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食盛行的宋代,火锅为什么会被称为拨霞供?有什么说法?

在美食盛行的宋代,火锅为什么会被称为拨霞供?有什么说法?,第1张

在美食盛行的宋朝,火锅怎么会被称为拨霞供?有哪些说法?

在中国绘画史上,有一幅名字叫做《文会图》作品,它描写的是宋代文人雅士品铭雅聚的镜头,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幅图作中,你能显著看到许多精美厨房用品,以及厨房用品中不可缺少的特点美食。那般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在特点美食最流行的宋代,火锅店为什么会被称作“拨霞供”?早已在几千年前,大家也就逐渐吃火锅了。古代祭祀时,一般都要“击钟列鼎”而食,即将切成块的羊肉放进鼎内烧开,接着分而食之。直到唐宋时期,大伙儿常见陶质火锅店,俗话说得好“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细数中国朝代,宋朝的士大夫阶层是最崇敬野货的,尤其是食野兔歪风更加盛行。而且在烹饪方法极为简易古代,宋朝算得上是第一个将做菜作为主要做菜方式的阶段了。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造就了涮火锅,因此除了烤兔肉、煮兔肉、炖兔肉之外,宋人还多了一种吃法,那就是“兔肉涮火锅”。一次探友之行,让宋朝美食权威专家林洪意外发现了一道名字叫做“拨霞供”的肉制品方式,并且原材料恰恰是兔肉。在此次会见隐士之行完成后,林洪便将“拨霞供”的具体做法储存在《山家清供·上卷》中:

“拨霞供《本草》:兔肉补中益气,不可以同鸡食。向游武夷六曲,访止止师,遇雨雪天,得一兔,无庖人能制。师云:“山间有且只有薄批,酒、酱、椒料沃之,以风炉安座上,饮用水少半铫,候汤响,一杯后各分以箸,令自夹进汤,摆熟啖之,乃随宜各以斗供。”

便不觉得喉咙胃肠蠕动,口舌生津,让人不由自主的会来上那般一两块沾调料汁的兔肉。何况是作为美食专家林洪,他马上这么做,拿筷子将热开水里的小肉中来回旋转,促进小肉色调宛如红霞,美败给哉。因此将这种肉制品方式起名叫“拨霞供”,并向作诗:“浪涌保护晴江雪,风翻照落日。”末云:“醉忆山中味,浑忘是贵家。”羊牛皆可作。”最后,遵照惯例先给大伙儿附页一首关于兔子的诗词,宋·宋祁《兔》:脱兔驰冈地,饥鹰厉吻天。为烦麋狗顾,遂给兽人族鲜。狂目兼槐落,惊毫共月捐。

火锅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一种习惯,一种喜好,更是一种传统,早在两三千年前上古商周时期,中国人就已开始吃火锅了。那么古时,人们都是用什么来吃火锅的呢?

1.商周时期青铜鼎

商周时期所用的鼎即是当代锅的雏形,人们做饭时将木柴,秸秆放于鼎的下方进行加热,将食物烹煮熟。除了做饭,祭典也经常会用到。很多鼎在出土后,都可以看见腹下会有烟熏火燎锅的痕迹,这也是火锅加热的原理。

2.战国时期温鼎/温炉

1966年4月,在咸阳境内便发现了一件属于战国后期的“脩武府”青铜温炉,此炉分上下两层,上层盛食物或酒浆,下层放炭火。

3.汉魏时期五宫格

到了汉魏时期,人们吃火锅还辅以各种汤料,粘料,并且也有了不同口味的锅,吃火锅已经是一件普遍的事情。而汉魏时期的流行的五宫格,鸳鸯锅已经成为当代火锅的雏形。

4.东晋菊花火锅发明者: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他留下了很多饮酒诗,咏怀诗,田园诗为后人传颂。菊花火锅是流传于江浙一带的名菜,菊花放在锅中煮食,既能清热解毒的功效,也增添不少雅致情调,相传,每到菊花盛开的季节,陶渊明都会以菊花火锅招待他的好友们。

