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子最新营销方式

玉米种子最新营销方式,第1张

1.减少玉米种子的数量在当前的发展现状下想要进一步提高玉米种子的销售效率就必须要做好种子数量的管理工作,而当前情况下玉米市场中种子的数量严重超出了合理的范围,所以必须要采取措施来减少玉米种子市场中种子的数量。想要减少种子的数量首先要解决种子数量的根源问题,简单来说就是种子的生产问题,首先要减少种子的制种面积,降低种子的产量。让制种面积能够符合当前情况下的市场需求状况。还要做好种子的挑选工作,还可以适当的提高挑选标准,不仅能够进一步减少种子的数量,还能保证种子的品质。

2.改艮销售手段近几年来科技发展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在不断的扩大,玉米种子销售部门必须要提高重视程度,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到种子销售过程中,充分的发挥网络的作用,进一步提高销售效率,改良销售结构,给销售工作增添新活力,让销售方法更加多样化。3.加大对种子市场的管理力度当前发展情况下种子市场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阻碍着种子销售效率的提高。种子价格混乱导致农民群众对于种子市场的信任度降低,而农民群众是购买种子的主要力量,所以必须要加大力度对种子市场进行√管理,以此来保证种子的品质,增加农民对于种子市场的信任度,进一步稳定种子销售市场。

4.提高人民群众的选种水平当前情况下人民群众对于玉米种子的了解程度不够,判别种子品质能的能力较弱,在购买过程中很容易买到劣质种子,所以必须要开展相关专业讲座还可以通过网络来传播有效的选种方法,让农民群众能够辨别种子的品质,从而提高农民群众的选种水平,助推种子市场的发展。

玉米种子的销售直接影响着玉米的整体产量,销售市场的低迷导致玉米种子产业发展缓慢,进一步阻碍着玉米种植业的发展,所以必须要提高重视程度,加大对玉米种子产业的管理力度,制定完善的销售战略,进一步提高销售水平,促进玉米种业的发展。

小麦和玉米都是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它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卖出去:

1. 农贸市场:农贸市场是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可以通过批发或零售的方式将小麦和玉米卖给消费者。在农贸市场上卖粮食需要注意保证质量、价格透明等问题。

2. 网上销售: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产品销售商开始将小麦和玉米销售到电商平台。通过电商平台,消费者可以直接购买到全国各地的小麦和玉米。

3. 合作社:农民可以加入当地的农村合作社,将自己的小麦和玉米卖给合作社,由合作社进行统一销售,可以获得更好的价格和销售保障。

4. 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农产品交易的重要场所,大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可以为农民提供销售、物流等全方位服务,有利于农产品的销售和流通。

5. 直接销售给食品加工企业:小麦和玉米是食品加工的重要原料,农民可以将自己的小麦和玉米直接卖给食品加工企业,这样可以获得更好的价格,但需要注意合同签订和交货时间等问题。

玉米又名玉蜀黍、大蜀黍、棒子、苞米、苞谷、玉菱、玉麦、六谷、芦黍和珍珠米等,属禾本科玉米属。全世界玉米播种面积仅次于小麦、水稻而居第三位。在我国玉米的播种面积很大,分布也很广,是我国北方和西南山区及其它旱谷地区人民的主要粮食之一。 山东省莱西市为玉米的重要产区之一.

玉米籽粒根据其形态、胚乳的结构以及颖壳的有无可分为以下9种类型。

1.硬粒型 也称燧石型。籽粒多为方圆形,顶部及四周胚乳都是角质,仅中心近胚部分为粉质,故外表半透明有光泽、坚硬饱满。粒色多为黄色,间或有由、红、紫等色。籽粒品质好,是我国长期以来栽培较多的类型,主要作食粮用。

2.马齿形 又叫马牙型。籽粒扁平呈长方形,由于粉质的顶部比两侧角质干燥得快,所以顶部的中间下凹,形似马齿,故名。籽粒表皮皱纹粗糙不透明,多为黄、白色,少数呈紫或红色、食用品质较差。它是世界上及我国栽培最多的一种类型,适宜制造淀粉和酒精或作饲料

