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店的视觉营销与传统的视觉营销的本质与目的是一致的,但形式、结构、实施方式、对象等是不一样的。网店的视觉营销也可以理解为计算机视觉效果的商品计划,网店的视觉营销以网页为空间表现基础,通过色彩、图形、声音、文字、动画、视频等数字化内容造成的视觉冲击,增强消费体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以达到销售商品或服务的目的。网店视觉的冲击程度一般可分为:无冲击型、冲击型、强烈冲击型。
1.无冲击型,无冲击型的网络购物平台给消费者的整体感觉是结构一般但功能齐备,虽然具备网站设计的一切要素,但无法吸引人的眼球。这类网站在结构上千篇一律,在颜色搭配上毫无生气,再加上没有创新型的设计元素,因此往往很难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这样的网站制作成本低廉,但顾客数量很少。此类网站的顾客需求是现实条件下自然形成的,与网络无关,因此是自然需求曲线。
2.冲击型,冲击型的网络购物平台给消费者的整体感觉是新颖别致,并且能带给消费者小小的需求波动和购买欲望的加深。这种冲击型的产生因素来自很多方面。
(1)整体布局的设计新颖。整个网站就足以吸引人的眼球,消费者的典型行为是愿意在自己感兴趣的商品上点击并拖动滑轮了解进一步的信息。网站整体的新颖包括布局结构的新颖、设计元素的多样化、色彩搭配的和谐等。
(2)图片的精细化处理和信息的广度与深度。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往往对第一印象最注重,而图片往往是消费者最先接触的视觉信息。图片的精细化处理并不意味着将图片夸张化,而是深化像素的精度。信息的广度与深度则体现了网络商家自身对商品的了解程度以及对消费者的最大诚信与专业负责的服务态度。
(3)其他模块的添加。比如音乐播放器、Flash模块、相关视频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让消费者体会到商家的用心程度。
(4)商品自身因素的冲击,包括质量和价格等。质量和价格是消费者决定是否购买的最基本条件,但是在接下来的分析中,我们将会剔除这类因素,而只针对网络视觉冲击程度这一影响因素展开探讨。
3.强烈冲击型强烈冲击型的网络购物平台带给人强烈的购物欲望,是冲击型的加深版,而这类网站的制作成本也比较高,因此,只有少数商家或本身具有技术优势的商家会采用此类网站。由于各种因素,大部分的网站都属于冲击型。
视觉营销的概念从形成之初的本意上讲是为达成营销的目标而存在的,是将展示技术和视觉呈现技术与对商品营销的彻底认识相结合,与采购部门共同努力将商品提供给市场,加以展示售卖的方法。品牌(或商家)通过其标志、色彩、图片、广告、店堂、橱窗、陈列等一系列的视觉展现,向顾客传达产品信息、服务理念和品牌文化,达到促进商品销售、树立品牌形象之目的。视觉营销的研究范畴开始主要集中在实体零售终端卖场的商品视觉展示设计领域,当时对于视觉营销的含义有着不同的表述,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观点。一类观点着重强调商品的陈列和展示对视觉的冲击,并以此达到促进商品的销售。
认为视觉营销就是利用色彩、造型、声音等造成的冲击力吸引潜在顾客来关注产品。另一类观点则糅合了商品展示技术、视觉呈现技术和市场营销策略,强调了商品展示技术和视觉呈现技术的运用必须与商品营销策略相结合。这类观点虽然强调了商品展示技术和视觉呈现技术的运用必须与商品营销策略相结合的重要性,但仍然只将视觉营销界定在“商品的终端卖场”这一领域。还有一类观点则是在上述两类观点的基础上,将视觉营销由“商品的终端卖场”领域扩展到其他领域,并深入到对消费者心理层面的影响方面研究。
在实际应用领域,视觉营销也用“VMD”来表示,是“visualMerchandisdwesign”的缩写,有时候也称为商品计划视觉化。实际应用当中的VMD,涉及商品的陈列、装饰、展示、销售、企业理念以及经营体系等,需要跨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理解的商品展示与陈列,而是包含环境以及商品的店铺整体表现。
VMD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是作为零售销售战略的一环登上历史舞台的。视觉营销是将MD(Merchandising,商品或商品企划)、SD(StoreDesign,卖场设计与布局)、MP有机结合而营造的一种店铺氛围,完美地展示给目标群体的一种视觉表现手法。这种氛围是明确地传达出品牌风格与定位,同时迎合目标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与消费需求,达到品牌宣传与商品销售目的的一种过程。
MP(陈列技法)中主要包含三个内容:VP、PP、IP。VP,其作用是表达店铺卖场的整体印象,引导顾客进入店内卖场,注重情景氛围营造,强调主题。VP是吸引顾客第一视线的重要演示空间。VP一般是由设计师布置在橱窗、卖场入口、中岛展台、平面展桌等场所。
PP,其作用是表达区域卖场的印象,引导顾客进入各专柜卖场深处,展示商品的特征和搭配,展示与实际销售商品的关联性。PP是顾客进入店铺后视线主要集中的区域,是商品卖点的主要展示区域。
PP一般是由售货员、导购员等布置在展柜、展架、模特、卖场主体等区域。
