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秦腔艺术节的秦腔简介

中国秦腔艺术节的秦腔简介,第1张

秦腔是我国最古老的地方剧种,它始于西周,成熟于秦。秦腔又称乱d,流行区域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秦腔艺术特色包括唱腔、舞台表演、音乐伴奏、服装脸谱等。因其重唱而得名,如《白逼宫》中汉献帝的哭音乱d,要唱五十多句,讲究唱得潇洒自然,优美动听,民间称做“酥板乱d”。《下河东》的四十八哭,要排唱四十八句;《斩李广》的七十二个再不能,要排唱七十二句。花脸唱腔讲究“将音”和“嗷音”,调高难唱,能者则成名家。秦腔曲牌分弦乐、唢呐、海笛、笙管、昆曲、套曲六类,主要为弦乐和唢呐曲牌。秦腔的音乐伴奏,向称四大件,以二弦为主奏,人称秦腔之“胆”。琴师在秦腔戏班中具有重要地位,常坐于舞台前场后部正中。伴奏音乐擅奏老调,音高为“三眼调”。三十年代后改用出调(即下把拉法)。唱腔包括“板路”和“彩腔”两部分,每部分均有欢音和苦音之分。苦音腔最能代表秦腔特色,深沉哀婉、慷慨激越,适合表现悲愤、怀念、凄哀的感情;欢音腔欢乐、明快、刚健、有力,擅长表现喜悦、欢快、爽朗的感情。凡属板式唱腔,均用真嗓;凡属彩腔,均用假嗓。秦腔须生、青衣、老生、老旦、花脸均重唱,名曰唱乱d。民间有“东安安西慢板,西安唱的好乱d”之说。

秦腔的表演自成一家,角色体制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各行又分多种,统称为“十三头网子”。一般戏班,都要按行当建置以“四梁四柱”为骨干的三路角色制。头路角色包括头道须生、正旦、花脸和小旦,二路角色包括小生、二道须生、二花脸和丑角,其他老旦,老生等角均为三路角色。各路角色的佼佼者,均可挂头牌演出,其他即为配角。条件优越的戏班,常不惜重金邀请名角。各行皆能,文;武、昆、乱不挡的多面手、好把式,又称“戏包袱”,或叫“饱肚子”。

秦腔表演技艺十分丰富,身段和特技应有尽有,常用的有趟马、拉架子、吐火、扑跌、扫灯花、耍火棍、q背、顶灯、咬牙、转椅等。神话戏的表演技艺,更为奇特而多姿。如演《黄河阵》,要用五种法宝道具。量天尺,翻天印,可施放长串焰火,金交剪能飞出朵朵蝴蝶。除此,花脸讲究架子功,以显威武豪迈的气概,群众称其为“架架儿”。

中国秦腔艺术节是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和陕、甘、宁、青、新五地文化厅、文联以及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西北剧种剧目的展演活动,旨在检阅和总结秦腔艺术的发展成就,奉献高水准、高品位的精品剧目,同时推出优秀戏曲人才,每两年举办一届。期间除本戏、折子戏展演外,还包括清唱、梨园书画展、戏剧脸谱展、秦腔艺术教育成果展、秦腔名家风采摄影奖和戏剧与秦腔艺术理论研讨会等活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渐渐产生了巨大的革新。当今社会,以流行音乐为主体的快节奏文化渐渐渗入到了广大学生心中,相比于秦腔,学生更加喜欢简单而又乐感十足的流行音乐。秦腔艺术的传承工作正在受到严重的冲击,虽然我国的国粹京剧依然在发扬光大,但是地方戏却明显受到遏制。秦腔起源于我国陕西地区,其粗犷豪迈常常被人所津津乐道,如果想要传承秦腔艺术,那么就必须将其引入课堂之中,让我国的广大小学生喜欢并且爱上秦腔艺术,以此来作为基石,深化秦腔艺术的发展,保证我国的传统文化不会在时代的洪流之中被人遗忘。就秦腔艺术应该如何引入小学课堂之中做出了简单的探析,以求我国的传统文化能够源远流长。

关键词:非遗文化秦腔艺术走进课堂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的社会地位有些岌岌可危。不管是我国还是西方国家,戏剧与教育都是相互连接并且遥相呼应的。首先,艺术有很多种,但是其中与人最为贴近的艺术就是戏剧,同时戏剧也是最为简洁并且最容易被人接受的艺术种类其次,现代教育正在飞速发展,这也使得戏剧教育越发专业化,其教育水平也在逐步提高。早在十年之前,教育部就已经开始将戏剧引入到了校园课堂之中,当时的“京剧进课堂”掀起了一股热潮,并且在极短时间之内就引起了广泛关注。秦腔艺术作为我国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瑰宝,其也应该同京剧一样走进课堂之中,将秦腔艺术与素质教育相互融合,这样将会有效提高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高度,同时全面提高我国学生的精神文明水平。

