步入正轨,规模算不上多大,但养家糊口已经绰绰有余了。

这让宿华的生活,发生了晋级式的迭代变化。

1993年,33岁的段永平带着团队,用了大约4年时间,在小霸王 游戏 机的基础上,推出新的产品——小霸王学习机。

该产品增加了键盘和电脑学习卡,能与中小学生的九门功课实现同步学习,专业解决小学生和中学生学习难题。

特别是经过改良后的二代产品,由成龙代言之后,很快风靡全国。

一次生意收工后,父亲给宿华买回一台小霸王学习机。

正是这台学习机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宿华此后的余生。

这一年,1994年,宿华12岁。

和宿华一样,家庭条件好的小朋友,都将小霸王当做升级版的 游戏 机用。

然而,宿华又与他们不太一样,他没有只顾着玩,而是玩出了新花样。

一段时间过后,宿华玩腻了学习机,便开始读说明书打发无聊的时间。

这一读,他便发现学习机的隐藏秘密——可以编程。

之后,天赋极高的宿华,开始自学起了编程。

1995年,宿华小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进永顺县一中的初中。

为了方便儿子上学,全家人跟着孩子前往县城。

永顺一中,是“三湘四水”有名的县办省级重点中学。

九十年代时,其教学质量在整个湘西州一直独领风骚。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每年从该校考入北大、清华等名校的湖南籍考生,都在同类中学中名列前茅。

除此之外,这个学校的中学生数学奥赛成绩,还非常著名。

宿华能考入这所中学,足见其优秀的程度。

初一结束这一年,宿华用自学编程一年的的成果,在自己的小霸王学习机敲下人生的第一行代码:超级玛丽。

之后,宿华疯狂迷恋上了编程。

玩归玩,闹归闹,宿华的成绩依旧拔尖,初中毕业,他顺利直升永顺一中高中部178班。

这一年,他16岁。

然而,上了高中,比起编程,还有更让宿华痴迷的事……

宿华的文化课相当优秀,除此之外,他还吹得一手好笛子,擅长玩 游戏 ,着迷编程。

进入高一的宿华,在一众女同学眼里,俨然就是集智慧才华于一身的才子。

可纵使女同学们的目光太炽热,宿华眼里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他的青梅竹马唐宇煜。

两人从小一块长大,兴趣相投,都很爱玩 游戏 。

宿华与她,本来是奔着证明女生一定打不过男生这个偏见去的,却不想唐宇煜根本不是一般的女生。

结果,宿华赢了 游戏 ,输了感情,彻底拜倒在唐宇煜的石榴裙下,两人走到一起。

2001年高考,19岁的宿华用超出一本重点线100多分的绝对成绩,敲开了清华大学软件学院的大门。

唐宇煜也不逊色,考入中国人大。

当年录取通知书送达时,还曾在当地县城引起过轰动。

这年初秋,这对才子佳人,一路携手闯出湘西的山寨,踏上开往北京的列车。

进了大学,两人依旧如胶似漆,但互不耽搁学业。

宿华跨入清华,做编程写代码方面的能力,变得愈发炉火纯青。

到大二时,他已经开始替人写代码,挣点零花钱。

彼时,互联网开始在大学校园里普及,电脑还是个时鲜的玩意儿,写代码特别能赚钱。

大学没毕业,宿华就已经手握5万多存款。

2005年7月,宿华本科毕业,被清华大学保送本系的硕博连读。

唐宇煜则去了当时很火的开心网 游戏 部总监。

第二年,李开复主导的谷歌中国大量招人,得知消息的宿华也跑去面试,结果被录用了,年薪15万,还有股票期权。

2006年,全国平均工资才2万多一点,北上广稍高,有4万多。

15万年薪+股票期权,这相当于北上广平均工资的近四倍,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如同天上砸下馅饼,赚大发了。

