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品研发是个“吸金黑洞”?

互联网产品研发是个“吸金黑洞”?,第1张

互联网产品研发是个“吸金黑洞”?

有时候做互联网产品就像去看中医,总有一种悬疑的感觉。

“微信微信官方账号10万!”

“微信小程序20万!”

“App100万到200万!”

“云服务平台1000~5000万!”

“20~100个互联网精英团队!”

“互联网XX主管工资100万到200万!”

看看这个胡思乱想的社交圈。自主创业、项目投资、互联网,让互联网成为了这个时期每个人、每个公司都害怕错过的“出口”。无论是金融业还是保洁服务,人工智能技术,化肥有机肥,甚至是TII咨询已经在讨论的“互联网殡葬”,哪一个都离不开互联网产品。

众所周知,大部分新人不知道这里的水有多深,或者傻乎乎地问一句“两万块钱能做个APP吗?”如果不想被别人坑,就只剩下APP了。

这和21世纪初满山遍野建立网站很像。当时找广告公司和外包服务做一个网站建设方案要几十万。一个年销售额几千万的小公司,做一个网站可以花几百万;有钱人也是花几千万。把你能想到的功能都加进去,复杂到一定程度。不叫网站,叫“门户”。分析一下点击量,日均PV不到100,才发现实际用的人很少。然后,我们会花钱做营销推广,每个月都要进几十万。这才知道原来是吸钱的超级黑洞。

“吸钱超级黑洞”黑在哪儿?第一黑:没法量化分析复杂性

互联网产品研发的完成方式是“编程”。大家每天都叫程序员程序员,这个岗位越来越像劳动密集型岗位。但实际上同样的功能,10行编码,100行编码,甚至1000行编码都可以完成,水平差别是很大的。在处理未知领域时,编程会变成学科建设,只能根据各种科研实验来完成。

很久以前,我在华为做顾问的时候,我们讨论了很久如何定量分析程的产出率,但至今没有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以我们还是用“代码数”作为傻瓜指标值。

没看过代码的大佬肯定不可能去考虑和评价互联网产品研发的真实复杂程度。

第二黑:没法量化分析具体产出率

现在很多外包收费方式都是按页码计费,这是一种简单快捷的计算方式。然而,一个包含一百个领域模型的web页面和一个仅仅显示信息、静态数据和信息内容的web页面是非常不同的工作量。所以业务外包商自然要选择一个非常简单的完成方法——“把所有东西都写死”。也就是完全不考虑未来的扩展性,只处理今天能看到的。即使添加了菜单栏,也必须重新开发设计。这样成本大大降低,完成难度系数大大降低。虽然急功近利,但是看不到。只有当你开始应用的时候,你才意识到到处都是问题,你真的不会应用。看似所有功能都完成了,实际只完成了1/100。没有经历,根本没有区别。

第三黑:没法量化分析本人奉献

所以我建立精英团队,经常打交道?会好很多,但是可以遇到新的问题。如何评价他的绩效考核?如果别人一天只写10行代码,你能说别人没有奉献精神吗?自然不会,别人可能一直在想解决办法。如果有一个BUG一个星期没处理,你能说别人不勤快吗?不,很难准确定位自己。

第四黑:没法预计資源资金投入

之前做内部系统软件,业务流程变化不大,全网服务器够用2年。现在用互联网产品做一波主题活动,网络带宽可能是平时的1000倍。巨大的起伏。尤其是在初期业务流程发布不久的情况下,你很难预测自己要采购多少云计算服务器和网络带宽资源。虽然现在可以全面扩展cloud空,但是你的成本预算是做不出来的。

第五黑:没法随便下贼船

你选了经销商或者精英团队,半年没出去。如果你想改变别人,但是因为编码的多样性,别人很难接手,所以你要低调,低调。所以,你胆小,你要祈祷这些人快点做。但不经意间,半年过去了。。。

这大概是最麻烦的问题了。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就算果断换一个人,想接一个烫手山芋的人也不多。

有时候做互联网产品就像去看中医,总有一种悬疑的感觉。

谁赚了很多钱?

当你看到这里的时候,你很可能会觉得程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坑了资产阶级很多救命钱。相反,我所知道的程基本上都是很有魄力、诚实和善良的。他们的经济发展水平顶多算个小中产。相对于他们没日没夜的加班,他们的收入真的不多。

坦白说,互联网产品的研发是很辛苦的,所有的监管者都没有赚到大钱。

这几十万几百万归谁的囊中?-时间。

所有的成本都是花在时间上的,都是消耗掉的。追根溯源,产品问题占60%,产品研发问题占40%。

产品提出者的三大难题

比如公司老板、业务流程负责人、创业者、投资人等产品提出者,由于缺乏互联网产品的产品研发经验,往往会出现三个问题。

眼高手低

延续工业革命整体规划的逻辑思维,喜欢做发展规划,喜欢专精,喜欢一次成型。就算精英团队提出专注加减法,他们也不会听。总觉得自己欠考虑,不靠谱。所以开发进度肯定是漫长的,产品用起来才发现这个不对那个不对,甚至连自己当时的决定都不记得了。