一、转变主体,将秦腔艺术引入课堂

“京剧进课堂”活动早在2008年起就已经开始,距今已有十余年,而在“京剧进课堂”的第二年,西安育才中学就将秦腔引入到了课堂之中,这是我国首例将秦腔艺术引入到课堂之中,并且获得了极大的反响,此后我国一些地方陆陆续续地开展了“秦腔进课堂”活动,为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承工作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依然存在些许不足:

首先,虽然我国已经将秦腔艺术引入到了课堂之中,但是做法尚且有些欠妥。秦腔艺术是极为宏大深远的,许多小学校园忽略了这一内容,仅仅将秦腔划分到了音乐教学的范畴之中,并且由音乐教师进行任教,教师对于秦腔艺术的了解并不充足,因此只能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秦腔曲目,并不能充分展现出秦腔艺术的风采除此以外,现阶段我国的广大小学教育单位的音乐教师主要是声乐专业或者舞蹈专业毕业的师范毕业生,在其毕业之前几乎从未接触过秦腔艺术。一般来讲,秦腔艺术发展历史漫长悠久,培养一名专业秦腔演员要花费几年时间,而音乐教师所接受的秦腔艺术培训仅仅只有几周,如此一来自然不能保证秦腔艺术得到良好发展。

其次,“京剧进课堂”的实行时间要比“秦腔进课堂”时间早许多,并且“秦腔进课堂”活动的普及地区只在陕西范围之内,“京剧进课堂”活动范围要比它广阔,因此这就出现了京剧“独霸天下”的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秦腔艺术的正常发展。在2008年有大量学者针对此事作出探讨,认为地方戏曲价值与京剧的文化价值不相上下,所有戏曲剧目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仅仅将京剧引入课堂之中着实不切实际,有违教育准则。因此这就要求相关单位花费充足的时间以及资金来引入秦腔艺术,这不仅仅可以体现出对教育准则的尊重,而且还能够传扬秦腔文化,将其引入课堂将会产生更为深远的教育意义。

与“京剧进课堂”不同,“秦腔进课堂”应该突出灵活自由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具体年龄来开展相应的课程活动。具体来讲,秦腔艺术的主要发展阵地其实就在小学校园之中,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其社会观以及价值观均未完善,因此在此时期培养学生的秦腔艺术,必然可以使其受益终身,形成终身习惯。因此在实行“秦腔进课堂”活动的时候,需要将小学校园作为重点单位,相较于广大高中以及大学院校,小学生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其所具备的可塑性是高中生以及大学生远远无法媲美的,广大小学校园在执行秦腔艺术进课堂工作的时候完全可以将秦腔作为一门课程进行教育,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来设置相应的秦腔艺术传唱小组。

“秦腔进课堂”需要因地制宜开展活动,从其起源地区开展试点,并逐渐扩散,最终将秦腔艺术渗透到我国各地,深化广大小学生对其的了解。秦腔最早起源于陕西以及甘肃地区,在当地,秦腔艺术的表演戏剧非常普遍,但是京剧却并不常见,由此可见,陕西地区可以作为“秦腔进课堂”的试点,由此扩大,最终深入到我国各个地区的小学教育单位之中。将秦腔艺术引入课程之中不仅仅有助于升华学生的精神文明高度,而且过程将会更加简单便捷,其根本原因在于当地有许多学生都曾经参加过秦腔艺术启蒙教育并且时常受到秦腔艺术的熏陶,秦腔是当地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

秦腔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历经上千年的历史。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迅猛,各种电子设备层出不穷,广大小学生对秦腔艺术的重视程度明显不高,各种流行音乐逐渐占据了学生的娱乐空间。秦腔艺术如果想要走进课堂,那么必须有外界的支持方可,利用此来全面提高学生在秦腔艺术方面的兴趣,采用灵活并且多样化的机制来帮助学生领略到秦腔艺术的魅力所在。“秦腔进课堂”不仅要引入如《和氏璧》《铁公鸡》《玉虎坠》等经典曲目,更要聘请专业秦腔艺术表演家为小学生进行辅导。我们不仅仅要指引学生明晰秦腔艺术的魅力所在,而且还要让学生会吼、会唱,将秦腔艺术的底蕴表达出来。秦腔艺术表演家不仅可以教授学生各种唱段,而且还可以为学生展示各种秦腔剧目常用服装道具。“秦腔进课堂”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响应,而是要先对有兴趣的学生进行教学,这些学生会在无形之中带动其他学生,一传十,十传百,最终感染所有学生,换句话来讲,秦腔的传承工作需要从娃娃抓起,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增强秦腔的传承效率。