金钱闪闪发光,清华硕博连读却显得灰暗,宿华毅然选择从清华中途辍学,奔向谷歌中国。

宿华刚入职,黄铮后脚也跟着来了谷歌,只不过两人相隔天涯,黄铮在大本营硅谷。

而这一年,只比他小一岁的张一鸣,遭遇了第一次创业失败后,进入一家 旅游 搜索网站做高级技术经理。

一年的硅谷之行,使宿华收获了三个极其重要的成果:

一是最早又最直接地接触到了人工智能;

二是与机器学习专家张栋成为同事兼好友;

三是内心的创业热望和成事的激情被硅谷唤醒。

归来之后,宿华很快便闯进创业圈,女友唐宇煜考研成功上岸,如愿去了复旦。

2008年,宿华兴致勃勃,鼓捣了一个网站视频广告的项目。

结果,这钱一丢进去,扑通一声,连水花都见不着就没影了。

宿华拜访了很多投资大牛,愣是找不到一分钱,只能灰溜溜抛弃这个项目,甘愿认栽吃亏。

这时,前同事张栋邀请,宿华加入李彦宏团队,跟着张栋一起做搜索。

张栋是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在机器学习领域堪称专家,在搜索和大数据方面,是个绝对的牛人。

宿华加入他的团队后,两人一起用机器学习的算法知识,为BD做套广告架构系统。

2010年,广告架构系统上线使用后,宿华又率领小团队,做起后续技术服务。

这个过程,让宿华见识并批量实战了大数据之下的内容算法推荐玩法。

作为互联网性能和系统优化方面的技术大牛,这段经历了一套内容系统在算法加持之下的推广实现过程。

这些,都为后来他遇见短视频风口,做了极好的铺垫。

2011年3月,张栋带着宿华离开老东家李彦宏,继续创业。

同年7月16日,宿华与唐宇煜结束长达13年的爱情马拉松,双双回到老家领证结婚。

这天,幸福的唐宇煜写下一段话:

“3岁相识,16岁相恋,27岁结婚,不再是那个青涩的小姑娘,但某些东西,仍和当初一样”。

彼时,宿华虽说挣到百万年薪,但没有北京户口,宿华在北京就是个“流浪汉”。

之后不久,一直想在互联网领域做搜索的周鸿祎,找到张栋和宿华,并投给他们俩2000万美金,让他们做一款搜索开放平台。

张栋拿到这笔投资后,便和宿华在五道口的出租房里,分工合作,闷声干大事。

宿华负责算法,和核心技术团队计划的落地;张栋负责业务方向和融资。

一周七天,他们只在双周休息一天,其余时间一直都在不眠不休地写代码,做算法测试。

后来,为了产品的双保险,周鸿祎还和张栋玩对赌策略:

在其公司内部组织同样的技术码农,与他们PK。

一年多以后,项目开发结束,部分产品上线测试完毕,周鸿祎公司的股票从16块,一路飞涨到120块。

张栋与宿华,以技术算法威名,名震当时的互联网江湖。

有美名在外,创业的事自然坦途变大道,顺畅了许多。

许多与周鸿祎一样,有着搜索梦的有钱大佬,陆续找上门来。

2012年的12月底,官方公布了一组数字:

