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审丑"现象的出现?

如何看待"审丑"现象的出现?,第1张

“审丑”现象不是网络时代的产物,不过,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网络放大效应加速了“审丑”现象的泛滥。

当年的木子美、芙蓉姐姐、凤姐等,多少还有些尺度可言,到了今天的窃格瓦拉、小月月、“迷人的郭老师”、劳动公园群魔乱舞这一批新生代“大神”,可以说把“审丑”这条路 “发扬光大”到了极致,一再地突破各种底线,不雷死人决不罢休。

铁锅炖自己、吃灯泡、泡脚拉面……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从庸俗到低俗,再到恶俗,完全以自由落体的速度一路向下。

这些追腐逐臭的“审丑”现象之所以泛滥,并一再突破底线,对制造者来说,无非就是追名逐利,互联网时代流量即金钱的法则让很多人一夜爆红、一夜暴富,而这又反过来刺激了更多人的神经。

审丑是对应审美而出现新词汇。有人把审丑看作是“审美疲劳”的产物,也有人认为审丑本身就是审美的一种表现形式。 以一部《丑的美学》而被奉为现代丑学开创人的罗森克兰兹说,“吸收丑是为了美而不是为了丑”。丑只能代表人性的负面,是与美相比较、相对立而存在的生活样态,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扭曲与异化。作家应当具有“精神的明辨力”,要担负起义务与责任,以审美态度去审视、选择、提炼“丑”。只有当丑与恶成为被人掌握的积极力量,即通过对丑恶事物的厌恶,唤起对美与善的渴望与追求的时候,丑才能有审美价值。但对于不少中国作家而言,他们常常局限于对审丑这一形式的借用,而诸如卡夫卡等西方文学作品中在审丑的背后所蕴涵的对人性的深刻批判、对小人物的关怀、对人类个体精神的反思在他们的作品里却很少。而审丑的泛滥,过分渲染人性的阴暗丑恶,颠覆了以往文学作品中对人性充满真、善、美,以及人际关系和谐的叙写。 总之,当今文学作品中的审丑应当与审美相结合,并且以审美为最终目的,只有这样,审丑才会走出欲望痛苦的泥淖,化丑为美,焕发出新的生机。

编辑本段大众审丑

大众审丑的心理动机

芙蓉、凤姐这些审丑的事件里面大多有三个主角,芙蓉、背后的推手和媒体、公众。这三方面在事件当中各自满足着自己的需求。对前两者来说,主要获得关注和经济利益。对公众来说,是满足了审丑的需求。 人们为什么会有审丑的需求,这和心理学里所说的自尊需要和自我服务的偏见有关。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讲师严霄霏认为,我们经常要通过同他人的比较来获得自尊,我们喜欢受到周围人的重视和认同。 但是对于自尊低的人来说,是需要更多的东西来支撑自己的自尊的,比如有比他们更不堪的可以评头品足的对象,这是一种维护自尊的自我防御机制。有研究表明,当自尊水平比较高的时候,我们不会那么脸皮薄,也不会那么多的去批评别人。

大众审丑的营销价值

丑星粉墨登场,明星丑闻也是好戏连台,在娱乐至死的精神下,中国的大众审丑行为的已经呈现愈演愈烈之势。 营销传播专家文武赵在《大众审丑:门背后的营销价值》中指出了丑星与丑闻明星的区别:丑星的是指那些以丑的形象、丑的行为博出位的明星,比如芙蓉姐姐、凤姐等等;丑闻明星是那些那些有着良好形象和知名度的明星,因为各种“门事件”,丑闻也随着门的打开月入公众视野,形象由正面转向负面,与此同时关注度也是在不断上升,比如老虎伍兹。总之,两者都是关注度在上升,只是说丑星本来就没有良好的形象,而丑闻明星的形象则是因为种种“门事件”导致形象下跌。但不管怎样,“门事件”的主角们已经显现出巨大的营销价值。 对企业来说,明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之间不再是一种共存共荣的关系,而是可以分开利用的资源。对“兽兽们”这些丑闻明星还有“凤姐们”这些丑星来说,不管是骂名还是美名,只要被广泛关注就有了营销价值。虽然这里面还会有很多潜在的风险,但是如果 *** 作得当,也可以做到规避。比如企业可以借助明星丑闻或者丑星来进入大众视野,从而提升企业品牌的知名度,然后再“过河拆桥”,通过转移用户关注焦点、撇清双方关系或者引入正面形象等方式保证企业的口碑不受到危害。 可以看出,兽兽这样的丑闻明星,凤姐、芙蓉姐姐这样的丑星已经是成为一种新的力量,逐渐改变着明星商业化的传统路径,影响着企业营销的游戏规则