IP,其作用是将实际销售商品进行分类、整理,以商品摆放为主,是清晰、易接触、易选择、易销售的陈列。IP是商品主要的储存空间,是顾客最后形成消费必须要触及的空间,也叫作容量区。IP设置的空间区域为展柜、展架等,一般由售货员、导购员负责管理。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VP是卖场中展示效果最好的,其次是PP,接下来是IP;但在不同的产品类别、不同的品牌中,VP、PP、IP所占的比例各不相同,主要根据品牌类别及定位的不同而各有不同,例如休闲类服装通常PP在店铺中所占比例比较大,JACKJONES、ONLY都属于PP展示比较大的陈列模式,而中高档女装通常IP中侧挂占比较大。国内的品牌例外、江南布衣等都属于IP展示比较大的陈列模式;但现在VP展示越来越得到品牌的重视,很多品牌在原有卖场内的PP和IP展示的基础上加入更多的VP展示,例如韩国品牌依恋(ELAND)及其下属品牌都属于VP展示较多的陈列模式。其实VMD的统筹就是品牌形象定位的统筹,而陈列模式的定位就是形象定位中的一环,不同风格、不同类别的产品陈列的模式各有不同,如何让产品在卖场得到最好的表现,同时又有与众不同的风格是品牌需要研究的课题。
因此,VMD的理念就是达到顾客与导购员双方在买与卖之间均可获得方便的效果,目的是打造一个让目标顾客容易看、容易选、容易买的卖场空间环境,让商品与销售额产生直接联动。从顾客的角度来讲,VMD的实施要使顾客容易看到、容易看懂、容易选择、容易购买,是直接与容易购买相关联的。从品牌店铺的角度来说,VMD就是容易在终端产生销售的意思。从导购员的角度来看,VMD就是使商品容易看、容易拿取、容易尝试,也是直接与容易销售相联系的。
由此可见,VMD一般要注意以下三点:
(1)VMD是根据企业理念决定的。
(2)VMD把店铺想要传达给顾客的信息以所见即所得的形式表现出来。
(3)VMD要考虑如何发出商品信息。
从长远看,VMD将成为今后大力发展的一个领域。在国内的实际应用中,VMD还包括三大部分:
SD(StoreDesign):店铺空间设计与规划布局。MP(MerchandisePresentation):商品陈列形式。
MD(Merchandising):商品计划、商品策略。
在视觉化商品营销中,Merchandising(商品计划)的比例占80%,Visual(视觉)占20%。从比例中可以看出,VMD非常强调商品的重要性。
从本质上讲,视觉营销是将视觉这一心理现象对商品个别属性的反映,作为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因素,结合视觉呈现技术和商品展示技术,制定出不同于其他营销理念的营销组合策略。以此对目标顾客及潜在顾客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并对其产生心理层面的影响,从而带动商品的销售,达到营销目的。视觉营销是一种新的营销策略和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它结合了市场营销学、心理学、视觉识别设计、视觉传达设计、零售卖场设计及商品展示等学科知识。作为市场营销的一个新概念与新领域,视觉营销注重的是在产品设计、传播策划和空间设计三个领域(而非仅限于终端卖场)中有关视觉对市场营销影响的研究,讨论的是如何将视觉识别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原理、零售卖场设计与商品展示技术运用于产品设计、传播策划和空间设计领域,在产品造型、产品包装、广告策划、卖场设计、商品展示甚至企业整体识别管理等方面对目标消费者形成整体的视觉冲击,并以此来吸引消费者注意力,争取目标消费者、挖掘潜在消费者而获取经济利益。市场营销学和消费心理学是它的基础理论,视觉识别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零售卖场设计与商品展示是它的核心技术。
作为一种新的营销策略和营销方式,视觉营销在实践中,已经从百货、服装服饰、广告等行业的运用,发展、拓宽到其他行业,如医药、互联网行业等;从商品展示技术和视觉呈现技术在销售领域(主要是终端卖场)的运用,发展、拓宽到传播策划、空间设计,甚至企业的整体识别管理等方面。
视觉营销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个学术概念,视觉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传达则是通过某种形式表达出来。视觉传达是人与人之间利用“看”的形式所进行的交流,是通过视觉语言进行表达传播的方式。不同的地域、肤色、年龄、性别、说不同语言的人们,通过视觉及媒介进行信息的传达、情感的沟通、文化的交流、视觉的观察及体验,可以跨越彼此语言不通的障碍,可以消除文字不同的阻隔,凭借对“图”———图像、图形、图案、图画、图法、图式的视觉共识获得理解与互动。
视觉设计是以视觉媒介为载体,利用视觉符号表现并通过视觉形象传达信息给受众的设计,它主要以文字、图形、色彩等为艺术创作的基本要素。它体现着设计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内涵,其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新能源的出现和产品材料的开发应用而不断扩大,并与其他领域相互交叉,逐渐形成一个与其他视觉媒介关联并相互协作的设计新领域。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视觉设计是科学、严谨的概念名称,蕴含着未来设计的趋向。
