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节沙龙。
由于沙龙活动可以批量邀约潜在客户,营销发挥的空间十分充足,所以现在各行业领域也都广泛利用这种营销形式。
银行的伙伴们对沙龙活动也一定都不陌生,尤其是在开门红期间,沙龙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活动形式。
但是由于近几年银行沙龙举办的太多,使这种活动形式陷入到了一种瓶颈,或是领导指派的任务,或是看着其他行的成功案例模仿,最终结果往往不太理想。
首先要明确沙龙活动能做什么。
一是联络感情。通过沙龙活动可以把平时不来网点的贵宾客户,聚到一块,以这种茶话会的形式去联络一下感情。
二是分享知识。沙龙活动一定会跟客户分享一些专业知识,大到经济形势、资管新规、保险理念,小到健康保养、各种爱好。
三是营销产品。这是沙龙活动的最根本目的,也是现在大多数情况下衡量沙龙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怎么让沙龙的活动丰富且不无趣,哪些活动既有意义又可以调动气氛?朋友邀我来答。在过去的2年多时间里,我们举办的读书会已经超过80期了。最近的一期,将在国庆后举办,豆瓣上有个简介,大家有兴趣可以链接看看,无雨之城第82期读书会《论美国的民主》无雨之城第82期读书会。可能会对我们的形式有一些简单的了解。
我不知道该怎样去衡量一个成功的读书会,也不敢断言说我们的读书会已经成功。所以就谈谈自己的心得吧
1、一个好的读书会能带给我们什么?
知识,当然是的。但是知识点是需要累积的,我们很难仅仅通过一期读书会就能把知识传递很多出去,所以在我看来,一期好的读书会,只要能够传递参与者对于该期主题的态度就很好了。就是每个参与者都能发现“原来,别人是那样想的,和自己大不同”。这也是参与读书会与自己读书的最大不同吧。
很多人参加完读书会,会觉得似乎还不如自己回家看书要好得多?这里面既有读书会深度的问题,也可能有其个人不懂得聆听的原因。毕竟,一个人读书,可以凭借自己的兴趣,掌握很多的知识点和逻辑点。但是也很容易被自己固有的知识结构所禁锢。比如我有一点点右派思想的话,对辛亥革命的看法显然是有自己角度的,这个时候如果能听听更多人的看法,显然有利于自己更全面地去掌握这段历史以及对现实的启示。
所以,我觉得好的读书会最重要的是形成一个机制,让所有参与者不菲薄自己知识量与表达能力的高地,愿意主动的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观点,哪怕是极其错误的观点。
过去,我们一般只有看书、听讲座等等单向的学习方式,为何我们还需要读书会呢?读书会与这些方式相比,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互动,因此:好的读书会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掌握与人交流知识的方式,学会在平等的氛围里,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聆听他人的思想。
2、如何形成一个拥有良好分享氛围的读书会?
关于无雨之城读书会,参与的人最多的评价便是开放、朝气、民主。确实,要做到这一切并非自然而然的。在读书会刚刚开始的时候,最难的便是掌握话题的偏离,以及话语权的分配。因为在我看来,读书会最重要的是要平等,只有实现了平等,才有机会形成公允表达、安静聆听、非冲突讨论的氛围。
为了做到平等,首先我想到的是开放。我比较反对答复这个问题的几个答案,比如要求对嘉宾或参与者进行筛选。我想,如果在读书会前就进行了筛选,势必造成读书会天然的不平等性,一旦交流有了不平等,最后很可能失去公允,导致读书会产生偏薄的方向。在我看来,不左不右的读书会,会更好的形成看待问题的氛围。
嗯,回到平等这个话题。虽然说,人与生俱来是平等的这个观点几乎没人质疑,但是要在活动中,实现众人的话语平等,是很难的,先不说有些人会天生自持过高,善于表达却不擅聆听,就是普通人也往往纠结于自身的菲薄,在遇到自己发言时候,往往容易胆怯。要改变个性是很难的,但是方法并非没有,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我认为要实现平等的最佳途径是通过开放。一个开放的组织,可以实现各类人群的聚集,于是就有了知识结构与阅历的层次,只要你经常参与其中,就可以从中发现别人的优点,也总能发现自己比别人的强处。开放创造了更多的比较机会,这种比较之下,只要你参与足够多,不会有人永远低人一等,也不可能觉得你处处高人一筹。在不同的主题与氛围下,不同的人会体现出不同的特质与优点,于是人们才有了互相尊重的基础。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这样才有了平等的理由。
在开放的基础上,环境应当设置的尽可能的平等。比如尽可能的采用圆桌形式,而且参与人员尽量围成一个圈,避免层次上的区别,不然外圈的总会天然的比内圈的人减少话语权,从而减少其参与感。
主持人的重点不是表达自己观点,而是传承上下,并尽量避免一个人表达过多,要适时打断,并及时将话语权传递给其他的人。如果读书会参与人数合适的话,可以争取让每一个人都发表自己的观点。
无雨之城随着读书会期数的不断累积,便慢慢形成了这样的氛围。争吵的现象在我们的读书会是极少出现的,更多的是大家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再聆听他人的观点。不交锋,带着各自的想法回家各自沉淀。
我有时候挺自豪的,不仅仅是因为读书会能坚持那么多期,更多地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几百人参加了我们的读书会,而且大多数人都发表过自己的观点,也许很多人都未必还记得他们当初在无雨之城说过什么,但是他们会记得在这里,他们拥有与众平等的话语权。
在我看来,读书会的目的不是聚集一批精英的人,也不是传递多深广的知识,而是一个让大家有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通过定期的活动,让参与者养成阅读与交流的习惯。让参加读书会,就像喝一杯茶一样的简单,让读书并分享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之一。
这样的一个读书会。我想,这可能是很多组织者都能做到的,也许是要花些精力,但并不会太难,不是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