变幻莫测

每天都在变,我说的少了。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改变,甚至推翻之前的决定。因为我根本没想清楚。那你为什么不想做清楚呢?因为我想不清楚。很有可能作者只有几十个app的应用经验,完全没有产品整体策划和方案策划的经验。另外,不知道真实客户的要求,只能根据自己的气质做产品。当然,在没有控制的情况下,我可以自由改变。

过多开朗

所有对未来充满幸福预测的人都会陷入过于乐观的状态。互联网产品更是如此。总觉得拥有它会催生新的运营模式。拥有它可以拥有大量的客户资源,拥有它可以极大的控制成本。所以一切都是从利益出发,从最期待的产品形态出发,忽略了所有的关键点和所有的异常现象。所以估计要3个月,结果保证9个月出第一版。但我不知道互联网产品中所有的正常域模型都是和异常域模型相比的,工作量和复杂度只有后者的1/10。

互联网产品产品研发的“三新一旧”

甚至很多互联网公司对互联网产品的产品研发经验也很少。原因可以概括为“三新一旧”。

领域新

互联网进入领域只有20年,互联网深层次的传统行业引发的互联网进入领域也只有4年(2013年被长辈定义为互联网年)。对于互联网,传统行业的人是初学者;就互联网而言,互联网人对传统行业是初学者。大家都是初学者,没有谁比谁强。

技术性新

各种计算机语言、技术框架、基础服务平台每天都在升级,跟不上日常学习。微信小程序发布不久,各个企业都在争相开发设计相关产品。

虽然技术壁垒在降低,但是没有十年的基本功,是非常容易做出不正确的选择,错失机会的。

工作人员新

产品主管程和一些有经验的人都去了管理层。真正的工作在近期持续两三年,经验不足是领域常态化。再加上互联网相关新项目的裂变式发展趋势,人力资源管理严重紧缺,任何企业都不缺人。所以经常可以看到鱼目混珠,少奉献,多埋坑。

方式旧

产品自主创新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产品自主创新和产品研发的道路是很漫长的。如今妇孺皆知的“敏捷开发”,2000年提出,2012年才在国内被广泛接受,但真正掌握的人屈指可数。在此之前,互联网产品还在按照工业革命的方式发展,比如IPD和瀑布。

怎样才可以最少成本费更快速率产品研发?

互联网产品应该有自己的科学方法论,因为它的独特性。2010年我在腾讯提出了“快速产品R&D实体模式”。到现在已经七年了,我一直在各种不同的场景中不断地验证和改进“快速产品R&D”方法。在处理互联网产品的产品研发成本和时间上,思路可以总结如下。

第一步:找一个有经验的产品主管

不管你有没有做过互联网产品,我也建议你找一个有经验的产品主管作为产品的室内设计师。他必须承担许多责任:

将你的念头变为可完成的途径与你PK,削掉这些不进一步的念头考虑到异常现象充足洞悉用户需求管理方法产品产品研发进展不断搜集用户满意度第二步:洞悉客户真正要求

不管你是不是客户,你都要先忘记自己的需求,因为你的需求一定要超过客户的需求。找到真正的种子用户,倾听他们的需求,分析他们背后的需求,找出最常见的困扰需求,然后设计并做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克制!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想法和非理性,让自己成为客户的品牌代言人。

第三步:非产品研发方式急速认证

发散性思维提醒我们需要去做,但客观的告诉大家成本太高,必须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原材料、服务平台来验证你的想法是否能满足客户的关键需求。在这整个过程中,尽可能不使用产品研发手段。比如“洁芳贝”很期待女装电商社区APP的产品研发,但是他们并没有马上开始产品研发。他们刚刚在豆瓣上成立了一个工作组。com服务平台按照非常简单的方法管理整体目标客户,从他们身上发现需求和认证需求,获取种子用户。

第四步:给产品一个精准定位和界限

产品的准确定位:

精准——沒有含糊不清的了解界限清楚——确立的了解什么不应当做细微——小到不可以再小的范畴

但是很难。这里的“难”三个字无论怎么形容都是模糊的。有很多房间可以充分发挥内饰空,看似有保障,其实不然。

就像我做TII咨询,精准定位“传统行业互联网转型发展咨询”的时候,觉得精准定位很清晰,但是越做越发现这个精准定位的内部信太多了,可以发挥的空间很大空。但是,如果不清楚自己,很难提高自己的精准定位。这个时候你要找一个有经验的班长。

第五步:周版本急速迭代更新认证

《颠覆性创新》中提出的MVP是一个很好的定义,但是极小的定义很模糊。经常有人跟我说:“这已经是最少的了。”不过,我还是可以帮他再砍掉90%的。所以我建议设置一个强制性的指标值,用一个可用版本的周产出率,来强制产品设计方案的工作人员拆解功能,强制开发设计的精英团队实现快速产出率。这将鼓励产品支持者和客户每周应用产品,不断收集意见和反馈,并认证产品的功能。即使改,成本也极低。

做一个有追风方式的男生。

创建人:艾老四,互联网企业管理权威专家,《腾讯之道》创建人,前腾讯公司高层敏捷管理教练。

文章的内容创建者是@丮丮丮丮丮丮,未经批准严禁截留。

注:阅读相关网站基本建设方法的文章,请移至网站建设教程频道栏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691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5-02
下一篇 2022-05-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