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篇】
1、多想多问不可能的事情:
2、用户模式大于一切工程模式,以用户为中心——有时候用户并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所以专家的意见及和用户的深度互动是需要的
3、学会做减法:有那么多的需求,先剔除不重要的
4、实战中迭代产品的方式,可以先内部试用(内部开发销售网站卖可乐的故事)
5、活动要产品化,产品活动化
6、产品第二,团队第一
7、设计模式,让用户激励团队,而不是总指望公司给激励
【品牌篇】
1、设计模式,让品牌潜入大脑(认知);
2、针对于已有用户,创造一些爆点;
3、给不同层次的用户特权;
4、将用户打造为明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可以提升参与的欲望
5、做品牌想名字要:中文名,容易记下来并容易传播,顶级域名可获得,商标可注册,便于国际化,对应的吉祥物出来品牌具象化。
6、剧场式发布会:产品够分量,内容够明细,气场够集中
7、用互联网思维做电视广告,先预热,再集中爆破砸资源
8、互联网营销要快:抢首发,上头条。
9、不能忘记产品是1,营销推广是后面的0,没有1,所有都没有意义。
10、学会利用热点事件,例如10亿赌局,娱乐化营销
【新媒体篇】
1、先做服务,再做营销,营销要讲人话,别人听得懂才行,不能太专业太高大上,不能“刷屏”;
2、花精力在内容制作上和激励用户参与内容制作上;
3、微博是社会化媒体第一站,把微博当成网站来运营;--现在微博的渠道和以前的不同;
4、QQ空间是偏年轻化的,现在00后使用QQ空间的比例超过微信;
5、微信主要作为服务的平台,作为营销的会有问题——但是现在有很多的微信营销号
6、用论坛把所有用户笼络起来,创造独立的圈子
【服务篇】
1、服务部门要让每一个员工爱上产品;
2、做客服的要有产品经理的本事
3、让客户感受到服务场景就像是自己的亲朋好友互相帮忙一样
4、不断提升服务的速度
5、给服务人员更好的工作环境,只要他们舒服了,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传统的服务门店基本都是外面豪华后面很乱很脏的。
【设计篇】
1、文案策划要“一剑封喉”,戳中用户痛点,用户可以快速理解(不要用那么多高大上的东西)
2、设计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间“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不一定都得是很刻板的,可以俏皮,可以出新。
3、在这个读图的时代,如果创业,一定别忘了找一个靠谱的设计师
4、设计管理三板斧: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公司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设计三个的排序。
【其他】
1、亚文化是产品经理的必修课,要了解现在的年轻人在关注什么--这是我所欠缺的,现在00后关注什么我都不知道了
2、产品要能慰藉人心——无印良品
3、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才能做好产品及服务
4、爆扁爽:
爆:产品策略、产品结构
扁:组织结构要梳理,扁平化,发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爽:团队的激励,管理者要和团队成员打成一片。
参与感三三法则:
参与感的构建,就是把企业做产品,做服务,做品牌,做销售的过程开放,让用户参与进来,做出一个可触碰可拥有,与用户共同成长的品牌。
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
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做爆品,目标就是瞄准细分领域中的第一,聚焦资源。
设计互动方式时,注意有用、情感和互动,全体员工和消费者参与到品牌传播中来。
参与感构建,要降低用户的参与成本,并把互动体验产品化。
小米的粉丝活动“爆米花”,不做产品体验和路演,用户和品牌一起玩,做用户展示自己和认识新朋友的舞台。
小米的品牌路径,先做好产品培养忠诚度,通过口碑传播不断强化这一过程,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做知名度。
消费领域发生的跃迁:产品的功能属性转向产品的社会属性,不光是购买后可以怎么用,而是购买后会参与到怎样的创新体验中去。
IT领域,1名优秀的人才能顶100名乃至于1000名平庸的人。
招聘团队,第一看专业能力,第二看心态,要有创业心态,对于所做的事情要有热爱。
做好产品,用户就会回报爱,用用户的爱来激励团队。
读后感:
参与感这本书主要从以下6个方面说起:
1、 参与感
无论是雷军的序言,还是本书开篇章等,通篇其实都在强调参与感的重要性,而在解释参与感时是先从互联网思维开始说起的,这就讲到了口碑,而口碑是整个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为了形成口碑,就要让用户有参与感。
