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产品在本科室是第一的
呵呵~~
医药销售的行业
你这个问题太大了 啊
现在医药销售大致可以分为三个
1:临床推广(大包代理,厂家代表)
2:OTC代表(保健品,药店,中小终端社区)
3:商业物流代表
优势就是:
这一行起步较低
做的好的可以赚好多钱(通俗点啊)
对专业的要求不是很高
发展空间比较广阔
劣势就是:
流动性很大
在社会上不被看好
啊~
劣势也说不好
关键看你以什么样的心态去看了
我的心态就是
我们的产品那么好
我们的推广是为了帮助病人解决痛苦的
我们是造福人类的... ...
哇~好累啊~
我们知道,目前产品销售的主流渠道不外乎有三条,这三条各有特点:OTC市场选择此渠道关健要做好两方面工作:第一,选择好经销商。通常一个地区可以选择一至两家经销商,多了容易引起经销商之间的恶性竞争,造成价格混乱。条件如下:1.健全的网络;2.良好的资誉;3.经销商在药店的美誉度;4.经销商对本产品的认同度。第二,日常推广。1.抓住重点药店;2.规范化每日走访流程;3.定期开展促销活动。在市场网点的开发,维护过程中,一定要审视自己的产品,根据自己的产品情况,企业人力、物力确立市场规模,切忌贪大求全,顾此失彼。优点:1.选择该渠道都是一些大众化的品种,除OTC产品之外,也有一些新品种借炒作上市,通过覆盖面和广告拉动钏进销售;2.销售网点多样化,主要与消费者第一接触,易于购买,还可设立专柜、店内店等形式建立消费者信息库;3.易于广告的大幅宣传,上量相对容易。市场延伸发展:打造精品终端,建立强势终端联盟,向二三级市场下沉。临床市场基本进药流程:临床科室主任→申购单→药剂科→(药事会)→同意采购→使用科室→药房→消费者一、医院渠道通过招标进行,关健是药品入院后的大量促销工作。医院的促销重点是:以建立、联络感情为主,介绍公司、产品为辅。如涉及相应科室较多,要根据自己的人力、物力、财力,抓重点科室,抓重点医生。如:1.一对一促销;2.一对多促销;3.人员对科室促销;4.公司对医院促销。二、专科渠道所谓专科营销就是用专科这样一个平台来进行药品销售。专科营销区别于常规的临床销售形式,实际上是介于临床销售与OTC销售之间的一种销售形式。渠道特点:1.选好合作医院,确定科室,聘请“专家”,对外统一以医院内设门诊科室的名义行医坐诊;2.为了吸引患者前来就诊,专科一般都要投放广告,主要是以医疗广告的形式在当地报纸、电视、电台等媒体上发布,不涉及药品。此外在宣传方面还可以配合电台讲座等形式来提升专科的知名度和档次,以此来招徕患者就诊。优点:1.投入相对较低,市场启动快,避免了药品进入医院门槛高、费用投入大、回款周期长的风险,患者的信任度高,同时也有效规避了处方药不能在大众媒体发布广告的风险,相对于传统的药品临床销售和OTC市场销售而言,市场 *** 作难度和风险更小,更为隐蔽,效果也更为直接;2.目标人群针对性强,购买率高,销量比较稳;3.产品价格一般比OTC要高,由医生推荐,在品种有一定的选择性。市场延伸发展:精耕细作向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形成稳定的投标医院,使临床市场与专科的二合一逐步向地县渗透。服务营销服务营销也叫数据库营销或俱乐部营销,如会议营销、专卖店营销、直销等都属于这个范畴,各种途径收集消费者的资料,经过分析、整理后建立数据库,然后从中筛选出所需要的目标消费者,运用个性服务的形式,并结合各种不同的促销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销售的一种营销模式。优点:1.通过“个人化”的接触方式,与目标顾客建立长期的关系,通过持续的接触和沟通,加深目标顾客对产品和企业的了解,进而提高信心,增加产品购买率和忠诚度;2.由于受教人群有限,对产品的功效和适用方面有差异化的需求;3.容易建立某一单体人群的详细资料,利于产品群的后期消费。市场延伸发展:建立数据库网络,拓宽服务平台,后期对特定人群区分,明细药品、器械、健康食品等专业消费产品。销售渠道是务实的,药品在符合相应的渠道内流通,势必是如鱼得水,毕竟,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第三个终端定义为“除医院药房和药店(包括超市药品专柜)外,直接向消费者销售医疗保健产品的所有零售终端”。
第三终端的主要位置在广大农村地区住宅社区和一些城镇,如个体诊所在社区和农村地区,企业和学校的医疗房间,乡村医生的小药箱子,常见的药品销售橱柜在农村供销合作社和个体商店,等等。
随着市场的扩大,我们进一步拓展了第三终端的概念,我们认为第三终端应该不断延伸,品类的概念应该随着医疗渠道和终端市场的变化而改变。
提出的根本目的第三终端的概念扩展我们的市场营销工作在更大的范围,从而扩大零售终端的工作我们可以工作和医院终端等乡镇医院,小工厂和矿山医院和医院销售的零售终端模型。具体来说,处方药营销团队和非处方药营销团队目前尚未开发的终端(非目标终端)。
扩展资料:
结构优化:医药经济结构得到改善。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医药行业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兼并、重组,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医药企业规模过小、布局过于分散的现状,提高了生产集中度。医药行业有25家企业,进入全国520家大型企业行列。
医药销售60强企业生产集中度为35.7%,比“八五”末的19.7%提高16个百分点。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发展壮大。盘尼西林、维生素C、合成维生素E、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大吨位产品的生产厂家大大减少。
片剂、粉剂、针剂、输液、胶囊剂50强企业的生产集中度分别达到44.3%、97.6%、66.5%、58.9%和56.2%。
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调整,基本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输出值而言,股份制经济的份额在整个行业已从初期的第九个五年计划的12%到33.2%,外商投资经济的份额已从15%上升到18.8%,与国有经济从55%下降到36.1%。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医药行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