3.半马齿型 也叫中间型。它是由硬粒型和马齿型玉米杂交而来。籽粒顶端凹陷较马齿型浅,有的不凹陷仅呈白色斑点状。顶部的粉质胚乳较马齿型少但比硬粒型多,品质较马齿型好,在我国栽培较多。

4.粉质型 又名软质型。胚乳全部为粉质,籽粒乳白色,无光泽。只能作为制取淀粉的原料,在我国很少栽培。

5.甜质型 亦称甜玉米。胚乳多为角质,含糖分多,含淀粉较低,因成熟时水分蒸发使籽粒表面皱缩,呈半透明状。多做蔬菜用,我国种植还不多。

6.甜粉型 籽粒上半部为角质胚乳;下半部为粉质胚乳。我国很少栽培。

7.蜡质型 又名糯质型。籽粒胚乳全部为角质但不透明而且蜡状,胚乳几乎全部由支链淀粉所组成。食性似糯米,粘柔适口。我国只有零星栽培。

8.爆裂型 籽粒较小,米粒形或珍珠形,胚乳几乎全部是角质,质地坚硬透明,种皮多为白色或红色。尤其适宜加工爆米花等膨化食品。我国有零星栽培。

9.有稃型 籽粒被较长的稃壳包裹,子粒坚硬,难脱粒,是一种原始类型,无栽培价值。

我国玉米质量的国家标准,根据玉米的粒色和粒质分为四类:

黄玉米:种皮为黄色的玉米。

白玉米:种皮为白色的玉米。

糯玉米:富含粘性的玉米。

杂玉米:以上三类玉米中混有本类以外的玉米超过5.0%的玉米。

玉米种植及利用史

一、种植史

玉米,亦称“玉蜀黍”、“包谷”、“包芦”、“珍珠米”等。据考证,玉米原产于南美洲。7000年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已经开始种植玉米。由于玉米适合旱地种植,因此西欧殖民者侵入美洲后将玉米种子带回欧洲,之后在亚洲和欧洲被广泛种植。大约在十六世纪中期,中国开始引进玉米,十八世纪又传到印度。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大洲均有玉米种植,其中北美洲和中美洲的玉米种植面积最大。

二、玉米分类

玉米分类主要有两种方法:按种皮颜色分类和按品质分类。具体如下:

1、中国新修订的国家标准和美国标准都是依据种皮颜色将玉米分为黄玉米、白玉米和混合玉米。

黄玉米。种皮为黄色,并包括略带红色的黄玉米。美国标准中规定黄玉米中其他颜色玉米含量不超过5.0%。

白玉米。种皮为白色,并包括略带淡黄色或粉红色的玉米。美国标准中将淡黄色表述为浅稻草色,并规定白玉米中其他颜色玉米含量不超过2.0%。

混合玉米。我国国家标准中定义为混入本类以外玉米超过5.0%的玉米。美国标准中表述为颜色既不能满足黄玉米的颜色要求,也不符合白玉米的颜色要求,并含有白顶黄玉米。

2、按品质分类,玉米可分为常规玉米和特用玉米。所谓特用玉米,指的是除常规玉米以外的各种类型玉米。传统的特用玉米有甜玉米、糯玉米和爆裂玉米,新近发展起来的特用玉米有优质蛋白玉米(高赖氨酸玉米)、高油玉米和高直链淀粉玉米等。由于特用玉米比普通玉米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和更大的经济价值,国外把它们称之为“高值玉米”。

甜玉米。通常分为普通甜玉米、加强甜玉米和超甜玉米。甜玉米对生产技术和采收期的要求比较严格,且货架寿命短。我国现在已经掌握了全套育种技术并积累了一些种质资源,国内育成的各种甜玉米类型基本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糯玉米。它的生产技术比甜玉米简单得多,与普通玉米相比几乎没有什么特殊要求,采收期比较灵活,货架寿命也比较长,不需要特殊的贮藏、加工条件。糯玉米除鲜食外,还是淀粉加工业的重要原料。我国的糯玉米育种和生产发展非常快。