所以在我理解就是为了打造出口口相传的好产品,通过一些方式方法制造机会让用户或员工参与到各个环节,包括研发、设计、推广宣传…群策群力做爆品,用户也因为投入了时间精力及创意,对产品有特殊的情感,所以这种的参与感让企业和用户双方都获益就是可持续的。在本章中还说到了几个现在广为人知的要点,这些要点在我看来现今依然有用。
参与感三三法则:
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
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2008年雷军提出的互联网七字决:
专注、极致、口碑、快
专注、极致是产品目标;
快是行动准则;
口碑则是整个互联网思维的核心。
口碑的铁三角:
发动机:是产品;
加速:是社会化媒体;
关系链:是用户关系。
2、 产品
《参与感》第二部分讲到产品,也就是小米“参与感三三法则”里的做爆品。
记得有人说过产品就像自己的孩子,好坏与产品经理有直接的关系,这一点我很认同。这章中小米就说到发动群众参与到了产品经理工作中,采取集众人之智,圆众人之梦的方式来完善自己的产品,这样做起来难度不小,所以后面也进行了取舍:优先解决需求量大的用户功能,保证产品好用(效率第一、好用第一),努力好看。另一方面,小米把活动也定位为产品,即把产品活动化、把活动产品化,把活动当产品运营,文中举例了“红色星期二”的火爆场景,具体运作不在此赘述。
对于产品的要求,本章也回应了前面提到的七字决中的“极致”,举例了红米1为何是 H2而不是H1、手机盒的制作、演示文稿如何炼成以及各种改改改,值到极致到把自己逼疯的程度。对于这种为达到最高级别目标不懈追求的精神是我们平时工作中所欠缺的,也可以说我们总因各种主观的客观的原因放弃妥协了追求极致的执念,当然这也分做什么,在唯快不破的互联网竞争下,我们也在不断的做着取舍。
最后总结到:只有好的团队才有可能做好产品,产品第二,团队第一,让用户来激励团队,让员工成为粉丝。
3、 品牌
小米在品牌宣传这块采用的是口碑推荐让用户参与进来的方式,他形象的把洗脑式狠砸广告形容为劈开脑洞,把口碑推荐形容为潜入脑海,并把小米手机定位为“互联网手机”,开创了一个新品类。
这种先做忠诚度再做知名度的方式,让小米拥有了众多粉丝,其中围绕着粉丝开展的周边,像“米粉节、100个梦想赞助商微电影、爆米花走红毯、品牌传播大明星、剧场式发布会、吉祥物、我们的时代等,用作者的话说:粉丝效应让猪也能飞。
在这一章里作者也说到了:“小米不请明星不找代言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产品就是明星,我们的用户就是明星,小米的态度就是明星“。当然时隔两年,小米现在已经做了调整,如文首所述的明星代言。
小米营销确实出彩,花了很多心思,像卖点的表达方面、盒子兄弟四两拨千斤的传播技巧等等,在电视广告投放方面也给了三建议:全网互动、信息简单,做品牌广告不是功能广告、选最大平台集中爆破。
再好的产品也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负面声音难免,小米的建议是:互联网公关要练“不生气功”七成正面声音,三成负面也无所谓,抓主流。
4、 新媒体
第四块讲到了新媒体。
在“参与感三三法则”里,第三个战略是做自媒体,自媒体做为小米的内容和品牌战略,在小米营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因为运营得当,小米不做广告,做自媒体,为此节约了巨额广告支出,也拥有了数千万用户的自媒体矩阵并拉进了与用户间的距离。
同时小米认为社会化媒体是主战场,而他们做社会化营销的四个核心通道是:论坛、微博、微信和QQ空间。
用户关系越弱,信任传递越弱,参与感的口碑扩散效果也越弱。其中微信是强关系,其次是QQ空间和论坛,最后是微博。
5、 服务
随着市场上大部分产品同质化愈来愈严重以后,用户对于一个品牌、产品已从简单的质量好坏转变成服务的好坏,也就是说,服务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到用户对产品的认可和忠诚,用户对产品以及消费过程感觉满意了,才能形成持续购买行为和口碑,所以服务创造差异,现在很多企业都意识到了重要性,在《参与感》这本书里这章就说到小米是怎么做服务的。
小米讲到“服务是小米模式的信条”,从书中我们也了解到小米是如何来服务自己的客服员工?、如何服务自己的用户、粉丝?和为让他们满意而做了哪些努力和尝试?参看P161。书中讲到的“人比制度重要”、“用户在哪就到哪做服务”、“把服务门店做成家”、“快是做好服务的根本”、“标准之上的非标准化服务”、“人是环境的孩子”都举了一些具体的例子,从现实反馈来看,小米的这种服务意识确实收获并提升了员工和用户对企业的忠诚度,形成口碑,从而提升业绩增长。
我们虽都知道客户服务对企业的重要性,但在自身工作中也明显感到服务做得还不够极致,从书中学习到的还需后续更多尝试借鉴和拓展。
6、 设计
最后书中讲到了设计篇。作者是设计出身,对交互设计有着独特的见解,现实也证明,小米的历次设计让人记忆深刻,所谓一图胜千言,一剑封喉的作品及文案很多。
在未读此书之前,我即不是小米的粉丝,也不是用户,更对手机这类产品不感兴趣,我想当初小米的定位也不是我这类用户吧,但仍抵挡不住身边其他米粉的追捧和推荐,所以第一次得知小米手机品牌时是2012年,来自身边朋友。