我们网民达到5.64亿,其中手机上网的比例快速增长至74.5%,达到4.2亿。

中国移动互联网的趋势风口,呼之欲出。

尝到甜头的周鸿祎暗自窃喜,为了拢住人才,他又慷慨地为张栋和宿华拨了一大笔款项,并希望他们俩能加入公司一起拼。

但志不在打工的两人,纷纷摆手婉拒。

2013年,彻底交接完周鸿祎公司的项目之后,俞永福便说服张栋,将他拉入马云团队。

宿华因别的原因,没有去。

几个月后,剔除掉周鸿祎公司拿走的部分后,张栋和宿华一起开发的那套开放搜索平台系统,被俞永福收购。

张栋将所有项目所得,与团队成员按贡献比例分掉。

宿华的个人收入,破天荒达到实现财务自由的程度。

后来,为了重拾自己创业的梦想,在将近大半年的时间里,宿华先后尝试了32个不同的项目。

不过比较悲催的是,那些项目都失败了。

而在几乎同一时空,距离宿华家仅仅几公里之遥的程一笑,正在为找不到位产品续命的钱,愁得到处找酸菜缸,意欲腌光自己的绝望。

彼时的宿华,拿着自己不甘心放弃的第32个创业项目,去找投资人张斐。

结果,张斐否定了他的项目,但为他引荐了另一个新鲜玩意:GIF动图。

而GIF动图背后的 *** 刀人,正是程一笑。

经过多年的实战历练,宿华凭借着精湛高超的算法能力,已在圈内小有名气。

加之他本人既有技术工程师背景,又亲自参与管理服务过产品项目,且已经早早超越同龄人,实现财务自由。

张斐认定,宿华是一个特别能成事的人,很适合做CEO。

为此,他特地在一家五星级酒店组织酒局,邀请宿华与程一笑见面聊聊。

看看两人能否达成合作,把程一笑手上烫手山芋一样的GIF动图产品救活过来。

2013年夏末,宿华则与程一笑在张斐的酒局上,相见恨晚,畅聊至深夜凌晨两点。

两杯小酒下肚,两人一拍即合,搭伙干活。

合作的条件可以说异常公平:

宿华做程一笑的联合创始人,为保障其应有的权益,张斐与程一笑得从各自的所占股份中,拿出一半分给宿华及其团队成员。

为了充分表达自己渴望合作的诚意,也为了成功招揽到宿华这个牛人。

作为产品最早最初的创始人,程一笑还让出了公司CEO的位置,而自己则甘心隐居幕后,专攻产品。

酒局终了,宿华将自己手下的7个小伙伴,和程一笑带领的另外3个小伙伴正式合并,组成新的初创团队。

不久,他带领团队,从程一笑位于立水桥的两居室,迁到五道口华清嘉园的三居室。

并成立公司,开启了湘西人与东北人一起合作的创业之旅。

宿华到来之前,程一笑手中的GIF动图产品,还只是一款图片合成工具, *** 作类似于傻瓜相机一样简单。

不过,动态图片合成之后,若想分享或上传、转发,就比较麻烦了。

因为是初创时期,程一笑将这个工具上线后,仅供大家免费合成。

之后的成品,要么付费开通相关功能,要么通过其他途径发布。

一开始,因为新鲜好玩,这款产品为程一笑带来了90多万发烧友。

同时还为他吸引来了天使投资人袁野和张斐。

但因为程一笑坚持不设“转发”功能,产品又多是美女自拍、婴幼儿日常、宠物日常等。

重复单调的内容,和复杂的后续付费解锁设置。

在考验用户耐心的同时,用户也纷纷拍拍屁股走人,留下落寞的程一笑。

而彼时,这种以免费使用为首要推广方向的互联网工具,主要靠海量的用户招揽插件广告来挣钱的,若招不来广告金主,便无法实现盈利。

程一笑刚好属于这种情况。

拿到天使投资人的200万天使轮投资后,程一笑还邀请来了自己的前同事杨远熙,以及大学舍友银鑫,还招募来一个技术男。

四个人窝在立水桥的出租屋,埋头苦干,将用户数量磕到3000多万。

然而,远水救不了近火,盈利问题仍未解决。

张斐这才为程一笑求来宿华,希望宿华能拉程一笑一把。

当时,中国互联网正在迈向第二个10年关口,有预见能力的大佬们都认为会有新的一轮甚至数轮风口出现。

但到底是什么风,风吹向哪儿,谁都说不准。

程一笑的动态工具,不同于以往的静态展示,也不同于正方兴未艾的各种纯搞怪。

要怎么改,才能让这款产品真正实现“我们不一样”呢?