视觉营销不是在某一个时期突然出现的,作为一种营销理念和营销方式,它的演变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视觉营销的雏形。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出现了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开始从农业、手工业中分离出来,产生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阶层,交换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交换的不断发展和扩大,使商品生产出现并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产业革命,以机器取代人力,形成了大规模工厂化的生产。而大规模的生产需要大规模的交换与之相适应,从而又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为了尽早将商品销售出去,就要向顾客介绍和展示商品,这种对商品的展示过程可以说是视觉营销的雏形。
第二阶段,视觉营销的成长。视觉营销随着大批量销售(大型商场、超市、专卖店、多品牌店等)的来临而出现,最先是在食品行业,为了满足提高自选式货架陈列的有效性这一需求,进而产生了技术性的视觉营销。接着服装行业对视觉营销产生浓厚兴趣,并将相关技术加以改造,使之适合了服装商品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服装商品销售形式的改变是促成视觉营销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9世纪中后期,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服装不再以一对一的形式进行制作、销售,而是按照现代尺码分类,进行大批量的生产、成规格的销售,人们开始通过对服装店铺陈列、展示的服装进行选购。从此,商业性服饰视觉陈列技术———视觉营销开始出现,并不断得以完善。
第三阶段,视觉营销的成熟。伴随着社会经济以及零售业的不断发展,大型百货商店不断涌现,使得视觉营销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整个欧洲范围内的大商场和百货商店,都强烈地意识到了视觉营销在市场营销战略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越来越重视空间的设计和店铺的陈列。在空间的设计上,注重卖场布置设计中对天然材料、颜色、照明、装备道具的运用以及环境的改造等。在店铺的陈列方面,关注商品的分类和货架的饱和度。以主题进行商品分类,通常用于以体现线条为目的的服装专卖店。这样的分类实际上是更具组织性的视觉营销的体现,是更富于心力的“系列化”。货架饱和度是视觉营销战略中的一个商品指数标准,一个高的货架饱和度表明商品更重视数量,同时传递给消费者的信息是“我们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这个战略并不把产品放在第一位;而一个低的货架饱和度表明产品的价值希望被最大化,整体空间饱和度呈现越来越低的发展态势,这样的选择特别适用于高档商品品牌。
第四阶段,视觉营销的完善。视觉识别与视觉传达理论的产生,促使视觉营销由“商品的终端卖场”领域扩展到产品设计、传播策划以及企业的整体识别管理等领域。使视觉营销从一种展示商品的手段提升成为视觉战略和视觉营销体系,并成为当前众多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日常工作,从而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与完善。
现代视觉营销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发展到今天作为一种新的营销策略和营销方式,是企业营销战略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其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
随着视觉营销的深入发展,会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实业界对它的关注并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
21世纪初,中国的专家学者马大力明确地提出了“视觉营销”这一概念。
他在《视觉营销》一书中首先提出:“视觉营销是借助无声的语言,实现与顾客的沟通,以此向顾客传达产品信息、服务理念和品牌文化,达到促进商品销售、树立品牌形象的目的。”他从视觉传达的原理和VM的原则入手,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服饰商品的陈列设计、展示设计、系统陈列设计、VMD设计等。这一观点在服饰行业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而且在代表着潮流设计的服饰行业终端卖场得到了集中的运用。
随后,在许多网站的策划中也引入“视觉营销”“视觉策划”这一观点,并针对网站的特点,逐渐形成了网站视觉营销(WebVisualMarketing,WVM)。也就是利用色彩、图形、声音、文字、动画、视频等数字化内容造成的视觉冲击力吸引访问者的关注,加深访问者对网站的兴趣,并不断点击了解网站信息,增强访问者对企业的好感及信任度,从而促成交易的过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