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夫陈果夫是霍元甲的徒弟。霍元甲一生只收了四个徒弟,除开大徒弟刘振声外,其余三人都姓陈,其中有两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国民党中统特务头子陈立夫和陈果夫,另外一位姓陈的徒弟不详。
刘振声早年丧父,后随母亲改嫁到到天津静海县,后终生未返回故乡。在此期间,刘振声结识乐亭县一位姓刘的老板,并认做义父,在义父的引见下,光绪22年(1896)霍元甲收其为弟子,并将”传内不传外”的霍家拳传授给他。
陈果夫(1892 - 1951),名祖焘,字果夫。浙江吴兴东林镇人。民国时期政治人物,是国民党内右派。
陈立夫(1900年8月21日- 2001年2月8日),名祖燕,字立夫,浙江省吴兴人。父陈其业,字勤士,兄陈祖焘,字果夫。
扩展资料:
陈真并不是霍元甲的徒弟。
2007年,倪匡在香港电台节目《倪匡看世界》中披露,陈真是他创作的虚构人物,写着“东亚病夫”的块匾同样出自他笔下。但据电影人陈嘉上所称,倪匡当年翻查了霍元甲的讣告,发现其中有一个弟子名叫陈真,结果写进了《精武门》之内,但电影内陈真的故事是虚构的。
陈真的身世,应取自刘振声,带艺拜师;其性格应取自陈其美,敢想敢做不择手段,且有留日背景;其武功一定是取自陈公哲和陈铁生,着实的武术大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霍元甲
霍元甲的时代影响:
崇文尚武精神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民族创造力的体现,是国家以及民族兴旺发达和强盛的文明标志和精神支柱。霍元甲创立的“精武会”,是中国武术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的武术组织,他一生奉献给民族武术事业。
传承着中华武术文化遗产是中华武术的精神财富。要说天津为什么能出现霍大侠,主要是天津有能培育武术奇才的土壤,在这片土壤中,英雄辈出,敢于藐视挑战世界列强者层出不穷。霍元甲是这片土地上崇文尚武之代表,是广大民众的精神支柱,因此听到霍大侠的名字令恶人闻风丧胆。
霍元甲的历史贡献:
霍元甲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武术大师和民族英雄。他早年师从家学武艺,并凭借极高的武术天赋,改创了迷踪拳。他武艺高强,震慑了多位前来中国挑战的西洋大力士。日本高手三木,来到霍家找元甲一比高下,被元甲将之击败,三木饮恨自尽。
于是三木之父派山口代表日本到中国和元甲作一场生死决战,元甲得知和老师决战,百感交集,并意外地现迷踪拳之秘笈,后元甲更苦练迷踪拳。
决战之日,元甲以迷踪拳击败山口,他更明白到中国人要摆脱东亚病夫的称号,就必须每人有强健体魄,所以他决心把武术带给广大群众,霍元甲的英雄形象,永存后世。
扩展资料:
霍元甲是清朝末年著名爱国武术家,于公元1868年在天津静海县出生。霍元甲所在的霍家是一个拳术世家,父亲霍恩第以保镖为业。霍家本来就不是大富大贵的家庭,加之霍恩第保镖只接清白人家的镖,所以押镖挣的银钱仅够家用,没有余钱,使霍家勉勉强强踏入中产阶级的行列。
霍元甲在家排行最幼,自幼时起就体弱多病,所以他的父亲并不允许霍元甲习武,怕堕了家声。然而霍元甲对武术有着浓厚的兴趣,时常在父兄练功的时候躲在一边偷学。被父亲发现之后,下了绝不与任切磋武艺的保证后,才得以继续学习。
上海蓬莱路一带为日侨聚居之地,日本柔道会得知霍元甲勇挫俄、英两国大力士,今又创立了“精武体 *** 会”,很不服气, 特从国内选派十几名武术高手,由柔道会长亲自率领来华,以研究为名,请霍元甲等人来技击馆比武,双方各自择定公证人。比赛开始时,霍元甲先命徒弟刘振声出阵。
刘振声以静制动,以逸待劳,连胜日方五人。于是企图暗中伤人,谁知霍元甲霍元甲已看出破绽,虚显一招,当场用肘将其臂骨磕断。当即被中方公证人制止。这时,日本人改变了策略,在比赛后举行宴会招待霍元甲。席间听闻霍元甲患有呛咳症,并在此次比武中也有外伤。
就介绍一名叫秋野的医生为霍元甲治病。平生胸怀坦荡的霍元甲毫无怀疑之心,欣然接受。并留住虹口白渡桥的秋野医院。霍元甲服药后,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逐渐恶化。此时精武会欲接霍元甲出院,秋野百般阻挠,后经多方周旋才出院,由精武会同仁陈子正救治。
因中毒太深而无药可救,于1910年9月14日长逝于上海精武体育会。霍元甲的徒弟和朋友们拿着霍元甲每日吃的药去化验,才知是一瓶慢性烂肺药,明白了这是日本人暗下的毒手。逝世时年仅42岁。霍元甲逝世后,当时精武会弟子和上海武术界爱国人士为霍元甲举行了隆重葬礼。
敬献了“成仁取义”挽联,安葬于上海北郊。转年,由弟子刘振声扶柩归里,迁葬于小南河村南。上海精武会由元甲之弟元卿、次子东阁任教。各地分会相继分起,十数年后,海内外精武分会达43处,会员逾40万之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霍元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