“审丑”在还未正名的时候,其实就是审美的一部分,只是如今网络发达,信息流通快,才正式被单列出来,摆上了桌面。

美和丑本就是很主观的东西,大家都觉得难看的,却能给你的感官带来舒适,那你说它是丑还是美呢?

审丑是心理活动之一,这些心理活动,短期内各自显山露水,长期是互相制衡的关系,所以只要没受到什么刺激,“审丑”和其他心理活动一样都不会长久占据心灵高地。

其实,“审丑”在它未被赐名的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就从来没有缺席过,本身就是出自人类的猎奇本能,不过是没人想到要给这种心理活动一个名字,要说冲击,早就冲击千百年了,如今只能说人类从没变过,而不该把“审丑”当做一个新生的东西看待。

现在是过去的延续,当“审丑”一词诞生以后,人们仿佛多了很多谈资,所以自古就存在的东西,就无形中被放大。很多人可能觉得这是因为人类越活越明白了,但如果岁月有思想,它一定觉得你在大惊小怪。

其实想想以前,是不是你也围观过别人打架?打架的样子很美吗?我想怎么样都跟美无关吧。这就是一种审丑啊!你明知道不美,还要围观,看到对方丑态百出,你还会跟身边人谈论几句,这不是审丑是什么呢?

我想你早就发现,如你一样的人太多了,哪次路上有人发生冲突,少了围观的目光了?但是,假如看够了,人们就自觉散开了,短时间内不会再对这种破事感兴趣,因为眼珠子已经过足了瘾。

这部分的需求已经满足,该轮到满足其他需求了,比如此时你只想回家试试你新买的耳机,或者想赶紧把一天的见闻分享给群里的伙伴,今天围观的那起冲突可能很快就成了过眼云烟。

也就是说,任何一种需求都不会无休无止,而是间歇性或偶尔出现,即使是最基本的吃喝拉撒睡,也不可能每一项都要占据你一天的时间吧!

正因如此,人类总在追逐不同的东西,就像之前花美男受宠,但过不了多久熟男又大受热捧,一个事物永远不可能流行太久,“审丑”这个现象也是如此。

我们的需求一直在变,所以对应的供给方也要变,不管一个现象在当下有多普遍或多猖狂,都只存在于一时,所以无需担心“审丑”会对娱乐文化造成什么冲击,就算大环境再怎么容易改造人,人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是没办法欺骗自己的,这种事情没办法随大流,顶多短时间凑一下热闹,慢慢就会腻。

娱乐文化包罗万象,又瞬息万变,“审丑”只是其中很微不足道的一个小元素,我们自以为它很嚣张,不过是因为网络太发达,我们总看到有人谈论它,就觉得多么了不得。

只有我们爱美的心理,是无法动摇的天性,不可能被改变,任何事情都不会对它造成冲击,任何“丑”的东西都不会取代我们对美的热爱。

所以美永远都是娱乐文化的主流,我们只需要以平常心看待就好,什么都不用做,时间久了,你会发现,如此在乎“审丑”这件事,完全没必要。

它本来就存在,只是短暂嚣张了一下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6151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7
下一篇 2023-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