二、立足小学校园,转变教育观念,让秦腔艺术源远流长

虽然“秦腔进校园”的重要战略实施要地是小学校园,但是其实际实施状况却并不乐观,其根本原因在于:目前我国广大小学校园对于秦腔艺术的重视程度明显不高,许多教育单位仍然被应试教育所束缚,因此根本无法为小学生开展秦腔艺术教育课堂。同时,除了陕西等将秦腔作为发展特色的地区外,很少有学生能明白秦腔艺术是何物,学生对于国粹京剧的了解程度要远远高于秦腔。其根本原因在于:

第一,小学生对于社会内容的认识较为浅显,许多学生并不知道秦腔这项非遗文化。而且大部分学生都长期处于流行音乐等快文化的浸染之中,其对于秦腔艺术的认可态度明显不足。对于广大小学生而言,其更加喜欢花费时间学习流行音乐,而不愿意去理解唱腔粗犷豪放的秦腔艺术。

第二,流行音乐作为当前时代下的重要娱乐产物,内容鲜明并且歌词简单易懂,常常能够带给广大小学生最为优质的精神享受。秦腔则诞生于数千年之前的秦朝社会,对于小学生而言,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基调与当前社会严重不符,同时其题材陈旧并且表现形式繁多,对于学生而言,流行音乐更加符合自己的心理特点。

第三,教师的专业素质不足,小学校园对于秦腔艺术不重视是秦腔艺术传承的重大阻碍。许多小学校园认为秦腔艺术并不在考试的范围之内,因此不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开展秦腔课程。同时教师专业素质明显不足也是严重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许多小学校园虽然引入了秦腔艺术并且构建了相应的秦腔课堂,但是教师仍旧是教授学生音乐知识的老师,其专业水平严重不足,在为学生讲解秦腔艺术内容的时候只能选取比较有名的秦腔唱段,要求学生传唱,技巧上的内容完全无法教授给学生,由此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

就上述内容来看,如果想要将秦腔引入小学课堂之中,广大教职人员就必须落实秦腔艺术的传承工作,贴合当前的时代发展,全面深化秦腔在校园中的知名度。具体做法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广大小学教育单位需要聘请秦腔艺术的专业人士深入到校园之中,与教育者相互扶持发展,将秦腔艺术看作培养学生的学习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门以及文化管理部门需要展开积极合作,同时广大小学校园以及地方戏曲团队也应该充分结合起来,将秦腔艺术引入课堂之中,保证学生能够拥有最为完美的秦腔艺术学习体验。广大小学校园在秦腔艺术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将其引入到课程体系之中,保证秦腔艺术能够成为一门独立课程,以此来为学生提供了解秦腔艺术的机会,并培养学生在秦腔艺术方面的兴趣,全面强化学生的学习水准。将小学校园作为秦腔艺术成长发展的支撑载体,将所有喜欢秦腔的潜在观众变成热爱秦腔的表演者,弘扬秦腔艺术的发展。

其次,广大小学教师必须摆脱对秦腔的漠视态度,其作为我国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积极关注。就目前来看,我国已经有部分地区的小学校园开展了秦腔专业课程,虽然覆盖范围明显不高,但是依然能够体现出我国教育单位对于传承秦腔艺术方面的重视。然而,许多任课教师却并不看好秦腔艺术,认为其与京剧不同,属于地方戏。简单而言,许多教授学生秦腔艺术的教师根本就不懂其内涵所在,又何谈教学?因此,仅仅是要求秦腔艺术走进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广大小学校园还需要全面强化教师对秦腔的认识,每隔一段时间就为广大音乐教师开展培训活动,以此来弥补教师在认知上的不足,深化教师对于秦腔艺术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师专业水平,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教学帮助,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充分融入秦腔艺术课堂之中,帮助学生领略秦腔艺术的魅力所在。

总而言之,秦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思想范围极其广泛。小学校园作为我国未来人才的培养基地,有必要将秦腔艺术内容纳入课程范围之中,全面提高学生对于秦腔艺术的了解,为我国的艺术传承提供源源不断的推进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5944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7
下一篇 2023-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