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熬夜的人,都有一颗孤独的灵魂

每个熬夜的人,都有一颗孤独的灵魂,第1张

文/北飞燕

我总觉得,只有夜晚才是真正只属于我一人的。

十一点带着手机上床,打开微信开始寻找夜聊对象。这是很多人的写照。夜晚总是人们最多愁善感的时候。

从年少时暗恋的对象谈到那个明知不可能却依旧不肯放手的人,从职场的诸事不顺谈到想要的理想人生,深夜的我们,终于放下心防,谈天说地。

当聊天话题枯竭便互道晚安,可没过几分钟却又辗转难眠。重新拿起手机打开微博,看看公众号。

也许是早已洞察了不眠者的心思,营销运营连夜晚也不肯放过。淘宝二楼的一千零一夜只在夜晚开放,新世相的文章永远在零点以后推送。而我们也只有到了深夜才能认真地读完一篇文章,看完一个故事。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意无意地关心这个特殊的群体,关心深夜不眠的我们,可再多的关注,也还是无法填补内心的孤独。

喜欢夜晚,不止是不忍心睡去,还因为不愿醒来。

生活好难,只要睁开眼睛就要面对柴米油盐、人际往来。熬夜对于我们是一种救赎,更是一面可以直击内心深处的镜子。

谁说的上了大学就不需要再努力了?

看着身边人一个个都有了明确的目标,考研、考教师资格证、考公务员,唯独自己想要独闯陌生的城市,可又是哪里来的勇气和资本呢?

谁说了上了班有了工作就不用再努力了?

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里,每月的工资只能勉强维持房租和日常花销,连和朋友出去玩都要盘算着要花多少这个月是不是又要超了的日子,真的好累。

眼界越大,越自知浅薄。越来越不敢停下脚步,只能拼了命地奔跑。每天都是一个新任务的截止日期,Deadline就像催命符一样压得你喘不过来气。

永远猜不到别人的真实想法,不知道哪句是玩笑话哪句是肺腑之言,于是只能每天以自嘲度日,期待有一天情商暴涨,和每一个人都能相处融洽。

“夜里不睡的人,白天多多少少总有什么逃避掩饰的吧。白昼解不开的结,黑夜慢慢耗。” 

前阵子看到一篇文章,吓到早睡了一周。

文章标题是“每个想熬夜的人,都是想死”。

从此和朋友的微信群都换了个画风。

再喜欢熬夜的人也会害怕的吧。

每天躺在床上,总要12点甚至1点之后才能入睡。谁也不想这样。可是放下手机,这么快就结束这一天对我们而言更难做到。

幸好,还有家。

昨晚,姐姐问我“你怎么不玩手机了?”。

我说“难得早睡”。

家已经成了唯一一个很早就会熄灯的地方,手机闪烁的光骗不了父母,关掉才能让他们心安。

也正因为如此,反倒格外珍惜。

那个抬头就能看到金黄色的麦田,闭上眼睛就能听见蛙叫蝉鸣的地方是我永远的归属。即使路途奔波,只能买到凌晨2:30的火车票,还要再倒3趟车才能回去我也愿意。因为我知道,我所有的不踏实与浮躁在到家的那一刻全都会化为虚有。

也许,等到我们不再孤独了,就能早睡了吧。

关于营销的本质,也是答主一直在去思考的问题,从不同的维度到营销本身,对于营销本质的思考与解释都挺有趣,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吧。

首先是从社会学的维度吧,《消费社会》和《娱乐至死》等经典社会学名著都曾提到营销的问题的本质,这之外有一部国内出版的《泛广告时代的幻象》不仅综合了以上两本书的经典观点,也结合国内实际提出了营销本质的思考:“消费社会所创造的幻象,多半适应着大众的鉴赏力,它们所带有的功利性目的,必然会 *** 控怂恿着消费者“轻率介入”,它们所提供的表现形态,也意在引发消费者“庸俗”的愉悦——即使是道德高尚的严肃元素,也只是作为完成功利性目的的一个手段,已扫除消费者的心理障碍,使介入行为变得更加轻松。”,小节一下,以《泛广告时代的幻象》等社会学提出的营销本质是——极致功利主义。

接着,我们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鼓励扩大消费需求,成为了资本良性运营的条件之一。 为达到此目的,消费者的欲望、需要、情感变成了政治、资本运用、控制和 *** 纵的对象,并成为一种欲望工程与营销工程 ”。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营销了本质是政治和资本 *** 纵的的工具。

最后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营销回归营销本身。人们近代工业革命后,营销这个词被创造出来,但是那个时期的营销本质是创造产品,所有的资源、渠道、销售都是围绕产品在发展;后来,随着全球化、技术的告诉发展、商品爆发与需求的提升,营销的本质越来越趋向于通过利用别人的需求,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到未来,营销会越来越成为一门顾客需求管理的科学,营销的本质在于满足消费者需求。

如何与用户沟通、如何为用户提供便利、如何站在顾客的角度用最低的成本满足满足顾客的需求成为了营销未来的方法论。以相机为例,举个栗子:过去很多家庭都有一部傻瓜相机,但是不满足,“如果能够随时随地方便快捷的拍照,该多好.......”,这是恰好手机技术与数码技术的发展,让手机也能拍出高质照片。但人们的需求是随着满足感上限的提升而不断变化的,我们看到App store里花样翻新的多场景、多功能拍照app,正是为了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拍照需求而诞生,他们背后的开发者也在不断分析与洞察消费者背后还有什么拍照需求没被满足。

最后,对于营销人来说,必备的技能也无非是剖析用户需求的形成机制,然后敏锐地发现用户需求的变化,抓住涌现的新需求。

答主:不二,不认怂的营销菜鸟,邀你关注微信公众号【营销航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5875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8
下一篇 2023-04-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