双方团队彼此磨合 探索 的几个月里,宿华还没有特别系统的成熟方案,但他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

那就是:只图片有动态已经low了,让真人出镜展示最鲜活的动态,才是未来。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宿华说服程一笑,对原有的GIF动态工具进行大刀阔斧的删减。

首先,是砍掉了这款产品的动态功能,只保留工具属性。

其次,缩减了内容限制,增加了创作元素。

最后,内容方向不再只是好玩,而是彻底转向短视频社交模式。

古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产品的问题初步解决了,接下来就是解决找不到钱的问题。

合作之前,程一笑之所以倍感绝望,就是因为找不到新投资,没钱可烧了。

合作之后,宿华加盟程一笑团队的消息经投资人口风发酵,加上宿华先前与张栋凭借算法威力,在互联网江湖积攒的好名声。

创投圈的各路大神,像饿狼嗅到肉腥味儿一样,纷至沓来。

其中,最先回过神来的就是张斐和袁野。

程一笑找他们追加投资时,他们没给,因为看不见赚钱的希望。

宿华加入后,他们很快便追加了100万美元的B轮投资。

一众抢着投钱的大佬中,最后悔的就是宿华的前老板,周鸿祎,因为这一次他一分钱也没投。

投资大神巴菲特说过:“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样做才能做好投资。”

以自己的才华与别人的项目合作,本质其实就是投资。

早在谷歌工作时,宿华就特别清楚这一点。

所以,与程一笑合作,执掌公司帅印后,宿华一直在琢磨一个核心问题:

如何将自己出色的算法能力,完美地匹配到产品中去,并实现利润最大化。

产品和钱的路,都梳理顺畅了,算法什么时候出场呢?

2014年公司正式成立之后,宿华率领初创团队做了三件事:

短视频产品的用户定位、主要推广区域、战术打法。

三件事完成后,他们一举梳理出公司统一的经营理念:记录世界记录你,服务普通人。

这一年,以发展视频项目为目标的一众同行大佬,也纷纷下场,进入短视频赛道。

但与其他大佬定位一二线中心城市不同,宿华将公司的首要用户群体放在三四线城市,以及被称为互联网盲区的广大农村地区。

指挥中心在北京,农村包围城市,然后在城市渗透。

这个战术打法之下,宿华很快从中收获三个最直接的结果:

用户数量悄无声息地暴涨至4亿,内容呈现的远近高低各不同,各种粗糙鄙陋博眼球的搞怪创作泥沙俱出。

然而,因为没有任何公开的宣传,也没有任何媒体注意到这个产品的传播。

这些成果,像透明的玻璃球一样,在宿华公司的短视频工具平台上,滚动展示整整两年多的时间,竟没有曝出任何水花。

直到2016年中,一位昵称为X博士的博主,在社交平台上发了一篇文章,题为《残酷底层物语:一个视频软件里的中国农村》,随后文章在朋友圈被疯狂转发。

不久,宿华公司因平台产品内容,被官方点名批评。

其后,宿华对产品内容的呈现机制,进行了迭代升级。

用户受众仍是普通人,但服务理念与原先相比,有了变化:

“生活没有高下之分,用 科技 提升每个人的幸福感。”

经过反思和迭代升级后,宿华公司已经无法像先前那样隐身发展了。

许多手中握有真金白银的大佬们,纷纷开始盯上这家体量日益庞大,吸金能力越来越强的公司。

彼时正在寻找短视频项目的新贵张一鸣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他比其他只想投钱的大佬更彻底——意欲直接收购,顺便把宿华也收编到自己麾下做高管。

只是天不遂人愿,张一鸣失败了。

失败的原因是,彼时的张一鸣虽已成为创业圈新贵,但公司旗下还没有能够与宿华公司相抗衡的同款短视频产品。

眼光毒辣的张一鸣在宿华公司的产品中看到了提款机的影子,宿华同样也看到了。

收购失败后,张一鸣退而求其次,收购了一款备胎产品,花重资进行装潢整饰后,在2016年9月首次推出,这便是后来的某音。

在商机瞬息万变的商场作战,想要获胜,必须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张一鸣在短视频领域出场后,宿华便嗅到了硝烟味儿。