5.唐代 唐三彩火锅

唐代的火锅已经成为一种饮食习惯了,当时的中国人十分懂得享受生活。唐代一般富人也经常用火锅宴请友人。下图所示唐三彩火锅已经和当代火锅很相似了。

6.元代涮羊肉火锅发明者:忽必烈

传统的涮羊肉火锅一直被众多火锅爱好者所青睐。相传忽必烈还在当统帅时,有一天冬天,天气寒冷,大军正在备战,准备大干一场。可大家饥肠辘辘,先炖羊肉已然来不及了,情急之下,将羊肉切成薄片,放入锅中烫熟,并辅以作料蘸食,忽必烈大呼好吃,随带领军队打了胜仗。涮羊肉由此而来。

7.明代“风羊火锅”发明者:朱元璋

朱元璋,不光是历史上惩治贪官污吏最严苛的一位,而且号召全民节俭。在明朝建国初期,金银的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一般百姓是不许可使用金银制品的,即使皇家用金银器也很少。这件明早期银火锅:火锅盖上有大明洪武元年造铭文,火锅身上左有“子孙满堂”铭文,右有“有喜鹊落眉梢”的刻纹。火锅制作精细,器型少有。传说:“风羊火锅”是明太祖朱元璋首创。

8.清朝 “坝坝宴”火锅发明者:乾隆

清朝每个皇帝都喜欢吃火锅,尤其是清乾隆皇帝,几乎每顿必上火锅。以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八月十六日至九月十六日的御膳来说,据记载,共上各类火锅23种、66次,有鸡鸭火锅、舒意火锅、全羊火锅、黄羊片火锅,有鹿肉、狗肉、豆腐、各种菜蔬等不同火锅食材。有史料记载,他曾创下一个月吃了23种、66次火锅的纪录,还举办了550桌火锅的“坝坝宴”。

火锅是中国一种历史极其悠久的美食,从战国时期开始,火锅这种美食就已经有记载了。传承到现在,已经有了几万年的历史。如今,火锅逐渐也成为了家常便饭,但在不同的地方,火锅也分为好几个派别:第一个派别是北派,一般包括内蒙古的肥羊火锅,东北的大乱炖火锅,还有羊蝎子火锅,老北京火锅等等。这些火锅一般都是以各种各样的纯肉作为主要材料。第二种就是川渝派的火锅,也就是最有名的四川火锅和重庆火锅。这些火锅的特点就是非常的辣,牛油味特别的浓郁。第三种就是云贵派的火锅,在云贵派的火锅里面最出名的就是酸汤鱼的火锅了,一般这种火锅还会搭配着白米饭一起吃。最后一种是广东那边的火锅,一般被称作粤派火锅,这些火锅相对来说比较清淡,毕因为广东人非常的热衷于养生,这些火锅就非常的有营养,同时又特别的好喝。

在一万年前,古人们将”鼎“作为锅来使用。为了方便快捷省时间,很多人都会把要吃食物全部丢到鼎里面加热,用这种方式来把食物煮熟,这就是火锅的雏形。那时候火锅也不叫火锅,而叫“古董羹”,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食物放在鼎中煮熟的时候会有咕咚咕咚的声音产生。不过,当时没有各种各样的调味料,人们所吃的火锅较为简陋。而鼎的体积又非常之庞大,很难移动,因此就有了大家围坐在桌子旁吃火锅的习惯。直到后来,西周时期制造出了铜和铁,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小型器皿。“古董羹”这样的吃法也就一直延续了下去。

到后来,人们的烹饪技术不断提升,调味料也逐渐面世,各种各样不同吃法的火锅也就相继登场了,也就逐渐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不同派系的火锅。到了北宋时期,甚至还有专门的人开各种各样的火锅店。到了元朝时期,火锅也逐渐流传到了蒙古那一代,我们都知道在蒙古最多的就是牛和羊,于是蒙古人就开始将牛羊肉作为火锅中的主食来烹饪,也就有了现在的北派火锅中的蒙古火锅。直到清朝,火锅已经成为了宫廷吃法。根据历史记载,乾隆皇帝曾经设的“千叟宴”其实就是火锅宴,那次宴会足足摆了1550多个火锅,前来赴宴的人数也高达5000人,可以算得上是历史上面最盛大的一场火锅宴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5524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7
下一篇 2023-04-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