爆裂玉米。

高油玉米。含油量较高,特别是其中亚油酸和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达到80%,具有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软化血管的作用。此外,高油玉米比普通玉米蛋白质高10-12%,赖氨酸高20%,维生素含量也较高,是粮、饲、油三兼顾的多功能玉米。

优质蛋白玉米(高赖氨酸玉米)。产量不低于普通玉米,而全籽粒赖氨酸含量比普通玉米高80-100%,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已经实现了高产优质的结合。

紫玉米。是一种非常珍稀的玉米品种,为我国特产,因颗粒形似珍珠,有“黑珍珠”之称。紫玉米的品质虽优良特异,但棒小,粒少,亩产只有50公斤左右。

其他特用玉米和品种改良玉米。包括高淀粉专用玉米、青贮玉米、食用玉米杂交品种等。

三、利用史

1、玉米利用概述

就玉米利用而言,大体经历了作为人类口粮、牲畜饲料和工业生产原料的三个阶段。

口粮消费占玉米总消费的比重大约在5%左右,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比例有逐步降低的趋势。玉米是三大粮食品种之一,为解决人类的温饱问题起到很大作用。时至今日,玉米仍然是全世界各国人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在“玉米的故乡”墨西哥,“国菜”玉米饼的年消耗量达到1200万吨之多,人们无论贫富贵贱都非常喜欢食用;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玉米也被作为补充人体所必需的铁、镁等矿物质的来源为人们广泛食用;在某些贫困国家和地区,玉米依然是人们廉价的裹腹之物。

饲料消费是玉米最重要的消费渠道,约占消费总量的70%左右。该项消费可以看作是生活水平和人口数量随时间变化的一个函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初期,恩格尔系数较高,人们对肉、蛋、禽、奶的强劲需求拉动了畜牧业和饲料业的大发展,导致饲用玉米需求大幅度增加,成为玉米增产的主要动力;在生活达到一定水平后,恩格尔系数下降,对肉、蛋、禽、奶等的需求将保持平稳,此时饲用玉米消费将仅与人口数量成正比。

作为工业原料使用也是玉米消费的主要渠道。玉米不仅是“饲料之王”,而且还是粮食作物中用途最广,可开发产品最多,用量最大的工业原料。以玉米为原料生产淀粉,可得到化学成份最佳,成本最低的产品,附加值超过玉米原值几十倍,广泛用于造纸、食品、纺织、医药等行业。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生产的酒精是一种清洁的“绿色”燃料,有可能在21世纪取代传统燃料而被广泛使用。

库存亦是玉米需求的一种形式。处于粮食安全的考虑,各国总要储备一些粮食。世界玉米库存量一般占消费量比重的20%左右。近年来我国玉米库存约600~700万吨。

2、世界玉米利用现状

玉米利用总的情况是在工业发达国家用作饲料的比例大,而在发展中国家用作口粮的比例大。

随着全世界畜牧业的大发展,饲料工业得以迅速发展,全世界饲料用玉米需求呈现增长趋势。在发展中国家表现为工业饲料消耗玉米增加,同时采用传统方式喂饲畜禽的饲料玉米消耗亦在增加。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表现为大量的玉米原粮被加工为工业饲料。

从全世界耗用玉米趋势看,近15年来,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其用作饲料的玉米都逐年增加,用作口粮的数量在减少,用作工业原料和食品加工的玉米在增加。以我国为例:90年代前期,饲料工业和畜牧业迅速发展,1993年,饲用玉米消费量达到6200万吨,占玉米总消费量的67%,1995年该项指标迅速达到77%,玉米总消费增量几乎全部由饲用玉米消费增量体现。