2017年,宿华果断对产品进行了新一轮的迭代更新,并推出直播打赏功能。

打赏的推出,意味着商业变现的公开。

这对普通人来说,不仅仅是通过创作增加收入,更意味着宿华公司的短视频产品已经转型成为一个增加收入的平台。

创作也不再是粗糙的展示,而是需要用心去经营。

毕竟获得打赏,是需要有所付出的。

这一波 *** 作之后,宿华公司的注册用户开始疯涨。

2017年底,宿华公司成为全球第一大直播平台,用户数量突破7亿。

2018年2月,程一笑和宿华公司的产品日活用户数量突破亿级大关,成为当时俯瞰天下无敌手的绝对王者。

俗话说,高处不胜寒,胜寒无高峰。

很快,找不到对手的寂寞,消磨掉创始人相当一部分的斗志,宿华和程一笑佛系躺平了。

而他们不知道的是,为雪前耻,狼人张一鸣正在疯狂追赶他们。

2019年,宿华被张一鸣反超。

日活用户数量差距,从最初的1亿对比650万,扩大到2亿对比3.2亿。

就像新的龟兔赛跑一样,因为轻敌而落后的宿华,于是开始追赶。

谁知,他才刚开始跑,半道而来却杀出程咬金,新冠疫情来了。

不过没多久,这场让无数人生活停摆的危机,在宿华手里就变成了新的机遇。

2020年,他果断地以疫情为圆心,率领公司员工投入抗疫公益事业。

上春晚,为疫情防控区捐款、捐物,为被控的各路普通人开通视频支援通道......

将近200天的奋战之后,待武汉解封时,宿华终于将公司的日活用户数追到了3亿,但仍然没能追上一路陡峭式疯跑的张一鸣。

为了抢占一下站先机,宿华与合伙人程一笑,以及他们背后的一众投资人,一起做起上市的各路准备。

2021年2月5日,宿华公司在港交所成功上市。

作为背后的创始人,宿华程一笑一夜暴富,身家犹如坐上火箭,直冲云霄。

宿华身家达到了1440亿,程一笑则紧随其后,达到了1100亿。

受股民仅仅24小时的疯狂追捧之后,程一笑和宿华公司的总市值,达到1.3万亿元之巨!

这一年,宿华39岁,在创业圈失败多次后,终于实现一夜暴富。

可没曾想,上市那天的辉煌只是昙花一现。

上市后,公司的日活用户数量则出现异常,他们不仅没有保住之前的3亿,日活量下滑到3亿之下。

为此,他们只好调整策略,宿华退居幕后,只负责公司未来战略谋划。

程一笑则从幕后走到前台,重新执掌帅印,成为CEO。

男人的人生,特别讲究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2022年,刚刚进入40岁大关的宿华,总共经历了三次创业:

第一次26岁时,第二次30岁时,第三次31岁时。

39岁,宿华才终于熬出头,对此他是这样评价的:

“第一次创业时,我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多挣点钱,让家里人过得好一点。

第二次创业时,我是想证明自己,因为那时候我已经实现财务自由了,继续创业,我就想证明自己真的是一个能成事的人。

第三次创业时,我主要聚焦一点,就是这个事如果做成了,能解决什么 社会 问题。

如果失败了,就换个姿势再来一次。

因为人生,就是一次三万六千天的创业。”

深以为然。

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好走的路,不是逆势而行。

而是沿着眼前最实用也最靠谱的路,先走好,再走远,最后走到高处。

务实地先改变现状,再改变命运。

世上从来没有什么逆袭,所有你看到的所谓逆袭,都是别人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人生结果。

人生三万六千天,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每一天都务实不务虚,生活才谈得上有业可坚守,有梦可追求。

与大家共勉。

作者:朱小畅&一点新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5888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7
下一篇 2023-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