之后的几年虽不关注小米,但因小米表现出众,一度火爆到常常成为各种热门话题,也时有各种传闻说“小米不过是使用饥饿营销手段造成抢购假像”的消息,反而让人产生好奇,对《参与感》这本书通读后一切豁然,小米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对用户的尊重、运用顺势而为的方法论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并留给我们一些新的思想和方向,特别是留下这本书《参与感》,真是难能可贵。
小米的迅速做大,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也因此雷军与我们分享了小米创业至今的心得:
创业的第一步:寻找“台风口”
雷军认为自己能够带领小米成功的关键是——顺势而为,站在了“台风口”。2010年,小米一出道就赶上了微博大爆炸的黄金时期,很多年轻人都扔掉旧手机而换上智能手机,引领智能手机的大爆发;2011年,小米又赶上了智能手机更新换代的大浪潮,以及互联网电商爆发式增长的顺风车,让其不设渠道的互联网销售模式大行其道。他强调,“要想大成的话,必须要站在‘台风口’,台风来了,就是一头猪都能飞得起来。”
用互联网哲学来做硬件
在移动互联网爆发浪潮之上的,想要飞起来的不只是小米公司,为什么小米可以飞得这么高,这么快?答案很简单,因为只有小米是真正一开始就在用互联网的方式,更确切地说,是用互联网的哲学在发展的公司。互联网哲学包含很多的内容,雷军认为其中最最重要的内容是借助互联网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的优势,让数百万人跟你一起干。在互联网的哲学下,雷军找到引领小米快速发展的5个核心点:1.借助电子商务的力量。小米用足电子商务的模式直接面向消费者营销,与传统手机公司相比,这大大节省了渠道成本和销售成本。2.利用社交媒体的力量。小米利用新媒体和自媒体进行营销,并且利用人群进行口碑营销,大大节省了营销成本。3.按照电脑的思维做手机。结合互联网用户对手机的功能需求进行产品研发,为用户实现互联网生活提供最佳硬件解决方案,基于Android深度优化、定制、开发了自己的第三方手机 *** 作系统——MIUI。2010年4月,小米公司的前身“小米工作室”成立,同年8月第一版的MIUI开始内测,第二年8月小米手机发布。2014年8月16日,随着MIUI6的发布,官方数据显示,MIUI已经成为一个拥有7000万用户的手机系统。4.注重建立自己的用户局域,并以此发起粉丝群众运动。建立的各种社交和社区系统建立起强大的粉丝群和拥趸者队伍,这在当时是完全是颠覆性的想法,也获得了空前的成功。5.把自己的支持者变成自己的消费者,也把自己的消费者变成自己的拥趸者。小米给自己的用户群进行了独特的定位,且由此衍生出独特的用户群建立和维护方式,并最早规模化运营,进而把很多人在惦记但没有落地的“粉丝经济”从梦想变成现实,赢得超出预期的效应。
成功哲学总结为7字:专注、极致、口碑、快
雷军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总结出成功的哲学。用专注、极致、口碑、快来做硬件、做软件、做互联网服务,把“专注、极致、口碑、快”贯穿到整个小米作业的链条,使其成为小米的习惯和性格特征。
取胜关键:把最高端的产品做到最低端的价格
至今,还有人以为小米是以低价和营销取胜。这是对小米最大的误会,也是一些以此为出发点去模仿小米的人并不能成功的原因。事实上小米真正的核心思想是,用更低的价格作出更好的产品,或者说,把最高端的产品做到最低端的价格。小米2013年刚刚发布的定价为799元人民币的红米手机可以算是其中的一个例证,90秒内就卖掉了首批推出的10万部,而预约人数超过了745万人,这成功的背后正是极致的作用—小米用不可能的价格做出了不可能的产品。高性能,酷,高性价比。这款799元的红米被人形容为像一把刀一样插在中国智能机行业心坎儿的产品,让整个千元价格以下的智能手机市场在性能和品质上不得不整体进步。
节约渠道成本。让利给消费者
小米之所以可以最高端产品做出最低价格,很大程度上得于其互联网直销模式。他们省掉了渠道、批发、零售的成本以及这些实体存在的利润,而且他们把这些节约的成本很大程度上让给了消费者,而不是变成自己的利润。但这并不代表小米要做商业上的活雷锋,而是因为他们有自己对利润的其它追求方式。雷军的互联网哲学,另外一个核心是,不只经营产品,更加经营用户。
口碑:最好的产品就是最好的营销
凭借专注做出极致的产品与服务,以及由此获得的口碑,雷军把他的群众路线演绎到中国商界史无前例的精彩。每次小米的发布会,都是万众欢腾的场面,而且很多米粉都是购票入场。
小米销售的是参与感,这才是小米秘密背后的真正秘密
小米已经拥有2000多万用户以及这些用户在互联网新生活上的消费潜力,一定会是雷军跟投资人阐述小米为什么可以值100亿美元时不忘强调的原因。紧密依靠用户,雷军发起“人民战争”帮助小米快速腾飞。“小米就是发挥了我党的优良传统做成的。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相信群众,依赖群众。”这其实才是雷军心目中小米成功的真正原因。“说得直白一点,小米销售的是参与感。这才是小米秘密背后的真正秘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