80年代全世界用作工业饲料的玉米2.64亿吨,用作口粮的玉米0.66亿吨,用作工业原料的玉米0.44亿吨。进入90年代,上述三个指标分别为3.52亿吨、0.59亿吨、0.56亿吨。

1996年美国生产工业饲料耗用玉米12700万吨,占玉米总产量的53%。欧洲地区消费饲料玉米6600万吨,中国生产工业饲料耗用玉米3498万吨,日本消费玉米1662万吨,巴西生产饲料耗用玉米1520万吨,法国饲料用玉米1326万吨,韩国饲料用玉米852万吨。

美国的玉米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40%。纵观几十年来美国的玉米市场消费趋势可见,50年代美国的玉米产品用作饲料的占85.7%,工业原料、食品占8.08%,出口占5.17%;60年代饲料用玉米占81.76%,工业原料、食品占8.23%,出口占12.38%;70年代饲料占66.02%,工业原料、食品占8.77%,出口占25.21%;80年代至90年代初,用作饲料的玉米占59.36%(12237万吨),用作工业原料、食品占11.65%(2401万吨),出口占 28.63%(5902万吨)。由此可见,在美国虽然用作饲料的玉米比例在下降,但饲料仍是消耗玉米最多的产业,出口量增加迅速,用作工业原料和食品加工的玉米消费量较为稳定.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畜牧业的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玉米工业的发展,玉米已成为粮食、饲料、工业原料和出口商品的多用途作物.

我国的玉米消费是80年代口粮比例占38%,消费玉米2588万吨,饲料用玉米占48%(工业饲料和传统饲料),消耗玉米3269万吨,出口占11%,出口玉米749万吨,工业原料和食品加工占3%,耗用玉米205万吨左右。

进入90年代,人们直接消费的玉米比重在下降。全国口粮消费玉米大约占玉米总产量的19%,消费玉米量约为1870万吨;玉米作为饲料消费在我国有两种情况。一是加工生产成配合饲料。我国近年配合饲料产量约4800万吨,按60%比率折算,年消耗玉米2880万吨。二是传统的把玉米直接用于饲料的消费。在农村中,主要是把玉米直接作饲料喂饲大牲畜、猪和家禽。据专家估计,这种传统的饲喂方式每年估计消耗玉米3500万吨左右,这两项每年消费玉米约6380万吨,占玉米总产量的68%。

玉米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也可加工成精制的玉米食品。我国目前用于工业原料和食品工业的玉米大约占玉米总产量的5%左右,年消耗玉米250万吨左右。我国1990~1994年平均出口玉米820万吨,占玉米总产量的8%左右。1995年之后又转向大量进口玉米。近10年来,我国玉米消费趋势是用于生产配合饲料的玉米数量猛增,用于口粮的玉米逐年减少,用作工业原料和食品加工的玉米增长缓慢,从玉米出口国变为玉米进口国家。

3、我国玉米利用新趋势

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重视并发展玉米深加工工业,先后引进技术和设备,兴建了一批生产规模在10万吨以上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吉林省实施了“百万吨玉米深加工工程”,把玉米深加工工业作为支柱产业。吉发集团与港商合资建立的一个公司年加工玉米能力已达到40万吨,成为亚洲最大的玉米加工企业。尽管我国玉米深加工工业已取得初步进展,但比照世界先进国家,仍有很大差距。以吉林省为例:1979年到1998年,吉林省粮食加工转化量由159万吨增长到600万吨(包括禽畜过腹和饲料加工用粮440万吨),年均增长23万吨,同期,吉林省玉米主产量却由903万吨增长到2506万吨,年均增长84万吨。二者比较,前者只是后者的28%,产量远大于耗量。与美国等国的玉米深加工产品已达4000多种,产值上千亿美元相比,差距明显。而我国变性淀粉、果葡糖浆等生产刚刚起步,酒精产量也不高,玉米深加工前景十分广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6791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8
下一篇 2023-04-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