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的。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中期考古学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2700年,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西至河湟,北至河套,东至太行山−豫东,南至淮河–汉水流域,以关中豫西晋南地区为中心的广大区域。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
仰韶文化的发展历程。
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按照考古惯例,将此文化称之为仰韶文化。其以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关中豫西晋南为中心,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
韶文化的源头可追溯至距今八九千年的贾湖文化。仰韶文化是中国分布地域最大的史前文化,涉及河南、陕西、山西、河北、甘肃、青海、湖北、宁夏等地。作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它向外具有较大辐射力。尤其是彩陶的大范围传播,被考古学家认为是代表了史前第一次艺术浪潮,波及周边地区,达到史前艺术的高峰。
仰韶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该文化是一种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 ),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
仰韶遗址的发现也是第一次宣告了我国蕴藏着丰富的新时代文化遗存。证实了中国在阶级社会之前存在着较为发达的新石器时代,破除了“中国无石器时代”的谬论,仰韶文化成为中国考古史上第一个被正式命名的远古文化体系。标志着中国史前考古学及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诞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