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媒体运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和探索:
1、加大资金投入,组织人力物力,研究和开发包括视频收集处理、文档加工、数字化图书馆等技术手段,根据不同性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开展科学详细地的数字化整理和归档工作。这里的整理不只是简单的信息复制,还包括信息的再加工和再创造,并尽最大限度地保持信息的原始性和准确性。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平台的建设,让遗产找到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构建由多种形式和载体组成的“活的记忆”。
2、数字化平台除了具备基本的信息查阅功能和图像视频展示功能外,还要具有和公众之间良好的互动功能。非遗数字化平台的建设一方面是为了实现数字化保护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平台的多媒体功能,让非遗资源得到更好地传播和传承。因此数字平台的建设要兼顾普通公众的接受程度,做到专业化和大众化兼顾。平台不仅可以免费查阅、下载非遗资源,还鼓励公众提供上传散落在民间没有得到统一保护的非遗资源,由政府机构进行适当的奖励。
3、利用各种新媒体对活动进行报道,让非遗资源第一时间近距离地走进公众。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微信公众号、微博、博客以及QQ空间等媒介开展一些视频展演、有奖竞猜、“我与非遗的故事”为主题的征文等线上活动,激发公众参与活动的热情。在发布信息或者开展线上活动的时候,要图文并茂地设计好相关模块,只有文字或者单纯的图片堆积,不会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4、以传统手工技艺为切入点,通过文化艺术地包装,将其衍生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集中展示出非遗文化元素,与旅游文化相结合投入市场。同时,在非遗创意产品投放市场前要树立品牌保护意识,特别是知识产权的保护。产品成形后,就要有针对性地开拓非遗创意产品的市场销售渠道。重点培育一批市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并争取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5、此外,非遗创意体验是非常有效地开发市场的途径,通过各种新媒介的宣传推广,开发“非遗旅游专线”,让游客体验传统影子戏、剪纸、雕刻等非遗项目,亲身体会非遗资源的魅力所在。充分地结合新媒体开展以上工作,可以使非遗资源的保护形成一个生态的循环系统工程。不仅为非遗资源的保护开辟了新的路径,还为旅游市场的开发进一步提升了空间。
本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特别“玩法”有很多,比如联合各大视频平台播映非遗的相关专题片,以及鼓励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对非遗文化进行分享和传播,还有通过带货直播来实现的“非遗文化购物节”。
“非遗新青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什么意思?“非遗”,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为了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设立的一个节日,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全国各地城市都会举办相关的非遗纪念活动。
而之所以将其称为“新青年”,是因为这个节日是2017年才正式确立的,相比起我国的其他节日,它还只是个“小年轻”。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其活动主题是“文物赋彩全面小康”。
这次节日有哪些特别玩法?此次节日的传统玩法有活动表演和试吃会,这方面可以参考广东会场为例。
根据广东韶关当地媒体的报道,作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广东主会场,他们将活动地址选在马坝人遗址公园。
根据广东地区的各种非遗文化,活动期间会有很多精美的非遗节目,包括但不限于《龙归后坪客家山歌》、《向阳纸马舞》等等。此外,现场除了预设的摊点,所有申报成功的非遗项目,都可以申请参加活动现场的试吃会(展销会),诸如蜂蜜、桑叶等极具代表性的武江农特产品,将会受到市民的欢迎。
除了线下传统活动,文旅部还重磅推出了一系列特别玩法。
比如在各大视频平台播映非遗相关的专题片,现在还无法观看,不过相信在6月13日当天,很多精彩的影片都会如期上线,据网友猜测,专题片中或将包括《舌尖上的中国》。
诸多社交媒体平台届时也将推出一系列有助于传播非遗文化的活动,活动形式或将是答题抢红包、看视频获取奖励之类的等等。
各大直播平台也被告知,届时可以配合推广一些非遗工艺品,也算是积极参与带货直播活动。
关于此次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你有什么期待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